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施工

时间:2022-03-25 07:28:49

公路路基施工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几种利用现场现有填筑材料公路路基施工技术。

关键词:公路;路基;施工技术

1 路基填土与压实

路基作为道路的基础,在公路工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公路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很大程度取决于路基填料的性质及其压实的程度。从现有条件出发,改进填土要求和压实条件是保证路基质量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法。

1.1 路基填筑材料

规范规定了对路基填料应有条件的选用。当路基填料达不到规定的最小强度时,应采取掺合粗粒料、或换填、或用水泥石灰等稳定材料进行处理。

1.2 路基压实程度

当前路基施工,普遍采用了大吨位的振动式压路机,而目按顺序碾压,碾压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对于提高路基土的压实度起了很好的作用。路基压实度须分层检测。路基的压实度以重型击实标准为准。对于特殊干旱、潮湿地区或过湿土,以路基设计施工规范规定的压实度标准进行评定。

1.3 特殊潮湿地区路基土的压实程度

在特殊潮湿地区,路基的压实是相当困难的,规范对此作出了若干调整:―是压实度标准可根据实验资料确定或较表列数值降低2~3个百分点;二是对于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l8的粘质土,当用于下路床及其下的路堤填料时,可采用规定的轻型压实标准;三是改善填料的性质,在土中掺加生石灰、水泥,通常可以获得预期的效果,也可采用新型吸水材料加固。

l.4 黄土路基填筑及压实

1.4.1 黄土路堤施工时,应做好填挖界面的结合(纵向),清除坡面杂草,挖好向内倾斜的台阶。如结合面陡立,无法挖成台阶时,可采用土工钉加强结合。若地基土层具有强湿陷性或较高的压缩性,且容许承载力低于路堤自重压力时,可考虑采用重锤夯实,石灰桩挤密加固。

1.4.2 黄土含水量过小,应通过实验确定最佳含水率,均匀加水再行碾压;如含水量过大,可翻松晾晒至最佳含水量时再进行碾压,也可掺入适量石灰处理,降低含水量。掺灰后应将土、灰拌匀,其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应通过击实试验确定。

1.4.3 老黄土透水性差,干湿难以调节,大块土料不易粉碎,使用前应通过试验数据确定措施。路床填料不得使用老黄土。新黄土为良好填料,可用于填筑路床。大于l0cm的块料,必须打碎,并应达到最佳含水量时碾压密实。黄土路堤应分层填筑,每层填筑厚度通过实验确定,分层碾压并达到压实度标准要求。

1.4.4 根据设计及时修筑外侧边缘的拦水、截水沟构造物和急流槽,将水引至坡脚以外,对高度大于2m的路堤,直接设计预留竣工后路堤自重压密固结产生的压缩下沉量。

1.4.5 黄土地区应特别注意路基排水,对地表水应采取拦截、分散、防冲、防渗、远接远送的原则,根据设计及时做好综合排水设施,将水迅速引离路基。在填挖交界处引出边沟水量,应做好出水口的加固。

2 路基路面排水

2.l 地面排水

施工排水应根据地形、土质、排水量等综合考虑,最通常采用的地面排水设施是边沟、截水沟、跌水、急流槽以及地表的排水管。施工排水应保证路基土壤结构不受扰动,保证附近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全。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的排水沟渠,―般都要求铺砌防护。

2.2 路面排水

路面排水的任务是迅速排除路面范围内的降水,降低对施工的影响,减少水从路面渗入,使之不冲刷路基边坡。路拱横坡应≥2%。

雨水排出路面有二种方式。第一种是集中排水,第二种是分散排水。

2.3 地下排水

路基地下排水多时用暗沟、盲沟、渗沟、渗井等,其特点是以渗透力式排水,当水流量较大,多采用带渗水管的渗沟。

3 路基防护

3.1 坡面防护

坡面防护的目的是防止地表水流的冲刷、坡面岩土的风化剥落以及与环境的协调。近年来,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高等级公路的边坡,多采用植草防护,边坡较高时,采用砌石框格(方型、菱形、拱型、M型)植草防护。护坡宜安排在枯水季节或少雨季节进行。

石砌圬工防护仍较普遍使用,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建议大力推广既能改善生态环境,美化景观,又一劳永逸的植草防护。

