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业管理的含义
所谓作业管理,就是把管理的重心深入到作业层次的一种新的管理观念,它根据作业成本信息对经营过程进行评价,尽可能地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从而做出战略性和经营性决策,使企业价值链优化,最终增加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
作业管理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从外部顾客的角度出发,尽量通过作业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即顾客就企业提供给他们的产品或服务所愿支付的金额);二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尽量从为顾客提供的价值中获取更多的利润。
二、作业管理的特点
1.通过作业分析来进行管理。由作业管理的目标就可以看出,管理必须深入到作业层次,对作业进行分析,才能做出相应的决策。
2.通过作业成本计算,将适时生产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联系起来。作业管理离不开作业成本计算,作业管理把作业分成增值作业和不增值作业。由于不增值作业对最终产品的价值没有贡献,消除它不会影响顾客对产品的满意程度,其存在则是一种浪费,所以作业管理要消除不增值作业,同时要改进和增加增值作业,所有这一切都要通过作业成本计算来完成,使作业成本计算贯穿于作业管理的始终。
3.顾客不仅指外部顾客,还包括内部员工,即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作业管理是要通过使顾客满意而增加企业价值,这里的顾客是最终体现在外部顾客上的。但要使外部顾客满意,必须先要使员工满意,才能使企业上下团结一致,为总体目标服务。因此,作业管理强调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理念。
三、作业管理的方法与应用
管理者在进行了作业成本分析、了解了产品成本之后,就会采取许多可行的策略来增加产品系列的获利能力。管理者利用作业信息所采取的行动即为作业管理,主要内容包括产品重新定价,替代产品,重新设计产品,改进生产过程和经营策略,技术投资和产品削减等。
作业管理的方法主要有:
1.作业消除。作业消除就是消除不增值的作业,即先确定不增值作业,进而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
2.作业选择。作业选择就是尽可能列举各项可行的作业并从中选择最佳的作业。
3.作业减低。作业减低就是改善必要作业的效率或者改善在短期内无法消除的不增值作业,例如减少整理准备次数,就可以改善整理准备作业及其成本。
4.作业分享。作业分享就是利用规模经济效应提高必要作业的效率,即增加成本动因的数量但不增加作业成本,这样可以减低分摊至产品的成本。
[关键词]特殊危险作业 施工现场 监督检查
中图分类号:P3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028-01
0 引言
为了规范大港油田公司特殊危险作业安全许可管理,加强特殊危险作业项目风险控制,有效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制定了特殊危险作业安全许可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了特殊危险作业管理职责、分类与分级、风险识别、安全措施制定、作业许可证申请、书面审查、现场核实、审批、延期、实施、关闭、网上办公等内容。适用于油田公司所属各单位和外部承包商。
---《特殊危险作业安全许可管理办法》
1、正文
1、 大港油田公司特殊危险作业管理现状
1.1 特殊危险作业的定义:指涉及人员、设备、环境等危险因素复杂、风险程度高的作业项目。作业特点具有流动性、交叉性、非常规性以及使用特殊装备或工艺。
1.2 众所周知,石油行业是高危行业,而在石油行业中,现场施工作业又存在着多种风险,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较大,而特殊危险作业又是现场施工作业中危险性最大,发生安全事故最高的作业,为了控制风险,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大港油田公司制定了《特殊危险作业许可管理办法》。2007年11月28日,大港油田公司在采油一厂召开“特殊作业管理汇报推动会”,特殊危险作业管理系统正式在大港油田公司开始运行,会议要求认真贯彻《油田公司特殊作业安全许可审批管理办法》,严格落实特殊作业管理规定;全面实施《特殊作业项目管理系统》,充分发挥系统的有效作用;2011年1月29日,根据集团公司?《作业许可管理规范》(Q/SY1240-2009)及《进入受限空间安全管理规范》(Q/SY1242-2009)等九项标准,结合管理实际需求,油田公司重新修订了相关特殊危险作业项目管理作业文件,根据新规定,特殊危险作业许可管理分为风险评估、书面审查、现场核查、现场审批、延期关闭、存档等环节。该系统只用于书面审查与存档,其余环节均在现场进行。优化升级后的V3.0版特殊危险作业项目管理系统自2011年3月16日正式运行。
2、大港油田公司特殊危险作业存在的问题
特殊危险作业管理系统在油田已经运行了两年多了,规范了油田特殊危险作业,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对特殊危险作业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阐述,并对每个危险危害因素制定了风险控制措施,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使现场施工作业安全监督管理有了针对性的依据,但是从运行效果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2.1 特殊危险作业分类
