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范文

时间:2023-03-10 03:52:34

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范文第1篇

1 对英语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认识

英语新课程理念的内涵包括: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技能,形成综合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文化的差异、风俗习惯,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打扎实的、良好的基础。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和体验各种目的明确的交际活动,通过查找课本、网络、资料、制作视频、图片,分组开展讨论、辩论、归纳总结,从问题中掌握语言,在活动中掌握技能,形成学习策略。

2 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英语备考复习

按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可以看出,新时期的英语备考复习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能仅仅是"查漏补缺"、"补基础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教会自主复习策略"。因此,为了适应这个新要求,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应该注重以下三种新的教学理念。

2.1 尊重学生学习个性差异的理念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个性差异较大。第一种类,好学善学者,愈学愈好学,就像"牛吃草,愈吃愈有滋味"。这类学生已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个性和策略。教师要想办法保护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示范性,创造更多的条件,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带动全体学生。第二种类,想学但不会学者,这类学生,因为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不妥而信心不足,自暴自弃。教师要跟紧这类学生,更多地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第三种类,厌学者愈学愈不想学,就像"一块搬不动的石头"。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尊重这类学生,降低学习目标和要求,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备考复习过程中,必须从学生学习个性差异入手,按高、中、低三种层次要求,分层次教学。如一项专题复习分三种层次,一次检测分三类试题(A、B、C卷),一项活动分三类人马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习个性差异入手,留给学生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的空间。

2.2 一节课一个话题的理念

新课程理念提倡一节课一个话题。一个话题容易激起学生的思考和探讨。如0.5分值多少钱?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这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又如,如何在阅读理解题目中考高分?就这个话题,教会学生的一些考试方法和技巧。

以德庆县中小学目标管理之四为例,教会学生的阅读技巧。分三个步骤:第一步,提出问题。 ① 什么是"带读"?――带着问题阅读文段。eg. Who broke the toy horse? (答案B. Amie)。 ② 什么是"跳读"?――遇到不懂的单词跳过去,通过上、下文去理解其义。eg. From what Bill was carrying,we can know that he

.(答案B.liked sports and music)。③ 什么是"猜读"? ――结合上、下文,猜出不懂的或未学过的单词和词组。eg. In this passage,the phrase"break up"means

.(答案C 关系破裂)。 ④ 什么是"泛读"?――大体掌握其大意,归纳文章中心。eg. The title for this passage is

.(答案D.How computers change our Habites.)。第二步,分成组开展讨论,陈述所选答案的理由。如为什么选B?第三步,教师点评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总结好的方面,指出不好的方面。

2.3 双语沟通配合备考复习的理念

其一,在备考英语复习过程中,由于大量的专题训练和测试,学生会产生厌倦,甚至麻木。因此,教师很有必要选择一些方式,用母语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如拉家常、聊天、开玩笑、讲故事、讲人生哲理等……如《牧羊人拾鹅卵石》激发学生"只有勤恳才有财富",《二个和尚去钓鱼》激发学生探究学习规律……通过上述方式与学生建立感情,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形成融洽的、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理念范文第2篇

一、新课程理念反映在新教材的结构体系有较大变化,我们应该根据各自体系的特点灵活教学——体现“求活”精神

新教材出现栏目式、板块式结构,每课设计三个板块,每一板块各有特点:

(一)是引入新课。该板块注重从生活中事例或精彩的美文赏析出发,或主题研究,或感受出发,从而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这对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学中小品表演,多媒体,歌曲,故事等方式我们都可以用来导入新课。

(二)是课文正文。此板块非常注意选材内容丰富、生动,在课文中还设置有“框”,“框”中大量事例或知识链接,明显透出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社会的特点,这要求我们选材的内容更富于时代性和灵活性,如“神舟号”可载人飞船、蛟龙号等新的科技成果都可以引入教学。

(三)是课后练习设计。新教材课后练习更具有启发性、针对性和开放性,如七年级下册有道题目是:“小明的腿扭伤了,走路一拐一拐的,如果小明在你们班,你们会怎么做?”(1)关心、安慰他,课间休息时搀扶他到室外活动(2)放学时和他一起走,帮他背书包(3) (4)

