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客文化培育路径研究

时间:2022-04-03 12:51:04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培育路径研究

摘 要:厚植创客文化是高职教育创新创业教育重要的基因工程之一,高职院校要坚持学校主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动,加大保障力度,建设创客文化载体,浓厚环境氛围,丰富物质空间,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教育教学及市场化活动中推动创客文化培育及多元融合渗透。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2-0039-05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创客运动逐步链接各个产业和社会大众。青年处于创新创业的活跃期,大学生理应是创客队伍的主力军,在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比率不高,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很大。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职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应在创客精神、意识、能力培育方面承担更多的使命。高职院校要紧紧抓住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这一育人本质,以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把厚植创客文化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项基因工程,研究探索创客文化的培育路径,充分发挥文化持久、强大的育人功能,培育一大批大学生创客,进一步增强我国人才竞争实力,助推人才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创客文化的内涵

创客是一类具备较强创新、交流、共享意识,积极寻找和迎接挑战并将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1]。创客追求的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体验和价值实现。创客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精神自由,思想独立,不拘泥于传统形式,不受过往经验束缚。二是包容兼收,博采众长,乐于交流合作、借鉴分享,擅长钻研挖掘,并学以致用。三是勇于尝试,敢于冒险,富于挑战,执着于创新。

创新精神和意识是创客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创客文化最核心的要素。高职院校要紧密结合创客精神的内核,主动设计搭建路径、项目和平台,全面优化环境,形成学生想创新创业、能创新创业的生动局面,培育群体性创客文化。

二、创客文化培育的指导思想

(一)学校主导

培育创客文化,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广纳各方智慧和经验,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创客文化培育顶层设计。要充分发挥政校企行等不同主体、校内不同部门及教育教学、服务保障等不同环节的协同功能,搭建各类平台,组织各类资源,实施教育教学实践等活动,强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创客文化培育。

(二)学生主体

人才培养是学校存在的逻辑起点,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可持续发展对接,与学生发展愿景对接,鼓励个性的发展张扬,开展多样化、个性化教育与管理,及时引导大学生更新观念,加入创客行列,成为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主动创造者和实践者。

(三)教师主动

教师资源是培育创客文化的关键。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弘扬创客精神,及时更新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创客文化。

(四)多元结合

培育创客文化,要引导政校企行等形成合力,要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要“学、研、创”贯通,要鼓励先行先试。

三、创客文化培育的路径

(一)建设创客文化载体

1.营造创客文化环境氛围。一是在学校核心文化中注入客文化元素。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办学理念等代表了学校发展的目标、师生共同的愿景,是一所学校内涵、特质、层次、品位的重要标志。在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办学理念等核心文化中注入创新创业精神,通过教化和引导,浸润创客文化。

二是在校容校貌中注入创客文化元素。在校园建筑、雕塑、景观、校标、地标、活动标、装饰、服饰等自然物中,注入创客文化元素。建设星光大道,建设科创园、创业咖啡馆等创新创业核心区,展示创客典型及言论实例,形成局部主题文化。在学生学习活动实践场所展示创新创意作品,注重表现形式的选择,使之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营造和渲染创客文化氛围。

三是加强价值观的引导和宣传。提高对创新创业和创客的重视程度,组织各类创客活动,加强舆论引导,借助板报、橱窗、校史陈列室、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等平台大力宣传创新创业政策,宣扬创客先进典型和企业家精神,表彰奖励大学生创客精英,让崇尚、尊重创新创业的价值导向以及敢闯敢试、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成为校园核心理念之一,让学生利用心理暗示和自我规劝实现自我激励,让创新创业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追求,外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高校群体创客文化的形成、发展和繁荣。

2.丰富创客文化滋长的物质空间。一是开辟创客空间。开辟创客车库、创业咖啡馆等创客空间,为创客提供交流、分享和创造的平台,让高职院校的众创空间成为社交空间、网络空间、资源共享空间的集合,滋养创客文化。

二是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依托科创园、校内外各专业工程实训中心、实践教育基地等,建立创业孵化基地。组建创业教研室、培训室、咨询室、创业模拟实训室等创客服务区,建设创业孵化工作室、项目工作室、创新工厂等创客实践区,为大学生创客提供支持,推动大学生创办企业和良好运营,滋养创客文化。

三是创办创客社团。鼓励扶持创客类社团创办和建设发展,支持以共同兴趣为纽带的大学生创客群体组织各种实践活动,点面带动,培育群体性创客文化。

四是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建设创客活动校外基地,与区域知名创客空间合作,组建各类创客联盟,广泛搭建社会参与平台,繁荣创客文化。

