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证合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时间:2022-04-26 09:36:16

我国银证合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摘要:我国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合作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本文分析了中国银证合作的现状,针对我国银证合作的现状,从几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银证合作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银证合作;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一、我国银证合作的发展现状

(一)为银证合作提供政策依据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

为了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提高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近年来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银行业和证券业合作、规范发展的政策和规定,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管理规定》、《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市场管理规定》以及《开放式投资基金试点办法》等法律法规。2004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随后陆续出台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试行)》和《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试行)》等规范性文件。

(二)银证合作关系不断深化

近年来,银行业与证券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两大行业之间的资金开始有序流动。截至2010年3月,我国共有14家银行上市募集资金,其中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大型国有控股银行。同时,银行业与证券业之间的外部分工型业务合作取得长足发展。银证双方利用各自的专业优势,设计跨市场的金融产品,进行业务的分拆、组合和相互,通过发展新业务或将现有业务进行交叉形成新的分工合作关系。截至2007年底,证券行业已经基本全行业实现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存管制度,客户保证金全部委托商业银行进行独立存管。基于第三方存管业务基础上,银行业与证券业在联合拓展客户、共同营销“大小非”客户和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服务的合作关系逐渐深入。商业银行销售证券类理财产品取得了很大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和“一对多”基金专户理财等产品通过商业银行的销售规模得以迅速扩大。银行业与证券业在理财产品方面的推广和资产托管业务合作不断向前发展。

(三)金融控股公司取得较大发展

随着政策环境的调整,这几年各种类型的金融控股公司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成立于1979年10月的中信集团,已发展成为最为典型、具有较大规模的跨国公司集团,控股或拥有的子公司涉及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期货等各类金融业务。1995年8月,中国建设银行与美国摩根斯坦利投资集团等5家机构联合发起成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建行以控股42.5%成为第一大股东。自2005年建信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银行系基金相继登场。2008年3月18日,农银汇理基金管理公司正式成立,至此,国内五大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都拥有了控股的基金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创办于1983年5月的中国光大集团现已发展成为以经营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管理等业务为主的特大型企业集团,中国光大集团在境内有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光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光大金控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为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金融业竞争的新形势,金融控股公司内部实施银行业和证券业之间的股权联合,银行业与证券业之间合作逐步向纵深发展。

二、推动我国银证合作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共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在经营过程中,证券公司和银行都需要了解有关客户资料,包括客户的资信、客户的需求等。而商业银行和券商的目标市场存在一定的重叠。如果银行和证券公司各自对同一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就要付出双倍的费用,银行、证券公司完全可以通过分工合作,降低银行、券商信息收集成本。所以信息共享应成为银证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银证信息合作的具体内容包括:共同研究金融市场的某些重大问题;证券公司和银行合作建设互联网站;银证联手进行金融业务创新。银证合作能够形成合力,为客户提供更加综合的、高附加值、全面的品种服务,有利于银行和证券公司之间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从而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实现各自效益最大化。一方面,银行适当地参与证券市场,拓展其在批发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发展空间,分享证券公司掌握的有关上市公司信息资源,能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提高贷款决策质量,并有利于其多元化地运用资产和进行资产负债管理,从而建立和维持一种风险相对分散的资产和负债组合。同时,商业银行通过兼并、收购或其他方式融入投资银行业务,可以扩大规模,获取利润。另一方面,证券公司也可以利用银行的网点资源、庞大的客户资源及支付清算系统提高其市场资源利用能力;利用长期贷款、抵押融资及发行债券等方法解决其融资难题。此外,金融人才的同质性使银证双方的人员优势互补,大大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二)继续完善法律法规,改善银证合作的法律政策环境

金融体制的类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随着金融企业内控水平的提高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金融体制也会发生一些变化。从长远来看,随着技术更新、金融产品市场化和金融市场国际化的飞速发展,我国金融体制可能向混业经营模式演变;从中短期来看,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金融体制仍将继续存在,但是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在分业环境下的合作程度将会进一步加深。

金融体制的类型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因而决定金融体制的金融立法也不应当是不可改变的。随着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加速,为了适应提高金融业国际竞争力和国家综合国力的客观现实需要,金融业经营的法律和政策环境也应当顺应历史的潮流,进行相应的变革。从《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1993年银行法》到《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正是金融立法的变革推动了美国金融业的经营模式的转变。我国金融模式的演变是一个长期过程,现阶段金融立法和政策制定的原则应该是有利于我国金融机构在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体制下加强相互协调与合作,提高金融系统的运行效率。金融法律和政策对金融机构业务合作和产品创新的管制应当进一步放松,为银证合作留下足够的法律政策空间,可在一定程度上放开银证双方进入对方业务的限制,减少银证合作的政策性风险,逐步允许银行经营风险较小的证券业务(如承销、财务顾问、资本运作等),允许证券公司经营商业银行的一部分中间业务(如担保、签证、项目融资等)。

