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生本”课堂教学探析

时间:2022-01-31 12:28:53

新课程下“生本”课堂教学探析

【摘 要】新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突出表现为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把学生视为“发展的人”、“独特个性的人”、“学习的主人”。在这种“生本”教育理念下,本文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认为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在于课堂中人的异化、课堂教学以知识为本、课堂上问题意识的淡化。究其根源,这一切无不是对人的漠视,对学生存在及其价值与意义的漠视。为此,笔者提倡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秉持课改“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凸显学生主体,让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生活与实现价值,让课堂在教学主体相互间的理解与对话中焕发出生命活力。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生本

一、新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本”

教育是一种以“关注人的生存,促进人的发展”、以“受教育者能拥有‘美好生活’”为终极目标的活动。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在《完人教育论》中说道:“我只想把出发点归之于‘人’。回到人!回到人!只进行‘人的教育’,无论主观愿望如何,回到人,进行‘人的教育’,便会有真正的教育。”由此可见,教育的主体是人,核心是人,目的也是人。因此,对于当代课堂教学而言,课堂教学必须以育人为本,必须把学生视为“发展的人”、“独特个性的人”、“学习的主人”,重视学生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调动他们的主体积极性,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

二、传统课堂教学的反思:“生本”缺失

1.学校和课堂中人的异化

学校和课堂有什么?

在校长的心目中,学校有什么?一次,在一个校长岗位培训班上,校长们在一张白纸上用简笔画画出“我的学校”,48位校长中只有12位画到人,画出学生的只有4人。大多数校长画的是教学楼、操场、花坛和通道。“学生”在学校的画面上为什么没有凸显出来?面对学校,人们看到的只是“殿堂”和“制度”。其中一位乡村学校的校长却没有把学生淹没在发达的物流中,他画的“我的学校”,学生居于画面的中心。校门外还有期盼入学的孩子。校长们对“学校里有什么”这一问题,所用简笔勾勒出的差别,在于对学校生命意义的理解不同。

2.课堂教学以知识为本

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其后是骇人听闻的灌输式教育,它把学生变成了“容器”,变成了可任由教师“灌输”的存储器。在严格意义上,“灌输”本不属于课堂教学,它根本就不是教育,但在现实中它却长期存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这种灌输式教育从根本上否定了课堂教学的本真意义,把学生活生生的生命窒息于机械记忆、呆读死记之中,严重剥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主体权利和反思批判意识,致使原本应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蜕变成了一种单向、刻板、机械和强制的知识灌输。

3.课堂上问题意识的淡化

(1)教师忽视学生提问。首先,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更多时候采用“注入式”的教学。讲授法以其能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口头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播系统连贯知识的特点,备受教师的青睐。而这种方法长期运用,极易导致学生消极、被动地学习。其次,讲授教学使教师拥有了绝对的权威,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控制与使用完全由教师决定。教师充当了任一课堂教学时间的主角,其在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演讲的同时,却剥夺了学生的权利,剥夺了学生的言语权。

(2)教师控制着提问权。在制度化课堂教学中,谁是发问者?绝对的答案是:教师。只有教师,才有资格控制提问。所以在制度化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问答看似有来有往,其背后却是控制与操纵。教师用提问操纵着学生、推动着课堂教学的进行。课堂教学的问答表面上看师生都在参与、都在行动,其实却是机械式的,它抹杀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真实意向,掩盖了教育过程互动的实质。

三、“生本”课堂: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1.以解放学生为目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本质是一种生命的存在。教师应该承认学生是一个现实完整的生命体,自由的成长就是它的本质。然而在现实的教育中,学生仅仅作为受教的对象,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施教。学生作为教育活动中的客体而存在,其成长以及将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完全由教师来决定。在权威面前,学生只能无条件地选择服从,在一次次的被压迫中丧失自己的独立人格。现时代要求教育教学培养一代新人,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强调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和创造者;学生不再是活动的旁观着,而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建议者……由此可见,必须解放学生,必须把学生的位置重新摆正。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直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由传统学习方式转到现代学习方式,就是要把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单一性的学习方式转换为多样性的学习方式。

上一篇:试论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基础西班牙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