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文化构造中的和谐思想

时间:2022-04-19 05:47:58

武术文化构造中的和谐思想

【摘要】通过对武术文化构造层次中和谐思想的研究,提出武术文化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要发挥其应有的文化价值作用。以和谐为价值取向的观念贯穿于武术文化的功能、心理、价值三个层次之中,构成了武术文化发展的根基。讲究内敛祥和的武术文化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加强国民的民族意识,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有力的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武术文化;和谐思想;文化价值

Harmonious ideology in the structure of Wushu culture

ZHAO Jin-liang, ZHANG Wei-bing, XU Hu-po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Henan)

【Abstract】Through a study on the idea of harmony in Wushu culture, the thesis puts forward that Wushu should play a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The values of Harmony exist in the three aspects of Wushu culture, namely, the function, psychology and value of Wushu culture, and constitute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t of Wushu culture. Wushu cultur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introverted harmon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It can strengthen people’s national consciousness, cultivate a strong sense of national pride and forceful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Keywords】Wushu culture, idea of harmony, values culture

中国武术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绵延数千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言,具有符合社会发展所需的文化价值。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谐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社会呼唤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和谐为价值取向的观念贯穿于武术文化的整个构造之中。武术的这一特点,充分说明武术文化是一种讲究内敛、祥和的文化。中华武术既属于体育又高于体育,也是一种民族文化,密切联系时代大潮,要充分发挥武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清楚武术文化各个构造层次中所蕴含的和谐思想是非常必要的。

1 武术文化的内涵

文化首先是人类的精神创造,它可以纵向和横向传播,而且可以物化在某种物质上。武术是经过历史选择的优秀的精神创造物。武术技巧、武术器械、武术训练方法及规则、服饰、场地等物质制度和理论思想等诸构成要素,都是人的精神创造物。首先表现的是物化在生命体的拳脚攻防动作程式,其次是物化为动作程式的符号记录。通过这些程式复现和符号传播,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辐射,进而开发和利用各种自然力,以满足自身的生存发展,这就是武术文化的实质〔1〕 。

武术文化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沉积的反映。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孕育了中国文化丰富而独特的个性特质――内倾性、和谐性、伦理性与艺术审美性。在这种民族文化特质交织出的传统文化类型中生长、演化、传承和发展的中国武术在理论上受其思想指导,在行为方式上受其制约,既有传统文化的共同特征,又有自己的独特特性。一方面,它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与心理等,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文化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1.1 中国古典哲学是武术文化的思想渊源

中国古典哲学的范畴很大,包括了许多思想及学说流派。整体思维是中国哲学思维的一个显著特征,它奠定了武术健身理论的基础,形成了贴切于武术整体思维的三个层面:天人合一,内外合一,物我合一。武术是人体的运动,要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练武实践必须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传统武术的习练十分注意按自然界四季和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练功的目的,提高锻炼效果,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例如以太极哲理为精髓的太极拳,以阴阳八卦化生观念为理论基础的八卦掌,以五行学说为理论思想原则的形意拳,以及以孙子兵法为指导思想的武术技击战术观等,都有力的证明了中国古典哲学是传统武术的思想渊源。

1.2 崇武尚德是武术文化的重要内涵

所谓武德,即武术道德,就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具有的道德情操,包括其心性修养、道德作风、精神境界和武术礼仪,贯穿于拜师择徒、习武、教武、用武等武术的全过程和全方位〔3〕 。作为中国武术伦理观的核心,它不仅具有体现武术伦理规范的主体意义,而且还包含了在整个武术社会活动中人际关系的内在秩序,注重在武术活动以及参与其他社会活动时的秩序规范。并且,个人的武德只有在社会共识的秩序规范中适应社会实践才具有实践的价值和意义。

“武德”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武有七德”始于楚庄王之口,即“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这是对诸侯用兵道德的要求。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武德文化的内涵在实践方面日益丰富,在思想观念上也日益成熟,但基本内容却长期保持着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在各个时期为习武者所共同遵守。传统武德中的爱国爱民、尊师重道、讲理守信等高尚品德与情操,在今天仍值得很好地继承和提倡。

2 武术文化构造层次中的和谐思想

中华武术文化构造的发展与中国文化结构的产生发展的过程相一致。因为中华武术的寄附性决定了武术文化的发展。另者,武术的文化构造层次与东方传统文化的构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构建和谐社会时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对于我们全面理解武术文化各层次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1 功能层次中的和谐思想

功能层次中的和谐思想是文化结构体系中最基本的、外显的层次。它代表可见的人体动作形态和特定的物质。武术中的套路、技击、功法、器械、服饰都可以纳入这个范畴。人选择文化、接受文化传播,都带有一定的功利目的,或健身,或防身,或养性,或谋生,不同社会人群以不同的目的去习武,但基本的原始选择动力都建筑在武术的多元化功能基础上。

