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对帮助信息产品用户形成习惯的影响

时间:2022-03-03 01:54:50

情境对帮助信息产品用户形成习惯的影响

摘要:在许多影响信息产品用户连续性使用及习惯形成的要素中,情境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通常被人们所忽略。在习惯养成前,目的因素影响着人们行为的连续性。随着连续性的增加,稳定的情境能帮助人们将目的与行为间的刺激反应过程转化为情境与行为间的刺激反应,进而内化为一个自动化过程。

关键词:使用的连续性 习惯 情境 信息产品设计

一、前言

为了探究有哪些因素影响着信息产品用户使用的连续性以及习惯的养成,笔者对心理学中关于人的行为与习惯的许多研究结果进行了学习。在许多影响用户连续性使用及习惯形成的要素中,情境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常被人们所忽略。本文就会从认识习惯出发来探究“情境”在信息产品用户形成习惯过程中的影响。

二、理论基础

2.1关于行为与习惯

2.1.1什么是习惯

习惯是一种人们所学习的行为次序,习惯对于特定的线索能产生自动化的反应,习惯对于获得某些目标或达到最终状态具有一定的功能。习惯是反应的一种特性,通过情境线索自动的激活。其中情境是指与在过去的表现中与反应一起发生。习惯是已经对线索自动化反应的学习动作,是为了获得一个或多个目标。作为行为的一种趋势,习惯是一种在一个稳定的情境中重复做出反应的趋势。

对于习惯的定义中都离不开以下三个关键因素:目的、情境与自动化。习惯可以视为是一种人们为了达成某一特定的目的,而在相对稳定且特定的情境中,不断重复相同的行为,直至产生情境与行为间自动化反应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

2.1.2习惯的特征

习惯有以下主要的特征:

1 习惯受到情境的暗示

情境激发习惯性的反应正是因为习惯内在的自动化过程在反应与反应发生的情境的特征之间搭建了一种相互关联的模式。习惯的学习过程,正是反应与情境之间联系性的学习过程,作为程序性的记忆储存在大脑里,于是情境对习惯而言是一种直接的暗示。

2 习惯的情境与反应间的联系不受到目的的调整。

在形成习惯后,人们的反应受到情境的暗示,而与人们反应的目的及意图无关。

习惯化的行为与非习惯化的行为有哪些差异?习惯化的行为与非习惯化的行为的最大差异有两点:

1 目的-情境-行为的关系:目的激发非习惯化的行为,情境激发习惯化的行为。

2 自动化的属性:非习惯化的行为不存在自动化,对于习惯化的行为自动化是它必要的属性。

2.1.3行为到习惯的发展过程

在了解从非习惯性的行为发展到习惯的这一过程前,有几个基本的概念需要了解:

需求是指一种心理的特征。它能产生相应的目的和对行为的指导,它通过引起机体组织的行动以达到目的。

目的是指所期望的、渴望的结果或最终状态。目的是心理需求(如口渴或饥饿)的结果,或是其它不同的需求或激励(如保持健康、交友、获得知识等)的结果。

意图是指一种个人的激励,在激励下人们有意识的进行对行为的计划(当预先设想的暗示或情况发生时该进行什么样的行动)。

执行意图是指明确了在哪里、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实现目的的意图。

行为(action)在社会心理学里是一系列认知和情感活动的产物,最常通过意图的引导来执行。

行为后的评估旨在帮助人们在行为发生后判断行为对目的的实现程度,这有助于人们之后为了特定目的的行为选择。

从-般的行为到形成习惯需要经历三个阶段:行为采纳阶段、行为重复阶段、习惯阶段。

当人们产生一个目的A,在目的A的激励下,人们会产生行动的意图。在意图的作用下,在预先构想和设定的提示或环境中,人们便会进行某一特定的行为(行动B)以实现目的A。这一阶段为行为的采纳阶段。

行为B发生后,人们会对行为B的反馈结果与目的A进行比较评估,如果行为B帮助实现目的A的效果越好,人们便对行为B越满意,反之,越不满意。针对行为B的满意度有助于人们在再次面对目的A时,做出是否采取行为B的判断。越满意,人们在面对目的A时产生重复进定行为B的意图就越高,该意图会激发行为B的重复进行,这一阶段为行为的重复阶段。

在稳定的情境下,当目的A与行为B之间的刺激反应重复的进行,行为的重复有助于人们将目的与行为的关系与情境相关联,直至产生在情境的暗示下行为的自动化,习惯变产生了,这一阶段为行为的习惯化阶段。

综上所述,行为到习惯的发展必须有三个阶段,从最初的行为采纳阶段到行为的重复阶段再到行为的习惯化阶段。在行为到习惯的发展过程中,目的在习惯形成前扮演着主导的作用,它通过意图激励人们进行特定的行为。虽然情境在行为采纳和重复阶段都对行为的进行不产生引导的作用,但随着行为的重复,稳定的情境会帮助人们将目的与行为的刺激反应关系转化为情境与行为的反应关系。由此可见,目的和情境对习惯的形成都扮演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

