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3 19:17:31

词汇教学论文

词汇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1.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来教学生词。

课堂模拟实际生活是有效的辅助教学的手段,老师可事先把单元词汇按名词,动词,形容词分类,课堂上一是实物展示发法,通过实物展示,增强学习词汇的兴趣。二是图片展示法,把对应的意义用图片展示出来,更生动,更形象。实践证明,这两种方法能促进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词汇的朗读及说出其意思的能力,能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热情。

2.把单元词汇放入句子中背诵。

单纯背诵词汇表不仅枯燥无味,而且单词放到句子中产生变化时,学生会一头雾水。于是我经常把单词和句子揉在一起教,跟学生共同分享汉语意思,当词不离句时,学生才能准确理解词义,才能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和理解能力。这种方法很受学生们欢迎。

3.通过多种形式来辅助词汇教学。

通过学生们感兴趣的英文歌曲,谚语,格言,绕口令,习语,说唱,诗歌,成语,笑话,谜语等形式参与到教学中,给学生以新鲜感,吸引他们上课的注意力。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老师平时多留心,收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而且难易要恰当。比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starterunit3whatcolorisit?本单元学习颜色,由于学生刚从小学上来,对儿歌很感兴趣,我就把“一闪一闪亮晶晶”这首儿歌歌词换成颜色的单词,使其押韵:colorcolortencolors,redorangeyellowandbrown,greenblueblackandwhite,andpurpleandgray,colorcolortencolors,wemusttrytolearnthembyheart。这些活动既能活跃气氛,又能寓教于乐,对记单词是大有好处的。但注意时间上不能过长,否则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4.利用单元材料复述故事。

复述故事是一个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检验词汇熟悉程度的一个好方法。比如:新目标九年级unit9sectionB学了俩个故事,一个是的发明,一个是的发现。我给出关键词:然后让学生复述这种方法难度较小,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帮助学生复习课文内容,提升他们说句子的能力。

总之,教学中还有很多好的方法,需要我们老师去总结,去积累。但无论什么样的方法,首先还是要培养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有一个可以实现的奋斗目标,毕竟百学须先立志。然后进行合理的复习,这样才能促进知识的长久保持。

词汇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给学生解释词义,而是带领学生进行操练。教材上对每个生词都会注上英文释义,学生都能够看懂,所以教师所要做的是教给学生如何使用这些生词,掌握词语的用法。在进行操练时,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情境后,让学生自主地说出正确的句子,即使说出的是错误的句子也不要紧,教师的纠错行为可以让学生更加牢记例句,学会使用这一生词。要想熟练掌握生词,必须做到反复操练,让学生对于生词的用法烂熟于心。如何向学生展示生词需要教师进行合理安排,大致方法有四种:按词类排列,按相关意义排列,按词汇等级排列,串联排列。这四种方法根据教学的需要,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同时使用。对于本文所选取的课文,可以采取按词类排列和相关意义排列结合的方式,下面就选取课文当中的一些生词浅谈初级词汇教学的方法。生词表中的生词可以按照名词、动词及其他词类的分类方式讲解。

生词表中的名词根据需要也要分成几类,如“书法、太极拳、咖啡、绿茶、红茶”这几个词可以采用图片展示的方式。“咖啡”这样的词不需要过多解释,学生看到图片就可以理解词语的意义,形成图片与生词的相互对应。“书法、太极拳、绿茶、红茶”这四个词都是反映中国特有的事物,留学生很难理解和翻译,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图片。在展示图片时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文化介绍,文化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有吸引力,这样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同时,也能学到一些课外的知识。学习汉语不能只是会说,也要了解一些词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对于汉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文化知识是更为重要的,不了解文化就不能更流畅地与中国人交流。同样的“,踢、打、骑”这三个词可以分别和“足球、篮球、自行车”三个词组合,利用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让学生看图说话,“他们在踢足球”“,他们在打篮球”“,她在骑自行车”。

