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08-09 03:58:17

论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前我国连锁超市物流配送中存在价格、功能、人员素质、管理观念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发展战略、配送能力、第三方发展状况等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连锁超市 物流配送 存在问题 影响因素分析

一、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

1.没有价格优势。由于现有的一些配送中心基本上还是沿袭了原有的进货渠道,即通过一些国有大批发企业进货,然后再分配给二级或基层的分店,配送中心实际上形成了批发与零售之间的又一个批发环节,自己特有的厂家――连锁超市并没有形成。对于分店来说,进货环节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导致成本上升。配送中心平均配送也只是20几个店铺,有的仅仅配送5~6个,不能形成规模经营,成本降不下来,连锁超市在价格上的优势也就难以体现。

2.功能不齐全,现代化程度低。我国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由于很多是在原有仓库的基础上改造的,所以功能很不齐全,仅限于原有的存储、保管等功能,有的连基本的分拣设备都没有,管理和配送效率极低。并且配送中心的计算机应用程度仍旧比较低,对于物流中许多重要决策问题,还处于半人工化决策状态,适合操作的物流信息系统开发滞后。物流设备的技术和设备都比较陈旧,信息处理技术等都比较落后。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国外的连锁超市配送中心普遍采用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装卸搬运由吊车、电动叉车和传送带完成,设有高层货架的立体仓库。充分利用储存空间。而且各种先进的电子信息系统也分别应用于配送中心的各个方面。

3.专业人员缺乏,员工素质低。从国外物流和配送的发展经验来看,企业要求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相比较而言,我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非常落后,在高等院校中设物流专业和课程的仅有10所左右,仅占中国全部高等院校的1%;研究生层次教育刚刚开始起步;博士生方面的教育远未开始;职业教育更加贫乏,通过委托培训方式培训员工的企业也不多见。据北京一家专门为外国企业服务的猎头公司介绍,一些外国公司或其所属合资企业时物流经理的需求近年来开始增加,北京市场上基本符合企业要求的物流理人选非常少。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是与现代化相联系的一个概念,我国配送中心的起步比较晚,参与研究的专业人员不多,在制定物流方案、实施管理、开拓物流市场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十分欠缺专业人才,而且,从行业的整体情况看,就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对物流业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运输、仓储的概念上,还没有上升到物流服务的理念,这是我国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4.物流管理观念落后。由于我国引进物流管理的时间短,致使许多企业对物流环节的认识程度不够,更多的企业对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仅停留在概念层次的了解,普遍缺乏对物流在经营战略与战术层次的综合运作能力。目前,在这方面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重前轻后,另一种是盲目跟进。重前轻后是指许多连锁零售企业在不断追求规模扩张的时候,只重视门店的扩张而忽视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从而导致了后台物流系统的构筑及管理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了在前台店铺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企业总利润却在不断下降的趋势。盲目跟进是指目前一些大型连锁零售企业纷纷热衷于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连锁零售企业自办物流,在仓储、运输、劳动力、设备等方面的直接投入巨大,场地、设备的运营、保养费以及商品周转占用资金等直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5.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在与供应商的关系上,许多连锁超市持利益对立而不是共同协作的心态。目前,我国连锁超市的盈利模式大多处于向供应商要利润的阶段。为了获利,拼命挤压上游供应商的利润空间,比如收取进场费、促销费、管理费等通道费用,与供应商之间形成异常紧张的竞争关系。在利益方面,连锁超市往往无休止地追求自己单方面利益的最大化,忽视了与供应商风险共担,争取“双赢”的战略协作关系。一方面尽力压低进价,一方面除了向供应商索取名目繁多的费用,还采取拖延货款,压占供应商流通资金等违规做法。我国连锁超市和供应商的关系如此紧张,必定不可能心平气和地本着互信互惠的原则,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从而导致了企业物流管理的低效,影响了企业的更多赢利。

二、影响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因素

1.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确定长期经营和发展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最基本的企业总体性措施和部门措施。它决定和确定企业怎么发展和拓展,也直接决定物流配送的形式,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占何种地位,影响不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或者企业的物流配送能力是不是企业核心组成的部分,是影响企业配送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调查,中国的大多数企业现在都或多或少的面临资金紧缺的问题,固定资产大,呆帐、坏账多,可变资本少,把大量的资金用在发挥企业的配送能力上对许多企业来说是不能承受的,除非企业的配送能力本身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开展配送所需的投资与企业现有的配送能力相关,主要投资是在配送的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上。

2.企业的配送能力。企业的配送能力受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影响。硬件设施好,那么采用自营配送所需的再投资就少,相反则需要极大的投资,那么这是很多企业都承受不了的。所以众多运输公司纷纷转向第三方物流配送公司发展的原因之一。软件设施是经营管理物流配送业务的关键。我国现在专业物流管理人才缺乏,相关理论也不完整,更缺乏先进的物流应用软件。所以说在很大程度上物流配送的软件设施决定其配送行为。

3.第三方物流发展状况。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发展也是影响企业物流配送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企业采用外包式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公司的配送能力,或者说能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客户满意程度是企业决策选择的一个重要参考。所以说第三方的物流配送服务,与企业的销售行为紧密配合的。因此,可以从资源整合、服务内容、服务范围三个方面来界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

4.连锁超市业态对物流模式的要求。连锁超市是个新兴业态,其盈利模式的核心是快速复制以获得规模,规模取得效益,所以物流模式太复杂缺乏共性会带来选择上、维护上、运作上的诸多问题。供应商或采购随意选择物流模式,降低了商品的流通效率,增加物流成本,不利于采购专业水准的提高,同一供应商的商品物流模式复杂,采购要花费很多的维护时间,维护水平也很难保证,稍有失误就会造成订货、库存管理、促销管理方面的麻烦或损失;在运作上,商品的收发存退,因不同店物流模式差异难于协同,难于准时送货,商品难于调剂,难于集中退货或集中处理。标准太严会影响因地制宜,影响采购的积极性,没有标准则会导致混乱。

参考文献:

[1]阎昌晶.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现状及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J].物流科技.2003,(02).

[2]刘联辉.超市物流[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02).

(作者单位:辽宁辽东学院经济学院)

上一篇:基于SWOT矩阵的城镇污水处理厂BOT项目分析 下一篇:我国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