这种思考题没有绝对,唯一标准答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实际情况作出多种选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紧密联系初中生的实际和生活进行教学——体现“求实”精神

首先,结合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的增添生活中的事例,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事例相结合,这样有助于学生接受知识,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其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还特别重视学生这个主体,采取“实践体验法”让他们活起来、动起来。例如:在讲授“孝敬父母”时,我结合“母亲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洗衣服、提水等家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母亲的辛苦,进而学会知恩感恩,这样的世界才会变得温馨和美丽。

第三,在教学中,不能把知识传给学生就了事,而是应该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例如:开展“安全教育”的主题活动,要求学生平时注意饮食安全、运动安全、交通安全、用电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自救等。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当的防范和自救办法。

第四,在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能结合身边事例和素材来分析教材,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自我教育能力,讲解初一教材《创建新集体》时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的好习惯。我以“我爱班集体”为题,让学生讲自己为什么爱班集体?他们先讲了班上开学以来的好人好事:有的同学为集体打扫卫生,有的同学为集体每天坚持出板报等等。接着有同学表扬班上的干部:生活委员早来晚走,开门锁门,生病还坚持来;班长助人为乐,帮助同学完成作业等等。又有同学说,我们还有值得尊敬的老师:父母般的、朋友般的师生关系等等。

学生自己的发言,他们各自受到了教育。做好事的得到表扬,不很关心集体的受到了鞭策,干部们受到了鼓舞,老师们受到了尊敬。这样教育效果,不是通过老师讲授而是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取得的。

三、新课程理念对我们思想品德课考试也提出了新的命题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新的教学思维方式——体现“求新”和“求实”精神

第一,初中思想品德的考试是开卷的,命题切入点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是联系身边生活的实际,用书本知识来解释身边的道德、法律现象、社会、经济、文化等内容。其次是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同时,在命题过程中,注意考试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实际和社会实践的联系,注意考察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在考试标准上尽可能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新课程确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那么作为教学评价手段之一的考试也理应关注三大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在新课程理念下,考察内容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体现学习的价值。要能够在记忆、理解、应用等方面作出综合反映。

“过程与技能”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的解题方法,客观题的题型有好几种解题方法,主观题不管是哪种题型,我们都要认真审题,找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呈现教材观点,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进行加工处理,应用3W思路(即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how怎么办)来答题,注意多角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在新课程理念中,考试十分重视这一点,避免过多的机械的记忆题,由浅入深,让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突出试题的特点,让一份好的试卷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

当然,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感悟很多,我仅仅从教材结构、课堂教学的思维及命题这几方面进行微微探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

新课程理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探究;创造能力;思维能力;思维品质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切实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中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

1. 发掘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

学生强烈的释疑解惑的欲望是他们积极思考的潜在动力,由存在疑问到解释疑问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认真思考、深入探究、综合分析、严谨推理,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我在教学“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实验中包括有两个小实验,我只给学生说明了科学家当时的探究思路、欲解决的问题,以及选择使用rI'2噬菌体的具体因素和相关的背景资料。我如此做的目的是为学生后面发现问题作好铺垫。然后,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这个实验,并且暗示他们这个实验里面存在有问题,并让学生讨论。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释疑了。这样就会强化和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2. 拓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拓展高中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我认为探索就是一种很好的创造性学习。探究的真正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还在于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让他们渐渐地形成良好的探究态度、探究方法和思维品质。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这一部分知识,教师如果纯粹地按照教材讲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都必定是很表浅的,即使记住了,也只是“囫囵吞枣”。为了使学生认识与理解基因工程技术,我是这样设计处理的:

(1)重温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方法与过程.传统育种方法一般只能在同种生物中进行,而难以将一种生物的优良性状移植到另一种生物上。有何方法能够实现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打破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定向改造生物性状?一连串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思考、讨论,有的学生想出了“植物嫁接”。

