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之我见

时间:2022-03-12 04:24:47

大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之我见

摘 要: 学习古典诗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亦可传承和认识民族文化。大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选的古典诗词都是传诵不衰的名篇,更加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但诗歌教学却存在着种种问题。所以,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寻找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利用古典诗词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学生进行感染、熏陶,使它内化为学生人文素养的一部分,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大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①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开始入手。”②近年来,随着古典诗词热的愈演愈烈,诗歌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比重逐年增加。因此,大学语文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学界的关注。

一、大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火观民曾在学生中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大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现状很好的只有2.9%,较差和很差的占44.9%,较好和一般的占52.2%。③究其原因,火先生认为,除了教材编排的问题外,主要是由于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吴永华先生认为,目前的诗词教学存在四个误区:其一重翻译轻朗诵,其二重理性注解轻意境感受,其三以点带面缺乏变通,其四拘泥单篇缺乏张力。④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的实践体验,笔者认为,目前大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重固定模式,轻课堂生成。古典诗词之所以跨越千年仍光彩动人,是因为它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多义性、含蓄蕴藉性等诸多特点⑤。教师往往因循守旧,忽视课堂的生成性,导致学生被教师设计的一连串问题和所谓的“经验”所困扰,思路被教师无形的指挥棒控制,感受不到古典诗词之美,无法真正参与到古典诗词的学习中。长期以来,大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多采用“一解题,二解释词句,三解析表现手法,四总结思想内涵”,⑥或“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悟情感,齐背诵”等程式化的教学模式。⑦若一味实施这类的“工艺化”程式,只会扼杀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使学生无法感受到古典诗词特有的魅力。例如,谈及诗人李白时,总是反复地讲“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李白在浪漫主义诗歌发展中的地位及其影响”。即诗歌教学侧重于史的讲述,侧重于对作品、诗人的大众看法,而缺乏教师和学生的个性解读。

2.重单篇教学,轻系统比对。当前,古典诗词教学中存在的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重单一篇目、轻系统比照。在教授古典诗词时许多教师会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字词的解释、对思想情感的把握及对诗词作者的介绍上,而轻视对类型和风格相同的诗词的系统比照,⑧致使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却只学会一首诗词,最终了解到的内容也仅止于这一首诗词。这种教学方式产生的效果往往是“事倍而功半”,根本无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学生即便遇到了风格、类型相同的诗词作品,也无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使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教给学生的不仅是一首诗,更重要的是一种方法,一种独立阅读鉴赏诗歌的方法。

3.重理性分析,轻感性领悟。情感是古典诗词的生命所在,有了情感,古典诗词才能灵动起来,才能产生感天动地的巨大力量。“诗歌的基本生命有赖于诗人内心深处那种兴发感动的力量”⑧。唯有发自内心的感动,才能使诗人写出的诗篇富有生命力。学生在鉴赏古典诗词时,只有对诗词进行整体感知、把握,才能准确体悟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反之,用理性分析的方法,肢解诗词,只会破坏诗词特有的美感和神韵。但是在实际的古典诗词教学中,有些教师常常进行理性的分析讲解,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这种理性分析不注重对古典诗词的感性体验,忽视古典诗词内容的整体性,扼杀了诗词原有的生命力,使学生在学习古典诗词时无法产生美的享受。因此,既无法提高学生的情感水平,又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重多媒体,轻诗词本身。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教学手段辅助古典诗词教学,使课堂容量成倍增长。丰富了古典诗词教学内容的媒体,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⑩但对现代教学技术的不合时宜的使用,就会使古诗词教学误入歧途:多媒体取代教师,而学生也成了观众、看客。古典诗词教学最终还是要回到文本上来,游离于文本的教学形式是不可取的。这是因为古典诗词言有尽而意无穷,存在许多意义上的未定点,使人产生无限遐思;学生如果不能使用形象思维,对古典诗词进行深入的体会和揣摩,是无法学好古典诗词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有时会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使本应让学生去体会、揣摩的地方代之以既定的声画场面,妨碍了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所以我们不能过度使用多媒体。

