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学生创新思想的培养

时间:2022-09-25 12:01:53

新课程中学生创新思想的培养

新课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创新思想的培养是老师们面对的重要课题。下面把我在新课程中的粗浅感悟介绍给大家:

我在新课程中,首先注意课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课的科学性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自我发现和自主学习精神,使学生认真挖掘知识的源泉和脉络,从小就认识和体验科学发现的手段及其基本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顽强的毅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课的实用性在于学习的本质和效果,学习是人的天性,人从婴幼儿就已开始了低级的条件反射性的模仿学习,而后又逐步发展到对客观世界好奇的心异刺激的自发学习,什麽都想学,什麽都想做,出生牛犊不怕虎,也不分对与错。于是母亲和长者等有世界观的人们,开始了教育工程,不断引导孩子从婴幼儿走进幼儿园,走进学校,不断完成由感性学习到理性学习的学习过程;不断从无意识学习状态,走向有意识、有选择的学习状态。孩子学习的快乐观不断从自己学会,转移到被母亲、教师、同伴等周围人们的承认、认可、评价,并且逐步形成自己的荣辱观、价值观、世界观。其中,学会后被其他人承认的心理需求越发强烈,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这是新课程中实用性的重要体现。在新课程中,教者是设计者和参与者,教者根据社会需要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心理得到充分的满足与发挥,使教学在师生心心相印的良好氛围中进行,学习效果自然优异。

现在,我们来谈谈新课程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与联系。新课程中学习重在研究性,更加重视了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更加重视了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和技能技巧的培养;更加重视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而传统教学主要注重学习的结果――所学知识会不会。它们的联系在于它们共同的目的,在于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并存,它们都要通过学习过程来完成,都要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往复的学习过程来完成。但是,有的教师把目标主要放在二者的区别上,忽视了传统教学的诸多优点,过分强调了新课程中研究与创新的一面,把教学推向了“研究”的极端,就好向没有“研究”的课,就不是一堂好课了。这种错误的把学习的研究性当成课的研究度来评价,错误的认为课的研究度越高课的价值就越高的做法,已经偏离了新课程的轨迹。其实,传统教学中的问答式教学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是新课程的母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是传统教学的基本思想,它在新课程教学中以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参与者、引导者的形式出现,应该说二者是异曲同功的。新课程重在学习的研究性及其研究的意识和导向,是告诉广大师生不要忘记,在学习中有研究与发现的重要成分,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创新的精神。大家都知道,研究是学习中的一种形式,它不是学习的全部目的或精髓。我们还要知道,世界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中小学时代更短,倘若我们过分追求学习的研究和发现,课本的基本知识在学校有限的时间内就无法完成,还能谈到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知识水平吗?学习是人们通过看书、听课、研究、进行教学实验和参加实践活动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活动,我们既要看到长远的学习目的,又要抓住现在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更何况没有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就无法谈及能力与技巧的提高。我们要从实际出发,领悟新课程的主导思想,把优秀的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理念和手段相融合,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恰当的展开和实施新课程,属于记忆的公式、概念不宜全面推导,只有那些简单的、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下,能自觉研究推导的公式,才让学生课前研究、课堂上共同研究推导,切忌把学习和研究相混淆。新课程是要求我们改善学习思想,增强创新意识,但学习的宗旨没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增加了课堂的研究性成分,并不是把学习变成科学研究。我们在新课程中,既不能一味地研究,也不能抱着传统教学不放,不能享有的教师那样,忽视在日常教学中新课程的实施和自主创新思想的渗透,只把作课当成新课程的实施,平时则穿新鞋走老路,浪费了很多好时机、好契机,并没能把握好新课程的坐标。我们的时代是学习的时代,是发展与创造的时代,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精神和创新思想,切忌生搬硬套,切忌矫枉过正。

下面把我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进行有毒物质实验的教学点滴介绍给大家,供大家参考:

一、浓硫酸特性实验――制作黑面包

在水槽里放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另准备一个内壁贴有润湿的碘――淀粉试纸的大烧杯,取适量的蔗糖放在小烧杯中,用滴管加入少量的水,加入适量的浓硫酸,搅拌均匀后立即放在水槽里,同时把内壁贴有润湿的碘――淀粉试纸的大烧杯扣在上面,我们会清楚的看到白色蔗糖很快变成蓬松的固体――黑面包,同时产生白雾,而且看到蓝色的碘――淀粉试纸褪色。此实验中有毒的二氧化硫全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避免了师生被二氧化硫毒害。我在实验中认真指导学生观察反应现象,分析化学原理。在这个实验中表现了浓硫酸的那些性质?学生回答:表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氧化性。那么蓝色的碘――淀粉试纸为什么会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什么化学性质?通过对反应现象和化学原理的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和探究能力,加强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训练,教学效果很好。

二、硫的燃烧实验

在水槽里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把燃烧匙的长柄弯成图1形状,加入硫黄并用酒精灯加热点燃放在水槽里,同时用500毫升的烧杯扣住(实验装置如图1),硫继续燃烧,同时看到烧杯内不断产生水雾,液面上升。此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避免了二氧化硫对师生的毒害。那末硫为什麽先熔化后燃烧?硫是分子组成的分子晶体,还是直接由硫原子构成的原子晶体?产物二氧化硫与硫酸铜反应吗?烧杯内的水面为什麽会上升?通过这个实验能否判断二氧化硫显酸性还是显碱性?若要判断二氧化硫是否显酸性还需要选择哪种物质?通过对实验的深入探究,从而加强了学生对化学反应本质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和化学学科的兴趣。在训练学生对元素化合物性质认识的实验中,只有细心捕捉微妙的现象及其产生现象的根本原因,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学习热情。

笔者认为,创新在于细心,在于钻研,在于实事求是地对待我们身边的事物,在于怀有切实为科学、为社会勇于探索的信念。在新课程中,我们不断学习,潜心研究,在丰富自己的同时,就会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充满活力,体现生命的价值。我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传播先进思想和引领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任,既要把现代社会的知识传授给下一代,还要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要扎扎实实地实施新课程。

上一篇:信息技术教学需要“以趣激学” 下一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