(2)嫁接后植物所生长的果实和接穗亲本的性状完全是一样的,然而假如只要物种的某个优点,而非全部的时候又怎么办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他们想出诸如基因杂交、基因嫁接、基因剪接、基因转移等方法。学生想到了这些,至此我的教学目的也就实现了.因为这表明学生己领悟到了科学家们当时为什么要创造基因工程这个技术和他们想解决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再要求学生进行假设、设计,怎样来完成这个基因的“嫁接”技术。他们即使讲述得不是很完美,但也会想出很多方法。我认为这样处理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大胆假设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新课程理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学探索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怎么教,学生该怎么学,这是困惑广大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笔者根据使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感受和体验,就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师的备课

适应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教师的备课不仅仅是简单写教案,教师的备课应该是多方面的准备,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作为语文课程的开发者、组织者、策划者,教师应该备好哪些课,笔者在实践中作了一下总结。

1.备好思想情操课

教师不光要教书,还要育人,教会学生做好人,教书的影响力很大,教师的修养情操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榜样作用,潜移默化作用。学生身上或多或少会留下教师的影子。因此,教师必须加强思想修养,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感染学生。

2.备好社会课

现代教育是开发教育,学生不再封闭保守,现代社会信息流量大,学生接受社会信息多且良莠掺杂,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了解社会信息,并进行甄别,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

3.备好沟通课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与学生沟通,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特点,知识水平,个性差异;了解对语文课的要求,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关注每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每个方面,才可能使教学活动做到有的放矢,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4.备好积累课

语文教学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单一的语文知识已不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搞好语文教学工作,对教师的知识面要求越来越宽,深度越来越广,教师的积累应是多学科的,不光是专家,还应是杂家。

5.备好研究课

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超常问题很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除了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外,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课下还应该进行专题研究,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这就要求教师自觉培养自我搜集信息的能力,进行专题研究的能力。

6.备好文本课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只是些例子”,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大量的时间是花在课文的学习上的。我们通过“语文教本”怎样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了解写作技巧,感悟情感、培养情操,这就需要我们每位老师下大工夫不可。怎样备好文本课,我的做法一是通读全套教材,把握编者意图;二是明确单元侧重点;三是把握每篇课文的特色;四是借鉴他人、同事、专家、网上同行在教学设计上的优点;五是针对所教学生特点设计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科学性的教学组织结构预案。

二、科学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组织、设计安排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优劣。怎样组织课堂教学,我的经验是遵循优化课堂教学的原则,找准适合课文特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多层探讨。

1.遵循优化课堂教学的原则

(1)教学目标要明确

(2)课堂结构要严密

(3)教学思路要清晰

(4)教学方法要得当

(5)学习气氛要活跃

(6)教学手段要跟上

(7)教学效果要明显

这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作为我进行课堂教学组织结构好坏的评价标准。

2.找准教学方法

例如在学习〈《新闻两则》〉时,由于课本是新闻体裁,学生这方面的知识积累不是太多,我利用这几天的报纸,选择几篇贴近本地生活的消息,用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讲授了有关新闻的系统知识:什么是新闻?新闻有哪些体裁?新闻有哪些传播手段?消息有什么特点?消息的写法与结构有哪些?消息常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消息的要素有哪些?并布置了课外作业:预习阅读课文,研究以下问题:1.课文是什么新闻体裁?写于什么时间?发表于什么时间?什么背景下写的?有哪些组成部分?起到什么作用?这样为学生学习课文作好了铺垫。在第二课时,我根据上节讲过的新闻知识和课外作业,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创设学校气氛,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校气氛热烈,学生活动充分,收到良好效果。在学校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直接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我先让学生谈读后感受,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这种感受从何而来,特别是作者的几次“眼泪”,让学生在讨论研究中体会作者的语言、情感。课外作业是用几件小事勾勒出你的一位亲人的形象,表达你对他(她)的感情。这样做到了文理与文外的统一,知识和训练的统一,感情和情感的统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对学生作业的评价,除肯定式的评语外,课堂上对学生的研究成果及时表扬,对学生的兴趣追求起到了积极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明显。

以上是我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的探索和感受。我深知,要当好一名语文教师很不容易,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会有新的进步和提高。

参考文献: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8月第一版,第182~183页

新课程理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中考备考;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生为本

