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英文媒体对国际重大新闻报道的对比研究

时间:2022-01-26 06:14:39

中外英文媒体对国际重大新闻报道的对比研究

[摘要]以英语新闻语篇为基础,结合新闻传播知识与英语语言学知识,从报道题材、报道方式和语言运用等角度出发,分别探讨中外英文媒体对国际重大新闻事件报道的差异性和共同点。因为文化历史、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着差别,中外文化形态对待问题方法上也存在不同,中外新闻媒体对新闻的报道在角度、内容、方式、思想上有很大差异。

[关键词]新闻报道;媒体;传播;差异性;共同点

[DOI]10.13939/ki.zgsc.2016.29.219

新闻报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影响着文化的存在和发展。由于历史地域和文化传统等因素,文化又对新闻报道起着反作用,主要是对新闻产生制约。不同背景的文化观念,都暗含在报道主体和日常新闻活动的背后,因其必定存在于特定的文化价值体系中。从而,中西方新闻报道观念分歧的重要根源是传统文化背景的差异,新闻写作呈现出多样化的文化特征和传播理念。

1 中外媒介新闻报道的差异性

1.1 中外新闻传播理念的比较

对某些价值的特别看重或追求,将会导致新闻文化主体的某种类型新闻或新闻内容反复出现。从近代一直到今天,中国就以政党报纸为主,报纸在意见表达和政治宣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舆论工具,因此也被称为党的“耳目喉舌”。中国提倡新闻传媒应引领积极的社会舆论,使舆论导向保持于正面。

而与之不同的是,西方的新闻媒体显得相对独立,是经济实体的一种。他们在商品经济的激烈竞争中产生,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服务。在现代西方社会中,新闻传播不单单有文化传播和娱乐共享的作用,也发挥着独特的社会功能――其广泛地参与到社会制度的变革、社会组织的构成、社会经济的运行中,也因此有着“第四权力”(the Fourth Power)的称呼。西方学者生动地将大众传播比喻为“社会的排气阀”(“exhaust valve”),用以形容他们对社会有机体的调节作用。但从根柢上说,西方新闻媒体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产物,它产生于资本主义制度下,因而具有追逐利润的职能。某些报道方式和传播手段的改革,目的是吸引更多受众,适应受众不断变化的口味与兴趣。

例如,在最近大热的美国大选中,对于刚刚结束的“超级星期二”,我国多家权威媒体对其进行了报道。其中中国日报在题为“超级星期二:希拉里5州全胜,特朗普拿下四州”的报道中,集中体现了选举的最终结果,叙述了美国总统大选初选阶段第3轮的举行过程。在“超级星期二”投票的投票中,佛罗里达州参议员卢比奥宣布退出竞选,因其在主场落败。而共和党方面的亿万富翁特朗普成为最大的赢家。在内部,前国务卿希拉里和唯一竞争对手桑德斯的对决中仍然大获全胜,后者是在任佛蒙特州参议员。此篇报道还提出了分析,称此一役重塑了美国大选的选情。与此同时,也对选举整个过程的每个阶段进行了概述。

从整篇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新闻在报道此类政治事件的时候强点的主要是情况的概述,报道中经常掺杂编者的主观总结的一些词语。相比较中国媒体的报道理念,西方媒体的报道理念似乎更加注重细节事实,强调事实的客观性。西方新闻报道经常会体现真实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还说刚刚的选举报道,这些不同便可以在一篇美国CNN的报道中体现出来。在西方的报道中,可以看出,除了结果的概括以外,大多是每个选举人在选举过程中所说的话,体现的也大多是客观事实。这也意味着,西方传媒记者在消息的报道中需要细致观察事件的具体细节,给予确切描述,所在的立场客观而中立,高度重视真实性与客观性,把二者联系起来放置于第一位,因此,整篇报道中会以大量的事实报道为核心。

