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基本资源情况的分析研究

时间:2022-03-26 08:54:02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基本资源情况的分析研究

摘 要: 关于高校与竞技体育的互动以及高校发展竞技体育的可行性问题有了相关研究,但 对北京高校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场馆等体育基本资源为竞技体育服务的研究基 本属于空白状况,因此,我们通过调查北京高校竞技体育基本资源的现有存量及可开发利用 整合的情况,进一步发挥、挖掘高校各个方面的潜能提供合理而科学的依据,为北京市体育 局竞技体育管理部门提供详实的资料,最终创建一种新的理论模型和供其参考决策所用, 以加强对北京市高校竞技体育基本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探索“体教结合"的新思路 。

关键词:北京高校;体育基本资源;理论模型;体教结合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09)08-0090-03

A Research on the Distribution of Basic Resources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Chine se Colleges

JIA Shushen1, YAO Jianjun2, XU Wenquan2

(1. Beijing Industri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Beijin g100042, China;

2. Department of P.E.,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 s and Astronautics, Beijing100191,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relative researches on interac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comp etitive sports and feasibility of competitive sports development in colleges. Bu t it is a blank on the basic sports which serves sports program of college coach es, athletes, researchers, venues and so on. So, we survey the existing stock ofcollege sports basic resources and the situation of its development. Then, we c reate the new theoretical model as reference for decisionmaking, and supply ar easonable and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exploring and digging the potential of th e colleges from various aspects. It can help to strengthen the reasonable develo pment and effective use and explore the new thinking on combination of sports tr aining and academic education.Key words: colleges in Beijing; sports basic resources; theoretical mode l; combination of sports training and academic education

对于合理利用体育资源为竞技体育做好服务已成为现在主要研究的课题之一,因它是影响和 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关键保障环节。研究资料报道,目前有的学者已对高校与竞技体育的 互动问题及高校发展竞技体育的可行性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但针对北京高校体育基本资源 为竞技体育服务的研究工作基本属于空白状况。当今,作为首都的北京高校储备了大量的竞 技体育的人力和物力方面的资源,例如: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场地场馆、政策等, 因此,我们开展的对如何充分挖掘北京高校体育基本资源的潜能为竞技体育做好服务的深入 研究工作就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 通过调查了解北京市高校竞技体育基本资源的现有存量以及可开发利用整合的情况,进一步 发挥、挖掘高校各个方面的潜能提供合理而科学的依据,为北京市体育局竞技体育管理部门 提供详实的资料,最终创建一种新的理论模型和供其参考决策所用,来以加强对北京市高校 竞技体育基本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探索“体教结合”的新思路,使北京高校竞技体 育基本资源能够圆满为完成2008年奥运会任务而服务成为一种潜在的可能。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 学等高校作为重点的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材料,在理论 上为本研究做好充分的基础准备。

1.2.2 问卷调查法重点对北京市几所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与教练人员的 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北京市重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竞技体育基本资源情况,它们包括教练 员资源、运动员资源、体育科研资源、体育经费资源、体育场地场馆设备以及政策。

1.2.3 专家访问法经过对运动训练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社会学方面的专家进行调查,了 解他们对于利用北京市高校基本资源为竞技体育服务、提高北京市竞技体育水平的见解和思 路。通过访问竞技体育方面的专家以及从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专家,了解北京市高校 基本资源为竞技体育发挥作用、做贡献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目前存在的困难与切入点。

1.2.4 数理统计法 收集本研究的有效调查问卷,采用spss统计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1.2.5 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调查问卷、专家访谈所获得的资料与 事实进行思辨,并且结合以往的研究结果,运用演绎与归纳的方法得出本研究的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员资源情况 我们通过对测试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中的497名运动员进行调查与分析,知道各运动等级的 运动员人数为:二级运动员344名、一级运动员85名、运动健将运动员62名、国际健将运动 员6名,他们各自占的比例为70%、17%、12%、1%,出现一级和二级运动员总体人数多,运动 健将和国际健将运动员总体人数少的现象。

由于北京所处的环境,北京高校在每年高考特招运动员的时候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学 校对具有天赋的青少年运动员有很强的吸引力,因为目前绝大多数的青少年运动员皆是独生 子女,从他们对训练的社会化程度不断加大加快和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性来看,有良好条件 的青少年运动员常常首选高校进行训练和学习的教育模式,以期达到双赢的目标效果,现在 进入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相对于专业队而言入口较容易,出路也较好解决,这样就在一定程 度上改变了他们对自身发展空间的认识和期盼,一旦进入高校,他们不仅能够获得很强的专 业技能,而且也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无论他们将来是成为学生运动员,还是成为运 动员学生,最终他们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都会起到非常好地作用,因此,北京高 校在面向全国范围招收体育特长生的时候,避免不了的会招收到较多有潜质的青少年运动员 ,况且高校对他们会有灵活的教学计划和发展方向,采用延长学年或保送研究生的措施,同 时对他们设有专门人员进行集中有序的制度化管理和有相关的比较完善机制做保障,只要他 们能够科学、合理、有效的进行训练和学习,就会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和获得良好的文化教 育,来以充分展现大学生运动员理解快、接受能力强的优势和风采,他们作为一种后备运动 人才的储备也必将成为北京竞技体育发展的栋梁。