中考百分之八十的试题都是初中教材的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抓住了教材也就等于抓住了中考百分之八十的分数。然而,初三时间紧、任务重,学生不能再像初一、初二一样,课上教师讲什么,课下就复习什么,这样是无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每一位学生都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教师也不能面面俱到,而要抓住重点,给予学生有效的学法和复习指导。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心得,综合分析一下中考政治备考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复习备考指导思想

对学生而言,在中考政治试题中,综合测试部分只占到整个试卷的一小部分,单科知识仍是考试的主体。因此,学生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政治课的复习工作,要准确地记忆、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课本中基本的、核心的概念与要点。另外,在复习中还要注重把握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寻找贯穿知识点的线,形成对知识的系统化把握。

对教师而言,历年中考的主观题都是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只有努力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脉络,建立知识体系,结成知识网络,他们在答主观题时才能全面分析问题。中考命题将贯彻新课改精神,结合地方特色,走进生活,突出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所以,我们要及时关注新课程改革中的活动探究,特别要加强学生对教材单元后面综合探究部分的学习和思考,指导学生学会以某一个问题为背景提出新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对学生复习备考的建议

要重视课本。学生在复习中要将课本知识全面地复习,以牢固熟练的基础知识应对中考,这是复习中最基本的策略。尤其是后期复习,要在大纲的指导下,把每一课的基本知识点按顺序、结构进行整理,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从近几年的试题来看,无论内容多新、形式多活,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知识点。一切试题都是课本的基础知识。因此,学生的政治复习要坚持知识与现实的结合,在基本熟悉课本的情况下,选择最有利于该知识运用的角度进行知识梳理。

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培养、形成和体现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没有牢固、熟练的基础知识,就无法谈到能力,学生必须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这里要提醒学生的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浅层次上,不能拘泥于课本中现成字句的记忆,而要围绕知识点的本质含义进行深入思考,掌握知识的精髓含义,准确领会知识点的实质。

学生还要注重解答一定数量的习题。在模拟训练中,学生要有意识地进行以下训练: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进行审题训练;寻找试题与已有知识关联点的训练;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养成规范化答题的良好习惯。

此外,政治考试多以现实生活立意命题,注重对事物的认识和分析理解。因此,学生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要重视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要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形成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提高自己“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另外,学生要加强政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自己的学习逐步适应综合考试。学生还要敢于与教师交流,不要害怕、不好意思等。学生在复习中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规范的答题模式和清晰的答题思路。这一点在应试复习中非常重要。

三、指导学生复习备考的具体措施

1.夯实学生知识基础

基础不扎实是学生失分的第一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和复习中要狠抓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基础、抓落实,抓背诵、默写,抓学法指导。尽量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引导学生不能眼高手低。在合适的时机向学生灌输理想前途教育,鼓励他们在冲刺阶段尽可能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将基础题失分降低到最少。

2.精选习题

平时训练中,精选适合本班学生水平的习题,力争让整个班级的总体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训练习题对知识面的辐射要“宽”。把教材的内容按性质或特征分门别类,并在各个类别中划分出若干层面,做到“纵横”延伸和辐射。关心时事政治,关注社会热点,也不要放弃冷点,适当拓展。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离开了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就成为无本之木。基础知识的复习要贯彻在整个复习过程之中。同时,随着新课程和中考制度的不断改革,中考命题也在发生变化。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积极适应中考的变化趋势,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学习,开阔视野。激励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自主归纳知识。

4.更新教学观念,紧跟新课程

新课程理念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探究;教学

1 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新课程理念也在不断的扩展和延生,在此基础上,高中的主题探究式教学更加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提高教学的效果。

2 探究的概念界定与特点分析

新课程中的探究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探究活动,不仅可以获得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理解事物的本质,培养探究精神和科学的价值观,从而全面落实高中课程目标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探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探究源于问题;第二,探究源于一定的观念和假设指导下的研究活动;第三,探究需遵循一定的程序;第四,探究需采用一系列的科学方法;第五,探究必须有一定的创新性;第六,探究既重过程也重结果。

