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税收协调问题探讨

时间:2022-04-28 01:34:0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税收协调问题探讨

【摘要】 本文首先概述了我国与东盟成员国间目前及今后一个阶段需要协调的主要税种的情况,以及中国东盟税收协调的进展情况,接着分析了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前后一段时间内可能影响自由贸易区税收协调的问题,同时对自贸区成立后中国如何更好的适应自贸区贸易环境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东盟 自由贸易区 税收协调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国与周边国家签定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我国和东盟国家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工农业产品方面有明显的互补性,双方开展全面深入的合作潜力巨大。2010年,11个国家共同拥有的经济空间正式形成。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税收协调就此结束,而是意味着新的协调任务的开始。

一、中国与东盟国家协调税种税制概况

1、中国与东盟国家税收收入结构

东盟国家税收收入结构分两类: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和文莱的6个老成员国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总额的比例基本都在50%以上;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这4个新成员国,经济相对落后,仍以商品税为主体税种,这与我国的税收收入结构大体相同。但我国与东盟国家相同的一点是,各国基本上实行流转税与所得税并存的双主体税制结构。

2、协调税种税制设计特点比较

就流转税而言,中国和东盟国家除关税以外开征流转税的情况可概述如下。

从图1可以看出,单就增值税而言,国家间的差异仍颇多。但我国的课征范围仅限于货物销售阶段,而大部分东盟国家则扩大到货物销售和劳务服务,同时我国和印度尼西亚属于生产型增值税,其他东盟国家则为消费型增值税;马来西亚政府已计划把销售税和服务税合并为具有增值税性质的商品劳务税;新加坡所实行的商品和劳务税,采用的是进销相抵的计算方法,具有增值税的特性;其他东盟国家或开征了不同性质的间接税,或只征一种商品和劳务税,还有一部分国家同时开征了消费税。

就所得税而言,中国和东盟成员国都开征了企业所得税,而且大多开征了个人所得税,还有部分国家开征了社会保障税。

企业所得税方面,越南、老挝、缅甸、菲律宾等国家仍是内外有别的企业所得税,即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优惠不同,且外资企业的所得税比内资企业优惠。如越南的外资企业所得税标准税率是25%,优惠税率是10%、15%、20%;内资企业所得税标准税率是32%,优惠税率为15%、20%、25%。老挝的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是20%,内资企业所得税税率是35%,个体经营企业适用10%~45%的8级超额累进税率。而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的企业所得税实行单一税率,其税率分别是30%、24.5%、28%、30%。其他成员国的企业所得税,都是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适用同一标准。

个人所得税方面,中国、越南、柬埔寨、缅甸等国家实行的是分类课征模式,其他国家都是综合个人所得税制。分类税制国家中,中国的分类最复杂。中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税所得分为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经国务院财政主管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等11项。在使用税率上,我国的累进级次也是最多的,而且不同的所得适用不同的税率,工资、薪金所得适用最多的5%~45%的9级超额累进税率。而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家还对国内居民和非居民适用不同的税率。此外,各成员国间的个人所得税的边际税率、扣除项目的规定等都有较多的差异。

另外,还应注意,在所得税制的发展阶段上,由于中国和东盟成员国中,发展中国家较多,因而许多国家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诸多内容尚待规范与完善。

二、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中的税收协调进展

税收协调是指一些国家或地区为了建立共同市场或经济集团,消除税收上对商品、资金、技术、劳务、人员自由流动的障碍,采取措施使集团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税收政策、税收制度(包括税种、税率)互相接近或统一,以减轻彼此间的冲突和摩擦。税收协调的内容涉及税收管辖权、税收制度、税收政策和税务合作等方面。

根据双方2002年签署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下称《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分为两个阶段,即2010年把文莱、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建成自由贸易区;2015年把东盟新成员国建成自由贸易区。为使自贸区能按照时间表推进和建成,2010年以前,我国已与东盟成员国签订了一系列税收协定与协议,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在关税方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在税收方面首先体现在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相互关税减让。其中主要成果是在《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基础上,于2004年签署的《货物贸易协议》,使得除2004年已实施降税的早期收获产品和少量敏感产品外,双方的其他约7000个税目的产品关税得以下降。随后2007年1月1日起,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关税减至5.8%,2009年1月1日起减至2.4%。到2010年后,我国自东盟进口的商品中约有93%可享受零关税的待遇。二是在直接税方面。中国分别与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老挝、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8个国家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同时东盟国家也出台了相关对应的措施。

