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民歌对传统的继承与超越

时间:2022-04-24 11:02:43

当代新民歌对传统的继承与超越

民族声乐艺术作为我国音乐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我国各族人民抒发真挚情感,传扬美德与理想,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重要音乐形式。当代新民歌是在传统民族声乐的基础上,适应时展和满足时代新需要、融合时代内涵而形成的一种新式民族声乐艺术。

一、当代新民歌的内涵

“新民歌”这一称谓,在历史上就使用过。但本文所论述的“新民歌”特指20世纪末民族声乐艺术领域出现的新形式与现象,与昔日的“新民歌”有着本质的不同。历史上的“新民歌”主要是指1958年,时期,出现了党在文化领域的一次“新民歌运动”。这是在特殊的历史和政治背景下形成的。在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新民歌”表现出的个人崇拜和浮夸风的虚假现象,给当时的农业、工业以及教育文艺方面都带来了极左的负面影响,值得我们反思。这场“新民歌运动”更多是一种政治行为。所以本文取“当代新民歌”以示区分。

当代“新民歌”是二十世纪末产生的新型歌曲演创形式。汉语中的“新”,是刚出现或刚经验到的,或性质上改变得更好的,使变成新的。时期的“新民歌”更多是指一种文学领域的诗歌,而非音乐领域的歌曲。当代“新民歌”的“新”是全方位的,包括时代、创作方式、演唱方法、表演形式等等。“民”更鲜明的体现了它的根基,它立足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深深扎根于民族传统,这也是其能流行、时尚并合理存在、健康发展倍受欢迎的最主要原因。“歌”是其艺术形式,也是其最主要的表达方式。今天我们所说的“新民歌”是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与时俱进提出的,它的内涵是:强调“民族性”、“流行性”、“通俗性”、“世界性”和“多样性”。它是20世纪末产生的新时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奇葩,是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最新阶段,是时展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这股新鲜血液注入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带来了新的力量。它的产生有一定的背景及原因。

二、当代新民歌的继承性

建国以后,由于音乐工作者们对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的挖掘、整理、综合、提高,民族声乐的共性特征逐渐浮出水面。民族声乐在审美追求上,主要是“甜、亮、水、脆、柔”的声音色彩,在用声方法上表现为真声、真声较多的混声;口语化的语言调节;声情并茂的心理调节与生理调节相结合等。、阎维文等人的演唱方法就是在传统民族唱法共性特征的基础上吸收了美声技法后所形成的现代民族唱法。传统民族唱法与现代民族唱法的对立性主要表现在用嗓方法上的差异性。现代民族唱法的发声方法一般比较规则、统一。例如,口咽腔充分打开、上鄂上提、喉头适当下降并保持稳定等。而传统民族唱法则存在着许多特殊的、不规则的发声方法,如“内蒙古草原上的蒙族歌手在演唱长调时的拖腔时,喉头往往偏高,采用不同的颤音方法造成马头琴的装饰效果,还有特殊的‘呼麦’演唱等;维吾尔族的民间歌手习惯将嗓音作靠前靠后的急速交替,表现诙谐的音乐情调;高原的藏族歌手为展示歌声的开阔深远而运用喉头压力使声音有较大幅度的摆动,造成某些喉部的装饰音;傣族因语言的特点而常使用一些鼻音等等”。再如戏曲风格演唱不要求有声部的划分,也不强调混合共鸣的比例调节,而要求行腔连贯、流畅,用不同的发声部位塑造不同的角色,造成某一行当的特有声音色彩等。传统民族唱法与现代民族唱法因为存在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而形成了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传统唱法向现代唱法提供共性特征,共性特征与美声唱法结合形成了现代唱法;现代民族唱法的形成又能为传统民族唱法提供新的经验,使传统民族唱法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有所前进;而传统民族唱法的进步又会为现代民族唱法提供新的特征。民族声乐所需要的正是这种健康的演进形式。这种形式的演进,恰当的解决了传统由于如何适应现代文化环境的问题。

三、当代新民歌的超越性

20世纪末,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节奏、思想观念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个年代,全球工业化愈演愈烈,由此引起了商品经济的大发展这是个商品的时代,是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年代,市场决定着供需,是经济和社会的中心,同时也是引领文化的重要力量。在这个年代,文化产业方兴未艾以市场为中心在进行着优胜劣汰的运作。音乐也同样避免不了市场的选择。在这个高效率、数码产品普及的时代,CD、VCD、DVD、MP3等大量发行,是音乐传播的重要途径。购买碟片、收藏碟片,也成了部分现代人的时尚。各类音乐创作和发行也都在迎合市场的需求,受到市场的制约。

