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特点及启示

时间:2022-03-05 04:14:20

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特点及启示

摘要:多元文化艺术教育是美国当代重要艺术教育形式之一。它在美国多元文化主义及艺术领域反对文化偏见的社会背景中出现。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儿童文化意识发展及其社会重构作用是其坚实基础。特点表现为以培养学生理解不同文化及社会意识为主要目标、突出多元文化议题艺术教育内容、注重文化特点的民主教学法、强调学生文化群体特点和师生合作的人类学评价方法。美国多元文化艺术教育为我国艺术教育价值定位、促进处境不利学生发展提供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多元文化艺术教育;文化意识与理解;社会重构

美国多元文化艺术教育(MulticulturalArtEducation)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并逐渐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特色。如今,多元文化艺术教育已经成为美国后现代主义艺术教育潮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并引起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关注。

一、多元文化艺术教育出现的时代背景

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及广泛影响是多元文化艺术教育产生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代背景。美国多元文化主义最早可以追溯至19世纪初,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大范围爆发,多元文化主义再一次被世人广泛关注并波及到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多元文化主义具有多种功用,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历史观、一种文艺批评理论,也是一种政治态度、一种意识形态。它们之间的共识可概括为:美国是一个多元民族和族裔构成的国家,美国文化是一种多元的文化;不同民族、族裔、性别和文化传统的美国人的美国经历是不同的,美国的传统不能以某一个民族或群体的历史经验为准绳;群体认同和群体权利是多元文化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美国社会必须面临的现实。[1]据此,多元文化主义论题频繁出现在美国教育领域,旨在促使学生从基础教育阶段起就增加对不同文化和自己文化传统的理解。在美国国内不断强调关注种族多元化、追求社会民主化的社会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紧随多元文化主义教育开始盛行。相同的社会议题同时出现在艺术及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在艺术领域,出现了对不同身份艺术家待遇不公的纠偏,尤其关注不同种族、性别艺术家获得机会和待遇公正等问题。在艺术教育领域,带有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评论人士不断质疑,当时美国的艺术史、美术馆以及艺术教育课程体系通常反映的是以欧洲中心主义为主体的价值观念偏见,将其他文化群体排除在外。后现代文化主义理论的兴起及蓬勃发展促使相关学者越来越密切地关注此类社会文化现象,纷纷阐释并批判这些现象背后所暴露出的带有偏见且扭曲的文化历史观念。相关领域学者更加力求还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校、博物馆展览及历史课本的真实性。针对社会中广泛存在、并直接表现在艺术及艺术教育领域的种族、阶层不平等等现象,一些学者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艺术教育价值的追问转向如何实现其社会建构功能,即艺术教育如何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增进学生文化自尊及对其他文化群体的理解?艺术教育如何在社会变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多元文化艺术教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特点。

二、美国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的理论基础

美国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的兴起与广泛推广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主要表现为艺术与儿童文化意识发展的关系、艺术教育社会重构作用的基本立场两个方面。

