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举例

时间:2022-03-24 12:49:54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举例

【摘要】数学归纳法作为由特殊概括出一般的一种思维方法,具有推理、研究两种基本意义。本文主要给出了数学归纳法在各种数学问题中的应用举例,旨在利用归纳法发现和提出数学猜想,发现问题的结论,找到解题途径。

【关键词】数学归纳法;完全归纳法;应用举例

1引言

归纳法是从个别的论断归结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一般性结论的正确性依赖于各个个别论断的正确性,它可以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两种,数学归纳法属于完全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特殊的论证方法,是解决有关整数问题的一种工具,它使我们能够在一些个别实例的基础上,对某个普遍规律做出论断。虽然说数学归纳法适用于有关整数的问题,但是它在很多数学问题中都有重大的作用,很多不等式问题、几何问题、函数迭代问题、整除性问题用它来解决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举例

2.1证明有关自然数的等式

例1:证明前n个自然数的立方和.

证明 1..

2.假设,

命题证明完毕.

2.2证明有关自然数的不等式

例2:(贝奴利不等式)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n>1+n∂,这里∂>-1且不等于0,n 是大于1的自然数.

证明 1.对于n=2,因∂2>0,故不等式正确.

2.假设不等式对于n=k成立,k∈N,即(1+∂)k>1+k∂.

当n=k+1时,(1+∂)>0,从而有(1+∂)k+1>(1+k∂)(1+∂),则(1+∂)k+1>1+(k+1)∂+k∂2,将不等式右边舍去正项k∂2,可知所求证不等式成立.

2.3在函数迭代中的应用

一些比较简单的函数,它的n次迭代表达式,可以根据定义直接代入计算,归纳出一般规律后,再用数学归纳法予以证明。所以,直接求法的本质,就是数学归纳法。其中,关键是通过不完全归纳法,找出f[n](x)的一般表达式。

例3:f(x)=x2,求f[n](x).

解 由定义,f(x)=x2,

f[2](x)=f[f(x)]=f(x2)=(x2)2=,

一般地,可猜得,.假定上式成立,则有.

由数学归纳法知,对所有自然数n都成立.

2.4在几何中的应用

例4:空间被n个平面(这些平面每三个相交于一点,但每四个没有交点,即各斜交平面)划分成多少个部分?

解 1.一个平面将空间分成两个部分.

2.假设空间被n个斜交平面划分成F3(n)个部分,然后考虑n+1个斜交平面的情形.

原先的n个平面将空间划分为F3(n)个部分,这n个平面与第n+1个平面π相交于n条斜交线,因此将它划分为个部分.

因此.

用n-1,n-2,...,2,1代替n,

有:

,,

将这些等式相加,得:

命题证明完毕.

2.5在排列、组合中的应用

由于数学归纳法可以解决有关自然数的问题,而排列组合与自然数密切相关,所以,在排列组合的许多结论,都可以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比如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自然数n的阶乘公式,二项式定理等重要公式,都能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例5:证明n个元素的全排列的种数可以按下列公式求得:

Pn=1・2・3・...・n=n! (n是自然数).

证明 1.对于n=1,上式显然是正确的,P1=1=1!.

2.假设n=k时成立,即Pk=k!.

当n=k+1时,加入第k+1个元素,则第k+1个元素的放法有k+1种,由分步计数原理可得:k+1个元素的全排列数

从而,当n=k+1时上式也成立.命题证明完毕.

2.6在数列中的应用

数列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尤为重要,它与高中数学中的很多知识都有联系,作为解决整数问题的数学归纳法,同样可以用来解决一些有关数列的知识。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前n项和公式的证明都需要用数学归纳法。

例6:证明等差数列的前n项为 .

证明 1.当n=1时,公式成立,S1=a1.

2.假设当n=k时公式正确,即 ,

当n=k+1 时,

因此,对一切自然数n的值,前n项和公式都是成立的.

2.7有关整除的问题

例7:求证:对于整数n≥0下面的式子能被133整除:11n+2+122n+1 .

证明1.当n=0时,上式等于133,显然能被133整除.

2.假设当n=k时,11k+2+122k+1能被133整除.

当n=k+1时,

根据我们所作的假设,第一个加数能被133整除,第二个加数里面含有因数133,因此,他们的和,也就是原表达式在n=k+1的时候也能被133整除.

3结束语

数学归纳法是证明数学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在数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本文只是简单地举了几个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例子。本文介绍了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归纳发现的思考方法:利用归纳法发现和提出数学猜想,利用归纳法发现问题的结论,运用归纳法发现解题途径等。

参考文献:

[1]史久一,朱梧著.化归与归纳・类比・猜想.[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华罗庚著.数学归纳法.[M]上海教育出版社,1964.

[3](苏联)索明斯基著.数学归纳法.[M]中国青年出版社,1954.

[4]吴之季,严镇军,杜锡录等著.归纳・递归・迭代.[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5](苏联)伊・亚・杰朴著.数学归纳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

上一篇:高校周边饭店对学校食堂的渗透 下一篇:浅谈小学生业余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