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心理研究

时间:2022-09-02 05:49:50

高校贫困生心理研究

作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学校应该对贫困生进行“特别的”照顾,尤其是心理上的关注。贫困生的心理通常都比较敏感,相比之下心理上的关心远比经济上的帮助更为重要,特别是对于一些有志气、有骨气的贫困生。

一、贫困生一般心理问题

贫困生一般有着艰辛的成长历程,特殊的成长经历造成了贫困生心理上的各种偏差,从而在价值观、人生观上产生了不同的心理问题,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自卑心理。目前部分贫困生由于家庭原因而对自己不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担心受到别人的歧视。与此同时,由于强烈的自尊心在作怪,他们不愿接受各种困难补助,他们害怕周围人的异样眼光,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为了免受伤害,他们往往采取逃避的方式封闭自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轻、自贱、自畏等自我意识的偏差。

(二)苦闷心理。许多贫困生都会因为自己的贫困而苦闷,烦恼自己为何没有出生在富贵之家,总是会产生些抱怨。此外,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还必须负担一定的学习费用。很多贫困学生的学费是家长东挪西借才凑全的,缴完各种费用后,再加上每天的生活费,哪里还有可供其他消费的资金。因而,经济上的拮据导致心理上的苦闷。

(三)孤独心理。贫困生通常不太爱言谈,不喜欢和别人交流,加上他们多是通过努力学习而考上大学的,所以他们很少把精力投入到各种社会交往当中去,不擅长交际。同时,由于缺乏自信心,贫困生怯于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他们很少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和接触,通常是处于比较被动的交往状态。

(四)敏感心理。贫困生的心理往往比较敏感,通常会在意到别人不经意而说出的话,认为是在嘲笑自己。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他们本能地产生警惕心理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有时即使是别人的一个眼神也会引起他们的不安。

(五)忌妒心理。因为自身缺少某些东西而又得不到,部分贫困生就会产生对拥有者的嫉妒。一是因不服气而生忌妒, 二是因羡慕而生忌妒, 三是因不满而生妒。嫉妒一般是带有攻击性的心理偏差,所以必须妥善处理,否则会出现一些不良后果。

二、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贫困生一般都有其难言之隐,或是家庭的或是其他方面的,根据每位贫困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不同,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经济原因。贫困生的家庭条件通常都是比较艰苦的,加上高等教育不是免费教育,需要支付高额费用,对于贫困生家庭而言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如此沉重的经济负担,对于困难学生家庭来说是很大的压力。由于资金限制而无法参加各种专业证书考试,也不能及时补充各种学习用具,致使他们和非贫困生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这无形之中又给他们带来了心理压力。

(二)文化背景冲突。贫困生多数来自贫困山区,他们从小的生活环境和习惯就与大城市相差很大,所以他们很难一下子习惯城市生活。

(三)社会环境刺激。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高等学校也开始与市场接轨,商品经济的价值观也逐步进入大学校园。同学之间的各种聚会以及其它各种消费无疑给贫困生带来极大的烦恼,心理负担加重,容易导致心理失衡。

(四)认知方式错误。部分高校贫困生通常有这么一种思维,贫困不是自己造成的,是社会的原因,因而自己接受资助理所当然。把获得的资助用来享受而不是学习,花钱花得心安理得。同时自己还不努力,一味地等待别人的资助。如此一来,势必会导致他们人格的扭曲,出现偏差的心理和行为。

(五)资助方式缺乏人性。目前,部分高校把贫困生资助搞得热火朝天,大张旗鼓的宣传,表面上让人感觉学校在关注贫困生的生活学习。然而,如此公开的方式对贫困生而言是一种自尊心的伤害,对他们心理上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

三、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贫困生心理出现的各种问题,国家、社会以及学校都出台了许多解决措施,但具体实施中收效甚微。对此,我们提出几条比较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健全心理咨询体系,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多种渠道,但大部分同学还是比较愿意接受网络心理咨询,他们认为这是保密性最有效的一种方法。贫困生往往不想跟别人面对面地谈论自己心酸的家庭背景,然而在网络这个虚拟的平台上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发泄自己的压力和情绪,学校网络平台也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建议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二)扶贫先扶志,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俗话说,人穷志不穷,一个人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而丧失追求理想和实现抱负的雄心。社会上不乏出身贫寒,再通过自己的拼搏奋斗而成为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用这些楷模事例来激励他们,从而提高他们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以及动力。

(三)建立和完善贫困生档案,及时准确获悉贫困生心理动态。高校贫困生的心理是时常变化的,在不同的时候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所以要对他们进行跟踪调查,保密工作也必须做好,否则会给他们带来负面影响。每学期对贫困生进行心理测试,不要让任何其他人知道测试的结果,包括贫困生自己。然后对有心理偏差的贫困生进行更多的针对性帮助,以提升其实际效果。

(四)推进资助体系由无偿资助向有偿资助转型。高校在资助贫困生时应该把“勤工俭学”与“困难补助”结合起来,实行双轨制资助模式,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行有偿资助模式还可以增强贫困生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怀着对社会的感恩之心而努力奋斗,将来回报社会、造福社会。

上一篇:让生活材料走进品德课堂 下一篇:高中物理教学中形象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