(一)艺术与儿童文化意识发展之间的关系

艺术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性特点能够对儿童形成文化意识、进一步理解多元社会起到促进作用,这是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首先,儿童具有获得文化知觉和意识的潜能。Smardo与Schmidt指出,儿童到了五岁就已经形成对自己、对同伴的态度,而且开始发展出文化知觉,也开始学习社会流行的对族群及其他不同文化的态度。[2]根据Parsons的研究发现,儿童的观点虽然非常个人化,但对文化却是开放的,他们对艺术持着非批判非偏见的观点,对于源自儿童生活社区及儿童自身经验艺术的学习都是儿童进一步获得文化概念的良好起点。[3]这些研究成果都表明,儿童具有获得文化知觉和意识的潜能。其次,艺术所具有的文化特性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获得、文化理解能力的发展。Freedman指出儿童从很小就能够开始学习艺术与社会生活的相关性,这是了解一件艺术作品为什么被珍视的重要步骤。他认为小学阶段的孩子开始学习分类、差异和推理,而且能够辨别艺术作品的风格、主题、形式、意义和目的。在这个层次上儿童开始了解为什么不同的个人和文化团体会创造出不同的表征来代表相同的主题(如人、动物、事件等)且能抓到这些不同表征的价值。Freedman特别指出,因为外表相同的艺术品可能在意义和目的上有很大的不同,在比较来自不同文化的艺术品时,教师若能敏感地指出这些不同就能帮助儿童看到一个事实,即对艺术的了解需要突破仅仅对它表面形式及呈现内容的研究。[4]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探究技巧和视觉敏感性的发展,自身文化意识以及文化理解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二)艺术教育社会重构作用的基本立场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著名艺术教育家JuneMcFee就在其著作中指出,通过人类学方法研究文化获得的结论表明艺术及其实践被不同的文化群体所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组群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持着自身独特的文化认同。[5]可见艺术本身就带有鲜明的文化色彩,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文化族群个体都有其特有的文化特点,并直接显现在他们的艺术观及艺术实践中。[6]承认艺术是文化的产物、重视文化在审美议题讨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被广泛认可。在此基础上,艺术教育除了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发展以外,通过专门的课程设计还能够达到促进学生获得不同文化认同和理解等一系列文化效应,突出表现为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多元文化、多元种族的社会,使学生在主流或者非主流社会形态下发展出积极的自我身份认同,最终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不同时代文化群体价值系统所运用的艺术符号中认识到艺术形式的多样性,进而能够整合相关信息并进一步达成对这种多样性的认识与思考。[7]艺术教育使学生成为具有分析与批判能力的思考者,能对自身生活环境与社会阶级加以审视,进而使用社会行为技巧参与自身命运的塑造与掌控。这是艺术教育反对精英主义、努力去除精致——大众艺术界限,进一步促进社会民主变革,以达成社会重构目的的直接表现。据此发展起来的文化多元主义艺术教育理论与课程实践具有坚实的基础。

三、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的基本特点

(一)以培养学生理解不同文化及社会意识为主要旨趣的目标定位

与传统艺术教育将培养学生艺术能力及创造性为主要目标不同的是,多元文化艺术教育将目标定位在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及社会意识的培养。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的提倡者认为,在不断变化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提供了基本的信念、价值观以及赋予生活以意义和结构的基础模型,它使个体成为多样社会群体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在其中发挥着自己的功能。因此,了解文化及其多样性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显得尤其重要。[8]多元文化艺术教育将学生审美经验的积累建立在世界范围、多个民族文化群艺术经验的基础之上,更加强调对艺术作品、艺术史等艺术现象社会文化背景的关注,关注学生在丰富的社会背景及文-38-《外国中小学教育》2016年第9期化意义的层面上进行艺术学习和分析,目标旨在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所处文化的理解。不仅如此,通过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的实施,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文化群体所拥有的特别的文化艺术传统,接触不同文化价值下的艺术设计和媒介表达方式,对于艺术问题的思考直接将学生引向对特定文化群体相关社会议题的思考,使学生关注到不同文化群体特色及其文化价值观,在种族平等、社会公平的基本立场上消除文化群体刻板印象及社会偏见、进一步探讨社会道德和民主责任,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探究进一步上升为学生社会意识的形成。所以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的目标不再仅仅是教授艺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能力,而是将艺术教育的功能进一步扩展,凸显艺术在现代人类生活中的文化意义及社会功能。