1.2 新闻传播的立意和选材的比较

中国与西方新闻写作另一个不同主要体现在新闻传播的立意和选材上。不同的政治体制自然决定了新闻立意角度上的明显区别。新闻写作要求记者通过事实表达思想和见解,而不仅仅是以新闻事实去反映社会生活的动态。新闻的主题,指一篇新闻报道所要说明的问题或其隐含的中心思想和意义,而提炼主题的过程就是立意。新闻选材是指记者先通过采访,得到事物各种形态的侧面信息,再挑选这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在于记者对选材是否有新闻价值做出判定,而将有新闻价值的事物纳入报道计划。

1.3 信息的时效性及公开性比较

时效性和公开性是信息上的两个表现特征。在这两点上西方记者向来比较重视。时效性和公开性尤其能体现媒体作为“第四权力”的社会监督功能。如果有涉及公共财产安全、人身安全的异常情况发生的话,媒体就会采取积极的行动。中国新闻界历来以正面宣传为主,“负面报道”为辅,并且要遵循同一口径,报道之前要等待政府批示,或是报道稿件要提交审核才能刊发,体现不出强烈的时效性,但是近年来已经有了很大改观。

例如,在2015年8月12 日发生的令人悲痛的天津爆炸事故,仅仅在事故发生的第二天,新闻媒体便有了受灾的初步统计数据,“截至13日21时,爆炸事故共造成50人死亡,其中消防人员17人;住院治疗701人,其中重症伤员70人。”这无疑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初步了解此次爆炸事故的伤亡情况。此外,除了人民日报、中国日报、新华网等权威发行的纸质报道外,微博上关于此次重大事件的报道的速度也十分惊人。几乎在事件发生的几小时之后,一些新闻媒体的微博上就有对于此次事件的相关消息了。可见,中国新闻媒体的实效性正在逐步增强。与此同时,西方媒体也对于此次重大事件做了报告,虽然事件发生在中国,但外国媒体也用最快的速度去了解此次事件的前因后果,做出相应的一些报道。如此看来,国外媒体始终重视实效性。

1.4 报道内容及表达方式的比较

中西方其新闻表达的具体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异。就其标题而言,同样事件的表述,二者遣词造句各具特色。就2015年7月“新视野号”飞跃冥王星新闻事件,中国日报7月15日关于其报道标题为Spacecraft flies by little Pluto,finding it bigger than thought。而同一日,BBC新闻报道标题为New Horizons:Spacecraft survives Pluto encounter。前者使用little与bigger对照,摆事实,简洁干练。而后者将飞船及冥王星拟人化表述,形象生动,富有趣味。从标题窥见一斑,中国新闻报道描述行文朴实流畅,注重客观事实,而西方报道则善于添加形象的元素,吸引读者眼球。关于冥王星的这一报道,二者在陈述新闻事实同时,都直接引用了被采访人的话语、图片等形式来表达,就直接引语引用,中国日报采用了三处,而西方报道是其两倍,并且后者在此之外还采用漫画图表来反应“新视野号”飞跃冥王星整体过程轨迹,注重使用大量背景材料,多用直接引语,增加图表,使新闻表达真实生动。而前者大多陈述,并列举一些数字来说明,以螺旋形思维方式,结合事件整体来表达。二者表达方式虽不同,各尽长处,但都注重事实,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1.5 硬新闻和软新闻的倾向性比较

硬新闻(Hardnews)是指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软新闻(Softnews)是指人情味较浓、写法轻松活泼、易于引起受众感官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的新闻。前者的特点是稳健保守,在写作文体、文风上表现的比较明显,不论是选材方式,还是结构语言都标准严格,文体十分规范,有特定写作框架。而后者富有人情味和趣味性,亦拥有更丰富的文体种类,在写作上锐意求新。

中国媒体比较偏向于“硬新闻”,关注国民生计和人们切身利益感受。中国的写作体裁分类严密琐细,在选材方法、布局、措辞风格上存在明显界定,这些规范都要求记者写作须具备准确而完整的见解。但同时,中国新闻在写作上体裁的界定太清,直到今日似乎形成了竞相效仿,局限、机械、呆板的风格。而西方的媒体记者钟爱“软新闻”,体裁分类比较宽松而普遍,使之交融流通,不拘一格,较少受写作规范的桎梏,能广泛使用各类文体,表达更为多彩。新闻导语(Lead)的产生,使以评论(Commentary)、消息(News article)、特写(Feature story)构成的基本新闻文体格局逐渐产生。而在新闻实务中,记者又通常交叉而综合地使用各类结构,不断创造,使新闻文体更为丰富。