(二)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对于创客教育的宗旨,可从两个方面来解读:一是“创客的教育”,旨在培养创客人才;二是“创客式教育”,旨在应用创客的理念与方式去改造传统教育,使受教育者拥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得到更多元、更全面的发展[2]。

要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坚持系统培养、多样成才的原则,优化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以创客素质教育为主题,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育、思维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并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用创客教育撬动高职教育创新。实施“四融入、两覆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即将创客教育融入高职教育,将创客文化融入工匠精神,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课程体系,将创客空间平台融入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覆盖所有院部和专业,通过引导激励,开启创业梦想,激发创业热情;通过教育培训,学习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通过项目演练,促进创业实践,实现创业理想,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培育创客文化。

1.将创客文化培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一是优化知识结构。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优化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允许学生根据发展需要,自主选择课程,自主安排学习进度,进一步促进学生拓宽知识基础,完善知识结构,“量智”与“性智”相结合,科学与艺术相结合,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提升整体性思维与系统性思维能力[3],进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及时更新专业教学内容,将学术前沿、专业最新研究成果、专业创新实践经验等融入专业课堂教学,注重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学生有效创意和高效创新。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进课程,进课堂,进头脑,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扩大创新创业教育的覆盖面,提升参与创客活动的学生比例,将创客教育由面向少数人的精英式教育转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普惠式教育,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最基本的创新创业教育,营造群体意识。分类分层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程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需求,开设丰富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和项目。对具有创新创业意愿、潜质和前景的群体或项目团队进行专门化教育与针对性指导培养。

二是改变教学方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情境学习和实践体验教育理念,倡导“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做中学、做中教、学中做”,充分利用各类创客空间平台,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组织探究性、启发式学习,强调推理、判断能力的培养,发展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组织案例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批判性。组织开放式教学、体验式学习、合作式实践,让学生动脑动手相结合,在真实的创客项目中感悟创客精神,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充分发展优势潜能[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创客教育与信息获得、创新实践的深度融合。建立创新创业专题网站。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定期推送信息,开展政策宣传、指导服务和论互动活动,让信息和知识在传递者与被传递者之间共同拥有、碰撞、传播和扩散,增加创新或创意的流通性及衍生性。

三是改革评价办法。完善大学生学业和创客行为的考评机制,将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将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计入学分,制定实施大学生创客创新创业成果学分转换和累计制度、成绩互认制度及能力资格认证制度,促进学生创新型学习。强化创客教育教师的责任意识,在教学效度评价中,把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促进教师深化教学改革。

2.将创客文化培育融入学生活动。在各类大学生活动中,大力宣扬勇于尝试、敢于冒险、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心理认知,营造宽容人和激励人的环境,鼓励学生张扬个性、积极创新。

依托创新社团、创客空间和校内外创新创业基地等开展创客活动,定期邀请创客典型、大学生创客群体和领军人物等走近普通学生,开展创业家讲堂、创客论坛、创意众筹、创新成果展示、创业政策宣讲、成功案例分享和创客节、创新创业训练营等活动,分享实战经历和成功经验,开展经验交流、模拟创业和互助学习,激发热情,启迪思想,培育企业家精神和首创精神,培育主动探索和合作互助分享精神,打造创客文化生态。

组织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练,让学生在参赛、观摩中学习提升,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创客精神,让创新创业蔚然成风,培育创客文化。

3.将创客文化培育融入成果转化工作。提升创客教育和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深入了解市场与资本,引导学生将技术逻辑和市场逻辑紧密结合,对有潜力创客团体和较好市场前景的创客项目,提供完备的创业辅导、技术指导、投资融资、市场推广等支持。加大创客成果转化力度,积极推介优秀成果,及时推进商业孵化,帮助创客们快速实现产品的小批量生产等市场转化工作,努力将学生创意、创新、创业的梦想变成现实,并通过宣传、奖励,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创新。

四、促进多元融合渗透

创新应是各创新主体、要素交互复杂作用下的一种复杂涌现的现象,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双螺旋结构”共同演进的产物[5]。高职院校培育创客文化,要注重开放融合、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让创客文化系统中的各种要素自然流动,与其他文化系统中的要素融通,通过各种文化主客体交互式影响,使原独立的创客文化脱离隔离封闭的状态,拓展创客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一)文化的融合

吸纳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现代工业文明)、境外文化精髓,融入创客文化。提炼创客文化要素,融入校园文化。促进创客文化与专业文化、职业文化融合,培育各具特色的专业创客主题文化。打破专业或学科边界,促进跨学科、跨专业创客文化之间的融合。创客文化与产业、行业、企业文化融合,为广泛深入的社会参与奠定基础,强化文化积累。

