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非援助视角下的中非关系

时间:2022-04-20 10:20:01

中国对非援助视角下的中非关系

摘 要:近年来,中非关系取得巨大发展,其中中国对非援助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回顾中国对非援助的历史及转变过程,分析中国对非援助对中非双方各方面的积极影响,以及指明中国对非援助所遇到的关于“新殖民主义”等方面的困境,旨在说明中国对非援助对中非关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应继续加强对非援助,进而提出未来中非关系的发展将会在中国平等互利地对非援助的基础上得到良性发展。

关键词:中非关系;对非援助;平等互利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043-02

导言

当今社会,中非关系越来越密切,考察中非关系可从很多角度,如经济、政治、文化等,但一定离不开中国对非援助。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积极承担大国的责任,积极对非进行援助。本文将从中国对非援助的视角来考察中非关系。

一、中国对非援助下中非关系的考察

(一)中国对非援助的历史发展及转变过程

回顾中国对非援助的历史,不难发现,早在1956年中国就开始了对非洲的援助。当今学术界,关于中国对非援助的阶段有两种分法,一种是以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另一种是以1978年和2000年为界,分为初始、调整及深化发展三个阶段。本文将按两个阶段分法就中国对非援助的历史进行回顾。

第一个阶段是从1956年到1978年。当时新中国的政权刚建立,还不稳定,而外部又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在60年代还与苏联发生了矛盾和冲突,使得巩固国家政权成为当时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因此,努力建立与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友好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此时的非洲正处于民族解放斗争中,争取民族独立对于非洲来说非常重要。当时中国对非援助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为了巩固政权,在政治上获得非洲的支持。中国向没有独立的非洲国家提供了包括武器在内的各种援助,向取得独立的国家则提供了许多的经济援助。在1964年,中国政府还提出了以平等互利、不附带条件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促进了中国对非援助的发展。

第二个阶段是1978年到现在。此阶段中国对非援助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巨大发展。这一时期中国国情发生了变化,1978年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因此中国的外交开始转变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同时,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和崛起,树立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尤为重要。因此,此时中国对非援助既有经济动机,又有政治动机。而此时的非洲各国也基本完成了民族独立,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发展经济也成了其首要目标。此阶段,中国对非援助更加务实,由单向资金援助发展到双向合作,进行生产、技术、人才的合作和援助。此外,中国还为非洲取消债务、进行各类教育援助、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医疗设备等。在1983年,中国提出同非洲国家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四项原则“平等互利,讲究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在2006年,同志在中非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了以加强对非洲援助为核心内容的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八项政策措施。这些原则和政策的提出都为促进中国对非援助提供了保障。

综上可见,中国对非援助在目的上,经历了以政治动机为中心到以政治和经济双重动机为中心的转变;在援助方式上,经历了由较为单一的经济援助方式发展到了物资、技术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援外医疗队等多种方式的援助。但不管中国对非援助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发生了什么转变过程,有一点始终是不变的――中国对非援助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的。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对非援助受到了非洲人民的欢迎,中国的对非援助,对于非洲、中国、中非关系都有重要影响。

(二)中国对非援助的影响

1.对非洲的影响

中国对非援助对非洲的影响无疑是巨大和直接的。

首先,帮助其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中国对非洲提供的大量资金、技术和人才能为非洲经济发展注入巨大的活力。非洲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因为缺乏基础设施而受到制约,而中国的援助可以帮助非洲实施其经济增长计划,为其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其次,帮助其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中国对非援助包括了人力资源开发的合作,如培训教育人才、提供政府奖学金、派遣教师等,这些“软援助”能增强非洲的自主发展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援助对非洲的影响是积极的。

再次,帮助其改善医疗卫生状况。非洲的医疗卫生状况不容乐观,艾滋病、疟疾等疾病仍非常严重,中国通过对其提供各种医疗的药品和设备,派遣志愿者以及建设医院等援助,促进其医疗卫生状况的改善。

2.对中国的影响

首先,中国对非援助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大国的责任。中国对非平等互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树立了自身的大国形象,也承担了大国责任,对于提高中国的软实力有重要作用。

其次,中国对非援助有利于中国在平等贸易的基础上获得非洲的石油和矿产资源,开拓非洲市场,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是双向合作的,中国对非援助有利于加强中非互信,促进中非在经贸等方面的合作,因为非洲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选择地。在2005年中国是非洲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到2009年中国则迅速成为了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一飞快的发展很好地说明了中非经贸的进步。