大港油田公司特殊危险作业分为44项,其中通用类9项,专项类35项。 通用类特殊危险作业项目,包括:动火、进入受限空间、高处作业、临时用电、挖掘作业、化学清洗、移动式起重机吊装作业、脚手架作业、管线打开等共九项,并建立专门的管理制度。专项类特殊危险作业项目:经油田公司确认并的、具体的特殊危险作业项目。
2.2 特殊危险作业许可证办理存在问题
2.2.1不办理特殊危险作业票:
某石化检修罐区施工现场一辆吊车在没有办理吊装作业票的情况下进行起吊作业,使特殊危险作业失去过程控制。
2.2.2作业票过期:
某联合站输油管道调整改造工程附近两处管线焊接现场提供的动火作业许可证已过期失效,且现场均未配备可燃气体检测仪。
2.2.3特殊危险作业票施工人员不教育,不签字:
某井安装抽油机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没有佩戴安全帽,特殊作业票没有施工人员签字。
2.3 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现场不能提供有效证件
某工程现场作业的电工未提供有效证件;管道焊接施工现场作业的气焊工和单斗挖掘机操作手均未持有效证件作业。
2.4 施工现场安全隐患问题
2.4.1、临时用电现场安全隐患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电缆违规私搭乱接,漏电保护器不检测,手持电动工具没有漏电保护器,多台用电设备共用1个漏电保护器或断路器,电缆直接绑在脚手架上,配电箱的进出电缆处没有护管等情况还很普遍。
2.4.2、安全防护不到位的情况比较严重,主要是高空作业人员不系安全带,使用机械旋转部位没有防护罩,脚手架操作面的脚手板未满铺,动土作业沟壁没有设置支撑等。
2.4.3、设备设施及附件管理的问题时有发生,表现在设备设施缺失安全防护装置,如乙炔气瓶没有安装回火阻止器,混凝土搅拌机的传动轮无防护罩,安全附件不检测,安全设施不安装等。
3.特殊危险作业存在问题分析
3.1、建设单位履行安全监管职责不到位
单位主管领导和主管部门对特殊危险作业安全监管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直线管理”和“属地管理”责任仍然只停留在口头和表层,没有按中油集团公司和油田公司的要求严格监管,因此危险施工作业现场违章和隐患问题比较突出。
3.2 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项目主管部门不负责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主要依赖安全监督部门来查纠违章和督促隐患整改;对施工项目监督检查不到位,项目所在单位特殊危险作业施工检查也不到位,及时。
3.3 处罚举一反三不到位:各单位安全监管部门虽然对施工现场存在的违章和严重隐患问题也进行了考核处罚,但力度较小,导致同样的隐患问题重复发生。
3.4 安全投入不到位:特殊危险作业施工现场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和违章行为,其重要原因是施工单位注重眼前经济利益,对安全的投入达不到安全生产的要求。
4、下步整改建议(加强危险作业管理的几点小建议)
4.1 认真履行安全环保主体责任
各单位要认真细化对特殊危险作业安全监管的具体实施细则,要将反违章和隐患整治作为安全管理的重点。
4.2 持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各建设单位项目主管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要持续加大对特殊危险作业施工现场监督检查力度,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安全施工方案,规范临时用电、高处作业、动火作业等特殊危险作业许可管理。要全面识别设备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严肃查纠“三违”行为。
4.3 进一步加大考核处罚力度
油田公司各级项目主管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严格执行安全奖惩制度,对不认真执行HSE规定、安全施工方案不落实、有严重违章行为和安全隐患不整治的特殊危险作业,要坚决采取责令停工整改和按规定处罚等措施。
4.4 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和培训
各单位安全监管部门对特殊危险作业的施工单位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将油田公司的HSE规定和有关要求向他们讲解清楚,做到风险识别到位、安全措施到位,安全监督到位,逐步形成自我安全约束机制,确保油田公司HSE目标的实现。
5、结语
一、各科作业布置种类
语文:抄写生字词、造句、听写、日记、作文、练习册、朗读、背诵
数学:课堂作业、学习之友等
英语:抄写、朗读、听读、听写、练习册
科学:科学活动手册
思品:一课一次作业
校本:学生资料的收集
综合实践活动课:整理学生活动资料
二、布置作业要求
1各年级、各学科布置作业要有计划性、针对性和典型性。
2教师不得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布置作业适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教师不得以多留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三、作业量:
作文根据单元要求,语文:每课1次作业。原则上每学期不少于8篇
数学:每周4次作业。
英语:每周2次作业
科学:每课一次
四、学生作业书写要求:
1作业整洁、文字书写正确、工整、美观
2用笔要求:一、二年级用铅笔;三年级以上用选用钢笔。
3少用或禁用涂改液。
五、作业批改要求:
1准确无误,作业批改认真细致。无漏批、批错现象。
2作业批改一律用红笔。对的打“√”号,错的打“号,用分数或评语给予评价,要签批改时间。
3对学困生的作业尽可能要面批面改.错批.不能漏批。
4并有适当的情感评价.
