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3 11:05:47

马克思原理论文

马克思原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原著,阅读,策略

阅读马克思主义原著,对于博士研究生树立正确的研究观和研究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当前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原著阅读的现状,寻找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原著阅读的有效策略,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博士研究生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一、当前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原著阅读的现状

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原著阅读的现状分析,本文以武汉地区某高校2014级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中与马克思主义原著阅读密切相关的《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典型研究样本展开研究。该级博士研究生第一学期开设的《政治理论》课程总学时为80学时,在该学期的课程教学总时数中占有比例最大。课程的教学分为三个模块,其中“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是该级15名博士研究生首次接触此类内容。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原著阅读的现状分析,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原著阅读量、基本理论和原理理解的准确性、原著原文的引用率论文三个角度,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所得结果如下。

1、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原著阅读量较少

马克思主义原著阅读量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中所列重要原始文献曾经阅读过的数量进行统计。据统计,15名博士研究生在《政治理论》课程开始前,已经读过《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所列19篇的数量人、人数及占比见下表所示。

从统计结果可见,80%的学生仅曾经阅读过不超过4篇的《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中所列文章,且基本都是《实践论》、《矛盾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等国内政治家的文章。

2、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原理理解的准确性不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通过重要的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正确率进行统计。问卷设计了四个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如: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逻辑起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七大观点是什么等,对博士研究生的回答正确率进行统计,问题内容及统计结果如下。

3、博士研究生学术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原著原文引用率低

学术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原著原文引用率情况,通过该级学生在近五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对原著原文引用的次数进行统计。据统计,15名博士研究生近五年共发表学术论文62篇,对其在论文中引用过原著原文的论文数量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二、马克思主义原著阅读现状的原因分析

从上述现状的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存在马克思主义原著阅读量少、理论理解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不足、学术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原著原文引用率低等现象,需要从主观和客观、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现象背后存在的原因。

1、部分学生对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有畏难情绪。从小学到目前的教学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原著基本上没有进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往往是从图书馆、书店、电视宣传中才能见到厚厚的一本本《马克思选集》、《恩格斯选集》、《资本论》等。在这种印象条件下,大部分学生在主观上都会不由自主地对学习和阅读马克思主义原著产生畏难情绪。

2、政治理论课程的时间安排对阅读原著有一定影响。在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政治理论课程的时间安排能够保证的一定的学时数,但出于教学对象的特点,还无法在课程较短的教学时间里既要安排基本原理、基础理论的学习和掌握,又要安排马克思主义原著的阅读和导读。因此,马克思主义原著的阅读,受到本、硕阶段政治理论课程时间的限制。

3、某些社会思潮和国外价值观的输送对学生的影响。当今是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国内外各类思潮涌动,在其中不乏有意或无地混杂着一些偏左或偏右的资产阶级价值观。这些不良思潮和价值观,对于学术视野高、思想活跃的博士研究生而言,往往在辩证分析的过程中易被其中披着“合情、合理”外衣的言论所迷惑,进而忽视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学习甚至于产生一些不利于学习的情绪。

三、加强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原著阅读的策略措施

基于前述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原著的阅读数量和质量,将有助于提升博士研究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和实践观进行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正确运用正确和合适的学术研究方法和逻辑推理方法。

1、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正确处理好博士研究生在阅读马克思主义原著过程中的三个关系,即文本、历史、现实和原理之间的关系,提升马克思主义精髓学习的有效性。处理好文本与原理间的关系,既要原原本本读文本,又要脱离文本的条条框框读懂其中所蕴含的原理;处理好历史与原理间的关系,既要从历史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分析原理,又要从原理出发,分析历史,学以致用;处理好现实与原理间的关系,既要关注当前国际国内社会中出现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热门论题,又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学会自己分析这些问题和论题,提升分析能力和辨析能力。

马克思原理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模式;综述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历来党和国家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都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渐渐暴露出来,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获得了很多学术成果。本文对1998年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并加以总结,力求全面展示学术界的研究状况,为更多致力于研究该学科的学术界朋友及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参考。

