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创都”战略与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时间:2022-04-19 12:48:22

上海的“创都”战略与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一、“创都”・上海

2010年2月10日,上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正式加入其“创意城市网络”,成为“设计之都”。乘着这阵东风,上海市进一步提出要在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使其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2%左右,使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成为国际创意城市网络的重要节点。由此可见,发展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战术手段,已成为上海未来发展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上海提出了《上海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之后配合国家工信部联手十一个部委推出的《关于发展工业设计的指导意见》,上海又出台了《促进创意设计业发展的意见》,其指导思想指出,“以加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建设‘设计之都’为契机,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并在市区空间布局上作了规划,其中关于专业服务平台建设、专业园区建设等方面都作了明确导向。

现代城市空间理论强调城市中的集聚空间是指各种经济要素在特定空间的聚集,集聚区经济的本质是生产要素与产业的空间聚集。创意产业集聚区通过资源的集聚,成为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各类创意园区只是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一个物理场所,关键还在于其集聚创意、集聚资源的能力。它的实现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通过外部推动或内部自发形成创意企业与组织的地理集中,形成一个全新的产业集群,以获得更高的产业竞争优势,如英国伦敦的创意集群;另一种则是通过主动的集聚资源,拉动创意的集群式发展,国内创意园区发展以此为主。

上海创意产业园区从崭露头角到方兴未艾,虽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众多创意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上海与伦敦、纽约和东京等国际大都市发展创意产业的条件不同,后者是在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启动创意产业的,而上海是在快速工业化的背景下,充分利用闲置的工业老厂房、旧仓库等集聚创意资源。园区作为创意产业的集聚区,为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着良好的环境条件,承担着创意集聚、人才集聚、创意企业孵化等系列功能。2010年,上海制定了《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推进创意产业发展政策。创意产业集聚区得到政策性扶助而快速发展,如今已具有了一定的建设规模,且园区品牌逐渐被社会和业内企业所认可。截至目前,上海已累计建成80余家以设计为特色内容的创意产业园区,如以工业设计为主的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以时尚设计为主的上海国际设计交流中心、以数字媒体产业为主的上海多媒体产业园、以动漫设计为主的张江高科技园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等。

二、创意・服务

创意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是为了创意产业和文化的发展,针对某类中小企业、院校在某一时期的公共需求,通过组织整合、集成优化各类资源,提供可共享共用的基础设施、设备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各类渠道,以期为用户提供辅助解决方案,达到减少重复投入、提高资源效率、加强信息共享的目的。它是一个开放的支持和服务系统,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公众提供系统、全面、方便、高效的相关公共服务,从而提高产业效率,促进产业发展。

公共服务平台的不断发展使创意园区建设更加完善,使各园区之间形成差异化,突显上海多元创意。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各类公共资源的开放和共享,降低企业发展的成本与风险,提升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能级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各类社会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

随着上海“设计之都”的命名,上海设计产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动力与机遇,上海设计产业在如何实现产业化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在创意产业园区内建立专业的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中小型设计企业,支撑其在更高的专业水准上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成为政府主管部门的抓手,也成为企业推进现代服务业建设的重点。目前,上海已经建立了上海纺织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上海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上海市动漫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天地软件园动漫公共服务平台、3131电子商务创新联盟 、都市旅游纪念品展示设计平台 、品味品位设计之窗、国际设计交流中心、IMO企业级即时通讯运营平台、黄浦南外滩时尚新品平台,包装印刷、工艺美术旅游纪念品、服装服饰等行业还搭建了产品设计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促进这些行业的产品设计创新发挥了积极作用。

设计需要依托,设计文化、产品研发材料、以及各类研究都需要一个载体。上海作为“创意城市――设计之都”,更必须有一个全面承载城市创意文化和设计历史服务平台。2009年由上海汽车集团全资子公司上汽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投资1亿人民币改建的“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落成,规划之初张国新总经理便确定了将6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用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任务。2010年底,作为公共服务平台之一的“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落成。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旨在收藏1949年以来各个时期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收集与之相关的设计轶事和文献。

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是我国首家以工业设计为主题的博物馆,现已成为上海市科普基地。开馆后,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已经邀请了科拉尼、喜多俊之等国际著名设计师来办展,同时与德国驻沪领事馆、哥德学院合作举办了更新德国展。还举办了“下一秒”青年设计师展。《解放日报》、东方卫视创意天下频道等大量专业杂志、网站均多次报道了该馆。德国著名设计师科拉尼、香港设计中心董事局副主席刘小康先生、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朱焘理事长等行业专家对此更是作了高度评价。博物馆作为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的一个公共服务平台,明显地起到集聚设计资源的作用,并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应。

正在建设中的 “上海国际创新材料馆”,同样坐落于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已成为上海“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材料馆集中展示由研发和生产机构提供的创新材料、国内外优秀设计师应用创新材料进行创新设计的成果,由行业专家遴选,定期进行更新,并为设计师采购、咨询应用创新材料提供便捷服务。

上海国际创新材料馆的愿景是希望通过搭建行业与产业间交流、应用、推广和交易的平台,以求达到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材料馆重点选择与世界先进材料制造商、新材料研发机构、全球有特色的设计类高校及著名设计师合作,引进先进的材料开发技术和成果,同时关注国内有潜力的新材料制造企业和研发机构,逐步扩充材料数量,突出强调专业领域的新材料动向,共同构建适应中国设计行业及企业需求的材料信息库。