5作文批改要求及统一批改符号:
1要求:
①作文批改采用精批和略批相结合的方法:
加眉批、总批。略批要求:通览全文,精批要求:先通览后细改。划出错别字、病句,适当提示。精批与略批轮换进行。
务求有启发性和导向性。批改要以学生原文为主,②批语要精当。不按自己的喜好,有“高雅”改笔取代学生稚嫩的语言。
不能面面俱到批改应切合学生的写作实际,③批改要重点突出。因材指导,有的放矢。批改要着重帮助学生修改病句,把文章写通顺,而不宜提过高的要求。一般说来,差的作文“改重于批”尽量保留作文中保留的地方;好的作文“批重于改”或赞扬或圈点,引势利导,扬其所长。
不是单纯的评判正误与优劣,④批改作文。而是巧借精当的批改,传授写作知识,提供正确的批改方法。实用的批改术语,批改符号使人一目了然,也给学生提供了模仿借鉴的依据,使他自我批改或相互批改有章可循,能使学生真正学到批改的方法。
2统一批改符号:
改正处画一红色方框让学生订正,①错别字:错别字上画一圆圈。或者是教师直接将正确的字写在错别字的上方或下方
②删除:
③病句:其下面画
六、检查
[关键词]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管理问题;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21. 117
[中图分类号] U4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21- 0219- 02
作为我国交通建设方面的基础设施之一,公路承载了我国大部分的交通运输量,它是保障我国地区之间资源和客流量交流的关键所在。而且,公路的日常使用量巨大,无论是从公路的部分局面来看,还是从全国的整体发展来看,都必须保证公路的质量,加强日常养护安全作业管理工作。
1 实施公路养护安全作业管理的重要性
公路整条线路是贯穿我国大江南北,由于线路过长,其受到的影响因素也较多,如不同区域之间自然环境和气候的差异、地区之间客流量的差异、运输高峰期和低谷期的载客量差异等等,这些因素都会给公路运输带了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必须对公路进行实时且具备针对性的养护安全作业管理。只有保证公路的养护质量,才能保证公路投入使用的运转质量,才能保证居民正常出行的安全,才能保证地区之间的良好交流沟通,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公路的预防性工作做的不到位
我国的公路建设速度较快,但也正是因为建设的速度过快,导致相应的公路养护安全作业管理体系和部门不够健全,专业的公路养护人才和养护设备也较为缺乏,根本无法承担其如此庞大的公路养护任务。我国公路建设的问题,从专业层面来说,就是公路养护预防工作做得不足,在进行公路建设时缺乏长远考虑,导致我国当前公路养护工作困难重重。
2.2 高科技、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跟不上
相关部门一味的在各地盲目引进新材料,但是没有搞清楚就开始使用,对于材料内在机理及运用没有清晰的认识。另外在专业人才培养上,依旧达不到规模。在国内主要集中在大专院校、科研所等研究机构,其研究还处在实验阶段,很多没有应用到实践中。
2.3 在设备研究上依旧缺乏产业链的配合
我国并不是靠研究型企业发展起来的,在很多的技术上,其实都是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来开展工作的,包括新设备的研制,也都是包含了许多的借鉴经验。这些设备研究的出发点是更好的养护已建成的公路。
2.4 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做的不到位
我国公路建设的开展时期较早,在当时的公路建设时期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环境保护理念不受重视,导致公路建设出现大量占用耕地、破坏自然环境等现象,虽然现代化的公路建设逐渐改正了这些问题,例如采取公路绿化带等措施,但早期建设所残留下来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
3 针对完善公路养护安全作业管理的对策研究
3.1 建立、健全公路养护中有关安全制度和规范化的进程
对公路养护安全作业管理工作而言,健全的管理体制将发挥出比其他规章制度更大的作用和效益。但是,当前我国诸多公路养护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相应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这也是影响和阻碍当前公路养护安全作业管理工作获取更大发展的前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完善相应的养护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必须完善且健全,例如奖惩制度、安全预警制度等,而且要得到很好的执行。只有在健全制度的规范下,才能保证公路养护工作的规范性。
3.2 各管理层均要签订责任状,实施安全责任追究制
公路养护各个岗位的负责人要承担起其相应的职责,对其管理范围内的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负责,一旦此范围出现什么问题,要直接找到该岗位负责人,要求其承担相应的后果。在公路养护管理中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对所有人员进行安全责任制考核,考核不合格的给予通报批评,对于养护不到位、失职而造成重大事故的,应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的立即停止工作,并在任何评奖中实施一票否决制。还要严厉考核,最主要的目的也是杜绝安全隐患。
3.3 组织有经验的养护队伍参与管理
公路由于线路较长,贯穿的区域较多,其养护工作量也相应较大,所需的劳动力较多。而且,这些养护人员大多是缺乏专业素质的农民工,纪律性和安全意识较低,在进行日常公路养护任务时,极易造成一些安全隐患和事故。因此,对这些公路养护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要对他们进行积极有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知识和专业养护素质,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核,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如奖惩制度、安全养护制度等等,对违规的养护人员给予开除、教育的处分。只有从养护工作人员这个决定养护工作质量的源头抓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养护工作的质量。
3.4 提高公路养护安全作业管理质量
公路运行的质量保证不仅需要在坚实和高效的施工技术,还需要一定的养护工作。对公路进行养护任务需要对整个公路的使用状况进行掌握,根据公路的使用时间安排来规划对公路进行养护的时间,以此来保证公路再投入使用中的质量。另外,进行公路养护的人员要积极的对公路的损坏情况进行总结和记录,并根据这些记录和总结来安排养护部门对公路进行针对性养护。这样能够提高养护工作的效率,保证公路的养护质量。另外,还需要提高对公路的检测技术,通过高精度的检测技术提高对公路质量的检测质量,便于更好的对其进行维护。此外,必须严格的执行检测和监督制度,制定相应的公路日常检查制度和养护工作监督制度,实现对公路的实时监测和定期检查。在检测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而有效的对其进行解决。另外,这检测、监督技术和相应的制度不能一层不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来进行不断的改善,不断的提高其科技含量。以此保证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检测监督制度的有效运行,从而提高公路养护安全作业管理工作的质量。
4 结 语
综上可知,虽然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公路相关施工技术和设备都有所进步,但是我国公路养护安全作业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公路养护工作质量是关乎整个公路使用质量和使用年限的关键所在,其管理工作若是做不好,将直接影响公路的质量和正常使用。因此,必须重视公路养护安全作业管理工作,从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管理的规范制度以及设备的日常保护维修等几点入手,提高公路养护安全作业管理工作的质量,从而提高公路的使用效率和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袁芳,郭芳.公路养护安全作业的保障措施分析[J]. 河南建材,2011(6).
