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贫困学生民间资助模式探讨

时间:2022-03-25 12:08:42

农村贫困学生民间资助模式探讨

【摘 要】 农村贫困学生民间资助存在着独立的非政府公益机构缺位、约束激励机制不健全、文化环境较差等问题。构建和完善民间资助模式的对策是:科学引导、鼓励更多的私人和企业单位参与资助;建立独立的非政府资助机构;健全民间资助监督体系。

【关键词】 农村贫困学生;民间资助; 模式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强。农村父母逐渐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要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培养其成为有知识、有文化、对祖国、社会有贡献的人。在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国家给予了大力支持,这帮助农村父母减少了不小的经济负担。然而,进入大学后,面对大城市较高的生活水平,农村学生在经济上难免会有压力。因此,对我国当前农村贫困生资助模式多角度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贫困生资助的现状

当前,国家对于农村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高度重视,以国家政府部门、学校资助为主要方式,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生活上的困难。农村学生可以先报到,再申请国家贷款或缓缴学费;各高校也为农村贫困生开辟了绿色通道,农村学生被录取后,可以通过学校、当地教育部门申请助学贷款,予以代偿学费。帮助农村贫困生安排勤工助学岗位等,有效缓解了农村贫困生的经济压力,使其能顺利完成学业。

二、 民间资助的内涵

民间资助是相对于国家和学校资助体系而言的,由企业等各种社会主体进行资助的一种方式。它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农村贫困生提供实习、兼职等工作岗位,以这种形式给予贫困生经济、生活上的帮助。民间资助有其独特之处:第一,其资助的主体具有民间性,是区别于国家行政机关、学校的各个企业组织、个人以及非政府资助机构组成集合。[1]第二,资助方式、手段具有民间性。不再是简单给予金钱、物质上的帮助,民间资助方式更灵活、更多样化。比如为农村贫困学生设立助学基金;提供与贫困学生专业对口的助学、实习岗位;积极动员社会募捐等。第三,民间资助秉着在政府引导的范围内,自力更生,以社会福利为价值取向,对农村贫困学生进行资助。

三、民间资助存在的问题分析

1、独立的非政府公益机构缺位

非政府公益机构又称非政府组织,简称 NGO,其不以盈利为目的,旨在推动社会公益的发展,涉及教育、科研、文化等多个领域。非政府公益机构因其公益性获得了人们的认可,具有较高的社会公信力,为其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政府公益机构有了飞速发展,但其往往缺少独立性,实质上仍以政府主导为主。我国现有非政府组织在成立后需到民政部门注册,还需要一个政府部门担任其“主管部门”,受其领导,接受其监督。[2]

2、民间资助激励约束制度不健全

健全完善民间资助激励约束制度有利于提高民间资助的积极性,推动民间资助事业发展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我国虽然明确了民间资助这种方式,但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仍缺乏制度化、规范化。如美国的学校非常重视民间资助的重要作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捐赠管理体制。他们会安排专职人员管理社会捐赠工作,对于募捐资金的去向、使用情况及时予以公布,接受资助者的监督。而我国民间资助缺乏规范的管理、监督机制,缺乏有效的自律意识,存在募捐资金使用情况不公开、不透明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了民间组织和个人进行资助工作的积极性。

3、民间资助的文化环境较差

西方发达国家深受市民社会思想的影响,以市民自主、自治为原则,注重个人权利、义务的合理支配,被资助的学生往往要承担回馈社会,履行社会责任的义务。而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受中国传统观念、思想的影响,人们习惯于依靠政府,个人注重私有财产的保护。担心资助会暴露自己的财产状况,引起其他人对自己的仇富心理,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独善其身。现实的文化环境,培育了人们“回报社会、积德行善”的捐赠理念,但具有藏富不露心态的人仍然大量存在。[3]

四、构建农村学生民间资助模式新思路

1、科学引导,鼓励更多的私人和企业单位参与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量,往往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所以,应鼓励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为农村贫困学生设立专门的助学金或奖学金。这既可以帮助家庭困难的农村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又能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可以倡导成功或富有爱心的社会人士,对农村贫困学生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资助,让农村贫困学生感受到善意和温暖,激发其学习斗志。同学之间,基于深厚的友谊,经济条件好的同学也可以对贫困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帮助。

2、建立独立的非政府资助机构

在中国有许多民间非政府资助机构,但都隶属于政府部门,受政府的领导,缺乏独立性,其作为民间非政府机构的优势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可以以民营企业为依托,成立专门针对农村贫困学生的助学基金会。在民营企业的基础上设立基金会,使其获得更大的运作自,这也是由其自身的市场特性所决定的。

3、健全民间资助监督体系

“立法是依据,执法是关键,监督是保证”。 健全民间资助监督体系,才能保障民间募捐资金的合理、合法使用;资金去向透明化、阳光化,也有利于激发民间企业、社会人士资助农村贫困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建立健全资金的监督反馈机制。建议设立专门独立的民间资助监督机构,监事机构由专业人士、捐款人和社会知名人士民主选举组成,对于资金的运行与核算予以严格监督。专门独立监督机构的运行机制、人员配置应由有关部门予以专门支持,确保其监督独立。同时,及时公示公开资金的使用情况,接受社会、捐赠人的监督。

(2)拓宽监管对象。不仅对企业进行监督,对于进行资助的个人也要纳入监督的范围中,杜绝部分人以资助贫困学生为名,进行非法集资等。对于多出实际需要的募捐资金, 应严格依照相关法律转交有关部门或其他非政府机构与组织。

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庞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加之我国贫富差距的拉大,学校中农村贫困学生的数量也在增加。因此,农村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此种情况看似是一个无足重轻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如何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救助的社会问题,是一个值得不断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文芝.论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现状及对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J].2005.8.

[2] 黄素君.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功能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3.

[3] 李贵平.高校贫困生资助的发展性对策[J].教育评论.2014.

上一篇: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的舆情应对 下一篇:男女性别角色差异的社会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