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种植类专业课教学改革创新探究

时间:2022-03-29 02:15:01

高职种植类专业课教学改革创新探究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由过去按专业设立的单一技术服务改为综合型技术服务,这就要求农科人才必须具有综合的知识和技能,能从事种植业工作的植物生产、服务和经营人员[1] 。尽管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由中专合并成为高职学院已有7年,教学方面也进行了许多的改革与探索,但受传统观念及长期中专教育模式的束缚,凸显出诸多问题,如教学改革滞后,培养模式、课程体现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陈旧等。为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高技能型学生,就必须改革种植专业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实现认识转变,以课程整体化的“大课程”观替换以前片面看重某门课程重要性的“小课程”意识,以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代替以前整齐划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组结合自身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对种植类专业课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探索出了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全面提高了种植专业的教学质量,办出了高职种植类专业的特色,使毕业的学生成为农业企业互相争夺的资源。

1以种植业发展需求的职业岗位要求为依据,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

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技术应用性人才,以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对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求[2-3]。其在强调以能力为本位的同时,也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必需够用、实用,内容具有针对性。种植业主要以大田农作物、果树栽培、中药材栽培、花卉栽培、蔬菜栽培和园林为主。根据行业和学院对种植专业的需求,专业应坚持一专多能,培养出具有种植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种植业生产一线工作的人才。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是种植专业教学目标体系确立的准则。农业基层生产管理、农资产品的推广及营销、农业生产及技术指导、病虫害诊断与防治、种苗繁育、检验与推广等岗位是高职种植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应职岗位群。教学培养目标的定位应以这些岗位技术的应用能力为主要核心能力,而且符合这些岗位的职业资格鉴定的标准,以满足这些岗位群的要求。同时,还要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职业道德、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进行培养,以满足农业行业的基本素质要求。此外,还应在高职种植专业的教学目标体系中加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完善培养方案,构建课程模块,综合课程内容,以“项目”为载体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为了实现高职种植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将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相配套,并在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一直坚持和落实,实现三者之间的渗透、补充、促进。

2以课程体系建设为中心,改革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

2.1改革教学内容

为了使课程在知识、技能配置上的优点更加突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与教学目标的要求更加一致,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培养方案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对传统课程的结构进行调整,使课程之间的联系更加协调,以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的独立性和系统性,实现课程之间科学、合理、有机的综合。同时,为了实现分层次、分阶段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种植专业的特点为依据,对整个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进行分解,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分为五大模块,而且各模块均占一定的课时比例。

2.2改变教学方法

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综合,进行模块式教学和灵活多样的实践实习,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学生零距离就业有极大的好处。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和补充,促进课堂教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实现现代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代替传统的知识再现型人才。以“项目”为载体,改革教学方法,遵循种植业专业课的“时令式、田园式”的教学和实训特点解决种植专业实践教学的间断性与生产的连续性的矛盾,以“一位教师、一班学生,一块基地、一个项目、一季管理、一份收获”为教学模式,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取得培训教师、培养学生和管理基地“三赢”的良好效果。

2.3改进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对课程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及掌握方面存在缺陷,虽然其在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解和学生笔记的记录方面具有优势。在理论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改进课件内容,实现新概念、新理论和新进展同步跟进;同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演示和讲解课程的难点和要点时增加动画、自制示意图和实物照片的运用[4]。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为了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执行技术操作所需的行为、过程、方法、技巧、知识和原理等,要提高现代化实验实习设备的利用率,提供具有现代气息的实习基地,以利于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3重视技能培养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根本。高职教育相比于其他类型、层次的教育,其教学方法在实践性方面的要求更高。实践教学内容与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使学生在获得学业证书的同时还可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具有提升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其动手和操作能力;同时必须坚持以实践为本,将学业与就业、创业三者紧紧联系在一起,突出培养其职业素质,通过实训教学,促进学生获得就业技能和创业本领。制定实验、实训、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大纲,按“三个模块”整合实验内容,“三个阶段模式”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建设先进实用的校内实训基地,同时建立一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产学研相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实际操作或训练有机地联系起来。1/2时间在校学习学校基础知识和技能教育,1/2时间到企事业单位进行相应的生产实践。经比较分析得出研究改革的核心都是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强化实践应用技能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的力度。重视“学中做”和“做中学”。遵循种植类专业课的教学和实训特点做到“一条主线,两个结合,三个突出”,使培养的学生出的去、用的上、干的好。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实践教学内容与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使得学生在获得学业证书的同时还可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而且大大提升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

4结语

总之,高职种植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施,不仅对学生的积极性具有调动作用,而且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具有一定作用,受到学生和学院的充分肯定。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强化了学生对种植类专业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其应用技能的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能力,较好地处理了近期就业“必需够用”和将来的发展“迁移可用”的关系[3],培养出了社会认可、行业亟需、企业满意的在种植业第一线工作的植物生产、服务和经营人员。但在改革探索中尚存在一些问题,这就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课程组教师和同学共同努力,不断改进和完善,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5参考文献

[1] 陈杏禹.高等职业教育种植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1):50-52.

[2] 蒋锦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与实践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6(11):64-66.

[3] 张朝晖.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共识注重改革加强建设争创一流[J].高职教育研究,2000(1):7-12.

[4] 黄卫华.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种植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145-15146,15152.

上一篇:高职院校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措... 下一篇:谷子优质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