上海国际创新材料馆不仅仅是创新材料的展示,还将创办专业杂志、组织专题研讨、评定材料性能、评估市场用户,定期举办创新材料推介会、参与项目对接咨询、组建高端设计师沙龙等活动,并建立在线创新材料电子信息库,积极发展会员,为行业及企业提供不同层次的信息化服务。

此外,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计划中的“交易平台”,将作为一个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综合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融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包括政策融资、债务融资、权益融资;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项目)的转让交易;股权和知识产权的质押‘担保贷款’企业改制、上市策划等。

诸多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落实使园区整体构建更趋向于完善,丰富园区服务功能的同时,增加了对企业的吸引力,使园区成为产业链上不或缺的枢纽,集聚了一大批创意力量,从而进一步促进创意设计业的发展。

目前,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园区内已集聚设计公司九十余家,并与多家国内外一流设计院校与设计机构保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上海市政府及专业协会的牵线搭桥,园区每年举办围绕工业设计各要素的国际性设计论坛,充分发挥其平台作用。2012年8月,上海市制造业创意产业中心在此挂牌成立,成为推动上海设计发展的又一重要节点。

三、创新・融合

公共服务平台是创意设计资源的载体,可以看作为一个大型的资源库,其资源集聚效应是平台服务的基本,而平台本身则成为二、三产业融合的催化剂。尤以两方面的力量为主。

第一是政府政策支持。首先创意产业园是一个大型的产业项目,或作为地区型大型项目,它的投资方一般有两种类型:政府和大型企业。由于创意产业园区的地理基础是老厂房、老建筑,两者所属权集中在国有企业。其次创意园区的建设往往会影响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如商业聚集区、重点发展产业等,在政策的支持与鼓励下,园区内的公共服务平台才更有号召力,在初期的资源集聚过程中作用巨大,平台发展后期其功能则逐渐以市场为主导自主运行。通过政府的统筹规划,使公共服务平台按照创意设计业企业发展方式和加快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而建设,通过集聚资源、营造环境、加强服务,建立和完善满足企业需求的支撑体系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促进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二是产业推动。除政府引导外,公共服务平台的打造还需按照“市场化运作,面向产业、服务企业”的原则,因此,社会与处于产业中企业的广泛参与是平台社会化产业化的关键。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本身是一个资源集聚的过程,在它的发展中源头是关键。集聚效应的原始积累点产业本身,利用地区产业特点,尤其是创意产业园区投资方或管理方原有的产业资源,如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三大公共服务平台依托的是上海汽车集团,而上海国际设计交流中心创建的视觉设计资源库则依托上海纺织控股集团资源。通过产业领头者的号召力更易于使跟随者对平台充满信心。通过社会服务资源开放共享与统筹规划、重点推动相结合,使公共服务平台成为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节点,转变创意设计业的发展方式,响应国家集约型经济发展的号召,在创意产业中形成集约型发展模式。

创意产业园区是产业实体聚集的产物,而园区内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落实使园区整体构建更趋向于完善,丰富了园区的服务功能。公共服务平台集聚了实体资源的同时,亦将诸如产品制造商、设计师、原材料生产商等产业链各环节整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的市场通道,使园区成为产业链上不或缺的枢纽。平台所集聚的产业资源增加了对企业的吸引力,服务平台集聚了一大批创意力量,与产业、社会形成有效创意设计互动,从而进一步促进创意设计业的发展。

公共服务平台的发展取决于三个主要因素,即平台实体、内容和服务。平台实体方面,首先是创意产业园区本身的地理位置因素,如市中心区域的8号桥、M50等园区不仅企业入住率较高,而且活动举办较为频繁。在与国内一知名工业设计公司负责人交谈中,他认为设计公司应当开在城市的核心区域,当然这也是大多数人所认为的,城市中心的人气较为集中,且媒体、社会关注度较高,国际性设计公司也更愿意在市中心。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创意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的内容与服务,平台不仅是构成园区整体环境的一部分,也是创意产业园区软性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设计师、设计机构能够从公共服务平台获得什么?相对于网络而言,作为实体媒介的公共服务平台的关键是有实体的空间、实在的内容支持。在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上海国际创新材料馆的建立,使平台有了具体的支撑。虽然博物馆中的数字内容在网上也可以查到部分,但是,身处各种实实在在的设计产品的包围中,近距离的观察、感觉这些老设计,对感悟设计、获得灵感又是另一番体验。创意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有别于网络化的数字服务平台。当然,平台服务包括了网络服务,实体部分重点是一个面对面交流与沟通的载体。

如果没有一个布局合理、系统全面、与园区产业发展需求相对应的公共服务平台内容与服务,就无法满足设计企业、院校与设计师的需求,平台的建设就将缺乏坚实的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内容指的是与园区既定主题牢牢相扣的内容,如工业设计主题园区以工业设计历史、材料、生产技术、设计培训等为平台内容,艺术设计主题园区以美术、摄影、视觉等为平台内容。处于园区内的企业由于空间距离近,可大大减少享受服务所需的成本。同时,为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平台服务内容根据企业需求的变化而及时调整,以适应企业发展的新要求,帮助企业在新的环境中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园区配套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发展创意产业的保障,服务不仅是简单的园区维护。园区与平台功能间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平台集聚软性设计资源与信息流,园区则集聚设计企业与资本实体。

从上海的平台可以看出,目前各平台已有初步的主题与功能差异,在“设计之都”的世界创意城市交流平台下,上海正着眼于城市发展的多样性,拓展城市创意资源,将上海的设计文化呈现于世界。

俞海波

上海设计创意中心策划总监

上一篇:高考复习应对策略 下一篇:大学语文人文精神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