一、资料来源与资料分析

本论文的研究资料来源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年限为1998年一2009年,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为检索词进行模糊检索,共查阅212篇论文,其中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从文章数肇看,平均每年约有2040篇。但是在较高等级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不多,核心期刊论文数量更少。研究内容涉及了马克思理论课各个方而,但是重复研究也较多。从综合的期刊等级和研究内容来看,虽然论文数很多,但研究深度还远远不够。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了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论文较少,约占总论文数量的10%左右,近几年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成果综述

1998年至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从“98教改”方案实施到2002年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丰_要针对教改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但时间较短,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从2003年至2006年为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各种问题逐渐显现,促使研究更加广泛深入。从“05教改”至今为研究的第三阶段。“05教改”在总结1998年以来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了调整,解决了教材内容重复等问题,并且添加了体现时代要求的内容,更加适了高校教学的需要,但是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成为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分述如下。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困境的根源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困境的成因,分析最为广泛具体。造成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困境的原因众多,但可以归纳成三个主要方面:第一,教学方丽。包括:教材内容重复,这个问题在“05教改”后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教学方式陈旧,“灌输”式教育已经不符合目前高校教学的要求;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专职教师数量不足,致使众多高校采取大班上课的方式,教师不能很好地控制课堂秩序,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青年教师队伍迅速扩大,青年教师那论功底薄弱,知识储备不足,教学方式单一,也影响了教学质。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研究者普遍认为,各个高校大都存在表而匕的重视与实践中的忽视的情况各高校普遍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马克思主义那论课,认为德育对提升高校地位和学生就业没有太大的帮助。各个高校普遍出现精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时的倾向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马克思主义坪论课实际地位的下降,阻碍了对该学科进一步探索与创颟。第三,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情感。现在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存在抵触情绪,在课堂上出现被动应付、编造理由请假甚至逃课等现象。

以上三方而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导致了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困境。教育方而因素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地位问题,学术界基本已经达成共识,而关于学生对马克思丰义理论课情感问题,研究的还较少。事实告诉我们,教学是一个教者与学者互动的双边过程,现在尤为提倡以学生为丰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单纯解决了教育因素和地位问题没有提升学者的积极性,也很难达到教育的同的。此,关于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情感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

2.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和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在《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通知中有明确的规定:“两课”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为建设有中因特包利: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拜金丰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学术界对此教育目标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从宏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目标的规定。具体地讲,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目标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培养的学生人文素质和培养大学生问题素质。第二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目标缺乏准确而科学的定位。这种宏观的抽象的理论描述,在国家、政党的层面是适合的也是必要的,但是缺少层次性的细化环节,落实到各个具体主体时必然缺乏操作性而显得无所适从,在学校与教师的层面是模糊的。尤其对于学生来说,显得很遥远、很渺茫,他们从中得到的信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有关,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变成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唯一目的,脱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失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大学生的内在结合点,也不能揭示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学生现实生活的指导作用。

学术界广泛认为,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根本原则。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从实践中产生,又服务于实践,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又指导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工具,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啜理和科学分析的方法,从而能运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社会问题,指导社会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首先,需要讲透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学生充分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这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其次,根据课程内容需要精心选择案例,使实际和原理有机结合,应用原理分析实际问题,二者不能脱节。也可以直接提出实际问题,以案例带出理论,根据所讲理论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使学生掌握理论。

3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模式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一直采用“灌输”、“注入”式的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教学的要求。近年来,各高校都逐渐开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形成了几种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主要有:对话式比较式教学、开放式教学、互动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研究性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研究性教学、对话式比较式教学。这两种教学模式囊括了其他教学模式和方法的优点,形成了独立完整的教学体系。研究式教学是当今世界主流的教学模式,将其运用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基本观点是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研究的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教育者应建立一种合适的体系,采用一种合适的模式,激励、引导和帮助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发展个性,使学生知识、道德、智能、体能等均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发展。学术界一致认为,研究性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及其探究式学习为主体,以培养和提高他们研究与创新能力为目标,很好地体现了指导与自主、规定与开放、统一与多样、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的教育指导思想。河北经贸大学学者宋志勋提出了对话式教学和比较式教学模式。并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探求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的交融点,其关键是提出学生所关心的自身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并结合课程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解决,与学生对话交`使学生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

