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旅游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4-17 10:44:27

涉外旅游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研究

摘 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涉外旅游服务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针对涉外旅游交际中常见的语用失误现象,分析导致语用失误的原因,提出避免和消除语用失误的对策,强调高校旅游英语教学需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满足涉外旅游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涉外旅游;语用失误;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9-0232-02

引言

涉外旅游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适应市场需求的涉外旅游人才。涉外旅游人才的特点是既熟悉旅游领域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目前的旅游英语教学基本上还是依照“英语+旅游知识”的模式进行,教师只重视语言技能和旅游知识的传授,忽略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导入和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培养,导致跨文化交际中时常出现语用失误,造成交际障碍或失败。为适应涉外旅游业日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提升旅游英语教学质量,有必要对语用失误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语用失误的概念

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常见现象,绝大多数语用研究都是在英国语言学家Jenny Thomas的研究成果之上进行。Jenny Thomas指出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的任何一方,因缺乏准确理解和有效使用语言的能力,从而导致没有达到交际预期效果的失误就是语用失误。语用失误大体分为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类,其中语言语用失误是对语言语境把握不当导致的语用失误;而社交语用失误是交际中因不了解或忽视谈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

Thomas认为基本的语言错误可以从表层结构看出,交际障碍归因于交际双方缺乏必要的语言知识所致,可以谅解。而语用失误则不然,它并非基本的语言错误,而是说话方式不当或表达不合适宜引起的失误。语用失误往往被认为是不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或缺乏礼貌的不友好表现。它的发生会导致交际双方情感的不愉快,造成交际中断或误解。

二、涉外旅游交际语用失误的表现及原因

旅游英语的最大特点是交际性和实用性。在涉外旅游交际中,从业人员往往重语言知识,而轻语言技能;重语言形式,而轻语言功用,导致交际中频频发生语用失误现象。在对涉外旅游相关文献的研究中可以看出,语言语用失误的产生主要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造成,而社交语用失误的产生主要由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差异以及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的差异造成。

(一)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导致的语用失误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存在巨大的差异,涉外旅游从业人员在交际中往往会受母语的影响,将母语语用规则直接“移情”到英语的语言表达上。这种母语的负迁移使英语语言带有浓重的汉语痕迹,使外国游客感到困惑甚至误解,造成交际的失败。

例如,一位游客对于突然改变行程而不满,向涉外导游抱怨:

游客:“So you didn’t know that beforehand,did you?”导游:“Yes.”

游客:“You didn’t mean that you knew it in advance,did you?”导游:“Yes,Miss.”

当游客向导游询问“你事先并不知道此事,对吧?”实际上导游是临时得知而非事先得知,本意是想回答“是的,我并不知道”(No,I didn’t),但由于不熟悉英汉反义疑问句在表达习惯上的差别,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导游在回答中误用了“Yes”。不但没有准确表达出本意,反而造成了游客的误解,使游客迁怒于他,甚至投诉他。此类母语负迁移造成的语用失误多由涉外旅游从业人员语言能力不过关所致,需从自身入手,提高语用能力,避免此类失误。

(二)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导致的语用失误

各民族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都有特定的表现形式。涉外旅游从业人员如果对此不了解,就会按照母语的文化观念和标准去理解和衡量目的语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导致表达以及理解的异同,造成语用失误的发生。

例如,一个中国旅游团到西澳大利亚Pert 旅游,抵达时已很晚,游客还未用晚餐,于是地陪Miss Smith 宣布当晚的安排:“We’ ll have tea at about 8 right after we arrive at the hotel.During the tea time I’ ll have you registered and have your rooms ready so that you may have a rest right after.”但领队将其翻译成:“我们大约在八点钟到达宾馆,到达之后就喝茶。喝茶其间,Smith 小姐会帮我们办理登记入住,以便喝完茶后大家可以回房休息。”这令游客困惑不解:没有吃饭,怎么就喝茶休息呢?于是抱怨道:我们饿了,要进餐不喝茶。事实是在西澳大利亚,人们将每天的正餐称为“tea”。由于领队缺乏对当地文化习俗的了解,没能正确地运用语用迁移,结果把“tea time”译成了不合语境的“喝茶时间”,错误地传达了信息,造成了游客的误解。因此,在涉外旅游交际中,从业人员应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加以了解,否则就会出现影响交际双方情绪的语用失误。