[2]刘辉.关于公路养护安全工作的思考[J]. 民营科技,2011(4).
[关键词]责任会计;作业;作业管理
传统责任会计制度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曾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企业所处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变,该项制度已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为此,企业应积极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对责任会计制度进行改进,使该项制度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本文在分析传统责任会计制度特点及其不足的基础上,就作业管理对责任会计制度的改进谈一点看法。
一、传统责任会计制度的特点
这里所说的传统责任会计制度,是指与相对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相适应的责任会计制度。这种相对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有以下特点:一是企业产品市场份额稳定,市场竞争不激烈,产品生命周期较长。二是企业生产一般追求规模经济,生产改进分阶段进行,并且允许生产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三是企业一般采用以成本为基础的订价方法,对顾客偏好的关注甚少。四是企业的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按职能权限划分,具有层次性、等级性。
与上述生产经营环境相适应,传统责任会计制度有以下特征:一是按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的职能、权限、目标和任务划分责任中心。我国的一般做法是分级归口管理,即横向按设计、计划、供应、生产、销售等职能部门划分责任中心,纵向按分厂、车间、班组和个人划分责任中心,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责任控制系统。二是主要采用价值指标作为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考核指标,如成本降低额和成本降低率等。这些指标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并且经过努力可以达到。三是通过对各责任中心可控指标的实际值和预算值的比较考核业绩,计算并区分出有利差异和不利差异,作为奖惩的依据。四是把责任分解到各个责任中心,每个责任中心再分解落实到个人,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二、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变和传统责任会计存在的缺陷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所处的生产经营环境在发生变化。在当今全球竞争的环境之下,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技术更新速度加快,新产品层出不穷,这些都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企业必须正视社会需求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提高灵活反应能力,改变原有的生产组织形式,采用新技术和新的经营管理方法,生产出更加多样化和更具个性的高质量产品。二是企业需要采取满足顾客需要的营销策略。企业要不断创新,不能再以成本为基础计价,而需采取以市场为导向的目标订价模式,这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在不断发生改变,由传统的按职能设置部门,向强调顾客、销售渠道和产品的组织形式转变。
面对新的生产经营环境,传统责任会计那种以组织机构划分责任中心,以较单一且相对稳定的标准来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做法,显然已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首先,以组织机构划分责任中心,不符合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其次,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必须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生存。这样,在一定时期内,如果以稳定的标准考核企业业绩,显然不能促使企业各部门向更高水平发展。再次,顾客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如对产品质量、产品交货期、产品售后服务的要求等,以单一指标考核各责任中心的业绩显然不够。
面对种种挑战,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满足环境所需,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为此,企业管理思想应进行重大变革,以形成新的企业观,使管理深入到作业水平。[!]新的企业观是把企业看作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这样一个企业就形成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及外的作业链,亦即价值链。作业的推移,同时表现为价值在企业内部的逐步积累与转移,最终形成转移给企业外部顾客的总价值。从顾客那里收回转移给他们的价值,形成企业的收入。收入补偿完各有关作业所消耗的资源价值之和后的余额,形成企业的利润。在这种观念下,企业把管理深入到作业水平,便于索本求源,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同时努力提高增加价值作业的运作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在满足顾客所需的基础上,增加企业的利润,这样就形成了作业管理。企业将其责任会计制度建立于企业管理基础之上,就形成了新型的责任会计制度。
三、作业管理对传统责任会计的改进
当企业实行作业管理之后,其责任会计制度便相应实现了多方面的改进。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其一,以作业中心为基础设置责任中心,跨跃厂组织机构界限,克服了以组织机构划分责任中心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同时也符合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在现代生产经营环境中,不断改进和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关键,而改进和创新的基本单位是由相互联系的作业组成的。组成过程的作业是联系投入与产出的桥梁,资源通过作业形成产出的价值。因此,以相互联系同质的作业组成的作业中心为基础设置责任中心,便于责任的划分和业绩的考核。
