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时间:2022-03-30 10:05:46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指思维沿着多种方向展开,以获得不同思维结果。它具有多向性、独特性的特点。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对同一个数学问题,有的学生可能冥思苦想,百思不得其解,什么原因?归根到底,就是他们的思维尚未扩散到能够完成解题的思路上来。

数学教学中可通过可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的解题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实践证明,发散思维的训练既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独特性,还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不断提高。

一、一题多解

采用“一题多解”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和思考,以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同时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比较,优化解题方法,并注意找出同一问题存在各种解法的条件与原因,挖掘其内在规律。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发散思维,实现和提高思维的流畅性。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解题思路。使不同的知识得以综合运用,并能从多种解法的对比中优选最佳解法,总结解题规律,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使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增强。例如:甲乙两数的比是3:1,甲数是45,乙数是多少?这道题有以下几种算法:①45÷ × ;②45× ;③45÷3×1;④45÷3;⑤ = ;⑥ = 等。计算后,引导他们逐一讨论,让学生说出想法,讲解道理,并从中找出巧妙及简便算法。经常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有利于开拓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二、一题多变

“一题多变”是题目结构的变式,将一题演变成多题,而题目实质不变,让学生解答这样的问题,能随时根据变化的情况思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使学生不仅能复习、回顾、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而且是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方法、技巧学牢、学活,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培养学生的转向机智及思维的应变性,实现提高发散思维的变通性。把习题通过变换条件,变换结论,变换命题等,使之变为更有价值,有新意的新问题,从而应用更多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获得“一题多练”、“一题多得”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随问题的不断变换,不断解决而得到不断提高,有效地增强思维的敏捷性和应变性,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如一年级在学习数字5以后,不是单一的1+4=?2+3=?而应有这些方面的练习如:

5=()+()

5=()+()+()

5=()+()+()+()

5=()+()+()+()+()

再如把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改为二、三步,反过来可把二、三步并一步应用题。如:一辆汽车2小时行了240千米,问该汽车1小时行多少千米?可将问题进行如下变换:①行1千米需要多少小时?②汽车4小时行多少千米?

三、多题归一

培养学生的思维收敛性。任何一个创造过程,都是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优秀结合。因此,收敛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收敛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而多题归一的训练,则是培养收敛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很多数学习题,虽然题型各异,研究对象不同,但问题的实质相同,若能对这些“型异质同”或“型近质同”的问题归类分析,抓共同的本质特征,掌握解答此类问题的规律,就能弄通一题而旁通一批,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摆脱“题海”的束缚。例如:①两根木棒的长分别是7和10,要选择第三根木棒,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第三根木棒的长有什么限制?②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6,第三边长为奇数,那么第三边的长是多少?③.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的是( )A.4、3、7B.5、10、4C.7、5、11D.1、2、5等等,这一类型题都要利用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来解决。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支点,是学生将来成为创造性人才的基础。一个人的创新,无非是想到别人还未想到的可能性,或者说,就是别人思维尚未扩散到的领域,被你的思维扩散到了。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对造就一代开拓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说,我们实施创新教育,大量培养创造型人才,就必须将发散思维的训练、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上。

上一篇:谈从新课程标准把脉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新动向 下一篇:数学习题课教学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