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的转化

时间:2022-07-28 07:44:54

浅谈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的转化

【内容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的理念,它要求教师要从真正意义上解决教育能否面对全体学生的问题。作为农村初中教师,虽然学生生源质量不高,“问题学生”比较多,但是我们不能怨天尤人,不能推卸责任,而是要积极地寻找对策,研究先进班级管理理论,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对症下药,春风化雨般的去温暖他们,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和“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关键词】问题学生 转化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听到不少教师在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多、成绩差、品质恶劣等,甚至有的班级中出现了一些表现不良的群体,被老师戏称为“四大金刚”,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内的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教师在对待问题学生,首先要对问题的形成探究清楚。俗话说:“幸福的家庭都一样,而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的不幸”,不同的问题学生也有不同的问题,只有摸清他们的形成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大多数“问题学生”主要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1.自我控制力较差,纪律意识薄弱,意志脆弱。

2.与教师有较强的抵触情绪,不愿向老师敞开心扉。

3.学习中没有明确的目标,严重缺乏成功体验。

4.性格倔强,不容易沟通,属于多血质性格。

5.个人修养较差,待人接物缺少礼貌,言行举止粗鲁。

形成这么多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导致孩子从小就没有树立正确的观念和养成良好的习惯

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有四个甚至六个大人来照顾一个孩子,从小就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过分的溺爱和娇生惯养使他们唯我独尊,不肯吃苦。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意见不统一又导致了子女的无所适从,养成了一些察言观色和说谎的毛病,在学校,自然也就会阳奉阴违。也有的家长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一旦有错就棍棒交加,这种做法很容易让子女用相同粗暴的方式对待别人,把怨气发泄在同学身上,甚至形成孤僻怪异的人格。有的学生家长本身素质较差,品行不端,子女目濡耳染,过早形成不正确的思想行为。还有不少家庭离异,家庭的不和睦使学生受到刺激,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人生态度。

二、应试教育环境下的学校教育加重了“问题学生”的出现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和过分强调学生成绩,使得教师也只注重知识的教育,忽视思想教育,容易对“问题学生”产生歧视,使得原本可以转化的学生越陷越深,真正成为问题学生。有的年轻老师对待这些学生缺乏好的方法和足够的耐心,方式简单粗暴,甚至想用武力解决,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三、不良的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得学生的问题复杂化

金钱至上的思想逐渐渗透学生幼稚的心灵,网络中的垃圾信息不断冲击着学生的灵魂,社会机构不能给学生提供健康向上的活动场所,各种影视剧宣扬着不正常的奋斗故事,这些使得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问题多元化,而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还不完全具备识别善恶美丑的能力,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我们的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问题学生”在每个班级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关键是我们应该了解和掌握他们的个性,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对症下药,把他们从泥潭中拉出来,走上积极奋进的人生道路。

(一)用真爱去感化学生

大教育家夏尊说过:“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作为教师尤其班主任对待学生应该在感情方面缩小和他们的距离,在“问题学生”身上付出更多的爱和关心。“问题学生”的心理往往比较脆弱而敏感,其实他们内心深处更加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怀,当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他们,会使他们逐渐进步。相反不少教师想采用一些严厉的手段来制服他们,往往会适得其反,学生表面怕你,背后却会出现更多问题,并且老师施加的压力越大,学生越容易做出出格的事情。学生王某在初一时已经全校有名,打架抽烟,进游戏厅,上课睡觉等等,是一个让老师很是头疼的“问题学生”,初二我接班担任班主任没多久,他冲进其他班级打了别人,该班老师教育他,他不但不认错,还当场顶撞老师,我没有马上批评他,而是耐心的和他聊起家常,从他的谈话中了解到之所以不敢认识错误,是因为他父亲经常对他拳加,害怕老师向家长告状,回家后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于是我就和他约定:第一这次我不告诉家长,第二承认错误,向老师和同学赔礼道歉,第三答应我不再打架。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他感受到我是在真心关心他,在真正帮助他,于是就主动向我诉说了一件心事,原来他在外面游戏厅欠了老板不少钱,他不敢向父母说明,于是我答应帮他解决好问题,但作为交换必须答应我要坚决不能再去打游戏,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后来他有了明显的变化,再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圆满完成了初中的学习。