其二,以动态的业绩考核指标代替传统相对稳定的业绩考核指标。业绩考核指标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而且以过程为导向,与过程的效率和产出相关。另外,为了激励企业不断增加顾客的价值,该指标可能是一种理想的、现实情况下尚达不到的目标。
其三,以多样化的指标补充传统较为单一的价值指标。虽然成本仍是一个重要考核因素,但在现代经营环境下,时间、质量、效率等同样对顾客有价值,所以不仅像成本一类的价值指标,而且更多的非价值指标,如交货期、生产周期、产品售后服务质量等同样成为考核业绩必不可少的因素。
其四,以更复杂的奖励制度激励职工提高效率。虽然引入作业管理后,奖励方式和传统责任会计制度相差不大,但在新的生产经营环境下,奖励制度比过去更为复杂。由于强调过程改进,而过程的改进是群体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以群体为基础的奖励制度比以个体为基础的奖励制度更为合适。
四、作业管理在责任会计制度中的应用
作业管理在责任会计制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责任会计控制要素来分析。制定责任会计控制要素的核心是划分责任中心,建立业绩考核指标,进行业绩评价和奖励。对于控制要素的前两项,笔者认为,作业管理在其中的应用主要是分析作业,寻找成本动因,划分责任中心(作业中心),进而建立考核指标。在后两项的应用主要是出具评价
报告。
其一,分析作业。分析作业是作业管理的核心。它是指对一企业所进行的作业辨认、描述和评价的过程。该过程需分析企业进行了多少作业,有多少人参与了该项作业,作业耗费了多少时间和资源,并评价作业对企业的价值,分辨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
分析作业首先要确认作业。因为只有确认了作业,才能据此寻找成本动因,划分作业中心进行业绩考核。笔者认为,确认作业应遵循“由粗到细,由大到小”的原则,即先粗线地描述出企业大体的作业情况,然后再分层次、分步骤地细分。这里要把握作业细分度,不可过粗,也不可过细。过粗不能提供管理所需信息,过细则工作量太大,导致管理成本过高,影响企业整体效率。
现以一制造企业为例,说明作业的确认。首先,把该企业的工作分为5大类过程(若干作业的集合体),即厂部维持过程、新顾客或新业务的获取过程、产品设计过程、生产过程和顾客维持过程。其次,把各过程分别细分为若干个子过程。厂部维持过程可细分为人事管理、会计记录、财务计划以及法律咨询等子过程。新顾客或新业务的获取过程可细分为研究开发、广告促销、方案论证、订单处理和人员培训等子过程。产品设计过程可细分为设计研究、产品计划、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调试等子过程。生产过程可细分为预测、采购、生产、安装、维护等子过程。顾客维持过程可细分为包装、销售、顾客培训、技术指导及维修服务等子过程。再次,在各子过程基础上,再细分为若干更低层次的子过程。如生产过程中的采购子过程可再细分为购买材料、存储材料和质量检验等更细的子过程。最后,把更低层次的子过程细分为若干作业。如上述存储材料这一低层次的子过程可细分为收料、运料到仓库、存料、发料等作业。
其二,寻找和分析作业成本动因。管理作业必须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了作业成本的发生,以便有针对性地减少不增值作业,合理安排作业,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样,寻找到作业成本动因,有助于企业合理确定作业考核指标,更好地明确责任归属。寻找和分析作业成本动因时应注意,对于一项作业成本而言,其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应在其中找到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作为该项作业成本的原因。例如,设备调试费的发生原因可能与产品的批量大小、设备的新旧程度、调试的次数有关系,但调试费用的大小则主要由调试次数的多少来决定,所以应选调试次数作为调试费这一作业成本的成本动因。
在分析了作业和作业成本动因之后,企业就可以跨组织机构界限,把从事同质作业的部门和人员组成一作业中心,根据不同的作业成本动因设置考核指标。
关键词:作业管理 作业成本法 流程价值分析 增值作业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170-03
一、作业成本法原理
作业成本管理是指以客户需要为出发点,以作业分析为核心,以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价值为目的,通过对作业链的不断改进和不断优化,从而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系统的、一体化的方法。
作业管理包括两个维度,一是成本维(作业成本法),提供有关资源、作业和产品成本的信息,目的是提高成本分配的准确性。这一维度有助于产品成本核算、战略成本管理和战术分析。二是流程维(流程价值分析),提供有关作业内容、作业原因、作业价值以及作业实施结果信息,目的是降低成本。这一维度提供了参与和记录持续改进的能力。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追踪,根据产品和服务所耗用的作业量,将成本进行合理分配,并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情况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它是对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创新。
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计算程序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将制造费用分配到同质的作业成本库(同一成本),并计算每一个成本库的分配率;第二阶段是利用作业成本库分配率,把制造费用分摊给产品,计算产品成本。
作业成本法相对传统成本习性分析的主要优点在于成本计算和分析分配更加准确,更能发挥决策的参考作用。传统变动成本法分析以成本性态分类(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为前提,将与产量变动无关的成本作为期间成本,与产量成正比例变动的变动成本作为产品成本。在作业成本法下,由于非产量基础变动成本(批次、产品、工厂级成本)概念的提出,使许多不随产量变动的间接成本可以明确地归属于各产品,产品成本不仅随产量变动,而且随相关作业变动。随着科技进步,工程技术的改变,间接制造费用在成本中的占比越来越大,推行作业成本法,提供更加准确的成本信息,在经营决策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此外,传统的相关成本决策分析往往将固定成本作为非相关成本而在决策中不予考虑,在作业成本法下,许多原本与产量无关的固定成本因与作业成本动因相关,在决策中由非相关成本变成相关成本,更进一步提高了相关成本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