3 高中新课程理念下主题探究式学习的原则

3.1 目标性原则: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原则

探究式教学的目标就在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主体性原则的内容体现是以人为本。一方面,主体性是学生的基本性质、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发展主体性又是教育的目标。皮亚杰认为,学习活动是主体的认识活动过程,要通过同化、顺应、平衡,不断地打破已有的认知图式,建立关于客体的知识;客体内容正是通过主体的活动才被认识的,学生的主体性正是在此认识中获得发展的。"

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探究式教学原则,首先要求认识学生具有作为人所特具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具有人类特有的思想、情感,以此正确处理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3.2 环境性原则:学术自由的民主性原则

培养学生思维的非逻辑性、求异性、发散性品质,需要民主性环境。只有在民主教育环境中,才能保持教师与学生人格平等、真理面前平等,师生相互尊重、相互探讨,使学生对教师既尊敬又无顾虑,心理轻松、自在、愉悦,各抒己见而不担心被打棍子、戴帽子,敢于进行非逻辑性的“异想天开”、求异性的“见异思迁”、发散性的“举一反三”。

民主性原则的实践内容是教学中的学术自由。贯彻学术自由的民主性原则,首先要消除专制的教育气氛。因此,要打破沉闷的教学常规,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改变把教师、教材当成“真理”,学生只能唯师命是听、唯教材是从,唯考试是行等现象,还学生以自由;尊重学生发言权、建议权,让学生自由选择教育、自由支配时间与空间;教师主动征求教学建议、民主公正评价学生,尊重学生学习成绩隐私等。

3.3 方法性原则:因材施教的差异性原则

个性是差异性的具体体现,认识学生个性是实施差异性教育的基础。创新的本质是标新立异,它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张扬。现实中,许多教师把“好学生”定为顺从、听话,不闹个性,而把不听话、有个性的学生喻为“烂刺头”

体现学生差异性的教育教学是因材施教。它包括规定适应于学生的发展目标、给予适合于学生的教育内容,选择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营造适应于学生的教育环境,而切忌“一刀切”,免得造成“胃口”大的学生吃不饱、“胃口”小的学生吃不了。长期以来,不问对象身心特征而“一刀切”的现象异常严重,大量天才就在这种教育中被淹没,只有极少数天才因为“逃学”才得以“幸存”下来。为什么会把那些极富天赋的学生“判决”为不合格?这恰恰是一刀切教育的横切竖砍、整齐划一所致。

4 新课程理念下主题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4.1 精心设计探究过程

每一堂课都是以导入、传授基本知识、提升重难点、概括课堂知识、分析时政的方式进行,比较符合学生的掌握能力和知识结构。探究式教学应当精心设计整个过程,取得教学流水式发展。若要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保证探究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开展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规划、问题式、提问式,用兴趣化和多变化的方式将学生引入课堂。传授基本知识时,学生进行自我研究。而在理论教学中,教师适度讲解。

4.2 创建情境开展探究互动

创建情境教学能够实现教师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应当创建合理的情境,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创设情境的素材可来源于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教师以创建情境提出探究问题后,学生带着问题将教材知识结合生活实际,不断深入探究。这样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便能真正理解好哲学运动内涵,了解辩证法精神。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探疑、解疑。在课堂探究结束之后,教师点评学生探究中提出的观点,肯定其中的创新价值,并指出其中的缺陷。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探究的结果,还要进行及时的点评,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意志、态度、能力进行点评。

4.3 创造和谐的课堂探究氛围

学生在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中才可以相互启发和相互影响。教师需有意识的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探究氛围,提高自身修养,以自身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对学生肯定的赞扬,会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幽默的语气会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先要让学生质疑探究,避免直白设问。在面向学生全体时,要引导学生思维辨析、发表见解。教师要相信学生学习能力,创造和谐课堂探究氛围。教师还要帮助学生了解基本探究方法和策略,比如质疑问题方法、合作学习策略和辩论技巧等。这样能够让更多学生以盲目自发变为自觉高效探究。而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还可采取对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打破师生的隔阂。

