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微表处技术在公路隧道养护中的运用

时间:2022-04-27 10:06:20

探究微表处技术在公路隧道养护中的运用

摘要:目前,微表处技术可以说是在公路养护中最常用且最广泛的一种技术有的隧道虽然结构完整、路况较好,但由于多年车辆行驶,造成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光滑,磨擦系数降低,易诱发隧道安全事故,影响公路营运及行车安全。本文先分析了微表技术的有关特点,再介绍了XX公路的几个典型的隧道选用微表处作为隧道的抗滑表层。并用此技术在隧道路面养护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微表处;公路隧道;养护

公路隧道建设是提高公路等级,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实现高速、快捷、安全运输的重要工程设施。由于公路隧道一般都处

于崇山峻岭之中,基本上是隧道所在地唯一的通道,如果隧道内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可能使整个交通线完全中断,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为保证隧道内的行车安全,需要公路管理部门通过科技手段提高路面的抗滑能力,尽量减少隧道的交通安全事故。以前隧道内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石英砂环氧树脂薄层抗滑层、振荡标线、刻槽等工程处置措施,但石英砂环氧树脂薄层抗滑层,成本较高(140元M2),有的路段耐久性不好,振荡标线、刻槽措施的耐久性不好。为了进一步改善隧道内安全行车条件,根据省交通运输厅“四新技术”要求,2007年-2010年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首先在几个典型是的隧道选用了微表处作为隧道的抗滑表层,并运用此技术处理了隧道中的薄层修复,同时进行了防腐工作。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上加铺微表处层的施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但在交通大、重载车辆多、各种病害严重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微表处层还是比较少的,隧道内考虑使用微表处主要因为微表处的施工工艺简单,施工过程产生的粉尘、污染及对交通环境影响较小。经过几年的观察,使用过微表处的路面没有出现任何病害,效果良好。近几年微表处已经在全集团公司范围内的隧道推广使用。

1微表处技术的简介

1.1微表处技术

微表处是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照设计配合比拌和成稀浆混合料,摊铺到原路面上,并很快开发交通的具有高抗滑和耐久性能的薄层。铺筑后经过乳液与骨料的裹覆、破乳、分离、析水、蒸发、固化等过程形成密实、坚固、耐磨的表面封层。以达到摊铺厚度较大、固化时间快、粘附性更强的封层。由于隧道是一种深埋于地下的工程结构,空间狭小,隧道内无阳光、通风差、外热内冷,又是交通咽喉之地,不像洞外公路视野开阔、空气良好,施工后破乳和成型都很慢,所以,微表处施工难度大。

1.2微表处材料的选择

有改性乳化沥青、水泥、集料和水是微表处工程的主要材料,并按照具体情况和要求添加适量的化学添加剂。

第一,改性乳化沥青。结合当地当时的天气状况,为了确保公路路面的力学要求和微表处质量规定,本文作者建议使用常州筑威建筑材料有限公司SS3改性乳化沥青,这种乳化沥青具有针入度低软、化点高等优势,其质量标准符合相关国家政策规定。

第二,集料。微表处的集料尽量选取耐磨、粗糙、坚硬的石料。石料由石灰石和玄武岩混合而成,其中细集料是石灰石,粗集料是玄武岩,并根据规定控制砂当量砂当量低则意味着骨料中粘土含量高,造成乳液与石料裹附效果较差,成型后路面会出现各种细小裂缝。

第三,填料。建议采用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填料,从而更好地调节乳化沥青的破乳速率,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拌合用填料,是集料级配和化学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

