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办教育与美国私立教育比较研究

时间:2022-02-10 06:47:01

中国民办教育与美国私立教育比较研究

【摘要】中国民办教育与美国私立教育虽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差异。通过两者的比较,能发现中国民办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民办教育;私立教育;异同

民办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一直是公办教育(官学)的重要补充,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政策的因素,民办教育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发展十分缓慢,可以说近乎于停滞。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愈来愈高以及教育大众化的现实需要,民办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但是,我国的现代民办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问题仍待解决。放眼国际,美国的私立教育自建国至今已发展了200多年,在各个方面都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虽然由于历史与国情的差异,这些经验并不完全适合于我国,但是通过二者同异指出的比较,仍能给我们提供许多有价值的参考。由于我国民办教育主要是民办高等教育,本文比较研究的范畴仅限于高等教育。

一、中国民办教育与美国私立教育的相同之处

1.性质比较类似

无论是我国的民办教育还是美国的私立教育,其表现形式都是民间私人或非政府组织机构投资兴办高校。

在美国,早期是教会办学,稍后私人出资办学也相继兴起。如今,这些私立学校中有许多成为了世界上最顶尖的大学,其中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排名前10的学校。[1]

中国近代的民办高等教育也是主要起源于教会大学和私人办学,但是其中的教会大学更多的是为了服务于列强在华的殖民统治,而私人办学则是为了御辱图强。解放后,随着人民政府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大力发展公办学校,对私立学校采取“公私兼顾”、“加强领导”、“进行整顿、改造”的方针,并于1951年全部收归国有,1952年将其他私立高等教育机构全部改为公立,除了少数企业办学或民办成人职业技术短期培训等,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从此销声匿迹近30余年。[2]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办学,新的民办高校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在神州大地涌现。这些民办高校除了少数由派或企业等社会组织兴办外,绝大多数都是有私人投资兴办的。

2.都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

无论是美国私立高校还是中国的民办高校,其教育活动的开展都在一定程度受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与管理,这包括学校的设置、注册成立、审批等的管理。也就是说,无论中美,私立大学的成立都要经历一个完整注册——审批程序,由教育主管部门确认后才能合法的招生授课。[3]

二、中国民办教育与美国的私立教育的差异

1.中国民办教育与美国私立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承担了不同的任务即定位不同

美国私立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功能定位主要是培养高级专精人才或理论研究人才,换句话说,是进行精英教育,因此多是综合类大学,并且具有研究生院。而培养一般技术人才和普通劳动者则主要由各种公立(国立或州立)的大学或学院承担,这其中有相当部分院校是只能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学院。从学校数量上看,公立学校所占的比例远远大于私立学校,是美国教育普及化的主力军。[4]

我国的情形则大为不同,甚至现阶段从职能和功能定位上来看,与美国正好相反。公立教育承担了几乎所有的研究生以上的教育,民办院校起初针对的是职业教育,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和鼓励民办院校的政策,倒是涌现了许多学科开设类似公立综合院校,并以经管、法律、外语为主要专业的独立院校。总体而论,我国民办院校教育对象是高考中成绩较低的学生,而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基本上属于一般技术人才或普通劳动者。

2.学校办学经费来源不同

美国私立教育的办学经费来源成分比较复杂,其中以社会捐助和承担对企业项目研发以及投资为主要部分,此外政府拨款约占15-20%(美国私立高校获得的政府拨款虽远不及公立高校,但依然不少)[5],而学生的学费在其中占的比例有限。

我国民办教育办学经费来源单一,几乎完全依靠学生交纳的学费。因此招生人数多少直接影响学校资金充裕程度,而需要太多试验、实习设备的工程类学科往往是要么不开设,要么只以理论讲授为主,缺少相应的试验和实习课程。单纯靠收取学费作为经费来源的办学模式严重制约了我国民办院校的发展,是指办学模式单一化,低端化,甚至沦为单纯的照本宣科。

3.教师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可选择性差异巨大

美国教师可以在学校间自由流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任意一所高校应聘,而高校也可以根据自身定位和发展需要聘任教师,所有教师的校际流动性很好。因此私立高校有充足的教师来源。

我国公办院校的教师难以随意流动,而民办教育机构本身在福利待遇上面的天然弱势(公办院校属于国有事业单位,教师的基本工资由国家承担,而各种岗位津贴虽然有学校承担,但是国家给的各种拨款足以支撑,民办教育机构完全由自身承担),再加上身份的差异(公办院校教师是国家公职人员),使得民办高校不仅难以从公办院校中得到水平高、能任事的学术带头人,甚至连刚进入教师行业的新人都是公办院校挑剩下的。一两位公办高校退休教师加一批研究生(更早年份甚至是本科生)往往是大多数民办院校各院系教师队伍的基本构成。教师数量的缺乏和质量上的不足使得民办院校的教学水平难以令人满意,科研活动更是无从谈起。

美国教育和中国教育还有一些其他的差异,如考察评价体系方面的不同,但由于不属于两国非公立教育的特有差异,故在此不再赘述。

三、美国私立教育发展对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启示

首先,对于两国由于定位差异造成的职能差异问题,从纯经济学角度看,美国模式更为经济,这是由于教育水平越高,其个人边际收益率越高,而社会边际收益率越低。[6]但是从社会发展和中国现状来说,短期内民办教育是解决广大人民的教育大众化需求最好的选择。而从长远看,应当扶持和打造数所具有高水平的民办高校,使得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在培养高精尖人才能力和科研水平上形成竞争,这样更有利于保持竞争机制,促进教育事业的长久发展。

其次,在经费来源问题上,需要引入更多的民间及社会其他机构投资或捐助,尤其是通过立法确立一些表彰机制来鼓励企业或拥有较多财富的个人向民办教育捐助(比如对于捐助的企业减免一定比例的所得税或其他税费,给与捐助的个人一些特有的荣誉称号等),同时鼓励校企联合培养一些专门型人才。另外,从经济学角度考虑,学校培养人才,并最终进入工作创造价值,因此作为受益方的工作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从受收益中拿出部分回馈给学校,尤其是以培养技能劳动和工程类学上为主的职业学院。因此,可以形成这样一种机制:适当降低学费,当学生毕业并工作后,其工作收入的5%-10%将自动转捐给学校,同时企业也向该校捐入同样的钱,该捐赠持续时间为在校读书时间的两倍(比如在校4年,就捐赠8年)。这样可使学校为了提高自身收益就必须尽力学生的学业水平,并使学生所学尽量符合工作需要。这个方法同时考虑到了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并使企业用人成本不会发生太大变化(虽然捐赠增加了支出,但是合格的劳动力会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而针对性的学校培养还会降低企业盲目招收员工造成的隐性成本——因为招来的员工能干什么他们能从学校那里能比较清楚的知道)。

最后,教师资源的流动性和民办教育师资的缺乏问题,需要通过改善两类学校教师的待遇差别和社会地位差别来解决。在这个方面,我们更多的是需要直接学习美国的现有经验,并用一种适当的方式在我国实行,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滕大春.美国教育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

[2]宋秋蓉.近代中国私立大学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3]周梁云,穆美琼.美国私立教育法律制度的特点及其借鉴[J].云满师范大学学报(哲学课会科学版),2006(3).

[4]吴福光,仕华.美国私立大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贡献及启示[J].广州大学学报,2000(5).

[5]靳希斌.教育经济学(修订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国有企业改革中国家行为的诺斯悖论及其解决 下一篇:基于普通高校通识教育课程《音乐欣赏》教学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