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4-05 10:28:57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摘要: 依据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完善工作方法,建立有效机制,提高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帮助贫困生健康成长。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oor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s to improve the working methods, establish an effective mechanism,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oor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elp the healthy growth of the poor students.

关键词: 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Key words: poor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229-02

――――――――――――

作者简介:刘利奎(1984-),男,天津人,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专职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1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有学者认为,“高校贫困生群体”概念始于1998年中国高校招生收费全面并轨之时,免费上大学从这一时期成为历史,随着中国高校扩大招生规模,高校贫困生的数量大规模增加。国家教育部文件将“高校贫困生”定义为“主要指经济困难的学生”,“高校贫困生是指国家招收的普通高校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费用很困难的学生,这些费用包括学费、生活费、住宿费、书费等基本费用。”[1]

高校贫困生目前的思想政治状况主流以积极、健康、向上为主,他们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祖国、并有坚定地政治信仰;他们敢于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并在逆境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但是,也有部分贫困生因生活清贫,难以维持基本的生活物资而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他们表现出较强的自卑、敏感、自闭、偏执和不成熟,缺乏竞争和参与意识等典型的心理亚健康现象;并伴随有对集体活动的排斥,缺乏主动与人交际的能力,对社会和其他不公平现象持有极端偏激的看法;在就业方面,不具备很好的展示与推荐自我的能力,逃避主动就业或不愿积极面对就业竞争。更有贫困生在生活无奈和无助时禁不住社会上多元思想的诱惑,受错误价值观的影响而选择错误的生活方式。[2]上述贫困生群体所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并在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中造成阻碍,也更加凸显了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我国近年来对于高校贫困生群体给予了相当多的关注,构建了助学贷款、奖学金、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减免学费书费及建立多种社会资助渠道等诸多资助体系;另针在创业方向给予贫困生更多的优惠政策。各高校也在对贫困生资助领域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始终关注,在贫困生成长过程中考虑贫困生心理特点的情况下努力为其营造一个充满关爱、温暖、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走出贫穷带来的自卑,培养其自强自立的精神和品格。然而,目前国内众多高校在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在落实经济帮扶的基础上形式单一,面广而忽略程度深浅,贫困生评定体系精细度有欠缺,资助力度不大,时间不长等问题仍然严重。第二,对贫困生群体的工作认识层次普遍注重横向教育而忽略纵向教育,没有真正将贫困生的性格和心理进行细致和长时间的考察分析,特别是针对国情内中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特点摸清,而简单地依据经济情况划分和帮扶。第三,在高校贫困生问题的认识和帮助渠道中存在误区,缺少人文关怀和精神引导是贫困生感恩及自强精神教育的重要问题。

2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认识层面:对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观念滞后 各高校在长期以来一直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贫困生制定的方针和政策,以“保证每一个贫困生不因贫困而失学”的硬指标,使每个贫困生保证入学,拥有受教育的机会,这些工作易于检查并且考核,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贫困生不是具体的硬任务而是软任务,贫困生的心理及性格发展很难检查考核。在对高校贫困生的业务工作中,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忙于事务,工作做得不深入,只注重贫苦生扶持中经济资助“量”的保证,而忽视了贫困生工作“质”的提高;而教师埋头于教学和科研,忽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使贫困生在学习中的受教简单化。同时,贫困生人格的建立被关注不足,部分人在未得到资助时怨天尤人,得到资助后挥霍一空,缺乏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

2.2 方法层面:对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缺失 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偏重于行政方法,忽视将管理方法综合运用,这其中包括:行政方法、教育方法、法律方法、经济方法和心理方法等,合理科学地运用这些方法在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尤为重要,应充分发挥其综合效应。并且在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现代技术方法运用不足,而没有将各种统计方法、定量化管理方法、先进技术手段运用到贫困生问题中则使得和贫困生交流缺少了相应的途径和方法。

2.3 制度层面: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不完善 在贫困生资助中,国家助学贷款是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最有效的方式,这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上学的主要问题,缓解他们的经济困难。同时避免贫困生因长期接受无偿资助而产生的自卑心理,减少心理上的负担。尽管国家助学贷款有诸多好处,但是自2000年国家助学贷款资助形式正式开始[3],时至今日已有不少曾经借贷助学贷款的学生已经正式进入还贷期,但是还贷情况令人堪忧,由于往届毕业生在还贷期存在违约情况,导致银行对一些毕业生还款情况不佳的高校停止贷款发放措施,或者提高贷款材料审核的门槛。对此在国家相关部门及各大银行的协调下,国家助学贷款依然在大部分高校中顺利实施,但是贫困生信用教育和信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亟待解决。除信用机制外,贫困生救助立法体系、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体系的建立也有待完善。

3 加强和改进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3.1 树立“以学生为本”观念,加大思想道德教育力度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4]它体现的是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是遵循人性化的一种具体表现,这是对目前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导向和要求。做好贫困生思政教育工作,要“以学生为本”用更加贴近学生的方式做好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加大多元化资助体系相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力度,开展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提高贫困生群体的道德素养、诚心道德觉悟等,开展健康心理教育,培养其健康心态。如:举办以优秀贫困生为榜样的表彰活动或者宣传工作,给贫困生群体提供标杆作用,激励更多贫困生走出其各自不同的问题,同时带动其他普通同学学习优秀贫困生身上自强自立的精神,将对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最大化。

3.2 创新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各高校应以理论引导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理论教育法、实践锻炼法、自我教育法、心理咨询法、定量化管理法、网络教育法等方法将以“育人”为宗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实践其中。不仅直接影响受教育者,同时全方面完善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3.3 健全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 首先,应完善高校贫困生信用体系,可借鉴国外丰富的经验完善助学贷款的放款和回收,保证良好的循环运作,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①培养诚信意识。②建立高校贫困生个人信用档案。其次,完善高校贫困生的救助立法体系。利用法律的杠杆既保证贫困生的利益同时维护救助体系的稳定和长久,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外,完善高校贫困生学制体系,建立心理咨询体系。利用灵活的学制体系使贫困生有多种选择完成自己的学业,减少在学期间的生活压力。同时建立高校贫困生心理预警机制,提前对其不良心理倾向进行疏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指数,完善贫困生心理倾诉机制,有助于缓解期心理压力,积极面对生活。此外,配备完善的咨询设施也是帮助贫困生接受教育及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对高等学校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的通知:教财(93)51号[Z].1993.

[2]何芬林.贫困大学生心理解析与扶持[J].求索,2006.(12).

[3]尹鸿祝,翟帆.全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N].中国教育报,2001.6.23.

[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10,15.

上一篇:我国期货市场服务国民经济的现状分析 下一篇:河北省高职院校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