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情感表达倾向

时间:2022-04-19 01:41:40

探究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情感表达倾向

摘要:林徽因女士不仅和她的夫君梁思成作为中国国内为数不多的建筑家,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作家、小说家,她的诗歌、小说极具文学价值,被当时著名学者、作家、诗人金岳霖称之为:她的文学作品在当时文坛刮起了一阵清新之风。林徽因女士的文学作品有着属于自己的文体风格、文章格式,她的文体风格与当时文坛上主流文体风格迥异,所以才会被称为刮起了文坛清新之风,今天我们主要探索一下关于林徽因女士最著名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其中情感表达倾向究竟是倾向于与徐志摩之间的爱情线索还是倾向于对于自己新出生的孩子梁从诫的喜爱之情?

关键词:林徽因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感情倾向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119-02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那轻那聘婷的你是,天真庄严的冠冕,你戴着你的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林徽因女士生平写了许多、又为数不多的文章。我们为什么说林徽因写了许多、又为数不多的文章呢?因为林徽因女士的文学作品如果从数量上讲,是为数不多的,因为她生平只有数十首诗歌、部分小说和散文,与那些文学大家或者说那些高产的作家比起来,简直小巫见大巫,不值得一提;可是从质量上讲林徽因女士无论是诗歌作品还是散文作品或者唯一一部小说作品《九十九度中》,均在当时的文坛刮起了一阵新鲜的旋风,她的作品不仅是脍炙人口的,而且还是被当时许多文坛大家所推崇、赞叹的……林徽因女士不仅具备强大的审美能力,她与夫君梁思成作为那个时代的建筑家为中国的建筑事业、为世界建筑历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林徽因女士的人生还不止这些,总之很多人都认为林徽因女士是一位伟大的女性,是一位幸福的女性,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士,林徽因正因为她的才华,得到当时文坛大才子徐志摩的青睐,最后在报纸上公开与妻子离婚消息,只是为了与林徽因女士交好。正因为她的才华横溢,所以建筑界的奇才梁思成才会一见倾城,二见倾人国,三见就痴恋上了林徽因,就连当时大人物梁启超都对自己这个儿媳妇赞叹尤佳;更有甚者就是当时大学者或者说诗人作家金岳霖,为了对于林徽因女士的痴情,忠贞不渝又保持距离的爱,终生未娶,一直默默地伴着林徽因女士生活,二人互相爱慕又保持了极好的距离,相伴一生。这就是林徽因女士专属的幸福。今天我们来探讨的就是林徽因那首最著名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究竟是写给自己的情郎文坛大才子徐志摩,还是写给自己刚出生的宝贝儿子梁从诫的。针对这个问题,学术界以及相关林徽因女士的研究者意见不一,但是主流意见就是以上两种:一种是部分人主张这篇文章是写给徐志摩的,表达自己对于文坛大才子徐志摩的情谊,或者说对于徐志摩与林徽因一起的康桥回忆的重要写照;二是极大部分研究者认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是刚刚做母亲的林徽因女士为了表达对于自己新出生儿子梁从诫先生的喜悦之情而有感而发、撰写成诗的。

那些研究者中认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歌是写给林徽因女士刚出生的儿子梁从诫的占有绝大多数,或者说压倒性胜利。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体现林徽因女士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写给自己的儿子梁从诫的,而不是写给自己所谓或者在别人眼中看作情郎的徐志摩的。

一、林徽因女士与丈夫梁思成两人之间爱情十分的忠贞坚定

林徽因女士与梁思成先生两人是自由恋爱,而不是由父母包办婚姻而结合的,林徽因女士对梁思成先生、梁思成先生对林徽因女士同样是忠贞不渝的,所以林徽因女士与梁思成先生的婚姻是经得住时间、空g以及其他各种事情的考验的。即便是文坛巨匠、文坛才子、诗坛璀璨的新星徐志摩先生各种求爱示爱依旧不改自己对梁思成先生忠贞不渝的爱。所以说这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被认定为写给众人眼中的情郎徐志摩是极为不合理的,正因为写给所谓的情郎徐志摩不合理才使这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写给自己刚出生儿子变得合理。因为那个时候林徽因女士与梁思成先生的二儿子梁从诫恰好是这个时候出生,为了表达一个母亲对于新出生孩子的喜爱之情,赋诗一首较为符合林徽因女士作为文人的文人情结,也是极为符合林徽因女士与梁思成先生深情真挚的爱恋,所以为了表达自己与梁思成先生的爱写了这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极为合理的。

二、每一个词汇无不巧妙地展示了一位母亲对于自己儿子真挚的爱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轻灵在春的光焰中交舞着变……”

四月是一个代表生命的季节,所以林徽因女士才用四月告诉或者说庆祝自己新出生儿子梁从诫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把他形容成四月的云烟,轻灵像是春的光焰,交舞着变化,可想而知,林徽因女士对于自己和梁思成先生的爱的结晶是多么的喜爱,来自一位母亲最深的喜悦之情。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在《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中,她把新出生的儿子比作黄昏之后风吹过的暖,她把新出生的儿子比作是天空中新出现的不断闪烁的星星,她把自己的儿子比作是洒在花前的那种春天里的春雨,那温柔缠绵的春雨一样。林徽因女士在她脍炙人口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也表达了一种对于自己新出生儿子的恋人情节,从而表达了一位母亲对于这个新出生小生命的深深的依恋与热爱之情。

