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教学四则

时间:2022-04-08 06:15:10

会计教学四则

摘要:会计学科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维,准确理解抽象概念,掌握业务处理基本技能与技巧,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全面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

关键词:理解概念;掌握方法;强化训练;理论联系实际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022-01

会计学科是职业学校财会专业的基础课,也是财会专业的核心内容。然而该学科概念抽象、内容繁杂、实训设备短缺、实地实习困难,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使得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学效果得不到提高。笔者在多年的会计教学中不断尝试,积极探索,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一、激发兴趣,理解概念是基础

兴趣可以激发学习动机,提高思维灵活性,避免产生枯燥厌烦感。在会计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将抽象的理论概念通俗化,直观化,让学生在浅显明晰的描述中理解深奥的专业知识。例如:在讲解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时,若照本宣科给学生灌输“因为等式的两边反映的是一个资金的来龙去脉,在客观上必然相等”,学生如坠云里雾里,一片茫然,不能从根本上去理解究竟为什么是必然相等的。我在讲解这个知识点时,先让一名学生站起来,细说一下:他开学带来多少现金?学生回答:2000元;再问这些钱都是从哪来的?学生答:家里有1200元,另外800元是借的;最后问这些钱需要还吗?学生答:借的钱是要还的。接着问这些钱是如何用的?学生回答:交学杂费1000元,充饭卡500元,剩余现金500元。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我将数字写在黑板上,形成关系式:

不难看出:上述公式一方面表达的是2000元资金的来源,另一方面表达的2000元是如何使用的,是从两个方面来解释同一个资金,肯定是相等的。这样讲解不仅清晰直观,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把枯燥的理论知识直观形象的进行传授,起到了很好的理论教学效果。

二、启发诱导,掌握方法是关键

良好的学习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故意设疑,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达到让学生踮一踮脚就能摘到桃子的效果。例如编制会计分录是会计学的基础,贯穿会计教学始终。经济业务内容不同,会计分录也不尽相同,但是基本要点可以归纳为:1、根据经济业务内容,选择使用的账户;2、明确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账户是增加还是减少;3、判断账户的性质,确定记账方向;4、填写借贷金额。掌握了编制会计分录的要领,不论经济业务千变万化,都会准确编制出会计分录。再如错账的更正方法,在讲解时不能就错账如何更正而讲解,而要分析:造成错账的原因,形成错账的类型,不同类型的错账更正方法不同。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更正错账的方法,也从源头上找到了错账形成原因。进而达到了灵活运用,举一反三效果。

三、培养毅力,强化训练是重点

古人云: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使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强化会计实务训练。训练不能机械重复,要在训练中有所发现,总结经验找出规律,从直觉灵感升华为理性觉悟,形成适合自己的方法。训练常用的方法为:1、模块训练。把会计内容分割成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三大块进行逐一训练;2、岗位训练。按材料保管、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车间成本核算、产品销售核算、利润核算等轮岗训练。训练模式由教师指导到分组协作直至个人单独操作。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训练全面了解会计业务处理的复杂性、系统性、完整性以及会计工作的谨慎性和精细化。经历了多重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专业技能水平也随之显著提高。

四、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目的。

会计专业实习分为模拟情景实训和真实情景实训。学生通过校内强化训练,掌握了基本的会计业务处理方法后,必须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公司,把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进行真实情景实训,使得实际操作水平和专业技能在实践锻炼中进一步提高与升华,以增强学生的实际适应能力。分阶段分批带领学生到工厂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公司财务管理模式到账务处理程序全方位接触;从原始凭证的取得、会计凭证的填写、会计账薄的登记再到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各个细节的规范操作方式;从生产车间的产品形成过程到产成品的销售去了解各个环节的费用投入等。通过场长实习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积累经验,丰富知识,为以后参加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总之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是获取人类知识、经验、文化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一个重要的途径。财会专业在教学上要重基础、强技能并使其有机结合,使学生真正拥有丰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并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让学生学到立足生存的本领。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财会专业教学目标。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下一篇:中高职衔接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