流程价值分析是实施作业管理的关键步骤,包括动因分析,作业分析、作业业绩计量和寻找和改善途径四个环节。它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经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用的跟踪,为消除不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需求者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进最大限度的节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能力,以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获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二、实施作业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一)基本情况
1.生产工艺现状。XXX公司根据从国外公司引进的燃煤电厂脱硝催化剂制造技术,建立了脱硝催化剂生产线,生产工艺分为进料及混合、挤出成型、干燥、煅烧、切割、检验及装配、性能检测等七个环节,具体如下:
(1)进料及混合。根据产品设计要求,将催化剂的原材料分别经过相应的固体和液体计量系统,分批次加入混合器内,并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将固体和液体原材料混合均匀。
(2)挤出成型。根据工艺技术规范,将混合好的原材料除去杂质后,经过预挤压、真空挤压等环节,再通过专用模具挤压成型,最后按设计要求,切割成所需要的产品。
(3)干燥。产品的干燥分两个步骤:干燥室干燥、隧道式干燥。干燥过程中,将产品叠放在专用支架上,湿产品通过叉车转运到干燥室内,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进行初步干燥,干燥室干燥后的产品再经过叉车转运到隧道式干燥窑,进行高温干燥。
(4)煅烧。从隧道式干燥窑出来的产品进入煅烧炉煅烧,使其在高温下生成脱硝需要的活性物质,并使产品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5)切割。经过煅烧炉煅烧后的产品通过机械手自动转移到产品自动激光打码和自动切割(或手动切割)工序,按照产品的设计要求进行机械手自动切割和废品分选。
(6)检查及装配。切割后产品通过机械手搬运到专用输送皮带上经人工目测,外观检验合格后,转移到产品暂存货架或直接输送到产品组装区域,由人工装配成产品模块。
对经检验不合格的产品,由皮带输送机直接转移到废品回收区域,通过磨制系统研磨成可以重复利用的原材料。
(7)性能检测。即对产品进行强度、性能、活性、中毒等性能检测。
综上所述,整条生产线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输送、两次切割都通过机械手完成,混和、挤出、热处理等关键控制工序均通过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二是工序控制要求严格,针对不同批次产品有不同的工艺控制要求,对相关资源的耗存在较大差异;三是设备精度要求高,大部分均从国外进口,投资较大,设备折旧及维护费用在成本中占比较大。
2.产品特性。催化剂产品按立方米进行计量,按孔数,分为多种规格,同时,由于电厂的煤种不同、烟气条件不同、锅炉反应器装置不同、烟气流场不同,催化剂的设计参数存在较大差异。故催化剂产品实际上是订单式产品,每一批产品从原材料配方比例、产品规格、强度、理化性能指标等方面均有不同要求,需要进行专门设计,生产工艺控制、作业组织形式等方面都要进行差异化管理。
(二)作业管理现状
成本计量方面,公司目前采用的是传统成本核算方法,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进行成本核算,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共分六个步骤,每一步在产品和完工产品成本采用约当产量法进行分配,间接制造费用按产品(在产品)方量进行分配。
成本管理方面,由于生产时间不长,加上为新兴行业,无可参照标准,目前主要对直接材料成本按“投入=产出”方式进行管理,对超出定额范围的差异进行原因分析和考核,对其他成本(主要是间接费用)按预算进行控制,预算主要参照历史数据,并进行相应修正后计算确定。
成本改进方面,目前主要通过技术革新、质量分析、编制和固化业务流程形成SOP等途径得以实现。由于采用传统的成本计量系统,未开展以作业为基础的流程价值分析,故成本改进系统性较差。
(三)实施作业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现行成本核算方法存在严重不足。现行成本核算方法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一是由于不同项目(批次)对产品的要求不同,工差范围有大有小,对产品合格率影响大,各项目单位产品实际对能源、模具、设备、质量检测等资源耗用存在较大差异,采用约当产量进行费用分配导致成本信息失真;二是将所有间接制造费用分摊计入了完工产品,未反映产能闲置损失,影响营销决策。
2.成本进一步降低的要求迫切。受脱硝催化剂市场陆续启动的利好信息驱动,市场竞争参与主体也快速增加,竞争加剧,为巩固和增强竞争优势,需要精细化管理,达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通过实施作业成本法,对成本进行细分,有利于排查非增值作业及非增值成本,找到成本降低途径。
三、作业成本法实施方案
(一)实施总体思路
在坚持重要性原则的基础上,先易后难,由点及面,梯度推进,在分析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作业管理实施框架,注重成本效益原则。
(二)实施步骤
1.成立专门工作小组。由于作业成本法、流程价值分析对现有人员是一个全新概念,涉及面广,同时由于工作深度、细致度对作业成本法实施成果影响大,工作推进中需要协调配合的事项多。因此,需要在公司领导的组织下,抽调技术、生产、质量、财务等各部门专业人员,组建专门工作组,梳理工作重点、难点,制定作业成本法实施方案,组织人员培训,明确相关各部门工作原则、职责和接口,组织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对总体工作进行进度控制和质量管理。