(二)突出多元文化议题的艺术教育内容

基于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特有的理论基础及目标定位,研究者和实践者倾向于突出多元文化议题的艺术教育内容。首先,多元文化艺术教育内容更多关注能够反映多元社会文化的艺术形式。例如能体现多元文化价值的通俗艺术、民俗艺术、边缘艺术、本土艺术等,这些艺术形式包含大众文化、民间习俗、两性平权、人权平等、种族歧视等当代社会议题。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内容不再仅限于西方主流文化的精致艺术,而是扩展至能够反映不同种族、文化和性别等团体的概念和议题。使学生在接触各类艺术形式的同时体验、理解它们所体现的文化价值及当代社会议题。其次,多元文化艺术教育增加了能够体现全球性议题的艺术教育内容。随着网络、信息科技的快速进步,地球村上各个国家彼此的关系更为密切。多元文化艺术教育内容增加全球性议题主要包括能体现政治、经济、科技、人权等交错关联的艺术内容及形式。教育内容不仅强调世界各个民族的共通之处,同时也关注不同文化之间,尤其是主流文化和次文化之间的差异。体现全球性议题的艺术教育内容使学生了解并欣赏全球范围内多样的艺术形式,以多元文化社会和地球村的公民自居,适应地球村时代。最后,多元文化艺术教育内容强调基于文化议题的学生艺术表达和创作。主要包括基于本土题材的艺术表达和创作,研究不同社会群体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并进一步探讨不同群体如何通过艺术创作表达自己,比较东西方及其它文化的艺术表达方式,不同文化群体学生的集体创作等等。此类艺术教育内容能够使学生认识并尝试不同文化艺术表达与创作风格、分析研究各文化如何演变及发展、探讨社区如何透过艺术建立归属感等等。一系列相关的艺术表达和创作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理解艺术表达创作过程,同时也使学生逐步建立起社会批判意识及公平审视、对待文化差异的社会责任感。

(三)注重学生群体文化特点的民主教学方法

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的方法尤其注重教学过程中民主精神,直接体现为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群体的文化特点,使来自不同文化群体的学生在学习不同文化背景艺术的经验中理解自己群体文化、尊重他人文化。[9]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要点。第一,教学方法以社会学、人类学为基础,尤其关注文化本质属性及文化过程的相关议题,重点引导学生思考所属某一文化群体的人是如何形成并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的。带着这样的经验学生进一步关注艺术作品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在社会文化脉络中学习艺术领域相关知识并进行深入的文化内涵探讨。第二,以此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中,教师首先要承认教育是一种带有文化性、社会性的干预,必须要正视自己的文化社会偏见,时时察觉而不影响教学方法的民主性。第三,教学活动坚持以学生及其所在社区文化为中心的特点,教师注重运用学生及其所在社区的文化价值观及基本信念来设计并实施教学活动。第四,教学强调运用人类学方法辨识文化团体及在其价值观与实践影响下的审美表达与创作。在研究学生所处的文化团体艺术时,注重搜集关于他们所处的动态文化社区环境的信息,以此作为分析其艺术品及艺术实践的依据而非仅仅依据主流的文化意识形态。在研究非学生所处的文化团体艺术时,教师和学生通过诸如搜集各种书面、影像材料及个人史料等,获得一系列有价值的人类学数据信息,进一步理解艺术乃是一个社会整体中的有机构成部分,而不能脱离其社会文化土壤来进行解读和分析。第五,提倡不断挖掘并谨慎地使用反映文化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能够更民主地呈现教室、社区乃至国家中的社会文化与种族多样性。最后,教学方法时刻关注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发展特点、性别、年龄、社会阶层、政治、宗教及种族等因素所造成的人际互动的高度复杂性,努力寻求一个更民主的方式,使弱势群体能有机会融入艺术教育过程并表达意见,也使优势群体能检视出自己文化中所习以为常的偏见。

(四)强调学生文化群体特点和师生合作的人类学评价方法

多元文化艺术教育中的评价与传统评价方式的不同,更加重视来自不同种族、民族、社会阶层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对于学生学习成就及课程实施的影响。对于学生学习成就,相关研究者提倡评价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成果,尤其要将学生所在文化群体特点纳入评价考查范围之内,鼓励采用人类学的方法,如访谈、观察、问卷、记录、日记等方式完成对学生的评价。[10]对学生学习成就的评价一方面是考查、记录学生参与多元艺术教育课程过程中其艺术能力、文化理解力、社会意识与责任的发展进度和水平。另一方面更是要在多元文化艺术教育过程中建立带有文化群体特点的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力求无论学生来自何种文化群体,都能够获得平等的文化身份,接受公平的教育待遇。多元文化艺术教育对课程实施的评价多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除了验证学生学习成果之外,确认教学过程中权利和资源分配是否公平也是课程实施评价的重要目的。因此,形成性评价构成了课程实施评价的主体部分,尤其关注教学情境中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所有成员及他们之间的合作状态。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特别重视多元文化艺术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调动知识并将其带入教育过程中的能力、共同合作形成一个具有文化应对特色教育环境的能力,同时他们是否能够在此基础上产生进一步影响经济、政治及社会机构的思路及设想也是评价关注的一个方面。非正式的师生课上讨论评估,学生分析学生访谈艺术家的情况、对当地社区的调查、撰写课堂行为评估报告,都是教师、学生和社区能够共同参与的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可见,人类学的方法不仅能够提供实施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的手段,同时也是进行教育评价的重要途径。[11]