4.4 拓宽探究空间

高中课程探究空间和时间较为有限,除了平时课程教材知识探究,教师还应让学生参与社会更多探究活动,比如社会调查、参观博物馆、社会公益服务和资料研究。高中课程探究涉及面广,包括文化生活、社会建设、经济生活等。教师若选题不当,会造成少部分学生参与而多部分学生陪探。开展课外的主题探究,学生会有许多新收获和探究成果,比如文字资料、录像、图片等。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这些探究成果写成小论文、调查报告或制作为PPT课件。学生学习了新知识,并锻炼了自身能力,突破了课堂教学局限性。

4.5 鼓励为主的科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价值判断过程,也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学评价影响到了教学效果。在高中课程探究式教学中,科学评价能够强化、反馈、导向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发展。探究法的科学评价不但重视学生探究学习成果,而且注重学生探究学习表现和过程。学生通过互动交流,比较自我研究结果。或者将自我得出结果和教材结果比较,来评价各种解释。教师需构建开放性平台让学生勇敢发言,激励学习者讨论不同结论。教师可采用记录卡片方式记录好学生学习情况,以作为评价依据。评价探究法的应用更需要重视“发展性”,评价和鼓励学生,要提供给学生长远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反思探究法应用情况。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的理念下,高中的主题探究式教学要更加的科学,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展开主题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主题探究式学习丰富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2]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全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新课程理念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新课程 语文作业 特点

语文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与补充,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对巩固、消化、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且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一个导向作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语文作业,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巩固、消化、理解、掌握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而应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独立人格的培养。传统的作业观念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作为教学有机组成部分的语文作业该如何实现质的转变?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作业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作业的多元性特点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身心的发展由于先天的禀赋与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很大差异,这就要求我们能够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去教育衡量不同的学生,而作业也必须具有多元性特点。教师必须采用作业分层的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以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例如学习《中国石拱桥》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几道有层次性的作业:(1)读文章,说说赵州桥与卢沟桥的异同点。(2)走一走,看一看,家乡有哪些桥?它们都一样吗?(3)如果有兴趣,可以用上网、查资料、请教老师家长等方法向同学们介绍一座著名的桥,如苏州文化古迹之一的宝带桥。结果很多学生在完成第一道题后都尽力地去完成第二、三道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好胜心,并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分析、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多元性作业的具体做法有:(1)作业量分层。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是必要的。每课的基础性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至于老师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一些拓展性练习,他们就可以选做或不做。如背诵练习,一般学生只要按教材要求背诵有关篇目就可以了,而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要求他们在此基础上多选择一些精彩片段背下来。适量、适当的作业、习题,能有效地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自信心。(2)作业难度分级。针对学生的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我们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制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一般来说,确定为基础、拓展、创造三级目标,要求一般学生能够实现基础目标,努力完成拓展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完成创造目标。这样,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自主选择适合的作业,促使语文能力得到快速有效的发展。(3)作业的时间分层。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在作业的完成时间上实行分层,就能有效解决后进生“听得懂”的问题。例如:要求优等生隔天就得交的作文,后进生可以宽限几天。这样,就保证了后进生的作业质量,使之扎实巩固所学知识,从而形成良性循环。(4)作业的自主选择性。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每个学生有着自己的学习优势,也有着不尽相同的兴趣与追求。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类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使用的作业。如在学习了课本剧《负荆请罪》后,我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和课文内容,或用图画表现课文的某个场景,或选择角色演一演,或加入适当的想象把课本剧改写为叙述体的历史故事,等等,以使学生在作业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有效提高语文素养。

作业的分层、分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处理作业时都能顺利完成,使他们在完成作业时既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能牢固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二、作业的实践性特点

新课程倡导学生从探究中获取学习信息,并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开放性、动态性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并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加强生活体验、感悟、表达,缩短文字与情感的距离,浅化难点,学用结合。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体验小记者、小老师、小播音员等角色,参加学校文学社各种文学活动等,同时积极搭建“平台”,开展诸如春游、参观、演讲、辩论、手抄报等活动,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活用知识,增长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学生在完成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新知识、新理念去理解、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中能增加语文知识,增长语文才干。

