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与现时代

时间:2022-04-29 03:50:08

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与现时代

摘要:社会交往是我们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各个领域联系日益增强的今天,理解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尽可能较全面的系统把握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全貌,本文在整体阐述社会交往理论发展历程的同时,联系当前全球化实践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反思。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交往;全球化;现时代

一、 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创立阶段,验证阶段和发展阶段。这三个阶段体现了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由哲学批判,经济学批判到政治学批判这样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心路历程。

1. 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创立阶段

受到青年黑格尔派,费尔巴哈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影响,马克思看到从哲学到经济学领域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么呗扭曲,要么不被重视,因此在理论上有必要纠正一下。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他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他们根源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称之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对人与人交往关系视角的转换。这就意味着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奠定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异化劳动的领域揭示人与人关系的扭曲。用私有制揭示异化劳动的成因,而且通过人与劳动产品的异化、人与劳动本身的异化以及人与人的异化发关系中揭示了人从人那里的异化关系。但这时还停留于对由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交往是什么样的精致专题的描述上。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提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的关点。这里指明了社会交往关系形成的出发点。到了《德意志形态》,马克思恩格斯明确的指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历史的第一个活动。从人的生产实践出发,马克思恩格斯把人们的交往分为物质交往和生活交往两大类型。并且阐述了交往在人类历史演进中的作用。

从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创立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主要是立足于实践并且以哲学的批判为主线,扬弃了以往所有的交往理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

2. 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验证阶段

对于社会交往,马克思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上,而是深入实际,在资本化生产形态中进行分析,揭示其一般学说、论证和结论的现实依据。

首先,马克思从劳动的二重性手段来验证他们的交往理论。劳动的二重性是历史的形成的,是人们的交往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社会现象。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劳动者和劳动客观条件的分离表现为劳动和资本的交换,表现为使用价值和商品价值的对立,最终表现为交换和交换价值占优支配地位。

其次,马克思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分析,重点研究以生产关系为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交往关系进行划分,规定为相互联系着的三种交往形式。分别是人的依赖关系的交往形式、物的依赖关系的交往形式和全面发展的交往形式。三种交往形式虽然表现方式不同,但是又相互联系,其共性在于都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生产、交往的关系体系。

再次,通过对资本的形成、发展及其趋势的考察,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交往的一般模式及其性质。资产阶级社会就是以交换价值为枢纽的全面的交往化的社会,是以物为依赖关系的,是全面交往的物化、异化的社会。

并且,马克思考察了作为资产阶级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关系的资本的形成、运转及其趋势的问题,凸显交往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商品的交换是资本产生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商品的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第二,资本不是一种物,而应理解为关系,是以媒介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资本成为社会关系的指示器,资本关系怎样,其他交往形式就怎样,他是一切交往活动所赖以运转的核心。第三,私有制不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现象而是从公有制演化而来,但是东方社会却走着与欧洲社会不同的发展道路。

3. 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发展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主要体现在晚年时期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关注上,这个在《人类学笔记》等著作中都有所显示。

马克思对血缘这种最原始的生产关系进行考察,并考察了人们在生产中形成的生产关系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近代社会之所以区分于原始社会是因为近代社会可以通过血缘关系来划分族氏好和土地公有制。马克思在《人类学笔记》中提出,在氏族社会时期,人们的社会地位是由与原始祖先的亲疏来决定的,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思想逐渐淡化,财产数量则成为个人地位的衡量尺度。

马克思认为原始社会的交往形式的主要特征是公有制。他们共同生活并且享有共同的生活资料。出于当时对生存的需要,他们不得不选择群体生活来获取共同的生存。

马克思在给《祖国纪实》杂志编辑部的回信中首次提出《资本论》中关于西欧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不是一切民族都注定要走的道路的观点。马克思通过对俄国农村公社的分析论证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俄国农村公社是“生存在现代化的历史环境中,处在文化较高的时代,和资本主义生产所统治的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可见,俄国只要善于交往,就可以使其本身加以发展和完善。虽然马克思也看到鼓励给俄国带来的软弱性,但是在他看来,农村公社只要被引导到正常的状态,那么它就能获得新的生命。最后马克思认为俄国公社要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除了自身要有革命的同时,也要有欧洲革命的引发和支持。

二、 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与现时代

当代全球化是以人类物质交往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的宏观拓展形态,反应的是人类现代社会所蕴含着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纬度、多层面的交往关系和交往结构的系统过程。尽管当代全球化具有新的现象、新的特征,但是全球化的本质和规律并没有改变,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世界历史时代的矛盾在今天依然存在。

首先,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资本的扩张依然是当代全球化的主角。不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贫富差距依然存在,而且,它所带来的世界范围的贫富分化也依旧在加强。

其次,在当代全球化的进程中,资本主义把其单个企业生产的计划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扩展到了世界范围之内。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的这些矛盾已经转化为会导致全球经济失衡与社会动荡的一系列其他矛盾。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再次,在当代全球化过程中,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仍然是全面“异化”的社会。现代的社会“异化”现象依然存在甚至更加严重。科技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人类失去了自由和主动性,成为了技术和工具的奴隶。资产阶级倡导的意识形态带来的对人的心理的压抑,加剧了人的“异化”等等。

最后,在当代全球化的过程中,文化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文化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际竞争胜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文化霸权主义改变着人们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加剧了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冲突。

综上所述,唯有当代社会主义通过学会交往,善于交往,创新交往才能融入全球化的浪潮并且取得交流中的主流地位。只有这样,当代社会主义才能展现自身的魅力,赢得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支持,为最终在全球实现社会主义创造它条件,从而完成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上一篇:课堂就是让你出错的地方 下一篇:假如我是小郑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