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育之差生转化

时间:2022-04-12 11:08:00

初中数学教育之差生转化

摘 要: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以严谨的逻辑性著称。同时由于初中的使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地、持续地听课,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学习思维迟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不再思维,不再学习的倾向,同时造成心理上的扭曲,这个现象很普遍,而我们教师不能放弃,我们要努力改变这个现状。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差生转化;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065-01

初中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转化能力差,导致学习困难,特别是数学学科。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很多。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觉得我们该行动起来,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同时重视学生心理的变化,帮助学生回到“队伍”。如下是本人经过多年教学的一些经验,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从心里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首先,我们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我们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习动机。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还可以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锻炼学习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的‘磨刀石”。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复训练,持之以恒;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评价表扬,鼓励发展,建立学习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如搞好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建设。

二、重视教学过程,重视课堂教学方法

经过多年的教学,我明白,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为他们学好数学准备条件,但单靠有信心,还是学不好数学的,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种自己学好了数学的切身感受和兴趣,那么这种信心就不会持久,而且有进会造成更大的失败和自卑。因此在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后,更重要的工作是创造条件使学习困难的学生真正地学习和掌握大纲教材所要求的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学好了数学。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重点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我们应该把起点放低。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整体上以加强数的计算为起点,教学中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比如,以课本教材中的较容易接受的知识引入作为起点。 以所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起点。以所学内容的解题方法为教学起点。以所教的新内容的特殊基本原型作为教学的起点。从学生已学过所掌握、所了解的知识、例子作为起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类比进行教学。其次,多归纳。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给予学生多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只有不断的总结,才能有创新和发展。再次,勤练习。由于学习困难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因此单调不变的教学模式易引起这引起原本有意注意时间就短的学生学习注意的分散。教学中将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自学、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这样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大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事实表明:课堂活动形式多了,学生中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讲闲话等现象大大减少了。最后,快反馈。学习困难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数学学习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掌握知识。这里的多次反复就是多次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难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体、个别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段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同时还要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由于及时反馈,避免了课后大面积补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快反馈”既可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激励,乐于接受下一次学习,又可以通过信息的反馈传递进一步校正或强化。

三、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变革,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多种教学的自制形式。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合理分组。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同学适当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因素。一般讲,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保证每个小组在相似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其次,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合作学习由教师发起,教师不是合作中的一方。这种”外部发起式”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对目标的理解尤其重要。只有理解了合作目标的意义,才能使合作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中,每次合作学习,教师大致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

总之,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于每个学生我们都有责任,我们要不断地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走进学生的内心,重视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立志把每一位学习困难的学生都能力带入正轨,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上一篇: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探讨 下一篇:浅论多元智能理论对语文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