再次,非洲为中国加合国以及和平统一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长期以来,非洲朋友也给了我们宝贵的支持。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76张赞成票中,26张来自非洲国家。在11次挫败西方反华人权提案,13次挫败台湾地区参与联合国图谋和9次参与世界卫生组织图谋,以及申奥、申博、加入世贸组织、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等重大对外工作,非洲国家都是支持中国的坚定力量”[1],这些数据和事实表明非洲在政治上对中国提供了很大的支持,非洲是中国外交的重要舞台。而非洲对中国政治上的支持与中国对非援助是分不开的,其有效地加强了双方的互利互信,加深了双方的友谊。

(三)中国对非援助的困境

1.西方对中国的非难――“新殖民主义”

中国的对非援助同样也面临着许多困境。首先是西方对中国的非难,西方通过负面宣传指责中国的对非援助,提出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是“新殖民主义”的说法。其指责中国对非援助实际是为掠夺非洲资源及以廉价商品占领非洲市场。英国外交大臣曾评论说中国现在对非洲的做法是他们150年前对非洲做法的翻版。同时也说中国对非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不利于非洲民主政治的发展。但事实是否如此?我们应理清头绪。

首先,中国的对非援助确实能促进中国对非洲资源的购买,也能促进中国商品的销售,但并不是像西方说的非法掠夺,中国与非洲的经贸活动是平等互利,双方自愿达成协议的行为。中国对非援助的作用是加强中非双方的交流和信任,更好地促进双方的经贸行为。

其次,中国是非常支持非洲各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中国所说的不附加任何政治目的的援助,是表达中国并不想通过对非援助干涉非洲各国的内政。因为中非在历史上都有被殖民的悲惨经历,中国在政治上是非常支持非洲人民自己的选择,绝不会通过对非援助来支配非洲的政治。可见,西方指责中国对非洲的“新殖民主义”是不正确和站不住脚的。

再次,我们也不难发现西方对中国的非难,是因为其看到中非关系取得巨大发展,害怕中国介入到他们在非洲的势力范围,威胁其利益。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曾评论到“新秩序的轮廓尚在勾勒之中,但中国在非洲大陆的利益不断增长,已经撼动了由谨慎的西方捐助者和前殖民主义列强所主导的充满摩擦的旧秩序”。

因此面对西方的非难,中国应更加主动地站出来说话,加强自身媒体对于中国对非援助的真实正面报道,让更多人真正了解中国的对非援助,了解其对非洲、中国及世界的意义,用事实来反驳西方的非难。

2.中国对非援助缺乏环保意识引起部分非洲人民的反抗

中国的对非援助对于非洲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但在对非援助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特别是在对非援助中,中方环保意识的缺乏引起了部分非洲人民的不满和反抗。由于中方对非的援助一贯讲究实效、速度,因此在援非建立一些生产型项目和基础设施援助项目时,可能会出现为了达到速度和效益,而忽视了援助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比如出现乱砍滥伐的行为、破坏生态的现象等。这给非洲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因此非洲部分地区的民众对中方的援助是不满的,甚至有些民众要求中国的水坝建设者滚出去。面对这一问题,中国应该要对援助过程进行反思,中国在自身经济发展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如何避免这类现象在非洲的发展中重演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在对非援助过程中应该要提高环保意识,建立援助过程中的环保评价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非洲的发展,也为中非关系良性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结语

中国对非援助对中非关系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因为平等互利援助,增加了中非之间的信任,提高了中非的经贸合作水平,推动了中非的民间交往,这都说明中国对非洲援助与中非关系之间是良性互动的。同时中国应不断改进在援助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中非关系的持久、和谐的发展。未来中国仍会对非洲进行援助,帮助非洲发展经济,而非洲也会为中国发展提供市场和资源,这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相信未来中非关系将会在互利、互赢、互助和信任的基础上越来越好,中非关系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

参考文献:

[1]丁韶彬.大国对外援助:社会交换论的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40-254.

[2]唐晋.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政治大外交[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258-273.

[3]楚树龙,金威.中国外交战略和政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8:267-283.

[4]马丁・戴维斯.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政策及评价[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9):38-44.

[5]王晨燕.中国对非援助:新形势下战略选择[J].国际经济合作,2011,(10):52-55.

上一篇:新时期以来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研究 下一篇:互联网对中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负面影响的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