现在,虽然国内后备人才的培养目标依然倒向高水平专业运动队或职业俱乐部,但高校办高 水平运动队的思路和实施已经打破了过去固有的办体育模式,尽管因为种种原因在全国范围 内并没有形成太大的气候,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但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良好效果也已经 初见端倪,高校不断涌现的一些世界级学生运动员足可以说明问题,所以通过高校来发掘和 培养优秀的学生运动员,走以市场经济相吻合的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模式和运行机制有非 常好的前景,运动员经过系统、完整的大学教育后,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不仅在“体教结合”的模式中学习文化综合知 识,还可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构建起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使大学生运动员在最佳 的运动发展期赛出最好的运动成绩,这样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型运动员是未来培养竞技体育 人才的方向,而过去在计划经济下的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所沿用的四级体系:业余体校 ―专业体校―体工队―国家队,随着政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体制暴露了不少弊端,这 种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竞技体育更好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现在竞技体育“校院 化”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之举,是我国竞技体育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助推器”,也是

2008年奥运会后竞技体育队伍培养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

2.2 教练员资源情况我们经过走访和调查得知,在综合性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队中的教练员队伍主要渠道来源于 本校体育教师,占66.7%的比例,他们大多数是体育专业院校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 生,其次是外聘高水平教练员,占33.3%的比例,他们或具有踏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或具有 丰富的带队训练实践经验;而对退役的专业队运动员和其他人员直接在高校执教根本不存在 。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和人事制度的变迁,人力资源的配置变得更趋于合理,因为现在高 校的进人制度原则上必须具备研究生学历,在这种大好形势下,体育师资队伍也会成为一支 有高素质的集体,他们自身具有的资源会为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高校 对那些退役的优秀运动员也有相关的优惠政策,现实生活中在高校执教的退役专业队运动员 就说明了问题,他们退役后选择了高校进行重新学习,来以完善自身素养、知识结构、重塑 自我,因此,只要给退役的专业队运动员提供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的机会来不断完善其业务 素质和能力,他们完全可以承担起教练和管理高校运动队的任务,在实际的训练和比赛中起 到传、帮、带的作用,这样也缓解了退役专业队运动员的就业压力。

由于北京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高校对外地高水平教练员同样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如果通过 利用合理的渠道和途径引进吸收更多的高水平教练员,并使之在相应的岗位上释放出最大的 能量和水平,他们就会成为中坚力量,为北京竞技体育发展服务。现代竞技体育实践已经证 明:没有人才的合理流动,就难以建立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像清华大学的于芬、王逸夫夫 妇、北京理工大学的金志阳等教练就是采用合理的运作方式引进到北京高校,而且起到非常 大的作用。即便如此,由于人事制度改革的滞后,还是制约了不少高水平高素质的教练员被 引进到北京高校。

2.3 场馆资源情况 我们从图1看到测试的每所学校运动场馆设施平均使用和人均使用面积情况,说明室外运动 场有非常大的利用空间,室内场馆需要进一步改建和扩建,但两者都有非常好的发展态势和 前景。

目前,每所高校的运动场馆除了满足本校基本的体育教学、学生的体育课外锻炼和竞技训练 需要以外,在暑假、寒假、周六日等很多时间这些场地场馆的确还有空闲的现象,况且这些 硬件设施质量良好,尤其2008年奥运会的部分场馆又建设在北京的大学校园里,使得高校的 运动场地场馆数量增多,因此,高校采取将它们合理地转化为竞技体育训练基地的办法是最 佳的选择之一,把它们最大化的用于竞技体育的训练和比赛无疑也是发挥其效益的最佳有效 途径,所以说合理地利用开发高校的体育场地场馆设施,走“体教结合”的道路是完全可行 地,而且这种“体教结合”的模式也是符合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目标,由图2可知,高校 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目标按重要性依次排序为提高学校声誉扩大学校影响、探索竞技体育发展的新思路、丰富校园生活传播体育文化 以及其它因素,说明当今高校对探索竞技体育发展新思路的关心和重视程度,试图走“体教 结合”之路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都能够实现,这样,它不但可以解决赛后运动场地场馆利用 不足的问题,也可提高高校办学的硬件水平和促进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同时,最大限度地 减少了政府在竞技体育硬件条件上的再重复投资,两者之间采用互动的方式有机的结合可以 达到双赢的效果。