二、大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

1.教师自身文学素养不足。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要想教好这门课,需要具备较为深厚的知识和理论功底。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就要有强烈的求知欲,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量。但是实际上,一部分教师的古典诗词素养不高,仅仅熟悉几首教材中选定的古典诗词。由于教师的诗词功底薄弱,很难深入挖掘教材,又很少联系课外知识,因而古典诗词课便“字字落实、句句清楚”;再加上有些教师悟性不高,当然就难以引导学生走进古典诗词美轮美奂的意境中了。{11}

2.学生学识水平有限。古典诗词经过悠久的历史沉淀,所使用语言与当下有所不同,再加上诗歌晦涩难懂,学生生活阅历不足,因而学生理解起来难上加难。{12}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融入了诗词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思考,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如果学生对生活没有一定的见解和感受,就很难理解诗人寄寓在诗词中的思想情感,也就很难产生共鸣。面对这些令人难解的诗词,许多学生感到手足无措,甚至是头疼、厌烦。

三、解决大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作为教学策略的实施者,大学语文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策略实施的成败。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还是研究者和学习者。因此,教师要有强烈的求知欲,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量。“在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情势之下,语文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对自己的实践和经验进行反思,从而使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语文教育和社会文化”{13}。当今社会信息密集而丰富,教师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素养,才能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对于古典诗词教学来说,如果教师的古典诗词修养功夫不到家,即便有再好的教学策略,也只是纸上谈兵。因此,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当做到以下两点。

1.教师要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要具备两个必备条件:肯负责和有本钱。大语教师要多读书,要善于积累,要提高对古典诗词的解读能力。法国思想家蒙田曾说,话语一半在说话的人,一半在听话的人。{14}古典诗词含蓄蕴藉,诗意朦胧,要靠读者自己去读,去体会。古典诗词有其特有的结构,复杂深刻的含义,精妙的修辞技巧,读者只有进行深刻的文本解读,才能感受古典诗词之美,才能体会它的深意,才能发现它的价值。古典诗词教学主要是培养与训练学生对诗词的解读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备这种能力。

2.转换角色,变讲授者为鉴赏者。对于诗词的学习,要注重切己体察、涵养心灵的鉴赏性要求,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因此,想把古典诗词教学的课堂变为诗意盎然的情境天地,教师就必须采用新的古典诗词教学模式,从讲授者转化为鉴赏者,引领学生实现与古典诗词作品的对话,让学生以独立的生命个体的形式进入古典诗词情境中,使他们获得独特而鲜活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愉悦。因此,教师应该以对古典诗词更为敏感的首席阅读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走向经典,一起品味古典诗词语言,一起构筑诗意盎然的情境的天地。{16}教学有法,却无定法,古典诗词教学亦是如此。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采取有效的教学对策。

注释:

①杨伯峻.论语注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0.

②朱光潜.天资与修养——朱光潜谈阅读与鉴赏.[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6.

③火观民.古诗词教学调查.[J].语文学习,2001,(7).

④吴永华.语文教学科研成果集.[A].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⑤李丽.古诗与审美教育.[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1(7).

⑥尹德余.古典诗歌教学批评.[J].学语文,2006(13).

⑦陈水献.古典诗歌与中学语文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15).

⑧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⑨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⑩丁吉平.创新教育背景下的中学古典诗歌教学.[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11}方智范.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12}邓玉霞.古诗文中人文精神的开掘和弘扬.[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13}曹明海.语文教育思想论.[M].山东: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14}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15}邓玉霞.中学古诗文中人文精神的开掘和弘扬.[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注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0.

[2]朱光潜.天资与修养——朱光潜谈阅读与鉴赏[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6.

[3]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4]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曹明海.语文教育思想论[M].山东: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6]方智范.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上一篇:试论古代字书释义流变及其对《汉语大字典》重... 下一篇:诗的美 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