在讲解“运动”和“跑步”这两个生词时,也可以使用这些图片,“她在跑步”,“他们都在做运动”。教师还可以拿出其他一些学生熟悉的运动的图片,如跳绳、打羽毛球、打网球等,让学生自主地想要学习课外的知识。图片、实物展示是课堂上词汇教学最简洁明了的方式,不需要用过多的语言解释,学生看到图片就会知道生词所代表的含义。学会了生词,自然就要通过操练加以巩固。对于用图片展示的生词的操练,可以采用出示图片让学生说生词或者老师说生词学生指图片的方式,这样的方式直观并且快速,在练习生词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口语。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教师不能只局限于书本的内容,要做到适当扩展才会让学生觉得课堂学习是有用的。在词汇教学中,我们不能只针对教材给出的生词进行讲解,要对生词进行适当地扩展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初级班的学生水平较低,对于词汇学习,教师要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做适当扩展学习。扩展词汇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如在学习“学期”、“课”、这两个生词时,可以和“下”这个生词结合,在解释了这三个词的意义之后,可以组合成“下学期”、“下课”两个新词,同时还可以扩展出“上学期”、“新学期”“、上课”“综合课”等词语,通过替换的方式对生词进行扩展,即增加了词汇量,也达到了练习的目的。学习“兴趣”这个生词时可以扩展出“有兴趣”、“没兴趣”,从而引出“感兴趣”这个生词。而在学习课文三中的“爱好”一词时,可以出示图片,利用之前学过的运动词语图片,让学生说“他们的爱好是……”,这样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温故知新。课文中还有三个量词“门”“、杯”“、位”。量词作为汉语有的一类虚词,对于留学生来说是个难点,量词有很多,每个量词都有其使用规律,不能随便乱用。“门”这一量词使用范围较小,只有固定的几个词语,如“一门课”“、一门学问”等。“杯”这个量词对应的名词一般都是盛在杯中的液体,如“一杯水”、“一杯茶”、“两杯咖啡”等,这个时候都可以使用图片来展示,让学生说“这是一杯水”,“这是一杯茶”“,桌子上是两杯咖啡”。这样使用环境较少的量词只需要让学生记住,做到不用错即可。而“位”这个量词用在表示人的短语中,有些时候可以与量词“个”替换,如“一个老师”可以说“一位老师”,“一个明星”可以说“一位明星”,但是必须要让学生知道这个替换仅限于“个”后的名词是人。有些特定的时候只能用“位”而不能用“个”,如我们去饭店吃饭,服务员都会说“先生/小姐,几位用餐?”,这个时候就不能说“几个?”。

对于量词的学习,不能要求学生完全掌握量词的使用方法及环境,只需能记住有普遍规律的量词即可。对于生词的练习,除了提供情境让学生说句子,进行词语替换练习外,在学习完课文后,把课文写在黑板上,去掉所学的生词,让学生复述课文,这也是一个复习词语的好方式。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留学生的汉语课堂更是需要细细钻研,教师要能够使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对于初级词汇教学,大部分都是水平较低的学生,方法不当容易造成学生流失,教师不能只是一味的讲课,要让学生感到学习汉语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这样的教学才是事半功倍的。

作者:童旬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词汇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虽然激发扩散网络模型较好地阐释了心理词汇的本质,但却对单词的解释仍停留在概念层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Bock和Levelt于1994年又提出了一个改进的激活扩散网络模型,他们认为词汇知识有三个不同层面的内容:词的概念层面(由表示概念的节点组成,节点通过各种语义关系与其它节点相连接)、句法层面(词性、基本搭配要求等)和语音层面(包含词汇的音位特征和读音等)。句法层面指语言排列的语法规则。语言的产出不是单词的简单排列,而是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在句法层面进行线性组合的,这主要包括词性和固定搭配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句法联想法记忆单词。比如:看到动词suggest,联想其名词形式suggestion;看到good想到better,best等。当遇到固定搭配时,我们可以在大脑中形成词块,如:suchas,sothat等。

语音层面指单词的发音,音位特征等。如果一个人的大脑中存储着完整的单词语音信息,在受到外界语音刺激时,仅在语音层面就可以将词汇激活,达到单词的快速提取,但在处理同音异义词时,要注意他们之间语义的区别,如rose和rows,father和farther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立其语义联系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进行对比区别。根据该模型,我们可以利用语音联想法记忆单词,重视字母及其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如:当学习air一词时,可将chair,stair等词放在一起识记。但有些字母组合虽然发音相同,在拼写上却有细微的区别,容易引发错误,比如grey,play等,我们在识记此类单词时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二、心理词汇的提取以及教学启示

心理词汇的提取等同于学习者激活储存在大脑中的词汇信息的过程。影响词汇提取主要有词频、语境等因素。

(一)词频。词频指一个单词出现/使用的频率,单词使用的频率越高,在大脑中受到的刺激越频繁,因而处于比较活跃的位置,在提取单词的语义信息时,所用的时间比较短。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增加新单词的使用频率,当单词处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变化过程中,要按照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进行复习巩固。另外,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已经掌握的词语/高频词对生词进行解释,从而建立高频词和生词之间的语义联系。

(二)语境联想。语境联想可以与单词本身的语义信息有关,比如,在提到“spring”时,学生可以联想到:flower,hope等相关词汇。“spring”起到了话题的作用,让人们联想到了与春天有关的种种景象。语境关系还可以与个体的知识结构、经验、情绪等有关。我们在记忆单词的时候,往往会把当时的场景,心情等存储于我们的大脑中,比如:当我们看到“kite”时,可以联想到当时放风筝的场景,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happy/sad,当时放风筝的主人公mother/friend等。

三、结语

心理词汇能从认知层面对单词的记忆、提取进行合理科学的解释。我们可以通过单词间的概念层面、句法层面、语音层面加强单词在大脑语义网络间的联系,构建一个语义联系紧密的心理词汇网络,也可以通过词频刺激、语境联想加强单词的记忆。

词汇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词汇呈现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应在对学习者、教学目的、目标词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下面是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呈现方式。

(一)直接呈现

直接呈现指利用实物、手势、图片等来展示词汇,具体包括如下几种方式:1.图片、简笔画。直接为学生展示图片或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具有操作简便、效果直观的优点。2.实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物可以利用实物来呈现。3.动作与表情。通过教师的动作与表情来呈现一些表示动作或表情的词汇能大大加深学生的印象,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单词线标