就俄罗斯喀山世界游泳锦标赛,中国由孙扬、宁泽涛领衔参赛,且收获颇丰。就中外报道方式上,中方媒体报道写作文风规范,结构语言严谨标准,其重在迅速传递信息,如中国日报2015年8月9日标题为Nations top swimmers rise to the occasion at world championships的中,其报道选手夺冠,全篇引用二十多处数字,且强调时间性,虽为体育报道,但也文风严谨,注重思想性,表达赛事与国家人民切身利益感受。而西方媒体关于同样事件报道,文风生动而轻松,易于刺激读者感官兴趣。就报道选手夺冠这件事,介绍选手及赛事,数字举例不多,在提供消息同时更多的是向公众提供娱乐,使其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文笔也生动活泼,非中国新闻报道那样正式,而是富有情趣,多用引语和描写,能够引起读者兴趣和情感呼应。

总的来说,二者各有所长,应对不同类型新闻报道,交叉使用,能够丰富文体,创造出更多彩的表现形式。

2 中外媒介新闻报道的共同点

2.1 注重人文关怀

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切是当今文明的要求,也是文明和成熟的媒体所应承当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中外新闻报道通过求索和权衡,将人文精神渗透其中,显示出对生命的关爱。此时的媒体应积极沟通人与人、自然和社会,成为其有效的交流中介。2015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外媒体对此事件发表了看法。新华网把这一事件列于“2015国际十大国际新闻”之首,并在报道里称其不只是重温与庆典,更是对历史与未来的思考。充分体现了互相关爱,共创更美好和谐世界的人文思想。同样的,在BBC NEWS中,外国记者也意识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对此战争进行了深刻反思,充分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尊重,积极为实现世界和平发出自己的声音,充满了人文关怀。

2.2 注重客观事实

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可以简单概括为: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也可以理解为态度上的不偏不倚、公正无私,这是不变的原则。新闻从业人员必须维护新闻客观性原则,要保证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的形象、言辞、动作,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内容精确真实,要尽其所能写出不带个人感情的新闻报道,并将事实和观点明确分开。中外新闻都十分注重客观真实性,如实地揭露事件实质。如2015年1月法国巴黎《查理周刊》恐怖袭击案、2015年4月肯尼亚加里萨莫伊大学遭索马里武装人员袭击、尼泊尔8.1级地震、2015年6月“东方之星”号邮轮船难、2015年8月中国天津滨海新区严重爆炸事故等突发灾难性事件中,中外媒体针对伤亡人数和救援的实施都进行了详尽报道,使公众在最短时间内对事故有大致了解。西方媒体也具有这样的报道特征,新闻的客观事实性是新闻的本质。中外媒体对灾难性新闻的报道,遵照客观事实。

参考文献:

[1]吴珏,陈新仁.英汉新闻标题中的预设机制: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2008(4):30-34.

[2]麻争旗,李忆南,贾天怡.中外媒体英语新闻语言学对比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8):67-72.

[3]胡蝶,辛斌.中美报纸硬新闻时态非连续性间接引语比较研究――以《中国日报》和《华盛顿邮报》为例[J].

外语研究,2013(6):39-43.

[4]耿潇.《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报道的客观性分析――以“轮胎特保案”为例[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5):128-129,151.

[5]肖雪.新闻报道中国家形象塑造的语言资源和策略[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6]季雪竹.基于语料库的中英媒体政治英语新闻的文体学对比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7]Van Dijk T.A..News Analysis:Case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News in the Press[M].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 Inc.Publishers,1988.

[8]Teun A.Van Dijk.News as Discourse[M].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 Inc.Publishers,1988.

上一篇:私有信息与市场绩效 下一篇:基于产业转移视角的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