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理解高校贫困生

时间:2022-08-21 04:13:26

关注理解高校贫困生

为了让人们真正关注理解高校贫困生,一方面,就贫困生的一些具体情况展开论述,希望人们不要苛求他们;另一方面,也希望教育、社会能尽量改善大环境,给贫困生一个相对良好的成长环境。这些讨论有助于人们更清醒、更理智地关注理解贫困生,也有助与贫困生更加健康地成长。

高校 贫困生 关注理解

关于贫困生这个问题,大家展开了很多讨论,也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但很多都是从大学里贫困生应该怎样做着手。有时候认真反思一下,可能我们对他们的要求太高了,也脱离了具体的教育、观念和社会环境,只能说是一种希望,一种理想罢了。要使理想成为现实,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笔者就贫困生的一些具体困难展开讨论,希望能让人们设身处地来看待这些问题,进一步理解关注贫困生大学生。

谈到贫困生问题时,一方面,我们往往希望这些贫困生能够从精神上自立坚强,不亢不卑,甚至让人感佩;一但他们没能具有这些精神,就恨铁不成钢地感到他们不上进,感到非常失望。比如,我们希望贫困大学生应该具有艰苦朴素、坚忍不拔、自尊自立等精神,认为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就不免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甚至是以理想化的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这实在有点太高了。

我们说,任何一种精神都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经历和努力中慢慢形成的。比如,朴素坚强、自尊自立,一个小孩生来就具有这些精神么?没有的。人都有贪图安逸的一面,如果现实允许他们过安逸的生活,很少会有人自找苦吃。然而,现实就是现实,很多时候现实是严峻的,甚至是残酷无情的,所以才会有这么多贫困家庭和贫困学生。在贫困生活中长大的学生,有许多要面临艰苦的环境,窘迫的经济状况,遇到困难没有外援,只有自己想办法解决,往往在哪里跌倒还得在哪里爬起来。在环境逼迫下,可能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朴素坚强、自尊自立的精神。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贫困生都能具有这些精神。特别是现在,很多贫困家庭也只有一两个孩子,家长有时候可能因为不能提供给孩子一个较好的经济条件,而感到很对不起孩子,因此往往尽自己所能满足孩子的要求,甚至没有原则地娇惯孩子。这些孩子中,有的比较懂事;而有的则一直安享家人的爱,却不知回报,甚至在父母愧疚的暗示中,觉得自己真的很委屈:别人能拥有的自己没有,别人能得到的自己得不到。对于这些深感委屈的学生,我们也不要一味批评指责,因为他们毕竟还很年轻。而且这情况的形成,有学生自己的问题,有家庭教育的问题,更有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的问题。想让这些感到委屈的学生拥有刻苦坚强的精神,首先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价值观问题和人生观问题。这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也是一个很艰难的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关注和理解。

通过深入调查,我们会发现,很多非常贫困的学生,都有着这样那样的家庭困难。比如,有的家庭是单亲家庭;有的是父亲或者母亲身体有残疾,干不了活;有的是家里的某个成员有严重的疾病,等等。这些同学除了经济上贫困以外,往往还有更多精神上的担忧和压力,在心灵深处可能更加内向敏感。对于这些同学,需要做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需要老师、学校和社会投入更多的关注和理解。比如,他们有的假期没有去打工,我们不要盲目苛责;对他们而言,陪伴生病的父母,帮助家人干活做家务可能更重要,更让他们心安。另一方面,我们却很难保证提供给贫困生一个健康的、能够比较容易形成某种可贵精神的土壤。我们的教育、观念和社会环境虽然一直在发展提高,但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很多学生的发展,尤其是贫困生的健康发展。

比如说教育,长时间以来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高考时仍然是分数决定一切。所以,素质教育在很多地方很多中学无异于一纸空文。老师学校关心的是学习,是分数,根本没有时间来真正关心贫困生。如果你是一个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老师和学校就会非常关注你,关心你的很多方面,顺带关心你的家庭经济状况。如果刚好你的家庭经济状况很不好,学校和老师可能会想办法解决一些困难的,因为你的学习成绩很好啊。但如果不幸你是一个成绩很一般、甚至比较差的学生,那么老师是不会怎么关注你的,至于你的家庭经济状况那就更不了解了。因为学生太多了,因为老师忙不过来,因为老师也有老师的很多难处。在这种教育状况下,师生都把目标集中在分数上,基本上没有多少时间来发展素质、培养精神、提高人文修养。

至于观念方面,就存在更多问题。比如,长时间以来也一直认为上学就是为将来找个好工作,奔个好前程,其他的都不重要。只要能找个工作,什么知识、精神品质都不重要。比如,我们希望贫困生具有自力更生的精神,可是我们的现实是在找工作的时候,有些人凭借这样那样的关系而不是自己的能力,获得不错的工作,而这个工作他往往又不能胜任;很多人对此不是批评指责而是羡慕人家有关系有后台。比如,去打工的多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如果高官富人的孩子去打工,人们一定要大惊小怪了;他们有的凭借家人的关系和金钱,一辈子过着无所事事、养尊处优的生活,何谈自立自尊?但人们的观念却也认为这是很自然的事。对比西方,一些高官富豪甚至总统的孩子去打工上学,没有什么人感到震惊奇怪。他们的父母、社会上其他人都从感觉这是很自然的事。而他们个人更认为18岁以后自立是应该的事,很多人甚至认为这个时候再用父母的钱是十分可耻的事。观念不是口号,它是一种深入人心,见诸行动的东西;如果观念就出了问题了,想单靠高姿态地喊几句口号就来改变青年学生、贫困生的精神面貌,那是很困难的。

关于社会,它对青年的影响就更大了。比如,我们希望贫困生要有不亢不卑的精神,可是社会上很多人见了官、见了有钱人那副可怜相真是难以形容。为什么怕官怕有钱人,这是有深层的社会原因的,就不展开来讨论了。但它说明,这样的现实环境下,就是成年人很多也没能拥有不亢不卑的精神,要青年人、贫困生真正拥有也不太现实。虽然不现实,虽然很困难,虽然这可能只是希望、是理想,但我们仍要提倡。因为如果连希望和理想都没有了,我们的社会还怎么发展?

其实,很多问题最后都可以归根到社会问题。而社会是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每个人对社会都有责任。当我们抱怨社会的负面现象时,也该反思一下自己;当我们要求贫困生具有某种可贵精神的时候,我们先问一下自己有没有,先看一下我们为他们提供了形成这种精神的大环境没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关注理解贫困生,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曾雅丽,吴善添,宋迎秋.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现状分析与教育引导模式[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8):994-995.

[2]赵卫川.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9):42-43.

[3]孙靖靖,赵理,曲巍.高校贫困生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上一篇:卡马乔里皮西安掰手腕 下一篇: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