单词线标是一种以图画、标记等为手段的呈现方式,常用于展示同类单词的语意差别。下面是单词线标的具体操作步骤。1.确定主题,引导学生主动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词汇;2.将学生提供的词汇记录在黑板上;3.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单词进行排序;4.对学生的排序结果进行点评;5.给出参考答案,并进行讲解。

(三)趣味呈现

单词的学习过程往往比较单调枯燥,学生对单词的第一印象将对单词的学习效果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呈现单词时应有意识地提高呈现方式的趣味性,要利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和词汇学习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增强学生对词汇的兴趣。例如:在学习coin,keep,as,moment,tell等5个 生词时,为了增强趣味性,教师可编一则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问题呈现

问题呈现指通过提问与回答的方式来展示新词。考虑到学生英语基础不同,提问可适当采取一些辅助手段,如图片、实物、情景假设等。下面是一段与购物分类有关的展示对话(欲展示内容在括号内)。

(五)多媒体呈现

多媒体呈现是一种集图、文、声于一体的展示方法,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优势。多媒体呈现可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1.播放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对欲学材料在大脑中建立粗浅的印象;2.将多媒体资料再次播放,当遇到欲学单词时及时停顿,并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对其含义进行猜测;3.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展示文字材料,并进行适当的解释与说明。

二、结语

就目前的情况看,国内在词汇呈现方面的理论研究尚不够系统,这就需要广大英语教师在实践中不断试验、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在选择具体的词汇呈现方式时,可依据两条标准:(1)呈现词义的原因;(2)所选方法对词义的呈现程度。

词汇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著名语言学家MichaelLewis认为,词汇与语法之间有着紧密而不可分割的联系,词汇与句法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通常我们把这种紧密的联系称为词汇块(lexicalchunks),它构成了语言交际的主体,是语言教学的核心。一般情况下词汇块分为四类:1.词、短语;2.搭配词;3.惯用语;4.句子框架和引语。由此可见,词汇这一概念在Lewis的概念中已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概念,在Lewis的概念里词汇不是单个词的罗列,而是词组、短语、惯用语甚至是句子的使用。Lewis指出,英语语言教学的中心应该是词汇(块)而不是语法,因为语言是由词汇构成,而不是由语法构成。

二、词块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必要性

词块的概念最早是由著名学者Becker(1975)率先提出的,他将词块称为预制语言,在使用时只需经过稍微加工,就可组成符合语法的句子,用来与人进行沟通交流。词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不能或不完全能从词块的形式预测出词义;2.它是以某些句法为目的的最小单位;3.它还是社会惯例,具有特定的语用功能。这就要求把词块作为一个统一的单位来对待、记忆。Lewis的词汇法认为,语言习得应遵循“观察—假设—验证”的循环,这与普遍语法假设认为的儿童习得语言遵循“输入—假设—验证—比较—内化—创造”的语言习得过程是相通的。基于针儿童语言习得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儿童在习得英语的过程中都使用了大量的未经分析的语言版块。比如在英国,儿童在习得母语的过程中会把“Whatisthis”“Iwanttobuyit”等表达当成不可分割的整体输入、储存并输出,而不会像我们传统学习英语那样先记住单个词的意思,再把单个词组合到一起造句子,然后做替换练习。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记忆中保留着大量预置好的语言模块,对于哪些词能同现,哪些词不能同现,他们掌握的很好。当用语言进行表达时,他们会调动大脑中储存的词块,把它们有机地组合到一起,实现有效的沟通。由此来看,通过板块记忆单词可降低语言加工组合的难度。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的输出过程异常复杂。由于大脑中储存的材料都是凌乱的,要把这些毫无秩序的词汇变成可理解的交际语言,需要经过多次加工。有的学生虽然词汇量很大,但是口头表达的并不流利、准确,原因是因为他们对词汇搭配的能力不够。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学生虽然学习英语已经有将近十年的时间了,单词也记住了不少,但是不能够流利准确表达自己想法的原因。Lewis的词汇法符合中国学生学习的特点,Lewis认为词汇本身包含了语法的信息。现今的中国学生,在幼儿园时就开始学习英语了,到了中学时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所有的英语语法知识,而到了大学,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重点还是放在语法的学习上,忽略了对短语、搭配和惯用语的学习。事实上,强烈的语感是每个语言学习者所必需的。而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使用的词汇教学法却阻碍了语感的培养。词块,作为语言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语言单位,其实已经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它包括词汇、语法、句法,甚至语篇意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摒弃传统的语言学习模式,以词汇块为单位来学习,不仅不会感到困难,相反还会有事半功倍的感觉。