四、美国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的启示

多年来,多元文化艺术教育在美国社会及教育变革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国学界对于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的讨论一直持续,相关议题的广泛研究及实践的大范围推广足以说明其在美国艺术教育界的影响力。我国在当前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全球化经济、多元文化并存的基本现实,美国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要特点对我国艺术教育价值定位、促进处境不利学生发展方面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第一,应不断重视艺术教育价值的社会取向。纵观现代美国艺术教育发展历程,基本上经历了进步主义立场下的儿童中心主义、结构主义立场下的学科中心主义,到当展成为社会建构主义下后现代艺术教育基本立场。与传统艺术教育关注学生艺术能力、创造力及整体发展不同的是,当代艺术教育不断扩展其外延和内涵,强调其社会建构功能,关注学生的批判能力和社会意识,进而推动社会的民主变革进程。美国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的基本立场及实施特点正是这一趋势的明显体现。作为当今世界艺术教育的普遍发展方向,艺术教育价值的社会取向值得我国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关注。目前,我国青少年正生活在一个被多元文化所包围的时代。一方面目前我国社会本身就彰显出多元文化的特点,既来自代际之间又来自不同地域之间。我国青少年更加直接地面临着时展所带来的多元价值取向,同时又能够切身感受我国不同地区发展所带来更加明显的文化统一性和差异性。深受不同文化群体影响的学生更加直接地面临着多元文化情境并身处其中。另一方面,全球化趋势加剧,电视网络等媒体介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更直观地接触到全球各地文化艺术形式,“韩潮”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艺术载体不断涌入学生生活。在这种文化日益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学生需要通过常规艺术教育建立起基于文化理解的、对多元文化艺术的自我判断意识和能力,发展健康积极的审美态度和情趣,进而获得文化自尊及对他文化的理解和包容。青少年文化理解力、社会文化意识的建立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的文化独立。这是我国艺术教育在新时代应该担负起的社会职责。第二,艺术教育的实施应关注学生所在群体社会文化背景,尤其要在促进处境不利学生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多元文化艺术教育主张学生要了解不同艺术形态及其文化背景,进而形成文化意识及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艺术教育应注重向学生澄清某主流艺术观点只是当今各文化的众多观点之一,保证学生能接触艺术的多样性,同时达到接受、理解和欣赏。同时在具体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关注学生所在群体社会文化背景、促进其对自己所属群体艺术及文化价值观念的认识和重视,关注学生对不同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同,在艺术的学习环境中支持所有文化的平等权利。从我国当前现实来看,应当重视艺术教育在促进处境不利学生发展方面能够发挥的作用。美国多元文化艺术教育最初的兴起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源自对国内少数民族及处境不利学生公平发展的关注,实践过程中其核心乃是培养学生了解认同自身文化、尊重欣赏他人文化,最终实现教育的公平和正义。对于处境不利学生的艺术教育要多注重通过艺术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多样的社会文化样态,通过对自我文化及他文化背景中艺术的学习与理解过程,建立文化自尊和自信,促进其社会化表达,加速处境不利学生的社会融合、促进处境不利学生的发展是多元文化艺术教育追求教育公平与正义宗旨的重要体现。

作者:杜丽姣 边霞

上一篇:思维方式差异及科技英语翻译策略 下一篇:多元文化下的企业和谐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