三、2010年后中国―东盟税收协调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思路

1、2010―2015年:规范本国税收制度,缩小税制差异

(1)增值税制的协调与完善。首先看已引入增值税制度的中国和东盟六国。为了进一步避免中国与东盟六国间商品和服务的双重征税,其中印度尼西亚可以考虑实施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型的改革方案和措施;我国应加快将运输、建筑、服务业列入增值税纳税范围的步伐。其次是文莱和4个东盟新成员国(老挝、缅甸、柬埔寨、越南)。这五个国家中除越南外,建议根据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适时引入增值税。此外,已经确立增值税的各成员国还应考虑在货物和劳务的征税范围上趋同,拓宽增值税税基,减少其对税收的扭曲作用。同时不断完善小规模纳税人管理和出口退税管理。

(2)所得税制的协调与完善。自由贸易区内所得税协调首要是公司所税(即我国所称企业所得税)的协调。除文莱外,东盟老成员国的个人所得税税制和公司所得税税制比较完善。而我国自2008年正式实施两税合并后,普通税率降为25%,与东盟六国的税率趋近,减小了双方差异,从税制协调方面看,也为自贸区建立第一阶段中的所得税协调发挥了作用。

在个人所得税方面,从前一部分对各国税制的概述可知,各成员国在征收方式、税率设计等方面差异较大,协调时可以考虑以下步骤:一是逐步统一对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的确定、征管等方面的税收政策;二是在税率上,特别是最高边际税率上进行协调;三是在扣除项目和扣除标准上进行协调。

2、防止非关税壁垒的滥用

各成员国由于经济总量小,与国际市场连接紧密,因此对国际经济形势反映敏锐,成员国政府的各项税收决策也常常会为了某些市场波动而有所变化。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的有关条款也有如下规定:2003年自贸区启动后,东盟中的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新加坡、菲律宾及文莱等6个成员国,一旦发现本国的产品在自贸区市场中受到影响,进而导致相关领域及行业的亏损,该成员国可以采取紧急措施予以保护。如早在2002年的4月23日,马来西亚政府已对来自中国和香港地区的自行车开展过反倾销调查。2003年1月18日做出决定,对来自中国深圳宝安自行车厂(国内唯一应诉企业)的自行车征收11.83%的反倾销税,对来自香港地区其他企业的自行车征收高达186.09%的反倾销税。

目前由于赤贷危机造成的严峻经济形势,也使得东盟各成员国的贸易保护倾向滋长。东盟成员国虽然政府层面已经形成了合作共识,但如何在促进国内产业发展与维护成员国家间的协议仍需进一步掌握平衡。对此,东盟各成员国一方面应加强国内政策与自贸区政策的衔接配合,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宣传引导,使其国民充分了解东盟自贸区成立的长远意义,避免短视造成的过激情绪对政府推行自贸政策带来的不必要阻力。

3、严防赤贷危机影响自由贸易区的进程

在全球经济不振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在跨国公司削减成本、消费市场疲软等因素影响下开始抬头。东盟区已有所表现,据国内媒体转载菲律宾《马尼拉旗帜报》2009年5月18日的报道,菲律宾贸工部长法维拉还曾提出为了保护经济不受全球经济危机损害,东盟应推迟执行今年年底前取消进口关税承诺的建议。虽然2010年1月1日东盟自贸区及有关协议还是按计划启动,但是可以预期类似的贸易保护问题今后难免再出现。如各成员国不能继续站在自贸区整体角度考虑,进一步减少贸易障碍和摩擦,则难免出现合作的停滞甚至倒退。

对此,强调团结一致并加强成员国各方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同时,面对危机成员国之间还应发扬互助精神,特别是对一些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刚刚实现和平,有待进一步稳定的成员国,经济实力较好的中国和老东盟六国应予以特别扶持。只有以合作共赢为理念,才能形成整个自贸区内稳定的经济贸易发展环境。

四、促进中国适应自贸区新贸易环境的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玉主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有利于我国产品出口和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但是走出去要做好适应新环境和新挑战的准备。

一方面是理论上的准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的实现“统一大市场”的目标不同,其形成是以“自主决定、互不干涉内政”为基础。因此我国在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同时,还应该鼓励各界站在现有的欧盟经验的基础上,重于对东盟自贸区的特殊性进行理论研究。同时,我国理论研究的加强也增强了我国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税收协商中的话语权的重要基础。

另一方面是实践上的探索。中国与东盟大部分国家已经承诺开放金融、医疗、教育、建筑及工程等服务业市场。在这些行业的税收上,东盟6国对金融、保险、医疗、不动产租赁等服务业类免征增值税,中国对金融、保险、不动产、建筑安装作业等服务业征收营业税。随着服务贸易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开放,中国面临着营业税对服务贸易自由流动形成障碍的问题,应逐步将营业税应税劳务改征增值税。这两种税制如何过渡和转换,中间还有许多制度安排需要尝试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王国华:外国税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 黄绥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的税收协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5).

[3] 韦宁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税收协调[J].商场现代化,2006(24).

上一篇:山东省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力实证分析 下一篇:FDI对东道国收入分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