2.2信息系统中行为的解释与预测

2.2.1信息系统采纳模型

信息系统采纳模型解释了人们如何被影响而采纳从计算机所支持的渠道中获得的信息。

根据信息系统采纳模型,影响用户最初接受信息使用信息的影响因素为两部分:可感知的实用性和易用性。

可感知的实用性是指用户所感觉到的关于信息是否具有价值,是否有帮助的程度。它对用户的满意度和形成持续使用的意图有很大的影响,会持续的影响用户在信息使用时的态度。

可感知的实用性又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信息的质量和信息来源的可靠。

信息的质量是信息系统是否有用的基本判断因素,它代表用户认为信息相关、及时、准确及完成的程度。

信息来源的可靠性是指人们对每一条信息的信任程度,或者信息是否由专家所贡献的想法。

2.2.2信息系统的持续性使用模型

根据信息系统的持续性使用模型,用户对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的意图是由以下三个方面所决定的:用户之前使用信息系统的满意程度、初次使用信息系统后的系统表现,及期待与表现之间的差异程度。

2.2.3信息系统中行为到习惯的发展过程

一个用户从最初采纳一个新的信息系统到养成使用该信息系统的习惯必须经历三个阶段:采纳阶段、非习惯性的连续使用阶段与习惯性的连续使用阶段。

第一阶段即基于信息系统采纳模型的使用阶段,用户受到影响因素a(如图1)的作用产生采纳信息系统的使用意图。在意图的指引下,用户进行使用行为b。之后,用户会对使用行为b进行评估,用户的满意程度越高,继续使用系统的可能性就越高。

如果用户对初次采纳信息系统满意,在影响因素a继续的作用下,用户会产生连续使用信息系统的意图。并在意图的作用下,用户会继续进行行为b。只要用户保持一定的满意度,用户会连续使用信息系统。这一阶段中,用户的行为受到影响因素a的作用,非情境的暗示,并且用户的行为未达到自动化的过程即习惯性的使用过程。所以这一阶段为非习惯性的连续使用阶段。

当用户在连续的使用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将情境与影响因素a与使用行为b的作用产生联系,逐渐将影响因素a与行动b的刺激反应关系发展为情境与行动b的反应关系,用户的行为的自动化即使用习惯变产生了,所以这一阶段为习惯性的连续使用阶段。

在信息系统用户行为到习惯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因素a在使用习惯的形成中扮演着主导的作用,它通过产生使用意图来激励人们使用信息系统。虽然情境在信息系统采纳阶段和连续使用阶段都对使用行为不产生引导的作用,但随着使用行为的增加,稳定的情境会帮助人们将影响因素a与使用行为b的刺激反应关系转化为情境与行为b的反应关系。由此可见,在信息系统中,影响因素a和情境对习惯的形成都扮演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

三、情境在信息产品用户习惯形成过程中的影响

无论对于广义的习惯形成过程还是信息产品用户习惯形成的过程,从行为发展到习惯都受到2个关键因素的影响:意图的一致性与情境的稳定性。

根据上文所述的行为到习惯的发展过程,可以得出:在信息产品用户习惯形成的过程,影响因素a是通过影响需求影响用户的目的并最终影响用户的意图。

3.1构成信息系统用户使用情境的要素分析

情境是指任何可以将一个实体的情景特征化的信息。对于一个用户而言,实体是指与这个用户相关联的人、地方或物体。

根据设计领域的POPTM模型,情境是由5个要素所构成:人物,物体,地点,时间和事件。对于不同的用户行为,这5个要素对情境的影响的比重不同。

3.2情境在习惯形成中的作用

信息系统用户习惯的形成受到2个要素体系的影响:意图的影响要素体系以及情境的构成要素体系。意图需要通过行为让需求得到满足,行为的发生对应着特定的情境。特定的情境能唤醒对应特定需求的意图让特定的行为被执行。因此,在信息系统用户未形成习惯前,意图的影响要素体系和情境的构成要素体系间通过行为作为介质易相互影响。随着信息系统用户行为向习惯的发展,即行为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意图的要素体系和情境的构成要素体系的特征对于该行为习惯都相对稳定而不易相互影响。

四、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非习惯性的行为,目的因素影响着行为的连续性。只有在稳定的情境下,非习惯性的行为才能转化为习惯,通过情境激发行为的自动化来激发习惯的发生。因此,稳定的情境与需求的满足一样是信息产品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必要条件。

用户体验设计师通过挖掘用户的需求即目的因素来进行设计,但忽视了情境对帮助用户形成习惯的重要性。因此为了帮助信息产品用户养成习惯需要两方面的努力:一是基于用户的意图影响要素体系挖掘用户需求设计产品。二是基于用户使用信息产品的情境构成要素体系对产品使用过程与情境间的互动关系进行设计,加强情境的刺激。

上一篇:巧用诗词教物理 下一篇:基于房屋建筑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