三、作业的趣味性特点

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形式新颖,富有创意,内容应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如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学生对水浒故事很有兴趣,教师可适机鼓励学生阅读全书,届时开个读书交流会交流阅读心得。再如教完《皇帝的新装》、《变色龙》等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自己选择角色,自由选择表演伙伴,组织表演小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再加合理想象,并配上一些动作、表情,让全班学生进行话剧表演练习,最后由学生评出最佳创意、最佳演员、最佳合作、最佳编剧等奖项,尽量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通过角色表演的活动,引发学生模仿的兴趣,甚至借以揣摩人物心理,引导学生把丰富的学习资源内化为自身的素养,这样的作业会成为他们一种愉快的精神享受,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唤醒学习的主动性。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做到形式新颖,突出趣味性,以有效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如设计唱唱、画画、写写、演演等能激起学生积极主动性的趣味性的作业。

四、作业的开放性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发展。因而在教学活动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置身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他们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开放的语文作业内容资源应模糊课堂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界线。书刊杂志、影视作品,甚至展览等都可以作为作业内容的资源,使语文学习、训练贯穿学生生活。作业的练习内容可以用作学生的课前知识补充,使学生学得更广阔;可以作为课堂学习的当堂演练,使学生学得更扎实;可以作为学生课后的拓展性学习,使学生学得更深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的需求,我们可设计如下几个类型的开放性作业:(1)联想性作业。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进行联想训练,锻炼想象能力,也锻炼书面、口头表达能力。如读了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后,可让学生根据人物性格、时代背景等因素合理想象作文并加以交流。再如在学了享誉世界的俄国短篇小说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之后,可让学生通过合理、充分的想象,续写一个“警官奥楚蔑洛夫路上偶遇将军的哥哥”的场景,更淋漓尽致地表现警官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阿谀奉承的性格,增强、提高学生的文本体验与解读能力。(2)相关知识求索作业。课前让学生利用网络、阅览室、图书馆等渠道围绕某一专题广泛收集信息,并进行整理,然后融进课本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求知,并能合作交流,以期共同提高。例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苏州园林》、《漫话小行星》等课文前,布置学生搜集同课文有关的图片、影像、文章等资料,教学时结合资料理解文章内容。这样的作业可以让学生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做好读书笔记,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五、作业的研究性特点

思考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开发自身的多元智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成为个性健全发展的人。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都认识到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但很多语文能力差的学生往往不愿去阅读,这时如果设计一些研究性作业,或许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例如: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研究性作业: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鲁提辖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在现代社会中“鲁提辖”行为值得提倡吗?虽然论题较大,但学生很有兴趣,加之教师的指导,结果还是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拍手叫好。在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我充分相信学生,为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提供研究的时间、空间与方法,把学生们的眼光引向知识的海洋,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

新课程理念范文第8篇

一、着力体现“三维”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些目标归纳起来实际上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知识、能力、价值观,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三维”目标。要达成以上目标,我们不仅在平时教学时要紧抓不放,在中考复习时也应坚持不懈。通过中考复习,不仅要帮助学生进一步夯实知识基础,更要在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方面下工夫、做文章,要把中考复习的过程作为检查“三维”目标达成情况的过程,作为对照目标查漏补缺的过程。有关命题专家指出:中考命题一定要体现新课程理念,要注重考查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知识,考查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着力体现“三维”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适应《思想品德》中考“”改革模式、提高政治复习效果的需要,是促使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二、努力突出“三为主”原则。“三为主”原则(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习为主线)是新课程倡导的全新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我们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政治开卷考试,需要学生以知识作为基础,但这些知识不能靠死记硬背来获得;政治中考的开放性试题,更强调的是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就需要我们平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培养。基于此,我主张建立这样一种复习课模式:师生共同梳理知识要点+学生看书熟悉教材、理解记忆+学生巩固性练习及师生共同评点。这样的复习模式,需要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课前梳理教材和精选习题方面,在课上,教师完全是学生复习的引导和指导者,教师的责任主要就是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练习成了课堂教学的主线,师生共同围绕教材和考纲活动,贴近考纲,讲练结合,无疑会促进师生双方的共同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仅要有机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也要有机联系学生的思想行为实际,要将鲜活的现实问题引入课堂,供学生分析、讨论。见多才能识广,触类才能旁通。在复习过程中,务必要注意通过精讲多练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中考复习的有效性。

