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调查分析

时间:2022-04-27 02:01:37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调查分析

【摘 要】为了解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实施现状,笔者对浙江省绍兴市100家民营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一些民营企业已经认识到内部审计重要性和作用,但总体上还处于推广的初级阶段,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力量还有待加强。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调查分析

实施内部审计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日益认识到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对其的认识如何?笔者对浙江省绍兴市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实施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为了解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实施现状,笔者选取了绍兴地区100家民营企业样本作为调查对象,以填写问卷和实地走访的调查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和会计、审计工作人员。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42份。调查问卷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其动因、内部审计内容、企业内审人员配置和对内审的认识等。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其动因

在42家接受调查的企业中,开展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有22家,其中9家设有专职审计机构,10家未设专职机构但设有专职审计人员,另3家为兼职人员。在谈及设置内部审计的动因时,有20家企业认为是“企业发展需要”(其中2家兼选“上市要求”);仅有两家认为是赶潮流或其他原因。而未开展内部审计的20家企业,对“未开展内部审计原因”的回答,有12家认为“不需要”;有5家选择“不清楚什么是内部审计,有什么作用”;有2家选择“若设置,则必然增加成本费用”,还有1家回答“准备开展”。

从上述统计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已经得到了部分民营企业领导的重视和开展。就被调查企业来说,设立了专职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的比率分别达到了21.4%和23.8%。另外,从产生原因来看,可以发现民营企业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的驱动力来自企业内部,是因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如对“开展内部审计原因”这一问题,回答“企业发展需要”的比率高达90%。反过来,不设内部审计的原因主要是“不需要”,比率为60%,反映了民营企业对内部审计的理性态度。

那么民营企业为什么需要内部审计呢?在走访中笔者了解到:一是企业内部结构复杂化的需要。从两组(开展与未开展内部审计企业)被调查企业对比分析也显示出,开展了内部审计的民营企业明显具有规模较大、管理层次和幅度较复杂的特点。因此当企业内部结构复杂化到一定程度,靠家族血亲、朋友的凝聚力形成的力量也无法全面顾及企业管理的每个角落的时候,就需要借助内部审计来加强管理。二是外部环境复杂化的需要。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民营企业不得不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控制成本来增加利润,使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得到了企业的承认。

同时,没有开展任何形式的内部审计的企业也达到47.6%,除了确实“不需要”以外,对内部审计的不了解、对增加成本费用的顾虑也在较大程度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设置,说明还有部分民营企业不了解内部审计及作用。

(二)内部审计内容现状分析

笔者对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对象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2家内部审计的企业有14家企业实施的是财务审计,有8家实施了经济效益审计,有11家实施了内部控制评审,有6家实施了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评审等项目的开展说明,部分民营企业已经意识到内部审计不仅具有监督作用,还有评价和防范风险作用,民营企业内审已经从以查错防弊为目的的财务审计逐步发展到经营审计。另一方面表明,我国民营企业内审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审计领域偏重于财务审计,这与目前西方公司制企业内部审计差距较大。据全美天然气协会和爱迪生电力协会调查,在1989年美国公用行业的企业内审工作时间就只有19%用于财务审计(且侧重于内部会计控制的测试和评价),其余时间都转向了经营审计。

(三)企业内审人才结构统计

内部审计人员的人才结构及其素质影响着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在被调查的企业当中,设置5名以上审计人员(含兼职人员)的企业比率仅为14.3%,3~4人的比例占33.3%,而1~2名审计人员(包括兼职)的企业比率达52.4%,因此总体来说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势单力薄,远不能满足需要。而且内审人员很多是原来乡镇企业的会计,学历较低,知识老化,使得内部审计局限于财务审计,审计范围难以拓展,审计内容难以深化,影响内部审计质量和效力。

(四)内部审计工作的态度

笔者还调查了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及企业领导和员工对内部审计的支持态度。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普遍认为内部审计能够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发挥作用,22家企业当中有14家企业已将内部审计作为企业日常管理的一部分;相应的,企业领导和员工也较为支持内部审计工作,“支持”和“较支持”比例合计均达到了90.9%,其中持积极支持态度的领导比率为40.9%,高于员工13.6%的积极支持率,表明企业领导层对内部审计的推动作用明显。因此,总体上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执业环境较理想,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内审作用的发挥。

调查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发展内部审计最大的困难”,提供了多个选项供选择。按选中次数排列,从高到低分别为“内审理论滞后”(10次)、“内审人员素质”(9次)、“家族式管理制约”(6次),另外两个选项“领导不重视”和“国家引导不够”分别只选中3次和1次。说明缺乏指导内审实务工作的理论研究及内审人员的素质问题构成了制约民企内审发展的主要因素。

另外,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而且“家族式管理制约”是民营企业发展内审的一大障碍。分析其原因:第一,家族企业组织是一个以企业主为核心的人情关系网络,企业往往依靠“人治”而非“法治”来管理企业,管理制度往往屈从于人情法则,这可能使“照章办事”的内部审计人员难以适从,特别是当审计涉及到家族成员时,不得不有所顾忌;第二,家族企业的一个特征是家族成员间具有感情联结的特殊凝聚力,家族成员间的信任和忠诚;而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内部监督机制,可能被认为是对信任和忠诚的怀疑,而不被一些家族成员接受。

三、主要结论和建议

推广实施内部审计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上调查分析表明,内部审计在我国部分民营企业已经开始实施,但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且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为使我国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1、创造一个适合内部审计发展的环境、氛围

首先,作为内部审计协会及国家有关部门,应积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和各种办法,如举办企业领导审计知识培训班,利用各种媒介宣传介绍内部审计知识,先进企业介绍内审成功经验,使民营企业领导了解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所能带来的效益,从而有助于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其次,作为民营企业领导,应完善制度建设,以“法治”代替“人治”。将企业家的魅力变成程序化的、可被接受的管理程序,使企业依照程序和规则运作,使内部审计有章可循。

2、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首先企业应注重多渠道、多专业地选拔审计人员,努力改善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除聘用会计专业人才外,根据需要还应选调一些计算机、建筑工程、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专家,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其次要重视内审人员的理论和业务培训,鼓励内部审计人员积极参加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等资格考试。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激励内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内审工作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3、加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理论和实务的研究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世界内部审计已有了较成熟的理论和技术可供我们借鉴。但是由于宏观环境、企业文化背景等不同,这些理论和技术的使用还有本土化的问题。加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研究,重在解决理论和实务的衔接问题:要求理论工作者能深入企业实际,使得其理论和技术指导能符合企业实际,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所需;要求内部审计工作者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在实践中摸索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经验,并加以提炼总结。现阶段最急需的研究成果是“内部审计典型实例”,可以使内审人员获得最直接的借鉴。

4、发挥会计师事务所优势,促进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

鉴于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利用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源优势助推民企内部审计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特别是对中小型的民营企业来说,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可能不经济,或无合适的内审人员,只要事务所收费合理,把内部审计外包给事务所可能更有利;反过来对事务所而言,也有利拓展非审计业务收入。

・・・・・・参考文献-------------------------

[1]陈小林.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理论思考和发展对策[J].财会月刊,2003,(1).

[2]贝洪俊.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定位分析[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10).

[3]吴海莉.浙江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6).

[4]薛芳.构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5,(5).

上一篇:水利专项资金效益审计探讨 下一篇:资源分配决策问题研究进展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