在这个新的年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个性的解放、思想观念的多元,使人们的审美有了新的要求和更多样的特点,审美情趣也有了迁移。人们既难忘传统,又有追求新的时尚的心理倾向。民歌社会即前工业化的少数民族社会正以传统艺术的日益消亡为代价追求现代社会的接纳和认同;而现代社会则以对民歌社会的古老艺术的回望来追想业已失去的牧歌时代,并以此为契机重构都市化过程中疏远甚或遗忘了的文化传统和艺术传统,努力形成有文化根基、地方特色和更大认同感的区域文化。4即形成了一种民歌社会的现代情节和现代社会的民歌情节。-9-表现在声乐艺术领域就是新形式的出现、多元的并存、“民族”与“现代”

相结合的新局面。演唱个性消解的局面、民族声乐艺术“千人一面”、“千歌一声”的状况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学院派的高雅艺术越发展,与普通百姓的口味距离就越大,甚至成了众人冷落的“阳春白雪”,不适应城市小市民和非专业的审美需求。大众审美心理在发生着变化,听众在寻求一种色彩上的多变。辨证法中,

民族声乐艺术在经历了“千人一面”、“千歌一声”的风格单一的蓄势阶段后开始向多样化发展。审美需求决定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方向。民族声乐艺术在美声的技巧、流行音乐的发声中渐渐远离了民族声乐的传统,最终迈入了弃“民”、仿“西”、合“流”的变型期。“新民歌”,因其时尚、现代等特点,开始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一个新趋向。大众的口味主导着文化市场的发展,新形势下音乐的创作一定程度上也必须顺应市场的发展。很多作曲家和歌手审时度度、把握形势,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加进新的时尚,在满足人们传统审美的基础上又满足了新鲜的心理需求,给声乐领域带来了色彩斑斓的活力。“新民歌”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吸引了很多听众,获得了很大的群众市场,是民族声乐艺术领域的创新。

四、当代新民歌的特征

在民族音乐素材的基础上,以民歌的音乐特点为基础,加进流行、通俗、时尚的音乐元素全新创作,或在传统民歌基础上进行创作改编是新民歌的主要创作方法。新民歌的创作,立足于“民”,兼收“通”。新民歌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新的编曲伴奏

新的“编曲”是新民歌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编曲”实际上也是作曲,两者并无高低之分。以传统民歌原型为圆心跳进跳出进行改编和音乐设计,既需要有丰富的传统音乐知识的积累,还需具有深厚的作曲功力。我国资深作曲家王洛宾生前曾说过:“改编一首民歌,有时难于写一首新歌。写歌是纯主动的,改编则是被动加主动。”运用中国传统的同宗性民歌的精华,在保留借用它的音乐基础音调原型的同时,结合时代特点,加工提炼,改编创作出富有典型的现实意义、独特风格和现代审美情趣的民族音乐精品来,是民族音乐创作的一种极好的新思路。编曲直接关系到歌曲的精神风格。新的“编曲”是新民歌的一个重要特征和新颖处。新民歌的编曲更多是把民族的五声性调式旋律特征与通俗、西洋的编曲、配器相结合。在伴奏上,借鉴通俗的电声乐器,各种乐器多元结合,带给听众一种新的异样的口味。在传统音调的基础上,富于曲子以时尚的音乐元素,更多体现了新时代新音乐的特征,具有“世界音乐”的特点。

2、新的时代内容

文化艺术的发展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同时体现着时代的内容。新民歌由于成长和发展于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下而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歌曲内容多以新的时代内容为主题,以赞美新生活、体现新风貌为内容,例如《幸福万年长》、《家乡美》、《美丽之路》、《快乐的人请鼓掌》等。新民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易引起现代人的内心共鸣。

3、新的表现形式

“新民歌”这种歌曲形式的出现同通俗歌曲的演唱及包装一样,表现形式更加多元,有丰富的个性渗透其中。现代气息的包装手段使新民歌提高了演出质量,配合了市场动向。它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是一种全方位的“新”,更讲究视听全方位的感受,更多有精美的MTV画面或华丽的舞台背景、舞美设计、服饰等,给人以全方位的视听新感受。

总之,新民歌的发展为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增添新的色彩!为民族声乐多元化的构建注入新鲜血液,新民歌的发展促进民族声乐构建真正的高层次的多元化。对于新时代的新民歌,我们该有客观、正确的认识。它是时展的必然产物,是民族声乐艺术与时俱进的结果,是新时代音乐领域的创新,我们该予以鼓励。新民歌之路的现在与未来,引领着新的艺术发展之路。新民歌的成功也必将为民族声乐多元化的构建带来好的前景。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上一篇:苣蕾基训在形体训练中的重要性 下一篇:如醉如痴演丽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