第四,水。微表处用水必须干净,并且不包含引起化学反应的物质或有害的可溶性盐类及其他污染物。

2微表处施工

2.1施工前的准备

裂缝处理。隧道中缝:隧道中缝有啃边,一般宽度1-3cm、深度1-2cm,原缝中部分已用沥青砂作了填缝,施工时应将原缝清理干净,灌注环氧树脂砂浆。横向开裂:对于原路面结构完整、无沉陷、宽度小于1mm的裂缝不作处理,对于宽度小于3mm的轻微裂缝,可采取扩缝灌浆,顺着裂缝扩宽1.5-2.0cm的沟槽,槽深可根据裂缝深度确定,最大深度不得超过2/3板厚,清除混凝土碎屑,吹净灰尘后,填入粒径0.3-0.6cm的清洁石屑,根据选用的灌缝材料,按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6JTJ073.1-2001附录A规定进行配比,混合均匀后,灌入扩缝内。路面局部水损害:隧道内有水或有水损害的路段,应采用防、排、截、堵等方法,按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处理。原路面混凝土板破坏问题比较突出的,在做微表处前应将破板全部更换。喷砂打毛。要求清除所有的浮浆、尖锐突出物、污染物,然后全路面喷砂打毛,应用空压机或高压水枪清洗干净。

洒布粘层油:在摊铺微表处前,首先应在水泥混凝土表面均匀洒布符合要求的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第四,机械的调试和标定。调试:改性稀浆封层机的计量、行车、拌和、摊铺、清洗等各个系统进行调试检查。标定:在每次施工前或更换某种材料,设备中各种料仓出料应进行标定,以求微表处混合料的配合比达到设计配合比。

薄层修改。一般来说,原路面在15mm以下的车辙可以直接用微表处进行罩面。深度在15-25mm的车辙要先进行微表处的车辙直译后再罩面,或采用双层微表处技术。深度在25-40mm的则要采用多层微表处的处理方法。如果是大于40m以上的则不建设运用微表处技术。在微表处车辙填充后做微表处罩面时要明确摊铺的一层在至少在行车作用下成型大于一天的时间,明确成型再进行第二层处理。

防腐处理。隧道内的空气流通不佳,再加上通车量大,大量的汽车的尾气中含有很多的有害化学物质,而这些化学物质会对隧道的路面、面壁等产生腐蚀的作用。同时,再加上自然的原因,如雨水、雪等外来因素的影响,也有可能产生一定的腐蚀作用。

2.2微表处混合料生产及摊铺

第一,拌和机器。拌和的机器应该是为铺设微表处特别设计和生产的。原料需经一自动有序的、自驱动的微表处拌和机器拌和,这个机器应具有连续输送功能,把集料、乳化沥青、矿物填料、控制凝固的添加剂和水准确地输送到一个多刃双轴旋转拌和器内,正确调配后,连续输出拌和料。机器必须能储存足够的集料、乳化沥青、矿物填料、控制添加剂和水以满足调配的需要。

第二,调配装置。调配装置应该提供和准确标示加入拌和器的每一种调配原料(即集料、矿粉、乳化沥青、添加剂和水)的饱独体积和重量。调配装置应是用于材料标定的转台或类似的装置,可随时输出材料。

第三,摊铺设备。混合料是由传统的推进式路面摊铺箱摊铺,是拌和机的附加装置,内有搅笼用来搅拌和均匀摊铺混合料。一级刮平确保不会有混合料从机器与路面的接触口漏出。二级刮平应该是可调的,它起到了最后刮平的作用。摊铺箱和后部的刮平装置的设计和操作应使其保持不变的稳定性,使混合料顺利地输送到后部的刮平装置。摊铺箱应有适当的装置可以根据不同的路表侧移箱体进行校正补偿。

3结语

实践证明微表处作为薄层磨耗层可增加路面的构造深度,提高路面的防滑性能,明显改善事故多发路段的安全状况,提高道路安全性能,而且较其他工程处治方案措施经济(45元M/2)、耐久性好,是防止路面光滑,提高摩擦系数一种较好的工程处置措施。目前,在我省的隧道、桥梁养护中作为抗滑表层,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炜,陈学武,陆建.城市交通持续发展理论体系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腾智明,朱金铨.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赵明华,俞晓.土力学与基础工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浅谈公路路基的养护与维修 下一篇:浅谈道路桥梁无损检测技术及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