沈阳医学院学者朱红等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全程教育的思想,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轴心,带动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联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一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研究者较少,具体方案还有待深化。

4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杜会实践课研究

理论联系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根本原则,这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必须开设实践课,提高实效性。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实践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探索社会与人的发展规律的学科,具有宏观性,不能直接进实验室,下工厂,具体操作困难;公共课人数众多,场地的选择、资金保证和组织管理不易;学时所限,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基于上述困难,各高校实践课普遍采取写调查报告的方式。学者汪惠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社会调查方法的研究》一文中做了深人的研究,涉及了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组织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开好社会调查交流会以及对调查报告的评定等内容。有学者提出实践课可以分为教学计划内实践活动和教学计划外实践活动。教学计划内实践活动利用学生课余和周末组织小规模多次的活动;教学计划外实践活动利用假期组织大规模长时间实践活动,二者结合能使实践课更加深人而不至于流于形式。但是这种模式流程较复杂,涉及部门较多,具体细节和后期评估还需进一步在实践中探索。

马克思原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 研究生质量 保障机制

[作者简介]商爱玲(1977- ),女,山东嘉祥人,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重庆 40112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5-0118-02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一门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的学科。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资大量增加,一些现实问题也随之而来。该专业研究生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和能力,我们如何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解决面临的主要问题,推进符合研究生教育特点与规律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成为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又非常迫切的现实课题。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据教育部统计,2002年,我国在校研究生49万人;2012年,达到172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48.42万人,占86%。从数量上看,硕士研究生成为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力军,加强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研究,意义重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五条规定硕士学位获得者必须具备: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2005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制定《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所属二级学科。其下分6个二级硕士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从研究内容上来讲,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研究它在世界上的传播与发展,特别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同时把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素质高、理论方向正确、具有比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和理论功底,并能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当代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宣传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教学以及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的高素质人才。简言之,基本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科研水平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成为本专业的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和党政实际工作部门的专门人才是基本方向。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研究生培养面临很多新的挑战。读书、就业、住房、家庭等压力巨大,功利和浮躁心理甚嚣尘上。很多研究生难以静下心来读书,把攻读研究生仅仅视为找到一份好工作的跳板而已,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动手操作能力偏低。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偏低。主席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是保持政治上清醒坚定的基础和前提。如上所述,成为党政实际工作部门的专门人才是我们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之一。在学期间,突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党性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和锐意进取的激情,保持道德品行的纯洁性,是将来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尽职尽责干好工作的必要前提。就目前的招生情况来看,许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硕士研究生是跨专业攻读。这些学生在本科阶段没有受过规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储备严重不足。以至于,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观点的研究不够深入,无法把握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体系。

2.缺乏基本的学术训练和论文写作技能。目前,许多研究生缺乏基本的科研素养,甚至认为把别人的论文拼凑之后就是自己的论文。首先,在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方面,就能体现这一不足,很多论文选题大而空,平淡无新意,老生常谈。其次,在方法论方面,缺乏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往往是主客观不分,经验研究和实证研究不分。最后,在论文行文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低级错误,如行文不通顺、逻辑思维混乱、偷换概念等。

3.缺乏科研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生的培养需要面向社会,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就需要把经典理论与鲜活实践紧密结合,需要分析现实问题并解决现实问题。只有适应社会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只有着力于解决现实的问题,才能发挥理论指导的积极作用。

此外,操作不规范,态度不端正等也是突出的问题。例如,没有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没有对研究选题进行认真分析论证,就盲目选题开题;不去阅读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而是转引二手甚至三手资料;忙于应付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工作面试等,而草草成稿,就答辩毕业等。