三、词块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新的学习方法提前做好准备,教师可以向学生事先介绍这种教学法,并把教材里所讲的课文中涉及的词块一一给学生呈现出来。这样做,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对词汇块有了较高的敏感性,教师可以试着鼓励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出现的词块,并加以记忆。看似简单的词块的学习与记忆其实包括多方面内容,如传统的词汇、搭配、语法,甚至句法和语篇的学习与掌握,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率,英语语言掌握得更透彻。词块教学是帮助学生高效率使用语言的一个较好的途径。作为具有相对固定形式的语言组群,作为整体被记忆,又作为整体被高效运用。在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时,能够为语言学习者提供大量预制语言,换句话说,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交际能力要求的流利和得体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需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词块意识,培养学生识别、归纳/分析和运用词块的能力,提高学生语用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以真正实现词汇的有意义学习。

词汇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Lakoff和Johnson用源域到目标域来说明两个领域互动关系的方向性,同时把这两个领域之间的这种带有方向性的互动称为“跨域映射”,即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投射。源域通常是人们较为熟悉的、具体的概念,而目标域一般是人们不太熟悉的,抽象的概念。按照DanielRigney《隐喻社会》(2001)一书的概念隐喻理论模式,将概念隐喻分成包括“人生是旅途,社会是生命体系、机器、商场、战场、剧场、游戏、法律体系”等内在的概念隐喻体系,然后将以上概念隐喻体系模式细分为诸多隐喻用法类型。比如,我们用“生命体系”“、机器”“、商场”“、战场”“、剧场”“、游戏”、“法律体系”这些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即源域,去认识、理解“社会”这个未知的、无形的、抽象的概念,即目标域。这些映射不是随意产生的,而是植根于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经验,是人类思维、认知的重要方式。

2概念隐喻理论对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概念隐喻理论给语言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将概念隐喻理论应用到英语词汇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同时也是英语教学的需要。

2.1利用概念隐喻重视基本词汇及其隐喻意义的教学。

根据Lakoff和Johnson的调查,绝大部分的喻体词不仅都是实体性概念的词,而且是生活中人们与周围世界互相作用最直接、最基本的、词性简单、音节较少、习得容易的常用词汇。这些基本范畴词汇对应于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词汇,也正是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基础。当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人们并不是无止境地创造新的词语,而是将认识的抽象概念与已认识的具体事物相联系,找出它们的相似性,利用已知事物来思考、表达新的概念,于是产生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投射。在词义的变化过程中,隐喻起着主要的构建作用,它直接导致语言新颖性的产生,间接导致一词多义现象的产生。词汇教学的难点之一是一词多义的存在,学生很难把一个词汇的所有意义完整的联系在一起。因此,概念隐喻对学习多义词有重要意义。例如key“钥匙”(源域)通过人们的相似性联想投射到目标域上,从而出现“开关”、“按键”、“答案”“、关键”“、粗糙表面”等含义。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能积极使用的词汇数量有限,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阐明基本词汇的重要性,讲解每个基本范畴词的基本意思外,还要让学生领会词汇不同意义间的联系,鼓励学生利用隐喻思维进行联想,使词义范畴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既有特点又彼此相连的整体,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和能力,在此基础上扩大学生词汇量,提高词汇水平和学习效率。可以说,概念隐喻理论的运用为教师深层次讲解多义词提供了一条便捷而且符合认识规律的途径。

2.2利用概念隐喻扩展词语的内涵。

英语中复合词的构成方式主要有词性的转化、词的派生、词的合成。有些词既可以做名词,又可以做动词,还可以做形容词,词性的变化也是高职学生词汇学习的一大难题,常阻碍学生对句子甚至对篇章的理解,而使用隐喻的思维方式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名词经过隐喻化表示动作,比如bloom是一个表示实体的名词,意为“花”,在“Thechildrenhadbloomedduringtheirstayonthefarm.(孩子们留在农场期间健康活泼有生气。)”中被隐喻化为动词,意识是“变得健康或快活、自信”。此外,在高职英语中,派生词占据相当大的一部分。比如前缀pre-表示“前”,post-表示“后”,在wa(r战争)前面加上pre-,构成prewar(战前的),而加上post-,变构成postwa(r战后的)。这样一解释,浅显易懂,印象深刻。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地应用隐喻思维能力,以发展学生的联想记忆能力,提高学生的词汇记忆。

2.3通过概念隐喻理解语言的运用。

在英汉语言表述中,许多概念隐喻极为相近。比如都以狐狸比喻狡猾,以钢铁比喻坚强;在表达抽象的“时间”概念时都选择“金钱”这一概念进行映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再是单纯的记忆和模仿,而是深入到思维层次,更有效率的理解词汇的意义。但是,汉、英民族分属东、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必然受制于各自的文化。挖掘和对比英、汉中的隐喻现象,就会发现各自在隐喻上的文化差异性。比较典型的例子是“dog”在英语中备受宠爱,多为褒义,如“aluckydog”,“Lovemelovemydog.”;但汉语里的“狗”多少带有些贬义,如“走狗”“,哈巴狗”等。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使学生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理解偏差和语用失误,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减少母语文化的负迁移,有利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有意识地学习和掌握英汉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概念隐喻,对英语词汇学习有重要意义。

3结束语

高职英语教学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注重实用原则。将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弥补了传统英语教学方法的不足,不仅重视基本词汇的学习,还有助于学生理解隐喻在创造新词新义中的作用,更好地记忆基本词汇中的一词多义以及复合词。同时,加强隐喻的跨文化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化差异、提高教学整体质量。