2.4 科研经费与运动队使用资金情况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现在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的使用资金和科研经费绝大多数是依托学校 行政拨款,而依靠企业或其它形式的赞助少之又少;在实验室及设备等科研设施方面基本是 能够满足体育教学研究,但经费明显不足,出现严重的瓶颈态势,从图3清晰可见测试高校 的运动队使用资金和科研经费的情况,不同的学校所使用体育经费各校之间相差很大,从高 到低依次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 科技大学,其中清华大学总的体育经费投入达到400万元,这些客观情况的存在与他们实际在高校竞技体育所处的地位大致相吻合,尽管这样,每所高校整体的使用体育经费方面也仅 占其所在学校总经费的0.5%,甚至更少的比例。

目前,尽管普通高校的体育科研位置在不断的提升,但由于科研经费的限制,其总的体育科 研水平仍然不太高,这与我国竞技体育科研体系的相对封闭有关,因为它们主要集中于体育 院校、各级体育科研所,从这近几年的奥运攻关课题的承办者就可以得到见证,但随着竞技 体育科技含量的提高和出现的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过去的体制显现出其存在的弊端,因为 如今的竞技体育比赛是一场高科技的较量,那种“经验型”的训练和没有科技含量的竞赛已 经不符合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发展的潮流,而现在高校却恰恰涌现出能够解决此方面问题的 大量多学科科研人才,虽然普通高校几乎没有从事专门的科研人员,但那些正在进行科研工 作的“兼职”人员同样具有很强的科研意识和非常扎实的基础,他们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普 通高校多学科的优势、认知高水平运动队的运动训练特点和规律,把各个学科之间相互协作 起来,建立起科学的训练体制、摆脱那种体育科研领域过多的集中在群众体育和教学方面的 局限,通过加大对竞技体育的科研力度,为竞技体育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况且这些科研人 员也可以利用其他渠道的合作方式并通过借用这一平台一展身手,用已经取得的国内外体育 科研成果指导竞技训练、体育教学、体育管理等领域,同时,加强高校领导对竞技体育的重 视程度,从决策层加大加快在人力、物力等各个方面的资源投入,使这些“兼职”的 普通高 校科研人员能够放开手脚、有充足的时间、政策和资金进行竞技体育的深入研究,达 到更好 地为竞技体育的运动队和运动员提供各种完善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使之为培养竞技体育人才 做出贡献,最终将高校创建成为真正的“科研型”大学。

2.5 其他资源情况 在教育体制改革和竞技体育迅猛发展的今天,两者的合作是非常有必要地。目前,北京高校 所设置的竞技项目在参加的国内外重要赛事中,部分项目已经有了一些不俗表现的高水平运 动队和运动员,如人大的篮球队、北工大的游泳队、北航的男子排球队、北大的乒乓球俱乐 部、清华的田径队、跳水队和射击队等等,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的探讨, 首先确定北京高校更合理的运动项目布局,其次抓住和发挥每所学校的优势传统项目、挖掘 和扶持有潜力的运动项目,再次加强规范管理,健全康复保健、科学饮食和相关法规等机制 ,最终建立起符合高等教育实际和竞技体育规律的全国高校体育竞赛制度,为我国的竞技体 育发展而服务,因此,加强体教结合、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解决教育部与体育局体制不协 同的弊端,处理好学训矛盾、经费不足和相关机制不完善等等问题,不但有利于提高我国高 校的运动竞技水平,更能够为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服务,为丰富体育人才的培养探索了 一条新思路,这样的中国高校体育也必将成为奥运会的重要基地。

3 结 论

1) 北京高校现存的有潜质的大学生运动员是储备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新模式,对他们采用 延长学年或保送研究生的办法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复合型竞技运动员的方向,也是培养2008 年奥运会后竞技体育队伍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

2) 利用北京高校的地理优势,引进高素质教练员,建立起高水平教练员队伍,对他们不断 进行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可为北京竞技体育发展服务。

3) 对北京高校的体育场地场馆进行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走“体教结合”之路,即可解决 赛后运动场地场馆利用不足的问题,也可提高高校办学的硬件水平和促进高校竞技体育的可 持续发展,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政府在竞技体育硬件条件上的再重复投资。

4) 普通高校提升科研重视程度,给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提高科研人员的地位 ,就会更好地为竞技体育的运动队和运动员提供各种完善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5) 高校的竞技体育与我国高水平运动队有机的结合模式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之路,这是 符合国际发达国家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规律。

参考文献:

[1] 孙汉超,主编.运动训练管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7.

[2] 北京高校学校体育工作年会总结,北京大学生体育协会,2005,1.

[3] 张林,著.职业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12.

[4] 中国运动训练专业委员会编.中国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1996,12.

[5] 王湛.学校体育现代化的思考与展望[D].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 会,2004-8-25.

上一篇:体育教学社会环境的构成及其影响 下一篇:HiHiLo和LoHi模拟低氧训练对篮球运动员免疫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