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非感染性慢性腹泻的病因分析

时间:2022-04-01 02:47:57

儿童非感染性慢性腹泻的病因分析

【摘 要】目的:讨论儿童非感染慢性腹泻的病因。方法:通过总结近几年的文献资料及本人的临床经验,综合分析儿童非感染慢性腹泻的病因。结果:儿童慢性腹泻主要病因为乳糖不耐受、食物过敏、炎性肠病及小肠淋巴管扩张。结论:慢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病,病因多样,通过病因的分析,对临床治疗有实际指导意义,我们儿科医师要对这些病因有更多的了解,以便临床工作中更好的治疗患儿,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非感染;腹泻;乳糖;过敏;肠病;淋巴管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757―01

1 儿童慢性腹泻的定义及病因分析

腹泻即大便的性状、次数出现改变。腹泻在儿童时期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腹泻以时间分类分为急性、迁延性、慢性,病程大于2周者称为慢性腹泻,是基层医院儿科门诊/病房的常见疾病,在此就非感染性慢性腹泻病因分析

1.1 乳糖不耐受

1978年,美国儿科协会提出“乳糖不耐受综合征(1actose intolerance)”的概念”。,指服用乳糖或含乳糖食物后出现的一种或多种临床不适表现,如腹痛、腹泻、恶心、腹胀等。原因常见为: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出生后乳糖酶活性低下或缺乏;2原发性乳糖酶缺乏,即成人型乳糖酶缺乏,由于人类饮食习惯导致的基因突变,发病率与年龄、地区、种族差异性大;3继发性乳糖酶缺乏:由于感染、抗生素的应用的原因造成小肠绒毛受损或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继发性乳糖酶缺乏。门诊常见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患儿,特别是继发于病毒或细菌性肠炎的之后引起的慢性腹泻,特别是轮状病毒感染之后出现慢性腹泻,大便性状为蛋花汤样、可见奶瓣,便常规多正常,无红白细胞,可见脂肪球阳性,大便病原学检查阴性。治疗要注意去乳糖或低乳糖饮食,补充肠道益生菌[1],促进乳糖酶的恢复等。同时祖国医学认为乳糖不耐受的关键是脾虚湿盛,因此研究提示运脾化湿疗法,对治疗乳糖不耐受有良好的疗效[2]。

1.2 食物过敏

这里的食物过敏包括由IgE介导的速发型的食物过敏和由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食物中的过敏原形成免疫复合物所致的食物不耐受,儿童时期,食物过敏较为常见,可引起腹泻、便血、皮疹等情况,对于慢性腹泻者,便检可见少量红白细胞,临床无菌痢表现,血常规中可见嗜酸粒细胞比例升高、抗生素治疗效果差的患儿应注意本类疾病,临床可采用点刺试验、激发试验和特异性IgE、特异性食物IgG抗体筛查综合结果来评判。治疗上要注意饮食规避,婴幼儿食物过敏者牛奶过敏者常见,可采用深度水解奶粉或氨基酸奶粉喂养减轻症状。速发型食物过敏者有时可见全身风团样皮疹、呼吸急促等急性症状,急性期可采用糖皮质激素、氯苯那敏等迅速改善症状。

1.3 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清楚的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主要发生于青春期和学龄儿童,小婴儿也可发病,但极为少见,主要表现为血便或脓血黏液便,常有腹痛、里急后重及肠外表现。克罗恩病病变可累及全消化道,病灶呈跳跃式、透壁性损害,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体质量减轻、生长迟缓、肛周脓肿及各种肠外表现,4岁前发病者少见。学龄期儿童的慢性腹泻、便血、体重减轻及肠道外症状者应注意本类疾病。结肠纤维镜检查和粘膜活组织学检查是诊断炎症性肠病的关键[3]。

1.4 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小肠淋巴管扩张症(IL)是一种罕见的蛋白丢失性肠病,1961年Waldmann等首次报道,其特征是小肠黏膜淋巴管结构缺陷导致淋巴管扩张和功能性阻塞,使乳糜微粒和淋巴回流障碍,淋巴液漏出至小肠管腔,最终导致吸收不良和蛋白丢失。本病临床相对少见,本病可表现为脂肪泻、低蛋白血症、浆膜腔积液和淋巴细胞绝对数减少。大便为脂肪泻,多有恶臭。对于合并低蛋白血症的腹泻患儿,应警惕本类疾病,确诊依靠淋巴造影或肠粘膜活检见淋巴管结构异常。

2 结论

上文总结了临床慢性腹泻等几类病因,希望对临床工作有借鉴意义,慢性腹泻是儿科门诊的常见疾病,原因可能多种多样,要认真发现患儿的伴随症状,选择有效直接的检查方法,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及治疗的有效率。

参考文献:

[1] 宋国亮. 乳酸菌治疗乳糖不耐受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22(8).

[2] 胡小英. 运脾化湿方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继发乳糖不耐受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2):3

[3] 陈杰..儿童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J].临床儿科杂志,2006,24(10),783-786

上一篇:在家庭医生制服务中建立健康风险评估与干预的... 下一篇: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陪护分娩在剖宫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