词汇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一)基本范畴理论

范畴的定义相对来说比较明确,人们在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认知使,能够将相同的或者相似性质的事物组织在一起,并赋予他们一定的符号,这就是范畴。根据范畴的定义,人们对于世间的事物进行分类,逐渐对于事物进行了解,形成不同的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将基本的范畴词汇筛选出来,在课堂中进行重点讲解,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构建出一个包括所有基本范畴单词的框架。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于同一范畴内部的词汇进行总结,对交通工具、食物、动物、建筑等不同事物进行分类,并找出其相关词汇,学生在构建范畴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扩大自己的单词网络,加深对于单词的理解,并在遇到新的词汇时,学生能够自己的讲单词加入在相关范畴中。大学生经过初中、高中对于英语的学习,在词汇量方面有一定的积累,学生从基础词汇进行掌握,在清晰的框架中,学生能够加快词汇的记忆的同时由于其框架的存在使学生的降低遗忘速度。提高对于英语词汇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运用能力在,使学生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原型理论

人们对于事物通过对其性质的了解对其进行定义,在进行范畴的划分中,均是以事物的原型为中心。范畴中的一种就是原型,根据这一原型,才能找出在万千事物中与其相同或相似的事物,进而构成范畴的组成部分,这就是原型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含义进行猜测。教师应对单词的原型的含义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能够根据原型对于相似的单词进行拓展,并在不认识的单词中,能够根据上下文猜测单词的含义。例如单词中,vis的意思是:看,在以vis为原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知道visible(可看的),invisible(不可看的),visit(参观),television(电视)等单词,由原型含义拓展出不同的单词,但这些单词的含义都是在原型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帮助学生的记忆。大学教师在英语词汇课堂上,往往只是对于单词进行简单的介绍,在某一语句中的具体含义,忽略了对于认知教育的训练,教师对于单词的原型意义不做过多的解释,使学生对于这一单词的认知也仅仅局限在教师所说的语境中,不利于学生对于单词的深入理解。教师在课堂上常采用逐一讲解的形式,学生不能马上接收知识,在单词的众多含义中找不到记忆的重点,使得学生的记忆内容过多,不利于学生对于词汇的记忆,学生对于这种知识,只是停留在暂时记忆的阶段,比较容易遗忘。教师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授课过程中,应加强对于词汇原型含义的讲解,使学生在根本上理解各个词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适时的对于学生进行测验,加强学生对于陌生单词的推断能力,学生在进行阅读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陌生的单词,学生应从文章的上下文进行分析,掌握单词的原型含义,逐步进行推测,才能掌握学习词汇的根本方法。

(三)概念隐喻理论

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所了解的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是指在本体和喻体之间不存在明显的比喻词,多用是来表示。但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更属于一种思维方式,例如:losehead并不能根据单词的本意进行理解,而是应该理解为失去理智,概念隐喻是指对词汇本身的含义进行扩展,以表达更深层次的含义。这种对于单词的联想的思维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教师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应充分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的活学活用的能力,例如head不仅可以表示头,还可以引申为智力,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保持一定的词汇量固然是好事,但是对于这些词汇应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了解词汇之间的内部关系,提高学生对于词汇的记忆效果。

二、结语

在大学英语词汇的学习中,学生对于英语的认知只是停留在词汇量的多少上,对于词义进行不合理的诠释,使学生英语的学习之路上越走越难。将认知语言学引入大学生英语的词汇课堂,能够大大缓解学生记忆词汇的压力,在对于基本范畴理论、原型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的不断训练中,使学生对于英语有着自己的认识,在脑海中能够清晰的构建词汇的框架,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英语词汇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词汇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最为重要的认知机制之一,也是抽象概念的生成机制之一。隐喻是语言内部的一种机制,既反映了语言的本质,又反映了人的本质。1980年Lakoff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指出,隐喻代表了语言的常态,隐喻不仅存在于我们的语言、思维、经验、言行之中,还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隐喻的本质是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隐喻是系统的,不是个别的、孤立的,可以形成某种结构化的隐喻群。在隐喻的运作机制上,Lakoff提出了概念映射理论,映射具有单向性,一般由“源域”到“目标域”。通过“源域”和“目标域”来说明二者互动关系的方向性。1990年,Sweetser在《FromEtymologytoPragmatics:MetaphoricalandCulturalAspectsofSemanticStructure》一书中指出,一个词的词义发展多半是隐喻使用的结果,一个词一经产生,语言使用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会使用隐喻使其基本意义得到不断的扩展和延伸。隐喻的认知基础是相似性和人的经验。与隐喻的基础是事物间相似关系所不同的是,转喻的基础是事物间的相邻关系。Lakoff认为,转喻和隐喻一样,是一种概念机制,在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中也发挥着中心作用。与隐喻的相似性不同,转喻涉及同一个“域”的整体和部分或者部分和部分之间的关系,“源域”和“目标域”的关系是邻近性,“源域”的功能是为“目标域”提供心理可及性。换句话说,隐喻是通过一事物来理解和解释另一事物,而转喻是利用该事物的某一部分或特征来指代该事物,包括部分—整体。转喻是多义词扩展的另一个主要的认知机制,转喻扩展词义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强调或突显同一认知域或同一框架结构中的一个成分来实现。如“head”的基本意义是“头”,但它通过转喻映射形成义项:mindorbrain(突显头的部分);“tongue”的本意是舌头,但可以引申为“语言”,舌头是语言产生的工具,因此两者意义相邻。隐喻和转喻是人类思想与交流中的两种主要认知机制,本质上讲,隐喻体现的是事物间的替代性和相似性,转喻则体现的是事物间的突显性。医学英语词汇基本上源自于拉丁语和拉丁化的古希腊语。约70%来源于希腊语,25%来源于拉丁语,来源于古英语的不到5%,其余来源于法语、阿拉伯语、德语等。来自希腊语的医学英语词汇与丰富多彩的希腊、拉丁语言文化,特别是希腊、罗马神话密不可分,大量的神名、神话故事作为“源域”被投射到了医学英语词汇“目标域”,以隐喻或转喻的方式部分或整体地转化成为了医学英语词汇。如果在医学英语词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从医学英语词汇的“源域”出发,逐步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该“源域”投射到医学英语词汇后“目标域”的内涵,再深入扩展医学英语词汇范围,也许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医学英语词汇的记忆和掌握程度。

