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践教学理念,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03-25 03:30:33

创新实践教学理念,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的有效途径

[摘要]:经济管理学科是理论与实践并举、注重实务操作的学科,在经管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但目前理论界和教育界对于实践教学尚无统一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全面推行及其人才培养的效果。因此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能够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特色人才,是教育实践者的迫切任务。

[关键词]:实践教学 应用型 经济管理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中明确指出:独立学院应确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长期以来,独立学院直接沿袭“母体学校”的培养模式,过分强调“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并将文、理、工科人为地隔开,各自封闭,自成体系,忽视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较为扎实,实践能力普遍较弱。毕业生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二次培训”,否则难以尽快胜任本职工作。

1传统实践教学的不足

当前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要求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国外教育界普遍认为,中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更缺少创新,中国学生的考试能力更强。因此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应用型独立院校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方向。

1.1开展专业实践时间较晚

由于经济管理类的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入学初始接触的都是基础课程,对实践内容的接触比较少。真正的专业实践教育基本上都安排在第5-8学期。学校虽然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但本科四年仅有8个理论指导课时,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气氛低沉,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1.2专业实践不能很好体现应用

专业实践一般以实验课程、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形式开展。而实验课课程大都是课前由教师将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学生了解实验过程后按部就班的去做;课程设计,全部学生围绕同一个题目来做,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而毕业设计大都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时学生迫于工作、考研、考公务员等压力,效果并不理想,使整个专业实践教育流于形式。

1.3实践教学主体错位

在传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实践的组织者,学生的角色则是接受者。基本上在实践开始前,按照某一实践主题详细的告知学生每一步该如何做,如何遵照既定的程序完成相关的实践操作,学生则按照教师的指示行事,导致学生实战经验不足,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本科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框架构建

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校园内,同时也延伸到社会实践领域,开拓大学生创新应用实践能力。

2.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构建学校、社会企业之间的合作桥梁。从学生步入校园之日起为学生制定科研计划,将经管类学生理论知识层面及实际问题解决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关注学生交叉性学科的学习,为应用型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其次,举办创业大赛,在创业比赛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比赛不是单纯的专业能力的比拼而是操作应用能力的竞赛,学生在创业竞赛中有更好的机会激发创作灵感。

再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社团,通过专业社团深化理论知识,扩充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沟通、应变、协调、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称为具有创新精神、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2.2培养应用型教师

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培养富于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力量。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训练,适应经济管理类课程对应用人才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巩固理论知识,加强实践技能,增强学生岗位竞争能力。

2.3建设配套校内实验实训

实验实训中心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加强实验实训中心建设,构建“大经管生态圈”实验实训基地,适应了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可以使经管类各专业学生不出校门即可得到社会生态系统中各个工作岗位上锻炼的机会,通过完成典型的岗位工作任务,学会基于岗位的基本业务处理,体验基于岗位的业务决策,理解岗位绩效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真实感受企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过程;全面认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和主要业务流程;体验企业内部门间的协作关系及其与企业相关经济组织与管理部门之间的业务关联。

2.4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加强校企合作

为了提高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质量,学校要加强校企合作力度,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有效培养具有本科层次的创新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与经济管理有关的企业单位,也可积极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鼓励学生参与企业建设,锻炼学生能力的同时,也为企业储备了优秀人才。

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持的人才培养方式,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识与能力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情景分离的局面,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革新。

3Y语

社会发展更需要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丰富、综合能力过硬以及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培养计划,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更有效的结合,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丰富和完善本科院校的实践实训课程体系,实现培养学生从事经济管理的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创造性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戴一峰.创新实践教学,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效途径[R].教学成果报告,2013.

[2]李钧敏.地方性本科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扬州大学学报,2010,14(3).

[3]方琳.构建实践性实验实训中心,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

[4]李冰洁.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改革探索[J].赤子旬刊,2014(18).

[5]宋天妹,孟倩.新建本科院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有效途径的研究与实践[J].科学时代,2014(6).

[6]杨峻.对“双师型”教师发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用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3(15).

上一篇:如何有效构建高中写作教学评价 下一篇:浅析《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