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完善的设想

时间:2022-02-16 10:03:56

我国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完善的设想

摘要: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教育性、学术性等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点决定了高校与学生之间的纠纷并不能全都依赖司法救济途径解决,而如果高校与学生因管理过程发生纠纷都要诉诸司法途径会导致诉讼的泛滥,从而加大法院的审案压力,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高校学生申诉这一非诉讼性的权利救济制度。

Abstract: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academic and other higher education determines the specific point of dispute between the university and students can not solve all rely on judicial remedies, and if the college and students who have a dispute management process access to justice will lead to the proliferation of litigation, thereby increasing pressure on the court trials, therefore,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appeal of this non-college students the right to relief system of litigation.

关键词:申诉制度 缺陷 完善

Key words: appeals system defect perfection

作者简介:牛秀丹,女,生于1980年,装甲兵技术学院基础部政治教研室助教;徐,男,生于1985年,装甲兵技术学院基础部政治教研室助教

高校学生申诉制度是我国法定的救济制度,我国现阶段的高校学生申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该项制度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实践中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保护作用,因此,有必要将该制度进一步的进行规范化,使其更具有操作性和现实的时效性。基于此考虑,针对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完善有如下思考:

第一,要明确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性质[1]。西安理工大学副教授康建辉等在其论文《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对高校学生申诉制度性质是这样认识的,“高校学生申诉制度是一种校内救济制度,而非行政裁决或行政复议制度”,那么基于这样的定性,为了尊重高校的自主管理权,避免司法对学校行政的过多干预,除了法律规定可以提出诉讼以外,未经申诉程序学生不能以高校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笔者赞同此观点。

第二,完善高校学生申诉处理程序。“古老的自然正义原则,其要义就在于保证程序的正义,从而才能实现实体的公正,在高校申诉制度中,程序问题自然也就非常重要,只有尊重申诉学生的程序权利,高等学校内部的申诉受理机构才能够理性地做出决定” [2]。申诉处理程序是申诉制度非常重要的内容,具体程序的设置也要具有可操作性。

第三,完善申诉处理委员会职能。首先,申诉处理委员会人员构成要合理。新《规定》第六十条明确指出,“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学校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由此可见,该规定中对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规定是非常模糊的,更没有明确各类组成人员具体的人数比例,这就导致实践中各高校在设立申诉处理委员会成员组成上都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作为学校的内部救济途径,必须保证其机构的独立性,要实现这一点,就要在其人员构成上下功夫,这点可借鉴台湾高校的做法,即申评会委员的成分多样,不但有在校教师,还要有法律、教育、心理学者和学校教师会代表,其中未兼行政职务之教师不得少于总额的二分之一,同时更要注重学生代表的作用,让更多的普通学生也参与到申诉处理委员会中来,这样,就从形式上保证了申评会组织的公平合理,避免了被申诉人自己审案子的尴尬局面。其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权力要明确。新《规定》第六十二条指出,“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对学生提出的申诉进行复查,并在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做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诉人。需要改变原处分决定的,由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交学校重新研究决定”。从规定的字面意思看,学生申诉委员会没有决定权,而只有建议权,而如果学生申诉委员会对学校的处理仅有建议权的话,则可能会造成学校权力部门对学生申诉委员会权力的藐视,那么,学生申诉委员会就已经形同虚设了,最终将导致学生的权利难以得到有效的救济。针对此问题,可以这样解决,如果学校的处理决定有明显的程序不当、证据不足、依据不明、定性不准的情形,那么申诉处理委员会可以直接改变学校的决定,而对于认为应重新处理的情形,可以要求原处理部门重新给出处理意见,对于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的处理决定,申诉委员会则可以维持原处分决定,并提交学校执行。

第四,要拓宽申诉委员会的受案范围。新《规定》第六十条明确指出,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的处理决定可以提起申诉。此条规定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申诉案件受理范围的需要,高校与学生因管理行为发生的纠纷并不限于《规定》中提到的这四类,比如有关学位授予的矛盾纠纷也应纳入申诉范围之中,所以,在设计学生申诉案件受理范围时,除了要相对明确的列举校内申诉案件的常见类型,还要确定一个受理原则作为兜底条款,这样才能防止遗漏的情况发生,即如果高校对学生的处理足以改变学生的身份,并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生存可能产生深远影响的处分决定,如开除学籍、不予授予学位等关涉学生受教育权的决定等,学生都可以先通过申诉的救济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五,完善申诉后救济渠道。申诉后如果学生对申诉处理决定不服,除了可以向学校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申请再申诉,还应设置学生申诉与教育行政复议及教育行政诉讼等救济途径之间的衔接,即学生针对因被开除学籍、不颁发毕业证书等严重侵犯自身受教育权的情形,不服申诉处理决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请教育行政诉讼;另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行政复议法》第六条第九款的规定,针对教育行政部门不履行保护学生受教育权职责的行为提出行政复议。

参考文献:

[1] 参考康建辉,张卫华,胡小进.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24

[2] 湛中乐.高等学校大学生校内申诉制度研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6):103

上一篇:消除儿童游泳教学怕水心理的有效方法 下一篇:浅议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