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完善研究

时间:2022-03-17 05:47:15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完善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其完善途径是在立法过程中把握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立法体系性,并且在立法价值取向上做到注重公平的同时强化流转的效率,以及科学定位集体与农户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地位。

关键词:土地流转;立法完善

中图分类号:DF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284-01

一、当前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的缺陷

(一)在流转方式上限制过多且存留着债权让与的痕迹

首先,法律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进行了过多的限制,造成流转不充分,根据承包方式的不同将土地分为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和以其他承包方式承包的土地。

其次,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上存留着债权让与的痕迹。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7条规定: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经发包方同意。确立了发包方与承包方的债的关系,债权的对抗与排他的效力远不及物权强。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私权性质的用益物权,在法定权利范围内应尊重权利人的意思自治,不应进行不必要的干预,对于原承包农户这一实际物权权利人来说,其并没有真正的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最终决定权,这样务必会造成农户在需要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又无法征得发包人同意的情况下,只得将其承包地疏于打理或荒废不种。

(二)在流转过程中对受让方的主体的限制不合理

依据《土地管理法》第14条、15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主要限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民之间,非本集体经济组织的个人或组织受让农地使用权作为例外受到严格的限制。这样的限制规定,对受让方的主体进入设置了障碍,从而限制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自由流转,阻碍了社会资本的进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流转登记制度存在立法之间的衔接不畅问题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8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互换、转让方式流转,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物权法》第129条也是同样规定的。可见立法上对土地经营权变更采用登记对抗主义。但是在《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2条和《物权法》第127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从该规定又可得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采用的是无需登记的合意主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和土地承包经营的流转均属农村土地的流转。现行法律对农地的流转采取了不同的登记原则,显然违背了物权法理中物权设立与物权变更应当一致的原则。

(四)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不完善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机制和配套措施不健全,政府机构对流转的相关指导、监管不到位,造成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流转程序不规范,途径不通畅、流转后的用途不合理等问题。

二、完善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的具体建议

(一)放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限制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保证农村土地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不得改变土地的用途,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和阻碍农户依法流转承包地,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扣缴承包方流转的收益。在此前提下,应当放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受让主体等限制,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充分流转。

(二)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土地产权主体明晰、权利范围明确是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交易的必要前提。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如果没有明晰的产权制度,将为造成流转制度在实行过程中的障碍。我国《民法通则》、《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对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也是模糊规定,所有权主体可以是乡(镇)一级的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以是村集体或村民小组,这种主体多样化实质上造成了主体虚位,从而阻碍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形成。笔者认为,应当进一步明确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可以实行网络登记制度,借助信息化、网络化来对农村土地的性质进行统一登记,明确土地性质,对现行的集体所有权制度进行改造,以使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主体虚位的状况得到完善。

(三)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

基层政府应当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各级农村土地承包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协调、管理和服务职能,并且要承担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合同审查、备案、登记、管理等工作。对以转包、出租或其它方式流转的,及时办理相关流转备案登记;对以转让、互换方式流转的,及时办理有关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手续。笔者认为,在具体操作方面,首先应当在乡镇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设立计算机数据登记系统,并且将数据传入互联网由土地管理部门共享,达到农村土地登记数据化、智能化。其次,登记部门应当出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登记程序细则和相关要求,并且对有查询需求的当事人提供服务,从而便于流转当事人了解待流转土地的实时状况。

上一篇:浅析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立法完善 下一篇:论我国职务发明的认定及发明人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