工作组工作开展应始终保持与涉及的相关业务部门密切沟通,并实际融入生产经营工作中,工作组应主动参与生产调度会、质量分析会、班前会、QC小组活动等各项重要活动,避免闭门造车,减少因推行作业管理给日常生产经营工作带来的不便,避免各级管理者及工作人员对实施作业管理产生抵触情绪。
2.识别作业,划分作业中心。工作组以会议的形式,梳理公司生产业务各个环节,识别作业类别,明确作业实施的原因,作业对产品生产、经营活动、客户价值的意义,在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划分作业中心。作业中心划分应与生产工艺组织相适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确保识别作业正确、作业中心划分准确。
识别作业过程中,要求尽量把生产中所有作业都列出来,明确作业目的,为后期成本改善打好基础。对于大致相同的作业,主要是驱动因素相同,应当建立作业同质组。
3.资源动因分析及选择。根据划分的作业中心(或同质作业组)的工作原则、业务属性、资源耗费方式,与工作对象关联程度等情况,确定成本动因。如:设备耗用工时、模具使用次数、能耗水平、人工工时、作业次数等,作为间接费用分配的依据。
实际工作中,为增强方案可操作性,减少实施难度,动因选择应注意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难易程度、可行性、准确性等相关因素,相关数据尽量依赖现行生产管理及工艺控制体系,对新增统计指标应充分论证必要性。
4.作业分类。首先,按作业等级进行分类,一是单位级作业,是指作业动因随单位产品数量变动而成比例变动的作业。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二是批量级作业,是指作业动因随批别的变动而成比例变动的作业。如模具调试、原材料及产品检验、不同电厂的产品设计等。三是产品级作业,是指为满足客户的需要,作业动因随特定产品种类的变动而成比例变动的作业,如新配方开发,16孔催化剂、高硫煤催化剂、宽温度催化剂、脱汞催化剂新产品开发等。四是工厂级作业,是指为企业整体服务,与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有关的作业。如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其次,以客户价值为导向,对作业进行判断,划分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
5.作业指标计量。根据作业中心划分情况及选择的作业动因,应当确定相应指标,指标设置保证与作业动因高度相关,能表征产品对作业进而对资源的耗费情况。针对选定的指标,建立相应统计计量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工作组应根据收集的相关信息,在讨论的基础上,改进以成本习性为主要分类标准的成本计算表单要素,并建立数据关联关系,通过对相关数据设置勾稽,进行合理性检查,查找统计误差甚至管理漏洞,通过不断完善,更好地达成作业管理实施目标。
统计方法方面,应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可建立分批次合格率台账、模具使用次数台账、模具退镀镍台账、混和设备运行时间台账、热处理设备运行时间台账、性能检测台账等,作为作业成本计算分析的基础资料。
6.数据跟踪分析及成本改进。根据长期跟踪统计、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量化相关指标,剔除非正常因素,逐步建立标准成本体系,以消除非增值作业,减少非增成本为目标。在具体成本降低途径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业消除,即采取措施摆脱一项作业,主要针对非增值作业,这需要在分析作业动因的基础上进行取舍;二是作业选择,即在不同策略引起的多组不同作业设计方案之间选择,针对产品设计、流程设计等,如搬动采取自动化或人工动化,不同项目产品生产时点的安排;三是作业减少,即压缩一项作业所需的时间和资源,提高增值作业效率,改进或消除非增值作业如热处理时间安排,混合时间安排等;四是作业摊薄,即通过规模效益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如扩大市场份额,增加产品产量,摊薄固定成本,减少或消除闲置能力,这在当前尤其重要。
在固化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公司现有技术委员会、生产调度会、质量分析会、QC小组专题会等会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作业能力分析,落实作业量差异、闲置能力差异,针对差异产生的原因,制定成本改进线路,确定成本改善标准,循环推进成本改进工作。
7.成果推广运用。实施作业成本法后,成本信息更加准确,成本习性分类更加细致,可运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用于报价决策,成本始终是报价的基础,生产的难易程度客户可接受报价的重要支撑依据,在公司产品成本中间接费用占比较大的情况下,生产的难易程度与生产成本高度相关,因此准确的成本信息对报价决策更有意义;二是通过对作业细分,优化工艺、改进工作流程,不断推进成本降低工作;三是在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的情况下,适时向非主要成本领域及管理部门延伸,促进精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认识不足,推行作业成本管理的动力不足,缺少公司高层的支持力度,导致作业成本管理实施的深度和广度都存在问题。
二是由于作业成本管理系统较为复杂,涉及面广,需要的时间较长,不能产生立杆见影的效果,可能由于急功近利的思想,导致该项工作无法进行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是由于市场环境、生产经营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可能导致作业成本管理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导致实施过程中产生抵触情绪,甚至逆向选择。
四是参与人对该项知识的储备不足,准备度不够,无法达到合力效应,甚至对新的成本信息持怀疑态度,影响实施效果。
五是作业成本管理分散于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不能让新系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导致资源不能共享,信息不能共用,影响实施效果。
(二)建议
一是公司高管层的大力支持,需要高管层从思想上重视,资源上倾斜,而且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
二是要配备专门的人员,通过培训等方式,解决智力来源,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
三是需要全员参与,从管理层到生产一线员工都要在认识上得到统一,在行动上积极配合。
