血液净化中心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

时间:2022-05-01 02:10:55

血液净化中心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88-01

【摘要】随着现代血液净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存期的延长,感染血液性传染病的危险性也不断增加,尤其是病毒性肝炎,由于血液净化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之一。所以血液净化室的感染监测与管理,不仅直接关系到病人及医护人员的健康,而且决定着医疗质量和透析水平,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血液净化室 交叉感染 监测

1感染原因(1)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免疫功能紊乱,低蛋白血症,重度营养不良。(2)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重度贫血,反复接受输血及各类血液制品。(3)临时、长期置管术,维持性透析患者反复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无菌操作不严格有可能导致感染。

2 医护人员的检测和防护(1)工作人员进入透析室应更换工作服和拖鞋,戴口罩、帽子,病人操作、后都要进行严格认真的洗手。凡上机、下机、穿刺、抽血等操作均需戴手套,防止医护人员的手作为传播媒介将血液污染其它环境或者造成交叉感染。(2)工作人员定期检查肝炎病毒系列和肝功能。对乙肝易感者(表面抗原和抗体均显阴性者)应给予注射乙肝疫苗。

3患者的监测和防护(1)新透析患者在接受血透治疗前需检测肝炎病毒全套及艾滋和梅毒的检测,对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行隔离透析,采取专用透析机和固定床单位。(2)做好饮食指导,加强营养,改善贫血,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贫血患者尽量动员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最限度减少血液制品的使用。(3)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禁在感染处穿刺,内瘘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4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文件[卫医发(2005) 330号]《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建立了我院《血液净化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血液净化室消毒隔离制度》、《血液透析用水要求》、《透析器复用处理规范》、《透析器复用质量控制规范》等制度。使责任落实到人,各司其职,制定了《血液净化室医师职责》、《血液净化室工程师职责》、《血液净化室护士职责》、《血液净化室感染管理小组的组成人员职责》、《血透室质量考核标准》等。

5加强全员感染知识培训 加强对医护人员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的培训,并定期检查、考评、督导。医院对各级管理、医务、工勤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常规培训。

6透析用品的管理 对透析用一次性物品,认真执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规定,使用前检查物品的有效期及外包装的完整性,使用后(如废弃的血路、穿刺针、透析器及带血的注射器、敷料等),经消毒处理后装入黄色医疗垃圾袋,送焚烧室。

7血液净化室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

7.1 布局合理,符合消毒隔离流程 工作人员与病人分通道进入透析间,有单独的污物通道,血液净化室应明确划分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

7.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7.2.1提高消毒灭菌质量 提高消毒灭菌质量可直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把住消毒灭菌质量关,可预防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为此,必须加强对消毒灭菌物品质量管理,严格区分无菌与非无菌物品,并分室存放。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用品次性使用制度,使用核对物品的有效期,使用后一次性用品应进行消毒毁形置入黄色塑料袋密闭运送,达到无害化处理。

7.2.2血液透析机使用后严格消毒透析机一用一消毒。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擦拭血液透析机表面。透析前的病人严格筛查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病人应做好隔离透析。

7.2.3水处理系统的消毒管理透析用水质量是保证透析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每次4 h的血液透析治疗约消耗120 L透析用水,因此,透析用水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透析质量。我们根据生产厂家的要求每3个月对反渗膜、管道进行化学消毒,每月热消毒。水处理每日清洗再生,使透析用水电导度达到25 US/cm,微生物要求标准达到:内毒素≤2 EU/ml,细菌≤200 CFU/ml。

7.2.4透析液的配制 采用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符合卫生部公布的Ⅲ类医疗器械管理要求的透析粉配制透析液,A液存放时间不超过1周,浓缩B液现用现配。严格控制透析粉配制浓缩液的精度,控制反渗水的化学和微生物浓度在规定范围,并将浓缩液桶每周冲洗、每月消毒,使透析液微生物的要求达到内毒素≤2EU/mL,细菌≤200 CFU/ML。

7.2.5其他感染监测每月监测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总≤500 CFU/m3,物体表面和工作人员的手细菌菌落总数≤10 CFU/cm2,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100 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7.2.6工作人员监测工作人员防止锐器刺伤,污染的针头应置入锐器盒内焚烧。每年必须对医务人员进行乙肝、丙肝的检测,抗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注射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医务人员不宜从事血液透析工作。

7.2.7 成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每月对各项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及时向科室医务人员及医院感染管理科反馈。对监测不合格者组织讨论,分析原因,制定有效整改措施,跟踪复查结果。

8微生物检测 (1)每月检测血透室、治疗室、库房、配液室、水处理室的空气培养,空气细菌≤500cfu/m 3 。(2)每月检测透析液、透析用水、消毒液、物体表面细菌数。透析用水细菌数

综合国际、国内文献报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对医、护、患均构成很大威胁,日本平平山报道,透析单元HBsAG阳性是一般单元的7倍~14倍[1],有报道血液透析患者HBV、HCV、HGV的感染分别高达58%~78.4%、3.3%~80%、3%~26%[2]。美国CDC报道2170个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透析的170028例患者中1.5%患者发生HIV感染[3]。这些病毒的传播途径中,它们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4]。血液净化护士每天频繁的进行动静脉内瘻穿刺、输血、留取血标本、给病人拔针回血、冲洗下机后血管路均可以接触到病人血液,血液净化护士成为易受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必须重视透析单位的感染管理,每天均严格执行透析单位的终末消毒,使用正确浓度的消毒剂。加强科普宣教,增强医护工患的自我防护意识,并且还应注意感染管理制度的实施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17.

[2]陈超生,唐少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肝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J]中华医学感染杂志,2000,10(3):184.

[3]何长明,张训.肾脏替代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38160.

[4]王旈萍,范晓莉.职业性HIV感染不容忽视[J]中华护理杂志,1998,11(33):673.

上一篇:浅谈芒硝临床应用 下一篇:持续性左胸痛误诊急性冠脉综合征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