三、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质量的主要途径

1.确立“三个并重”的培育理念。即在研究生培养中,贯彻“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并重、理论熏陶与技能训练并重、学习能力培养与探索意识训练并重”的理念,拓展学生的理论视野,使其能够以更广阔的学术背景透视自己所研究的问题。通过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形式,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的价值观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坚定他们的民族复兴信念,加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他们的道德情操。通过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的系统规划,培养研究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发现和解决真问题、新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思维创新与实践能力创新的双向提升。逐渐形成以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为育人环节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2.构建“厚基础、重素质、强技能”的课程体系。“厚基础”指在课程设置中,一方面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发展学术专长。“重素质”指在课程设置中,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优良的德性、现代公民素质、扎实的人文和学术修养。“强技能”要求学生具备基本职业技能、专业研究技能和就业技能。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建设,夯实学生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以培养新时期具有学术思维、问题意识和创新科研能力的研究型人才为目标,整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核心课程资源;借鉴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对传统的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突出对经典原著的学习,要求学生对基础理论进行系统的探讨和把握。通过以上措施,切实加强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提供基本保障。例如,西南政法大学为研究生所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前沿专题研究”课程,一方面,介绍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前沿;另一方面,该课程还专门讲授思想政治教育统计研究方法论等方法,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数理统计三者结合起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3.加强理论经典和学术前沿的学习。主要通过开设经典文献导读课程、组织学生“读书会”、举办学术沙龙和学术报告等方式,引导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把握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体系,增强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而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是其必修的核心课程。我们的经验是,首先是精心挑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经典文献,既注重理论深度,又强调可读性的导读性著作;其次由多位研究生导师共同开设,每人选讲一部分经典文献,让学生接受更多思想的交流和碰撞;目的是让研究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并从源头上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而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其中“读书会”的具体执行方式是,先由老师指定一本书,留给学生一段时间阅读,再组织学生汇报各自的阅读体会。要求学生围绕着读书的基本感受、受到哪些启发以及阅读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和困惑等展开切磋交流。再由老师进行重点点评。与“读书会”相匹配的是学术沙龙。区别在于,“读书会”围绕某本书展开,学术沙龙围绕某个专题展开。通过对学术界和大家所关注的经典问题和热点课题展开讨论,重点训练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术报告方面,一是学科主动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不定期邀请校外专家来校讲学交流;二是学科提供资助鼓励学生去其他高校访学、参加短期培训等。

4.引导“问题意识”和“治理思维”。将理论观照与现实观照相结合,以此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宗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一篇论文围绕着一个问题展开。问题意识建立在对现实的关怀之上。因此,要引导学生密切关注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鲜经验、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学习它,研究它。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当代现实的紧密结合,让论文选题体现高度的现实关切性。另外,社会科学的研究需要有明确的问题意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期,我们所秉持的问题意识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为了“治理”而批判。“治理”的概念有很多表述,但在国家治理的讨论中,主要围绕着“运用国家权力对矛盾和冲突进行调节和控制,使其保持在不破坏或突破现行秩序的度的范围内”,其内涵是由“治”而“理”,进而达成某种有序状态的变化过程,是一种典型的建设性心态,而非革命性破坏性的做法。换句话说,我们提出问题是为了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是为了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5.给予管理制度上的保障。首先,建立、健全导师和导师组制度,给予学生最直接、最有益的指引。加强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切实发挥导师组的作用。导师组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解答学生学业上的问题,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建议。制定教师授课效果和导师指导效果等考核指标体系,完善课堂教学质量督查机制,强化导师指导研究生课外学习与研究效果的监督和考核。其次,加强科研激励机制。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工作,在导师的指导下尽早进入科研状态;另一方面,多设立校级、院级研究生科研项目,提升研究生的科研热情。再次,规范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预答辩、盲审、答辩、评优奖励、毕业与获取学位论文分离制度等。规范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的具体制度和措施,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实施研究生课程教学、开题报告、中期考核、答辩、学位评定各环节的淘汰制度。实现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各个环节的规范化,为学位论文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翠.论理工科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训练与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2]夏玉成.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5).

上一篇:马克思经济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大学生马克思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