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境高速公路过境模式的探讨

时间:2022-08-24 09:49:19

关于过境高速公路过境模式的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对城市规划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高速公路城市过境问题开始备受人们关注。本文将对城市过境高速公路布局与规划方法进行分析,从城市发展、交通建设、交通组织工程条件出发,对国内高速公路过境的形态、模式、条件等进行分析,为过境高速公路过境建设提供依据。

【关键词】过境高速 公路过境 模式探究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自上个世纪就已经得到了显著发展,在经历了公路建设的变迁与发展以后,如今已经发展到了超过7万公里规模,从零突破到跨越式建设历经了漫长时间。如今,节点城市周围地区规划与路网布设较为复杂、交流量大、路网结构开始变得复杂,再加上城市建筑物逐渐变得密集、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开始锐减,城市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基于以上问题,开展高速公路城市过境模式研究,能够及时总结出当前的公路过境形态,结合交通量、工程条件等诸多因素为城市过境高速公路布局提供参考。

一、过境高速公路交通功能

过境高速公路是城市与周边区域线路实现衔接的重要路段。从交通量与交通功能上看,过境高速公路提供的服务较多,主要有过境交通、出入境交通、短途交通等服务。将过境高速公路设置在城市中,能够顺利实现高速与城市内公路的衔接,真正体现了服务过境与出入过境的功能。此外,过境高速公路还能提供短途出行服务,但仅是次要功能[1]。

过境高速公路主要交通功能是交通需求结构决定的。当需求出现变化以后,其交通功能就会出现相应改变。对于中小城市来说,沿线短途与入境交通占有一小部分比重,大部分都以过境交通为主,提供的服务也是过境交通服务。但是对于大型城市来说,出入境交通量非常大,这时的出入境比重将达到最大,远远高于过境交通量,过境公路服务不仅要满足过境需求,也要满足入境需求。此外,建设过境高速公路以后,能使地区沿线交通与集聚能力增强,将大部分沿途交通出行量吸引过来,提升短途交通出行服务水平。

二、影响过境模式主要因素

影响过境高速公路布局的因素较多,公路布局与形成将变得日趋复杂。总的来说,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周围交流变化情况以及工程条件都是影响因素。

(一)城市

人流、物流以及信息流在城市中的集中程度不断增强,而城市是这些内容的发源地与依托,是交通流集中地的一种体现。作为大中城市的服务节点,城市过境高速公路布局模式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区位影响、过境模式等也能影响到高速公路局部模式[2]。

(二)城市规模

城市交通需求与规模、结构等内容上的差异将造成交通功能模块与布局存在差异。如果城市规模小,所承担的入境比例就会变小,这时的过境比例将增大,此时的过境高速公路功能主要是过境交通,并采取直接方式体现过境模式。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城市密度的增强,入境服务交通成为一项重要功能[3]。据一项统计资料显示: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过境交通所占比例为3%~6%;而50万~100万之间的人口,过境交通比例为10%~15%;10万~60万人口的中小城市,过境交通量在30%~38%;3万~9万人口小城市,过境交通仅占40%~55%。

三、过境高速公路过境模式探究

(一)直线绕越模式

高速公路主线直接绕越城区的这种呢形式就被你称为直线绕越式,按照公路交汇的实际情况,能将其分为单线绕越与交叉绕越两种[4]。其中,单线绕越就是指在一条公路主干线上绕越城市,能够在宽敞空间或者缓冲中带实现越过。在城市只有单条高速公路的时候可以使用单线绕越,中小城市应用较常见。

交叉绕越模式则是指有两个或以上的高速公路能够与组团的方式绕越并形成交叉,但并不能形成一个闭合形态。常见于两个高速公路交汇的地方或者丁字交叉路段,呈现十字交叉方式的绕越。在交叉绕越中有一种十字交叉绕越方式,以十字形态呈现出来,构成一个四路通道[5]。十字交叉绕越模式功能非常多,总体看起来较为均衡,为过境交通与入境交通提供了便利通道,但鉴于两条高速公路交汇以后会产生一个锐角,造成绕行距离的增加。

(二)环形绕越模式

环形绕越模式常见于有较多高速公路交汇节点的城市,能共同形成一个闭合方式高速环线结构。主要由主线与新增衔线共同组成,并呈现出井字或者三角形组合形态。环形绕越模式在我国高速公路过境中较为常见。当前,随着交通量的增加与复杂,城市与周边区域高速公路格局不断变化,环形绕越已经成为大城市已经特大城市的交通发展趋势。即使环形绕越模式应用较多,但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靠近城区时,使城区发展受限;距城市较远时,将造成过境绕行距离增大,使交通运输的及时性与便捷性受到阻碍。由此,这种模式合适在特大城市中应用。

(三)复合型绕越模式

复合型绕越模式就是指高速公路交汇干线较多,并都以组合方式绕越,进而形成两个或者以上环形的多种复合绕越形态,比上述环形绕越更为复杂、交汇干线更多。其中,复合过境模式与多环模式是较为常见的两种类型。复合型绕越能够在大城市原有过境高速公路基础上发展成多功能的绕越结构,是对原有公路路线的调整与优化。在初期建设当中,直接绕越形态较为简单,减少建设费用,很多城市采取这种建设方式[6]。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交通量的增加,过去采用的过境高速公路规划方式将造成城市化越来越严重,造成交通功能的变化,城市内部交通压力不断增大,出现了干线相互干扰、阻碍的情况。为此,建设新的过境高速公路才能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却造成了原有高速公路与过境高速公路在组合上日趋复杂,不能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快捷性需要。随着城市高速公路的迅速演化,过境功能逐渐弱化,大部分都由新的过境高速公路承担过境交通。从当前过境公路运行上看,大型城区公路网不断加密,形成复合型过境高速路模式是必然。复合型绕越模式能够对过境交通、出入境交通以及城市沿途交通提供服务,其缺点为城市空间割裂现象严重,造成城市与周围区域公路衔接不良,将对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建设造成不利影响。为此,复合型绕越模式要建立在已经形成的过境高速公路基础上。

结语:

本文主要对过境高速公路的功能、影响因素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几点过境高速公路过境模式。可见,在城市发展当中,城市过境高速公路模式选择要结合城市规划、交通布局以及工程条件等内容,进而实现城市交通建设的顺利开展,满足城市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强,韩军,刘自楷等.武汉过境高速公路生态防护膨胀土边坡失稳的几种形式及加固处理[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25(z2):4040-4045.

[2]卢正宇,李华,孔亚平等.广州过境高速公路(九江~小塘段)桥面径流生态处理系统设计[J].公路,2011(4):191-196.

[3]李国春.工业废料电石渣改良不良土在沈阳过境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应用[J].北方交通,2014(2):104-106.

[4]钟宁,邓卫东.以科技支撑重庆过境高速公路――重庆过境高速公路科技示范路项目概况[C].//重庆过境高速公路科技示范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11:1-6.

[5]王格芳,王成新.过境高速公路走廊的产业发展策略分析――以济南市东过境高速走廊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6):528-530,546.

[6]王锐亮,何丙辉,张晋平等.高速公路水土保持生态恢复--以重庆过境高速公路南段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1,22(7):557-559.

上一篇:沥青路面设计方法与注意的问题分析 下一篇:沥青路面施工作业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