(二)人员的融合

优化创新创业人员结构和项目团队结构,吸纳教师和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校外优秀人员走进校园,促进创新创业链上多角色创客的融合。一是支持学生跨校、跨年级、跨专业和跨学科交流。二是促进学生和老师共同研习,联手实践创新,促进师生融合、共同成长。三是组织企业家、成功创客与学生交流切磋。

(三)行为的融合

一是课堂教学及课外实践活动、专业教学及创新活动、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课程与思维训练课程等相结合。二是创新创业理念、精神、创意与实证实用相结合。三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和企业生产研发活动相融合。四是校校、校企、校行、校地、校所等广泛合作,形成良性互动。

五、加大创客文化培育保障力度

结合政策指引,建立健全创客教育服务保障体系,整合汇聚校内外优质资源,为创客文化的培育以及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实施创新创业工作推进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创新创业工作,通过优化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推进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成果转化,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培育创客文化。

(二)加大师资培育力度

1.更新理念。创客教师是学生学习情境的设计者,人员资源的管理者,学习实践过程的参与者、指导者、调控者,实践质量的提升者,创新创业的合作者[6],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面向全体、人人参与”的教学改革意识,为不同的创客项目调配各种资源,促进拥有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学习偏好、不同能力方向的学习者加强交互协作。

2.提升能力。创新创业教师除了要具备一般教师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以外,还必须成为广博与专深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也要成为兼具一定的信息分析能力、系统思考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及创新式教育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要组织教师通过专业学习、业务培训、教学研究竞赛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和教育技能。通过组织跨领域、跨学科的团队建设、进修访学、学术活动以及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参与,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要利用横向课题研究、社群活动等,丰富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教育热情,成为双师双能式优秀创客型师资。

3.优化结构。依托创新创业课程研究室,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负责学校创新创业理论研究、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依托各专业研究室和合作企业,组建一支由校内专业教师、企业技术骨干组成的创新导师团队,为学生的创新实践与竞赛活动提供常态化的指导和服务。依托大学科技园和就业指导中心,组建一支由知名企业家、业成功人士、金融投资专家等组成的创业导师团队,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咨询、诊断、策划与培训服务,为初始创业者提供必要的指导与援助。依托教务、学工、就业指导等部门,成立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团队,负责学生日常创新创业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三)整体提升保障水平

1.加大创客活动资金保障力度。将创客活动所需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设立大学生创客项目津贴,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扶持重点项目,提供启动资金和引导基金,助力学生创业项目的推介、孵化、产业化等。通过社会捐助、个人支持等渠道,建立大学生创客基金。对接金融机构,对接成熟企业,提供资金借贷、融资支持,为创客教育提供稳定充足的资金支撑。

2.为大学生创客提供场地支持。广泛开辟创客空间,整合实验室、实训中心、实习实训设备、图书信息、校园网及数据库等优质教学、科研、生产资源,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区,出台更加灵活的政策和措施,便于学生到科技园创办企业。积极开拓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创客校外创业搭建平台。

3.整合共享市场资源。内外联动,积极争取政府和行业企业、科研院所支持,汇聚高校智力资源、政府政策平台、企业创新资源等创新要素,和校外各种资源对接或互换,将学校建成区域重要的创新创业资源集聚地和创客活动中心,共享创客所需要的软硬件条件和设备,支持创客活动。通过推动各级各类创客组织广泛合作,扩大学生创客的活动空间,共享创新创业资源。

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是今天更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使命,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培育,既依赖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向改革的结合,也有赖于创客教育、创新创业管理、创客空间等创客资源、生态体系的日趋完善;既需要人们思想观念的认同与思维方式的改变,也需要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及环境的营造,只有这样创客文化才能真正融入主流文化并进而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影响力量。

参考文献:

[1]克里斯・安德森.创客新工业革命[M].萧潇,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179-183.

[2]杨现民,等.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25.

[3]钱学敏.钱学森科学思想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231-236.

[4]庹飞.陶行知教育思想观照下的现代高职教育[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1-4.

[5]宋刚,唐蔷,陈锐,等.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科技创新[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2):28-33.

[6]Hartnell-Young E,Vetere F.A Means of Personalising Learning:Incorporating Old and New Literacies in the Curriculum with Mobile Phones[J]. The Curriculum Journal ,2008,19(4):283-292.

上一篇:他为何虐待小动物? 下一篇:假冒商品,能否退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