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理论研究

时间:2022-04-02 09:59:41

我国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理论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股权结构的含义及我国股权结构的现状,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评价理论,然后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分析股权结构对我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最后,提出建议。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表现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为探寻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目标模式提供实证分析的基础。

[关键词]股权结构 上市公司 经营业绩

一、 股权结构和企业经营业绩的基本概念

1.股权结构的概念以及我国股权结构的现状

从公司运作上讲,股权结构就是股东所持公司股份比例,包含两层含义: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性质。股权集中度是指前几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股权性质是指在所有权多元化下不同所有制股权的构成,包括国家股股东、法人股股东及社会公众股股东的持股比例。

从股权集中度的角度出发,股权结构有二种类型:一是股权高度集中,公司拥有一个绝对控股股东,该股东一般拥有50%以上的股份,对公司有绝对控制权;二是股权高度分散,公司没有大股东,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单个股东持有股份比例不高于30%;三是公司拥有相对控股股东,同时还拥有其他大股东,所持股份比例介于30%~50%。实际该采取何种股权结构,是要受到市场、行业差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股权结构的第二层含义是指所有权多元化前提下的不同所有制股份的性质,不同的所有制股份,出资者会有不同的表现。

我国的股权结构很复杂,包含股权的所有制结构、流通性结构和集中程度。股权的所有制结构,就是指国有股、法人股及社会公众股的持股比例。国有股指有权代表国家的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包括以公司现有国有资产折算成的股份。由于我国大部分股份制企业都是由原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而来的,因此,国有股在公司股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通过改制,多种经济成分可以并存于同一企业,国家则通过控股方式,用较少的资金控制更多的资源,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法人股指企业法人或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其依法经营的资产向公司非上市流通股权部分投资所形成的股份。根据法人股认购的对象,可将法人股进一步分为境内法人股、外资法人股和募集法人股。社会公众股是指我国境内个人和机构,以其合法财产向公司可上市流通股权部分投资形成的股份。

2.企业经营业绩的概念

企业经营业绩是指一定经营期间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企业经营效益水平主要表现在盈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经营者业绩主要通过经营者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企业经营、成长、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和所做出的贡献来体现。企业业绩评价通过对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两个方面的评判,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现实的效绩状况,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因此,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就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和定性的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

二、 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及经营业绩的作用机理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公司的经营绩效取决于其治理结构,因此股权结构对公司的经营绩效具有密切的联系。

公司治理可以看作是一个控制、指导和协调公司的系统,包括公司治理主体、公司治理客体、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机制等内容,是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的融合,治理方法、治理过程、治理目标与治理结果的统一。公司治理的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公司董事会的结构和功能、董事长与经理的权力和义务及其激励和监督的制度安排;广义的公司治理是指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收益分配与激励机制、财务制度、公司发展战略以及一切与公司管理控制相关的一系列制度设计,包括高级管理阶层、股东、董事会和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产生的具体问题。

与之相对应的是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 )狭义地讲是指有关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的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地讲是指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可见,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概念包含上述公司治理的全部内容。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两个方面:内部治理机制主要是通过股东会、董事会对经理层的约束和控制实现,而外部治理机制是与内部公司治理机制相适应的公司外部管理与控制体系,它们提供企业绩效的信息,评价企业行为和经营者行为的好坏,并通过自发的优胜劣汰机制激励和约束企业及其经营者。外部监督机制一般包括产品市场的竞争、经理市场和资本市场以及政府、银行、社会舆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监督。任何一种内部公司治理结构,如果没有市场机制的间接控制及其提供的实施监督的信息,都不能单独奏效。

而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模式,制约着公司内部管理和外部治理机制作用的发挥。我国学术界较早就开始对上市公司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及独有的股权分割格局对公司治理绩效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三、 改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经营业绩的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呈现出和世界上其他国家截然不同的特点:国有股权高度集中且不可流通,可流通的社会公众股只占总股本的很少比重。在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下,公司治理的核心不但包括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更多的是控股大股东和广大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那么我国上市公司的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对公司业绩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上市公司中国有股占总股本的比例过大以及“一股独大”对公司的经营绩效是否有影响?如果影响确实存在,而且是负面影响,该如何面对呢?

1.建议引入机构投资者,由法人股股东担当我国上市公司的相对控股股东,形成控制权可竞争的股权模式,应该是符合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情况的改革思路。内部人控制中国的公司治理实践已多年,虽举措不少,收获却一般。正如中国企业评估协会的一份报告中所显示的,中国前500强的企业业绩比世界前500强的企业要低得多。尽管存在其他因素影响国有上市公司的业绩,但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要承担主要的责任。借鉴现有的理论成果和实证结果,综合分析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对优化股权结构,改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绩效具有重大意义。

2.认真实施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将有助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优化,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笔者已通过主成份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统计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股权分置改革适合我国国情,有助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孟建民.企业经营业绩评估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冯守路.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2006,4.

[3]许小年,王燕.中国上市公司的所有制结构与公司治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上一篇:论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从公众需要谈企业公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