2实验设计

2.1研究问题

就医学英语词汇扩展效果而言,基于概念隐喻和转喻理论的词汇教学方法是否比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更加有效?

2.2实验对象

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是某医科大学七年制学生,实验时间是在他们进入到大三年级第二学期的专业英语选修课阶段,课程的名称是《医学英语词汇扩展》,该课程为限选课,每周2个课时,历时9周,该课程作为医学生进入临床阶段医学专业课程学习的桥梁课,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医学英语词汇知识基础。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人数基本相当,分别是45人和44人,在分班时,每个班只是限定了最多人数45人,学生可自由选择课堂,事先不知晓实验测试事项。

2.3实验人员

担任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师均为高年资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风格相近,最大限度控制了教师因素在实验中的影响变量,进而保证实验研究的效果。

2.4实验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统一,教学进度基本一致。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教学第一周和结课后一周,分别进行100个医学英语词汇的前测和后测,前测和后测的词汇相同。这100个词汇两个班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都要涉及到。

2.5实验班教学方法

课堂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医学词汇原型意义的基本属性;第二步,以医学词汇的原型意义为基础根据语境推测引申意义,实现初步语义化;第三步,运用隐喻、转喻分析引申意义的构建过程,扩展医学英语词汇深层次语义。

3实验结果分析

3.1前测结果

实验班和对照班就所测试的100个词汇在课程开始前的掌握程度大体相当,实验班和对照班起点水平基本一致。数据统计中,学生能够把词汇的基本意义写出来给1分,写错或没写给0分。结果表明,两个班的数据非常接近,没有显著性差异。

3.2后测结果

根据后测结果,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最低分数和最高分数上基本接近,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两个班的均数相差7分,差异明显。这说明实验班中绝大多数学生对所测词汇的掌握程度已远高于传统班,把概念隐喻、转喻理论应用于医学英语词汇课堂教学比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显示出了优越性,也证明经过隐喻意识培养的学生对医学英语词汇的习得率远高于传统记忆方式学习的学生。具体数据见表2。

3.3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为了更好地了解实验班学生对把概念隐喻及转喻理论应用于医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感受,实验班教师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了问卷调查,请学生描述本课堂最大的收获、遇到的问题和对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价等。根据问卷反馈结果,约占85%的学生认可这种教学方法,认为这种方法,突破了以往英语词汇以语音、语义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认为词汇课堂以“原义—引申—扩展”这种三段式训练的方式加深了对词汇的理解和把握,意识到了隐喻思维能力在医学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4结论

本研究说明,相对于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注重语音、语义和词缀分析的传统教学方法,概念隐喻、转喻理论可以应用于医学英语词汇的教学过程,能够帮助医学生有效扩展医学英语词汇,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教学手段;把概念隐喻及转喻理论应用到医学英语词汇教学过程,运用隐喻和转喻构建引申义,帮助医学生理解与记忆医学词汇。通过对隐喻、转喻认知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医学生了解并掌握医学英语词汇背后的思维模式,使医学生在学习医学英语词汇的同时,也学会用医学语言来思维。值得指出的是,这一方法更适合教授那些理据较为具体的医学英语词汇。本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在教学效果对比中,没有考虑和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个人学习因素在实验效果中的影响,没有合理解释为什么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词汇习得中出现了最高分和最低分接近的情况。这可能是因为医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不仅包含语言的因素,还包含学习者因素,教学过程不仅要关注教授语言,更要重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这需要将来研究概念隐喻、转喻理论在医学英语词汇课堂教学中应用时加以重视。