(三)建立健全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深层次合作关系

我国金融机构的分业合作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合作双方没有产权联系,合作中协调难度较大。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就是推动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之间建立产权联系。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的监管模式不允许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控制、渗透,现阶段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之间建立产权联系的主要方法是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在纯粹性金融控股公司中,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金融业务子公司相互之间并不参股,但均由控股公司参股或控股,因而不同金融业务子公司之间相互间接建立了产权联系。在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下,不同类型的金融业务子公司在控股母公司的协调下互动,信息、人力资源和其它投入要素可以相互流动,在市场和分销网络上可以买现协同效应。相对于没有产权联系的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金融控股公司是一个公司治理结构有效而健全的利益集合体,主要通过独立的子公司进行跨业经营,为银行和证券的合作提供组织上的保证。这种金融控股公司内部的分业合作效率更高,合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更强。金融控股公司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可以在一个金融服务机构内,为客户办理所有的金融交易,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金融控股公司的内设“防火墙”制度,可以最大限度规避不同子公司间的风险传染,防止证券业经营风险转移到银行系统。

(四)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积极推出创新产品

我国银行和证券行业应当不断利用现代金融工程技术,联合设计适应不同投资者需要的金融产品,提高原有金融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才能够提高金融合作的效率。监管层也应当鼓励金融机构合作进行产品创新。要在持续的业务创新中提高银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商业银行的业务应逐步向资本市场的边缘业务、部分核心业务甚至衍生业务拓展。首先,可以探索证银融资产品创新,证券公司可以作为一般性公司从银行获得不动产抵押贷款、信用贷款等,还可以通过对证券公司主办存管银行的帐户进行处理,进行帐户质押融资;其次,通过一定的契约安排,证券公司可以从商业银行为自己作为主承销商的拟上市公司提供搭桥贷款,这种契约安排既可以保证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又可以保障银行信贷的安全性,银行的搭桥贷款是证券公司争取主承销地位的重要手段;此外,证券公司可以与商业银行合作,通过不断创造衍生金融产品,规避金融风险;证券公司还可以与商业银行合作,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进行优化;最后,证银还可以在委托资产管理方面进行创新,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五)提高监管水平,加强监管机构与金融企业的交流

不断发展的银证合作,要求监管机构进行制度创新,提高监管水平,实现金融效率和金融安全两个目标。加强银行监管机构和证券监管机构的密切配合和协调,逐步形成高效、协调运作的金融监管机制,促进我国银行业与证券业协调运行,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和资金运行效率的提高。应在条件进一步成熟的情况下,进行监管机构创新,聚合银监会的银行监管职能、证监会的证券监管职能、以及保监会的保险监管职能,成立金融监管委员会,对商业银行、证券业、保险业实行统一的监管,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效能,强化风险控制能力。监管的法制化建设同样刻不容缓,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监管机构有法必依,能够按照程序性规定实施规范监管。通过建立自银行、证券公司到行业协会再到监管机构的沟通渠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与沟通作用,确保银行、证券公司的业务开展与相关法律法规的一致性。尤其是对于创新型业务与交叉性型业务,由于其所独有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很容易走进政策与法律的敏感地带,从而受到监管部门的限制。从这个意义上讲,银证合作业务的广泛开展,绝对不仅仅是银行和证券公司两者之间事情,监管机构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有必要在相关业务的发展初期即给予必要的政策指导和法律规范,尽量避免由于事后监管所造成的大量资源浪费和给客户带来不便。如果监管机构能够提前加强与银行、证券公司的沟通与交流,让创新型业务按照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方向发展,就可以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

(六) 建立适当的资金管道,实现银行与资本市场的资金互动

我国证券公司自有资金少,外源资金更少,融资渠道狭窄易诱发证券市场的支付性风险。就目前来说,我国证券公司和银行可以利用的融资渠道主要有增资扩股,股票质押贷款,发行金融债券,特种信用贷款融资,票据融资,证券回购,以客户的证券作抵押的信用交易,参加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上市融资等9种,其中 7种是与银行直接发生的交易关系,其中4种就是银行贷款。因此,建立有效的融资机制的关键是要打通银行和资本市场的资金通道,为证券公司建立合法的融资渠道,银行信贷资金应当成为实现银行与资本市场的资金良性互动的重要媒质。当然资金互动不是无条件的,打通银行与资本市场资金循环渠道要设立风险防范机制,建立风险防火墙,坚持一个原则:商业银行作为投资主体直接进入资本市场是必须绝对禁止的,否则它会使资本市场的风险没有约束地传导到商业银行体系中来,这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是灾难性的。

参考文献:

[1]孙森,刘毅.2002:《资本市场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业的挑战》.《国际金融研究》,第4期.

[2]田行.2002:《关于证券借贷市场的几个问题》.《国际金融研究》,第8期.

[3]唐宪.2007:《试析我国“银证合作”新趋势》.《西南金融》,2007年第6期.

[4]唐曜华.2010:《12家银行托管业务人均创收超600万》.《证券时报》,2010年3月19日.

[5]王军.2003:《我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背景和途径》.《新金融》,第3期.

[6]王斌.2009:《四大行抢占基金托管八成份额》.《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11月16日.

[7]卫东.2009:《私募基金的发展与商业银行的业务机会》.《 建设银行报 》,2009年12月7日.

[8]夏斌.《金融控股公司是重要的金融创新手段》.《信息导刊》,2004年第6期.

[9]忠.2003:《论银证合作的发展》.《技术经济》,第8期.

[10]赵操.2009:《银证合作问题之我见》.《消费导刊》,2009年第12期.

[11]朱景锋.2010:《券商集合理财增速超基金》.《证券时报》,2010年04月19日.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分行机构及中间业务部)

上一篇:关于贵州旅游业资本经营的研究 下一篇:美联储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