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复苏政策及模式浅析

时间:2022-01-25 12:41:56

中国经济复苏政策及模式浅析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廉价信贷复苏政策的隐忧,建议政府应该结束这场信贷盛宴,并致力于找到一个既能在短期内复苏经济,又能保证长期的可持续性的新增长模式,确保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关键词】经济复苏 廉价信贷 复苏模式变革

对中国来说,8%是一个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比率。经过2009年经济的复苏,中国GDP的增幅在这三年间都超过这一水平。与此同时,由于债务危机,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深陷泥潭。这不禁让人觉得一切已经重回正轨:世界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同步繁荣;世界经济衰退,中国经济仍能一枝独秀。但这只是表象。我们认为,官方GDP增幅表现良好,其基础却在发生变化,增长动力正由企业利润和利润留成转向廉价信贷。2009年,中国政府投放了11万亿元的天量信贷,而随后两年的信贷投放增加量都在8万亿元以上,M2/GDP比例更是高达180%。

一 廉价信贷复苏政策的隐忧

诚然,在世界需求缺乏增长点的情况下,基本增长模型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仍将是刺激经济复苏的好办法,因为它以强势的信贷增长和货币投放刺激基础建设投资来拉动GDP的增长,以此代替疲软的出口贸易和消费。但这种模式所能产生的增长潜力即使尚未枯竭,也已是强弩之末;如果不能及时改变,增长的放慢以及对过多货币投放对物价和资产价格的冲击将不可避免。

现在信贷规模迅速膨胀,大幅打压资本成本。这种局面持续越久,中国在中期面临过度投资引起的产能过剩和银行坏账的风险就越大。国民经济中充斥着货币,而政府的习惯对策,就是通过财政紧缩,防止明显过剩的流动性通过各种中介渠道流向国内经济。这也符合我们对产能过剩的理解。比照这一分析回顾最近几年的中国经济,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产能过剩的个案,但绝非普遍现象。1992年到1993年信贷扩张带来了经济飞速增长,但这样的过度增长,导致了在1998年这头“牛”离去之后留下了一个持续五年之久的残局――银行坏账、产能过剩、通货紧缩、GDP增长和企业收益分离。显然,这是中国政府力图不再重蹈的覆辙。

二 复苏模式的变革

经过国内外这么多轮信贷景气周期的洗礼,决策者当然很清楚这些风险。当前的问题是要找出一个新的增长模式,既能在短期内复苏经济,又能保证长期的可持续性。因此,中央政府应该结束这场信贷盛宴,并且在未来几个月推动结构性改革。

1.调低增长目标

对中国来说,8%是一个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比率。但是,解决中国经济复苏的模式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显然就是放弃8%的增长目标。理论上,这样可以减轻政策上的压力,但却不大可能实现。我们都明白,中国和其他国家不一样,年度增长目标一直以来都是决策者们孜孜以求的。这些年度增长目标,发挥着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承诺――“最大限度的就业,稳定的物价和长期稳定的银行利率”相同的作用。

当然,需要有一个增长的预期目标,但不一定必须是8%。通常人们都会认为8%是保证中国人都有饭碗所必需的一个神奇数字(同时不会出现通货膨胀),但并没有什么证据表明事实情况就是如此。其实,有事例证明,即使增长率低于8%,只要增长模式中仍是劳动密集型而非资本密集型占优势,实现全面就业也不无可能。

2.更高的消费

还依赖于出口的增长,这是一种巨大的倒退。中国将来的希望在于降低对外贸的依赖,代之以国内消费的快速增长。尽管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产业衰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消费的前景黯淡。其实,在未来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内,消费性开支上涨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中国城市家庭收入增长幅度在近几个月保持了理性增长,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这就表明,只要经济周期运转正常,消费这一环就绝不会滞后。在中国的二线城市,消费的增长也是最强劲的。这或许反映了收入增长的力度,也可能是因为人均收入水平正在接近收入与消费的临界点。这就需要政府从扩大内需入手制定政策,让消费成为拉动经济的强劲力量。

3.打破垄断利益

中小企业和服务型行业大多数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它们不仅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最终将有助于经济从过度投资上重新平衡过来。但是中小企业一直得不到政府的重视以及受到垄断企业的压迫,以致它们的发展步履维艰。为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有一个关键举措,就是要在国内打破国有企业所享有的特权。比如取消国有企业在银行和电信领域提供境内服务的特权,扶持生产效率较高的民营企业,让它们不仅能在海外成功,也能在国内市场发展壮大。只要被允许参与市场竞争,私有企业比国有企业生产能力更强,就可以获得市场份额和相应的利润。

国有企业的垄断之手几乎触及到银行业,这也是为什么私有企业要从其他地方,而不是从国内商业银行获取融资的部分原因。私有银行正好可以填补这一空白,为那些被忽视了的私有企业借贷者提供资金,以帮助它们更好地发展。

三 结语

如果没有这样的变革,中国将只能依靠廉价的国内信贷来刺激经济的增长。届时,这样的宽松货币政策会使中国经济可以和美国消费者脱钩,势必会付出信贷泡沫的沉重代价。铲除传统增长模式不断复制的制度基础,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退出经济、退出市场,集中精力推动制度改革和制度建设,惟有如此,才能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孙剑.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经验、问题与优化[J].山东经济,2011(6)

[2]石少敏.简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J].经济研究参考,2011(70)

[3]陈少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中国城市经济,2011(29)

上一篇:对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探讨 下一篇:部分国家土地征收中的农民土地权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