3.2 冲刷防护

防护沿河路基边坡免受冲刷仍多采用直接防护。

3.3 支挡防护

挡土墙用于支挡防护目前仍占主要。

4 软土地基处理

4.l 灰土挤密桩

当软土地层含水量过大或过小时,采取灰土挤密桩。含水率过大可往孔内填干士粉或石灰粉,以吸去部分水分,或快速成孔浇灌或边成孔边下套管,或成孔后下套管;含水率过小,应预先浸湿加固范围内土层,成孔顺序应先外圈,后里圈并间隔进行;对已成孔,应防止受水浸湿,且应当天回填夯实;为避免夯打造成缩颈堵寒,应打一孔,填―孔;当桩孔较密,土质松软,应采取间隔跳打夯实。孔填料前应先夯打孔底 锤;根据试验测定的密实度要求,随填随夯,严格控制下料速度和夯击次数;回填料应拌合均匀,并控制其含水量;每个孔填料用量应与计算用量基本符合;夯锤重不宜小于lOOkg;锤型以梨型或枣核型较合适。有利于夯实边缘土,不宜采用平头夯锤,落距一般应大于2m;如地下水位较高,应降低水位后再回填夯实。已出现疏松、断裂或夹层,应用洛阳铲全部取出来,按规定重新填夯灰上,达到设计要求。认真按操作规程施工;灰土要按配合比称量,搅拌要均匀,干湿要适度;每次下灰厚度、数量、落锤高度、夯击次数要按试验规定做到前后一致:施工中严格按质量评定标准进行抽样检验。

4.2 轻质路堤

用轻质材料填筑路堤可减轻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目前国内已有应用粉煤灰填筑路堤的成功经验,可使路堤自重减轻25%左右。用重型击实试验法测定最大干容重为9~l2KN/m3。硅钻型粉煤灰粘性小,不具塑性,但液限在64%左右,最佳含水量37%~41%,有良好的压实性能。粉煤灰路堤边坡表层1-2m用粘质土包覆,以稳定边坡和利于长草。路床顶面用相粒土封闭厚0.3~0.5m。

4.3 土工合成材料加固

浅层(―般小于3m厚)的软土地基可采用先在地表铺筑上工布,再填筑路堤,土工布起分隔、过滤、排水和加速固结等作用,从而取代常规的置换方法。

软土层厚度3~5m,采用土工布与砂垫层联合处治,排水砂垫层的厚度可由50cm减薄至30cm。也有在路堤下面与地表之间铺设多层土工织物,利用材料的高抗拉强度克服地基的滑动变形来保持稳定,通过控制填土速率,配合超载预压,使地基迅速固结。

采用聚丙烯或聚乙烯土工格栅,以及采用网箱席垫处理软土地基,其主要作用是使地基土和填料向上和向两侧的位移受到限制,减少局部荷载。采用网箱席垫可减少总沉降量4O%左右。

5 黄土陷穴处理

黄土陷穴是黄土地区路基施工常见的病害。

黄土陷穴处理范围,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宜在路基填方或挖方边坡外,上侧50m,下侧1O~20m。若陷穴倾向路基,虽在50m以外,仍应作适当处理。对串珠状陷穴彻底进行处治。处理时,采用灌砂、灌浆、开挖回填等措施,开挖的方法可以采用导洞、竖井和明挖等。

5.l 灌砂法适用小而直的陷穴,以标准干砂灌实整个洞穴。

5.2 灌浆法适用于洞身不大,但洞壁起伏曲折较大,并离路基中线较远的小陷穴,施工时先将陷穴出口用草袋装土堵塞,再在陷穴顶部每隔4~5m打钻孔作为灌浆孔,待灌好的土浆或水泥浆凝固收缩后,再在各孔作补充灌浆,一般需要重复2~3次。

5.3 开挖回填夯实适用于各种形状的陷穴,填料一般用就地黄土分层夯实。

5.4 导洞和竖井适用较大、较深的洞穴,由洞内向外逐步回填夯实,在回填前,应将穴内虚土和杂物彻底清除干净。当接近地面0.5m时,应用老黄土或新黄土加10%的石灰拌匀回填夯实。处理好的陷穴,其上层表面均应用石灰与土比例为三比七的石灰土填筑夯实或铺填老黄土等不透水材料加以改善。石灰土厚度应按设计严格执行。如原设计未要求时,其厚度不宜小于30cm。并将流向陷穴的附近地面水引离,防止形成地表积水或水流集中产生冲刷。

上一篇:桥梁顶升施工工艺 下一篇:旋喷桩加土工格栅在路基拼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