(三)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的差异导致的语用失误

中西方的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不同。西方人倾向于客观的、分析的、个体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东方人则倾向于主观的、综合的、整体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这使中西方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容易走入语用失误的误区,造成交际的障碍。

例如,一位外国游客在结束了中国之旅后,对导游的服务赞赏有加:

游客:“You’ve done a good job.I really appreciate it.Thank you.”

导游:“No.It’s my duty.”

导游的答语 “No.It is my duty.”(“不,这是我应该做的。”)是基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是用于汉语语境下的恰当言语行为,即在得到他人赞扬的时候采用谦虚推让、甚至否定自己的方式。这种回答本意是表示礼貌,但外国游客会误认为导游只是基于职责不得已而为之,会令游客感到万分尴尬。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与我们恰恰相反,他们强调个人价值和自信,对待别人的赞扬常采取坦然接受的态度,以示礼貌。因此“It’my duty”显然违背了英语的交际准则,应回答:“No thanks.It is my pleasure.” 这样才符合目的语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三、避免和消除涉外旅游交际语用失误的对策

在涉外旅游交际时,双方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如果交际双方各自按照本民族的语言模式和文化模式进行编码和解码,其结果必然是语用失误迭出。解决涉外旅游交际语用失误的根本措施在于如何提高交际者的跨文化语用能力,只有把语言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建立起两种文化模式之间的协调机制,才会保证涉外旅游交际的顺利进行。

(一)培养跨文化意识,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双方不考虑彼此的社会文化因素,就会受母语思维的影响,简单地将母语的语言习惯和语用规约直接套用到目的语语境中,使对方产生歧义,导致交际失败。为避免涉外旅游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训练学生注意观察中英文交际模式的差异,区分日常交际的语用意义。避免在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从母语的语用准则出发,用母语的行为模式指导目的语的行为模式,逐步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交际语境运用恰当的语用策略,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

(二)注重文化导入,进行文化对比教学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造成语用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涉外旅游交际的成功与否除了依靠良好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他国文化的认同度。因此教师要将语言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根据目的语文化价值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母语文化与英语文化差异的对比教学,使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取向和文化内涵;也可以通过图文资料和相关视频等形式展示涉外旅游交际中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来加深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无论哪种方法,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参照文化背景来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规范,避免母语文化标准负迁移的干扰,增强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语用失误。

(三)加强语言实践,提高跨文化语用能力

语言的掌握来源于语言的实践,而外语学习的最大障碍就是缺乏运用外语进行实践的语言氛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模拟构建各种不同的涉外交际场景,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机会。通过采用情景教学和任务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扮演不同的交际角色,通过角色体验帮助学生体会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理解不同语言形式的语用意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对不合乎跨文化语用规则的地方给与指导。这种注重交际实践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交际文化,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交际活动中激活所学的语言知识,提高跨文化的语用能力。

结论

不同语言在文化内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把母语文化带入目的语交际情景势必会造成语用冲突或语用失误。要保障涉外旅游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就要增强对目的语语言文化的敏感性和领悟力,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增强语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涉外旅游交际中有效地调整言语行为规范,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曲丽丽.对涉外旅游英语的社交语用失误问题的几点分析[J].华章,2009,(14).

[2] 唐菁.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及其对策[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8).

[3] 张海霞.旅游英语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其教学对策[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责任编辑 王玉妹]

上一篇: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 下一篇:本科国际经济学课程中的参与式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