词汇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人类靠基因得以传播和延续,而文化方面,人类依靠模因得以传承。后来Dawkins的学生SusanBlackmore在其著作《谜米机器》(TheMemeMachine)一书中,更加全面的向世人解释了模因,为模因论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进一步完善了Dawkins的模因观点,逐步形成了模因论。[3]她指出模仿是文化复制的核心,且对模因的传递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外对模因论研究的兴起,国内著名语言学研究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何自然教授将模因论引入国内,并于2003年提出了语言模因论。[4]随后引起国内学者从语言、文学、翻译以及语言学的各个视角等方面对模因论展开了研究。何自然教授提出的语言模因论认为模因就是一些思想或观念借助人类文化得以散播,并能够代代相传,此过程中语言就是它的载体之一。[4]模因推动了人类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要依靠语言进行复制和传播。何教授强调指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而且任何的字、词、短语、句子、段落以及篇章,只要通过模仿能够得以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一种模因。这里的模仿性、复制性以及传播性正好是语言模因的三个特性。

二、模因论指导下的词汇教学

FrancisHeylight认为,模因要想得到成功地复制与传播需要经历同化、记忆、表达和传递这四个阶段。[5]其中同化阶段是指模因须先感染宿主引起宿主注意并被其理解与接收进入其记忆里才能进行复制;记忆阶段是指模因在记忆里停留的时间越久越能被传播出去;表达阶段是指模因从记忆里通过话语、篇章、图片以及行为举止等具体的物质外型来表现;传递阶段是指模因借助书籍、网络等载体进行传播。从模因角度来看,词汇模因的传播也要经历这四个阶段。在具体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重视词素模因、单词模因以及受文化影响的词汇模因的学习。

1.词素模因。词素是语言的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从模因论角度来看,词素模因也是语言模因的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模因在传播过程中从一个宿主过渡到另一个宿主,其形式会发生变化产生模因变体或者模因重组,变体模因或重组模因虽然形式各异但是其固有的性质或模式保持不变。词汇教学中模因母体发生变异或重组正如词根教学法中的词素模因形式。例如:mal-前缀这样的词素模因意为“不好的,坏的”。学生掌握了这个模因母体后,在学习过程中联系上下文就可以猜测并记忆一系列的新词汇,如malnourished(营养不良的);maltreat(虐待);malformed(难看的;畸形的)。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多向学生传授词素模因并认真讲解这些词素模因的意义,能够结合不同的语境进行实际的分析,以此提高学生系统科学地记忆更多的英语词汇。

2.单词模因。陈琳霞、何自然指出模因有“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6]基因型模因是指在不同的语境中,人们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指称同样的事物而产生的相同的信息异型传递;而表现型模因是指不同的信息同型传播,其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一个结构的实用性强,多产性强引起人们的联想而不断得到复制。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当时刻提醒学生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和面对的对象选择适当的词汇。而在具体的词汇教学中还应当提倡学生用联想记忆法来增加词汇量。比如学生在学习abolish(废止)这个单词时,不应孤零零地只记这一个词的意义和用反,应当联想到它的反义词,如:build,establish,setup等,以及它的近义词cancel,delete,remove,repeal等以及它的词形变化abol-ishment,进行这样的联想记忆举一反三,学生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记忆效果。

3.受文化影响的词汇模因。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语言本身就具有文化的特点。语言就像是一面镜子,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并揭示民族文化的内容,人们可以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来了解该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特点等具体的文化特征。而模因就是文化传承的基本单位,鉴于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特别是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特别讲授受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的词汇,并提醒学生学习过程中关注那些受特殊文化影响的词汇。只有将文化与课堂词汇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深刻意识到英语词汇的鲜活生命力,也才能加深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过程中对文化的领悟,这样还能弥补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无法直接或充分领悟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比如学生在学习anappleofdiscord这个习语时,教师首先应先向学生讲解这个习语的由来,该习语的意思是争斗之源;不和之因;祸根,来自希腊神话故事中由不和女神厄里斯丢下的苹果,不仅成了天上三位女神(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之间不和的根源,而且也成为人间两个民族(特洛伊和斯巴达)之间战争的起因。因此该习语常用来比喻anysubjectofdisagreementandcontention;therootofthetrouble;dispute等意义。学生只有充分了解了该习语的文化背景,才能准确地记着该习语模因,然后在学习过程中也才能准确地使用该习语。相似的例子如取自希腊神话故事中的TheAchilles’Heel(唯一弱点;薄弱环节;要害)等以及与取自英语文化国度的日常生活、历史事件、文学作品、圣经、寓言以及动物暗喻等等相关的词汇。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特殊讲解还要求学生课下多阅读英语文化知识,以此来加强记忆与文化相关的词汇,这样才能使得受文化影响的词汇模因首先能够引起宿主即学生的注意并被记忆后才能更加有效地进行表达与传播。

三、结语

模因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除了要加强词素模因、单词模因以及受文化影响的模因的讲解与记忆外,教师还应该借助多媒体使用图片、音乐以及影视等多元化教学手段侧重词汇与实际生活的关联,关注时下流行的词汇、热点词汇等,使学生意识到词汇模因的实用性与时尚性,并能够将所学词汇运用到具体的语言交流中。另外,词汇的学习最终还是需要学生通过背诵来加强记忆的,这也是模因传播过程中所讲的记忆阶段的具体要求。