武术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可以增强人民体质,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民族精神,而且具有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使人情绪愉快,忘记忧伤的功能。

武术文化蕴含了我国传统医学和养生学的诸多精华,注重“内外兼修”,强调意识与肢体动作的高度和谐统一,是21世纪人们健身休闲运动的首选。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的军事功能逐渐削弱,人们习武的目的多出于养生健身,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同时,武术运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套路运动动静结合的节奏美,踢、打、摔、擒拿巧妙结合的方法美,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和谐美,引人入胜,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的同时还能给以精神上的激励。武术活动历来讲究“以武会友”,以共同的爱好,切磋武艺,增进友谊,丰富业余文化生活。随着武术的广泛传播,还必将会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2 心理层次中的和谐思想

心理层次中的和谐思想是一种不可见的层次,名曰心理层次。它的形成主要是主体自身的文化修养、道德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等意识形态的综合体现。有时候它表现为一种思想、一种感受、一种意念。比如武德,就是习武者的心理常态。武德是习武者形成的一种心理规范及其行为的准则,是在中华民族古老文明思想的哺乳与规范下,经历一次次地过滤、传承和改造,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道德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和审美趣味等融为一体。它存在于人的心目中,更多地体现为人格形象。中华儿女英姿勃发、气宇轩昂、神韵逼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通过武术运动所反映的心理层次的文化内容被艺术地表现出来。

武术历来重视“武德”,以“尚武崇德”作为武术文化的重要部分,讲究“学拳以德为先,凡事恭敬谦逊,不与人争,方是正人君子,学拳宜作正大之事,不可恃艺为非,以致损形败德,辱身丧命,反对好勇斗狠,恃强凌弱”。这不仅有助于培养见义勇为,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还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改造人们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养成与人为善,淳厚处世,万事以和为贵的气度。从深层上看,它体现了传统文化中“以德服人”的思想,显现了武术文化以“和合”为核心的道德思想。传统武德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彻悟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加强民族精神的培养,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诚信意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当今世界正处于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舞台上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武德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为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

2.3 价值层次中的和谐思想

价值层次中的和谐思想是介于功能层次和心理层次的中间层次,是一种以功能层次为表现手段,以心理为指导原则的自我实现。将武术的结构层次作科学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摆脱以往技击、健身、娱乐“三位一体”的结构模式所带来的缺陷。中国武术的文化结构产生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较为完备的格局机制,有强烈的民族意义,将农业社会文化融铸于其中,特别是民本思想、人本主义精神、宗法制度文化、封建伦理文化等,使武术价值层次得以完整地体现。

武术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同其它子文化一道在农耕文明的襁褓中长大,在土地对人民意味着一切的农耕社会中,长期从事农耕生产的人们对土地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天人合一也就成了人们所向往追求的境界,同样,也是习武者的不懈追求。可以说,正是由于这种民本主义思想,使得武术在其历史进程中不断融入其他文化之中,散发出迷人的光芒。

“未曾习艺先学礼”一向是中国武术的传统,这里所崇尚的礼,是习武者个体精神堆积规程化的理想形式,也是一种对习武者心灵进行内在约束与外在规范的伦理观念,是武术文化较为复杂神秘的外在仪式〔4〕 。传统的习武者通常很难回避拜师认宗、寻根祭祖的仪式,那种尊师重教、互帮互爱的场面与情景充满了中国式的家族温情格调,充满了和谐之美。

中国古代思想上的和谐社会就是一种大同社会,在中国和谐思想影响和武术人“中和”为上的思维方式的指导下,才有了“撵人不过百步”,“穷寇勿追”之说。强调进行武艺交流时,要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为指导,强调当代武术为和平与友谊服务的宗旨,通过武术的训练以培养“贵和尚中”的民族精神。另外武术重在刻苦用功,不仅能锻炼出强健的体魄,还可以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武谚云:“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欲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要练武,不怕苦,要练功,莫放松”等等,要求练习者无论春夏秋冬、艰难困苦,练功不辍,坚持不懈,这是一种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武术训练过程中所能培养的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更是我们正在建设的和谐社会这项长期而艰苦的事业所需要的坚韧品质。

3 结语

和谐思想是一个古已有之的观念,以和谐为价值取向的观念贯穿于武术文化的整个构造之中,和谐构成了武术文化发展的根基。“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武术已经成为沟通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和纽带,作为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和良好的运动项目,武术必将为丰富奥运和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杰出的贡献,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更好地造福于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

参考文献

〔1〕 江百龙.武术理论基础〔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 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李国泰,李果.武德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1):1-2.

〔4〕 郑勤,田云清编著.神秘的武术〔M〕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

上一篇:高校网球专选学生发球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论八段锦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