三、充分发挥评价功能。有人说“中考是根指挥棒”,这话是很有道理的。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这是不是在搞应试教育呢?本人认为是否定的。因为目前我们的中考改革的方向就是“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推动中小学的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向着这个方向,取得更好的复习效果呢?在上面强调的两个方面的基础上,本人认为还有一点值得我们重视,这就是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充分发挥评价功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学生评价”方面要求我们:“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我们务必要充分利用这一评价依据,督促学生不仅要努力夯实知识基础,而且要努力提高自己包括道德品质、学习态度、守纪状况在内的综合素质,争取获得满意的政治学科分数。事实上如果同学们的政治学习态度和守纪状况得到了保证,其考试成绩应该说也就得到了保证,这是一种带有制约性的评价手段。

此外,要提高中考复习效果,按照新课程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还应在复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激励性评价手段。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不放过每一次可以赞赏学生的机会,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让每一位学生更多地感受成功的喜悦和甜头,体会到付出后的回报和快乐。我想,这无疑会有利于创设和谐愉悦的复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刻苦复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复习效果。

新课程理念范文第9篇

关键词:学生发展;解读教材;设计教案;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它强调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与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关注个体的差异,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那么面对新课程,教师该如何备课呢?

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训练上。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等。

总之,要从学生的发展着眼,真正在备课的每一环节都想着学生的发展,想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在真情的涌动下,回归教育的真实,回归生命发展的自然。

二、解读并超越教材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这说明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践者。备课时,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钻研、解读和思考,否则,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师就只是充当教科书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角色,而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很难将课上出新意和深意。长此以往,教师的思想必然僵化,学生必然厌学。另一方面,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既然是例子,说明教材并非是教学的全部,教师要摈弃那种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义,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及时关注时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总之,教师在备课时,既要钻进教材之中仰视解读,更要高居教材之上审视并超越教材。只有这样,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主人,教师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设计弹性化教学方案

新课程理念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教学;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006—01

随着生物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各种教学改革的尝试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家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有效教学的准备阶段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率的观念。在有效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教学活动是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自主活动、主动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教学方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将要讲授的一堂课的总体规划,它是实现课堂效率的前提。

1﹑掌握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明确各部分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以及预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2﹑合理加工﹑整合教材 生物教材内容广泛,这就需要教师在进入课堂前要先研究教材,要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新课标要求,抓住知识的主干内容,这样才能有效地安排课堂教学。

二、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问、启发诱导、启迪学生的思维,创造条件让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角色换位 合作学习 学生通过自学基本上明确了教材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走上讲台尝试着讲解,然后教师给与适当的评价和补充。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教学效果。模型构建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手段。模型是人们为了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模型建构,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抽象复杂的知识。

3、学习方式的自主、合作、探究化 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尊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能暴露学生思维,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感悟、体验、发现中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发展实践、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且在学生自我表现和课堂交往互助经历的有效体验中,其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成就、平等意识都得到提升。

4、模拟体验科学探究 学生在学习生物科学史中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体会科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假设问题的“答案”、考虑从哪些途径去解决问题,如何进行合理推理的,也使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以此渐渐地培养探究的态度、方法和思维的品质。学生通过模拟体验式的探究获得的知识,可以理解的更透彻,掌握的更扎实,更容易在新的情景中去运用知识、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些还以无形的力量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践证明的确是一个有效的教学策略。

5、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它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这些手段使得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能够轻易地实现相互转化,通过声音、图画、视频等多种刺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6、学习评价的激励化和及时反馈 教学评价是通过对前一阶段的教学总结,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注意恰当使用鼓励性语言,进行适当的表扬。对激励的成功运用取决于时间和方式的恰当与否,过分、过于夸张的奖励会降低内在动机。课下学生利用教师精心设计的练习题进行训练,增强对基本概念和基础原理的迁移应用能力。教师要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采纳合理的建议,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过程,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得到最大幅度的提高。

总之,我们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并改进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生物课程标准》,中国教育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高慎英,刘良华. 有效教学论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1—90.

上一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范文 下一篇:瑜伽课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