词汇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每个民族语言的词汇,都承载着其独特的文化信息。如果在词汇教学中只是介绍词汇的表面意思,学生就很难准确全面把握词汇,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那些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时,注重导入词汇的文化意义。从一个词上学生可以了解到相应的背景文化知识,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加深了学生对该词汇的印象,且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词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神话故事、经典名著、海洋文化、宗教文化多方面地影响。神话故事尤其是希腊神话对英语词汇的发展起了源远流长的影响。在教师的授课中加入这样的文化因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这个词汇本身,还可以透过词汇了解到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词汇教学课程对于学生来说也不再觉得枯燥了。

2强化新词与同义词的联系,促进新词习得

利用词汇习得强化新词与已知同义词之间的联系,促进同义新词的习得。Nation在其所提出的学习负担理论(1990,2001)中指出,学习者对目标词的词汇知识愈熟悉,认知的负担就愈轻。已有相关实证研究发现,已知同义词的句法搭配等知识能够正迁移至未知同一新词,对同义新词的学习负担相对较轻。因此在教授词汇时应关注目标词的学习负担,教师应鼓励学生使用词语的同义或近义表述,增加词汇丰富性,以此来应强化新词与已知同义词之间的联系,由此促进同义新词的习得。同时掌握本族语者常用的词块也直接关系到学习者语言的准确性和地道性。词块积累和运用对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升作用不言而喻。

3构词法的讲解

现代词汇教学应该把词汇知识和运用词汇的能力有效地结合起来。老师要尽可能给学生传授词汇教学的有关知识,通过构词法等手段让学生掌握词根词缀,能更好的记词和猜词,使词汇学习有机地融入到听、说、读、写、译中去。了解构词原则,前缀和后缀,学生的词汇量会急聚增加。常讲的英语构词法要有三种:派生法(derivation)、转化法(conversion)、合成法或复合法(compositionorcompounding)。派生法也即词缀法。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前缀后缀,一般而言,前缀改变意思,后缀改变词性。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常用的前缀、后缀,并进行必要的归类。转化法是由一个词类转化为另一词类,不改变词的形态就能实现词类的转换。名词转化为动词,动词转化为名词等等,经常出现在不同语体和不同语言环境中。如book,fish,water等等,都能由名词转化成动词,分别具有“预订,钓鱼,浇水,灌溉”之意。反之,亦有一些动词转化为名词。如在haveaswim中“swim”的意思没变,但词性却由动词转化为名词。合成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构成新词的方法。英语充斥着许多复合词,涉及到政治、文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如take-it-or-leave-itattitude,difficult-to-operatema-chine,ever-greenbushes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留意,充分备课,挖掘知识点,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掌握构词法,扩大词汇量,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将枯燥的词汇教学变成灵活、有趣的课堂。

4词汇教学中引入语义场理论

20世纪30年代一名德国学者特里尔提出了系统的语义场理论,语义场是基于概念的关系场,是词义形成的系统,是词义与词义之间构成的一种完全虚化的、非物质的空间领域。语义场可以分为词汇场(lexicalfield)和联想场(associativefield)。词汇场是静态的,它表现为词义与词义之间的聚合关系;联想场是动态的,它表现为词义与词义之间的组合关系。通俗地说,若干个意义上紧密相联的词义,通常归属于一个总称之下,就构成了语义场。我们在进行词汇教学中就可引入这个理论作为根据。例如jewelry这个表示类概念的上义词可引申出受其支配的下义词crystal,diamond等。通过语义场的词汇教学,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也不易忘记,所以将语义场理论引入词汇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5从语境角度教词汇

语义学的基本原理即从词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词的意义。也就是从语境的角度进行词汇教学。教师进行词汇教学时要向学生提供一个恰当的语境来解释词义,不能简单给学生一个定义或中文释义。语境教学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运用新词汇,并让学生在回答中使用该词汇。学生务必听清问题以及相应的关键词汇,然后在所提供的相应的语境中思考并组织语言表达所需的答案,成功地实现了运用语言去交际的功能。其次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核心词汇编故事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教师在每个单元结束后,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并在课堂上汇报展示。另外还可以进行词语大家猜的竞赛。开展竞赛时,教师将整个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选举一人猜词,其余组员可以英文解释和身体语言来帮助队友猜出正确的词汇,在规定的时间内猜出正确的词汇最多的就是猜词冠军组。此法不仅可以检测学生对重点词汇的掌握情况,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并可以培养学生间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6结语

语言词汇是目的语社会文化生活最集中的反映,词汇在语言交际和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词汇的性质决定了词汇教学的重要性。目前的词汇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词汇意识有失偏颇,教学呈现方式单一等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专业四级考试,提高语言的使用能力,教师在词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词汇不同的文化内涵,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从构词法、语义关系、语境方面入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灵活运用所学的词汇,以良好的词汇基础全面提高专业四级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最终实现能够用英语交流信息的目的。

上一篇:幼儿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语言艺术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