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人格教育之策略

时间:2022-04-24 01:49:44

中职语文教学人格教育之策略

众所周知,职校的学生大多都是问题学生,意志力薄弱,责任性差,有强烈的挫折感,对学习没有兴趣和动力,缺乏自信心,自卑感极强。面对这样的学生,中职语文教师要利用语文教学特有的优势,实施多种策略,对中职学生进行教育感化,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为职校学生就业、步入社会打下健康人格的底色。

中职语文人格教育策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这一课程教学目标,明确地为中职语文教师指明了教学方向,也说明了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职校的学生大多都是问题学生,意志力薄弱,责任性差,有强烈的挫折感,对学习没有兴趣和动力,缺乏自信心,自卑感极强。面对这样的学生,教会他们做人,即人格教育,乃是中职教育的重要使命。

语文是“文”与“道”的统一体,利用语文特有的优势,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得天独厚,“语文课教育的目的在于‘人’,解放人,充实人,提升人”(刘锡庆),人格教育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中职语文教师更应如此。如何利用语文教学,对职校学生进行教育感化,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为他们就业、步入社会打下健康人格的底色,我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完善教师品德修养,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作为影响学生人格建构的信源,教师人格所发射的信息具有其它因素不可比拟的直观性、经常性、持久性。为此,教师应加强人格修养,完善品德,这是塑造学生人格的前提。

1.建立正确的人生坐标,树立坚定的信念

在当下物欲横流的时代,教师一定要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面对诱惑,具有顽强的抵抗力,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坚定信念,淡泊名利,荣辱不惊,“俯首甘为孺子牛”,全身心朝着理想的目标而奋斗。“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耳濡目染地就会影响学生人生态度人格的建构,教师就是活生生的教科书。

2.扬起“爱”的风帆,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职校的学生大都是“低头”走进中职的校门,他们是应试教育的弃儿,倍受师生、家长、社会的漠视,作为中职教师,要扬起“爱”的风帆,具有一颗爱心、包容心和足够的耐心,用我们博大的胸怀接纳他们,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赏识教育,平等对话,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他们“昂首”走出校门,阳光灿烂地步入社会,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信人格的信源。

3.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

这是在认知方面对中职语文教师人格修养的要求。语文,作为中职学校必修的公共基础课,面向所有的学生,涉及专业广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本专业广泛的文化知识素养,而且还要具有一定中职学生专业课的文化知识,如烹饪专业类的饮食文化、调酒文竹、游刃有余出色地完成教学化,艺术专业类的音乐、美术等相关知识,这样语文教师才能胸有成任务,这也是建构学生开放性人格的信源。

二、依托文本资源和课堂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中职语文课本资源,承载着丰富和极具说服务力的人格教育内容;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有利平台,充分发挥好课堂教学平台的作用,用足用好课本资源,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品味文本内涵,赏析人物形象,构建良好人格

语文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品味文本所蕴含的闪光的人文精神、丰富的教育因素,使学生感知优秀人物的聪明才智和人格魅力,从而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教育。

(1)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每个人都承担着自己的那份责任和使命。一个人如果没有责任心和使命感,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就会失去立身之本,迷失生活的方向。许多中职学生学习不认真,敷衍了事,怨天尤人,其实就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强化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是人格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材中有许多文本就是这一方面的最好例证。如《木兰诗》中花木兰,《邓稼先》中的邓稼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中的等人物身上所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过零丁洋》中的文天祥、《屈原列传》中的屈原等坚守节操,永不变节的高尚情操;《石钟山记》中的苏轼勇于探索,追求真谛的科学态度;《列车上的偶然相遇》中的哈利的敬业爱岗,忠于职守的责任意识,对学生都是极好的教育因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品味,深入阐述,使学生受到陶冶,成为他们理想人格的目标。

(2)通过语文学习,使学生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

中职学生大都自卑、怯懦,缺乏自信心,语文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优势,让文本中表现仁人志士积极进取、自信坚强的精神品格、牢牢的植根于学生的脑海中,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乐观的精神,苏轼的“老夫聊发少年狂”豁达的人生态度,刘禹锡的“便引诗情到碧霄”奔放豪迈气概,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情壮志,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无畏品格,哪一个不洋溢着昂扬向上、自信自强的精神之美呢?在教学中通过反复品味,让学生充分体验,产生共鸣,长久内化在学生的心灵之间,生成学生的良好人格。

(3)吟诵感知,体验玩味,自主构建人格

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古人云熟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诵读的重要性。

诵读,能够使学生直接面对作品,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教师教学中,选择表现优秀人物精神世界的篇目,组织学生诵读,可分角色读、小组读、齐读、个人读等不同形式,让学生反复诵读,让他们与作品中人物和作者展开心与心的交流,感知大师们的教诲,自主地进行人格建构。

2.交往式语文教学模式,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交往式语文教学模式,反映的是一种“主体――主体”的关系,是师生双方、生生之间均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言语主体,通过交往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敞亮,在相互接受与倾吐的过程中实现主体人格的建构;通过交往,师生合作,同学合作,共同探究,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理解,进而学会与他人合作;由于交往,学生就有机会充分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人人都会是课堂这个舞台上的主角,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陶冶性情,健全人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渠道之一。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开阔视野,体验生活,发展思维品质,砥砺个性,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我们积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断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把自然、生活、社会广泛自然的融进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大自然的游览中体会自然美,以陶冶学生的性情;让学生走近社会,打开语文学习的大门,既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又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如开展《魅力甘肃》的综合实践活动,将学生分组,探寻甘肃的风土人情,品尝地方风味等,在实践中让学生了解甘肃,认识甘肃,激发学生为甘肃做贡献的积极情感。

另外,开展成语故事比赛、手抄报、演课本剧等,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了技能,也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思想熏陶,激发了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四、作文强化训练,锻造学生良好的人格

作文与做人密不可分,“吾手写吾心”。作文教学对学生良好品德、健康人格的养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读后感、影评、游记等,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思考人生,识别“社会现象”中的真善美、假恶丑,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体现价值观、人生观,追求崇高的人格,塑造健康自我,设计美好的未来。

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指出:“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健全人格的教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使学生具有健康的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的人格,应是中职语文教师毕生不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08,(6).

[2]赵锡凯.语文教学与中职生人格塑造.机械职业教育,2012,(03).

上一篇:点点体验,让阅读教学流光溢彩 下一篇:别用黑白眼光看待彩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