(二)善于捕捉“问题学生”的闪光点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长处,任何长处都没有的孩子是没有的,问题的关键是要在每一个人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长处,帮助他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产生自尊感。”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教育实践告诉我们,“问题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们总有潜在的某一方面的才能或者某些好的品格,每当这些亮点闪烁时,也正是对他们引导的最好时机。因此教师要积极使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哪怕是十分微小的亮点,都要及时当众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有展现自己和改正不良行为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钱某是初二期间因休学进入我们班级的,课堂上经常以顶撞教师和取笑同学为乐趣,并且该生口才较好,就是老师也拿他没办法,课后经常和一些不良青年交往,英语成绩较差。我和他进行两次谈话,效果也不理想。后来我从数学和物理老师那里了解到他的数理成绩很好,就在班会课上表扬了他,并且任命他为物理课代表,安排他去辅导一些数学和物理不理想的同学,后来和数学老师商量让他参加数学竞赛,结果获得了三等奖,在一次家长会上我表扬了他,逐渐让他体验到被人认可和赞扬的甜蜜,到了期末他已经像换了个人似的,学习热情被点燃起来了,初中毕业时竟考取了重点高中。

(三)充分做好和问题学生家长的联系交流工作

“问题学生”身上问题形成原因很多,很多时候都是发生在校外,全面了解学生离不开和家长的及时沟通。有不少家长往往会因为子女不争气而不好意思和老师见面,甚至一些家长的护短心理会助长子女的不良习气的发展。教师应该坦诚的与家长交谈,有针对性的制定一些教育计划和策略,相互协作,切实帮助学生克服不良习惯。学生陆某在进入初三不久情绪低落,学生反映他经常抄袭作业,课堂上发呆,成绩明显下滑,寻其谈话后方知该生父母刚刚离异导致他心情郁闷,无心读书,我和他父母分别推心置腹的谈了孩子的情况,共同制定了他们的亲子计划,合理分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快学生认识到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心理阴影消除了,学习也很快步入了正轨,家长也对我非常信任,在学生毕业后还经常和我探讨子女的教育问题。

(四)对待“问题学生”必要的惩罚还是要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在现行的素质教育中是严禁教师对学生实施体罚的,而我所说惩罚并不是体罚。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犯了错误的同学加以必要的适当的处罚会加深学生的纪律意识,促使他们摒弃不良习惯,明确是非,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这对于加强学生的责任感培养也会起着积极的作用。学生王某在教室里乱扔粉笔垃圾,影响班级纪律,破坏教室卫生,我就在班会课上请同学们讨论如何处罚他,最后全班同学共同决定罚他做三天值日,他也欣然接受,这以后再也没有类似情况发生了。

要以“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宽容之心来对待“问题学生”。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问题学生”往往会让老师大动肝火,甚至一些学生的恶劣言行会使我们难以承受,有时还会时老师颜面扫地。雨果说过:“比大海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心灵”。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有着比天空还辽阔的心灵,学生在成长道路上不可避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有时会年少无知,不懂事,桀骜不驯,而我们作为老师年长阅丰,应该宽容学生的缺点,用我们博大的胸怀去感化这些“顽石”。

问题学生身上的问题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我们除了要具有满腔热情,还要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探索,寻求转化问题学生的良方,为他们创造一个不断改变自我成长的优良的教育环境,帮助他们甩掉身心方面的困扰,让他们也能和同龄人一样健康的成长,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可用之才。

【参考文献】

[1] 张行涛、郭东歧. 新世纪的教师素养[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0-113.

[3] 张向葵. 青少年心里问题研究[M]. 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0-39.

[4] 游小培. 教师职业与发展[M]. 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9-33.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珍门中学)

上一篇: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下一篇:高中物理课程引导式教学方法的教学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