“那轻那聘婷的你是,你戴着你的天真庄严……”林徽因女士展开自己极为丰富的想象力与感性思维,将自己新出生的儿子形容得细致入微,从各个方面、各个视角展示新出生儿子所带给家里的喜悦之情与幸福之情,表达了一种儿子的出现给家中所有的一切都带来了极为可喜的变化,这就是一位母亲对于自己孩子母爱的力量。

“你是夜夜的月圆,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你是燕子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女士在诗中将自己新出生的儿子比作是月圆、花开、燕子呢喃、是爱、是暖、是希望。这些无不体现一位母亲对于新出生孩子的爱恋,月圆、花开、燕子呢喃,这种意向并不适合表达自己对于情郎或者说是对于情侣的思念,尤其是从燕子在梁间呢喃一句中体现出一位母亲对于新生儿的爱恋,只有还没离开母亲喂养的乳燕才会在梁间呢喃,好像这并不符合部分人所说那种对于自己情郎徐志摩的爱恋表达的那种情感吧。是爱,当然要数是母爱;是暖,当然要数是一位母亲对于孩子或者一个孩子长大后对于母亲的暖了;是希望,更是一位新出生孩子的所带来的希望了,林徽因女士与梁思成先生所诞生的爱情结晶可以代表世界上绝大多数生命那样,生命繁衍、生生不息的,只有充满爱、充满暖、充满希望的世界才值得人民去生活,只有一位母亲对于自己新出生儿子的爱,才能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才能如此感情充沛。

三、由第一任当事人所传送的信息

除了林徽因女士与梁思成先生忠贞不渝的、真挚的爱恋以及字里行间展示出来那种母亲对于新生儿的喜爱之情之外。还有就是梁从诫先生长大之后,或者说在林徽因女士去世之后的几年里,他曾经跟自己的父亲梁思成先生在私下里或者日常生活中谈论文学作品的时候就谈论到了母亲这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所展示的情感倾向,后来得到自己父亲梁思成先生的证实,这首诗是为了庆贺或者说庆祝新的生命的诞生而特意撰写的一首爱子的诗歌,并非像是传言中的那样是写给大家眼中所谓的情郎徐志摩的诗,这种由第一任当事人所传送的信息,或者说这位与林徽因女士朝夕相处的梁思成先生所亲口说出来的那种“这首诗的写作目的是对于新生儿梁从诫先生的喜爱与岚之情”,这比那些只依靠冰冷的无生命的文字所推理出来的写给林徽因女士情郎徐志摩的更有说服力吧?

四、从林徽因女士个人性格来分析

林徽因女士是那种生活在旧时代的新时代女性,既然是新时代的女性势必会有新时代女性那种时刻迎接新事物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可这并不影响林徽因女士作为旧时代女性那种爱一个人就要忠贞不渝的方式方法,就连曾经为了林徽因女士而终身不娶的金岳霖先生依旧没有得到林徽因女士的青睐,始终和他做着好朋友,始终不会跨越雷池一步的金岳霖先生都没有从梁思成先生那抢走林徽因,何况是一个抛弃妻子的诗坛浪子的徐志摩呢?所以我们再次可以通过人物的性格分析之后,可以断定这首诗是林徽因女士写给新出生的儿子梁从诫的,而不是那位被人误认为是林徽因女士的情郎徐志摩的。

综上所述,林徽女士作为当时的文坛新星,当时的一位伟大的建筑家,作为名人梁启超先生的儿媳,作为伟大建筑师梁思成先生的妻子,作为当时文坛新星或者说文坛才子徐志摩先生所一生追逐的爱人,作为当时名人金岳霖先生一生未娶的对象,作为中国文坛中伟大的女性,作为未来几位优秀儿女的母亲,无疑会收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关注,会受到这样那样的期待,当然绯闻或者流言蜚语一定是不能少的,和其他领域的明星一样,会饱受其他人或者百姓、群众甚至是评论家的关注。而且林徽因女士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还是那种极为优秀的文章,林徽因女士又是那种极为传奇的女性,所以由一位传奇的女性写出的传奇文章势必会受到各界研究者以及评论家的强烈的关注。所以在这里,作为林徽因女士文章与个人的喜爱者,我也来迎合一下目前对于林徽因女士研究的潮流,对于林徽因女士这首最脍炙人口的诗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来加以评论,提出自己的一些关于林徽因女士的个人观点,或者说这对这首诗究竟是写给情郎徐志摩的还是写给自己的儿子梁从诫的加以评定,找准属于自己的站位。

参考文献:

[1]蓝棣之.作为修辞的抒情――林徽因的文学成就与文学史地位[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2]李向珂.试论林徽因诗歌中的“孤独”情感[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6).

[3]孟浩然著,孟浩然诗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4]沈光浩.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研究述评[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1).

上一篇:《卫青传》“给事建章”、“为建章监”考疑 下一篇:刘妒论中的江西诗学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