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2-03-28 05:37:52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地实施创新思维的培养呢?下面是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在设疑激趣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兴趣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直接动因。我十分注意在讲授新课前几分钟采取各种形式引导他们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时,我首先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司马光有一次跟一群小伙伴玩耍,一位小伙伴不小心跌入注满水的大缸里,由于缸太高,一时无法让人离开水,小伙伴们都慌了神,这时司马光把缸砸破了,让水离开人,这样人便得救了。

在让人离开水有困难时,司马光设法让水离开人,这就是司马光的聪明所在。而要证三角形全等要看符合什么全等的条件,从条件看才能知道用什么方法证明全等。也就是从正常思维逆推到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在以旧引新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知识逻辑性、系统性很强。因此,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的技能去学习新知识,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共同点上去充分展开思维,探索规律。例如:在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先复习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较易理解圆与圆也有多种位置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圆与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新知识。

充分运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点“穿针引线”,引出新的知识,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不能过于降低学习和探索思考问题的坡度,使他们的逻辑思维得到训练和培养。

三、在学生学习经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反思传统的教学,一个显然的问题是过分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忽略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例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相遇问题)时,我拟定了以下一组思考题:(1)看例题和相应的示意图,想相向是什么意思?(2)看课本中列出的方程,想它是根据怎样的等量关系列出的?(3)看解题的过程,想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关键是什么?(4)你还能根据什么样的等量关系列出别的方程?(5)比较一下,这些不同的方程中哪种最简便?先从审题入手,较好地引导学生掌握自学应用题的方法。学生通过看,弄清了思路;通过想,找到了解题的关键是利用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通过做,掌握了列方程解这类应用题的规律及方法。在此基础上,思考题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思路,从不同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筛选出最佳方法,使学生的思维素质及思维能力均得到了培养。

四、在规律的归纳概括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中的公式、法则、定律、概念等都是抽象概括的结果,将具体直观的表象概括成规律性知识,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他们感到最困难的一点。因此,我十分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引导:

1.概念的概括。注意引导学生从有关诸多因素中,抽取出体现其本质特征的因素进行概括。

2.计算法则。引导学生根据计算的过程及步骤去归纳概括。

3.计算公式。如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及体积计算,引导学生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使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归纳、概括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

五、在探究与思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主要途径有两个:

1.营造课堂氛围。通过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惑质疑,激发学生产生悬念,或在问题中融入一些趣味,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征服问题的欲望。

2.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生疑质疑,学生就会自主地进行探究与思考。例如教学“整式运算”时,教师设计情景问题:先做四道分别为整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题目,然后互相出两道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目,最后让学生看准备好的整式运算题目以及他们的计算过程。学生惊讶地发现整式运算与整数运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学生就想弄清楚老师的秘密在哪里,从而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激发了兴趣。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注意从思维的兴趣、目标、方法、过程及广度和深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并注意把握好的时机,掌握好的方法,才能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目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培养。

作者单位:建湖县海南初级中学

上一篇:如何营造良好的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氛围 下一篇:农村英语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