四是不能墨守成规,在保证总框架不变的情况下,作业成本管理实施方法应进行动态调整,因时、因地、因环境变化而变化,保持管理方法的灵活性。
五是全面梳理各项管理业务活动,整合各项资源,做好相应记录,形成作业成本管理闭环体系和标准业务流程。
参考文献:
1.黄象品.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经验.党建,2001(10)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求知,2001(10)
(作者单位:重庆远达催化剂制造有限公司 重庆 401336)
关键词:作业管理;B/S模式;MySQL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TP3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3-3568-03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work Management System
MA Yu-feng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Lanzhou 730030, China)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design is to build a course schoolwork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B/S mode. This system will help students submit and modify the schoolwork by the Internet, and also help teachers manage the schoolwork of sutdents more conveniently. The main tasks of this design are: to master the basic process of schoolwork management; to design and implement the various functional modules in the system.
Key words: schoolwork management; B/Smode; MySQL; database
1 系统设计背景和目的
作业管理作为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传统的作业管理方式经常以纸质文本的方式来进行作业的布置、提交、批改和分发。课程作业管理系统正是利用网络这个先进的平台,紧密地结合了实际教学中的各种需求来对传统的作业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它的目标是为教师和学生建立一个更加高效与快捷的作业管理平台。
本次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设计和实现一个课程作业管理系统,该系统能为各个学校提供高效与快捷的作业管理服务。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基于B/S模式下的,所采用的技术包括了Java、JSP技术和MySQL数据库技术等。从用户使用的角度来说,本次系统希望能够做到系统功能全面、能够满足广大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界面精致美观、使用方便快捷。
2 系统设计内容
本次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三个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这三个模块分别是教师模块、学生模块以及管理员模块。
其中教师模块中的作业和批改功能是该模块的设计重点,作业包括了对作业名称、日期、班级的输入以及作业提交路径的选择等,同时使用Java组件来完成作业题目的上传功能。教师模块中另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作业的在线批改与作业成绩的管理,教师可以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分班次的在线批改,并将分数通过页面输入框存入数据库中,因此教师还可以对所有的学生的作业成绩进行管理,只要点击页面上的相应按钮就可以完成相应功能。
学生模块最主要的设计内容包括下载作业题目,完成作业后对作业进行提交,提交后可以对作业进行下载修改并再次提交等功能的设计与实现[3]。
管理员模块的设计重点是实现系统消息的与删除,同时也要对学生与教师的资料进行维护和更新。
课程作业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学生、教师、作业、管理员、消息五个主体,通过对系统需求与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其中学生与作业、教师与作业以及管理员与消息之间的关系为1对多,意思是一个学生可以提交多份作业,一个教师可以批改多份作业,一个管理员可以多份消息。另外,学生与系统消息以及教师与系统消息之间则是多对多的关系,意思是一个学生或教师可以查看多条系统消息,一个消息可以由多个学生或教师来查看。
课程作业管理系统的整体关系图如图1所示。
3 课程作业管理系统的具体实现
3.1 设计数据库
本次系统设计需要在数据库中存储与课程作业相关的信息,所采用的数据库技术为MySQL,在实际应用开发中,使用的是MySQL的友好界面操作软件MySQL-Front,这款软件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各项关于建立数据库与操作数据库的众多功能。设计数据库的具体步骤如下:
1)进入MySQL-Front。
2)创建数据库。
3)创建表格。
4)数据库各个表格的详细介绍。
5)在对数据库及其表格字段进行了相关设置之后,接下来就是在JSP文件中进行数据库连接,其中最关键的代码如下:
String DBDRIVER = "com.mysql.jdbc.Driver";
//定义数据库驱动
String DBURL = "jdbc:mysql://localhost:8080/mine";
//定义数据库,其中数据库为mine
String DBUSER = "root";
//定义数据库用户,用户名仍用root
String DBPASSWORD = "";
//数据库密码定义,在这里密码为空
Connection conn = null;
//定义数据库连接,取名为conn并初始化
Class.forName(DBDRIVER);
//加载数据库驱动
con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DBURL, DBUSER,DBPASSWORD);
//连接数据库
3.2 系统登录界面
课程作业管理系统由于有三种不同的用户身份,分别是学生、教师与管理员。在校园内学生的学号是唯一的,教师也有相应的教师编号,管理员则可以通过其账号来登录系统,因此以学号与学生对应,教师编号与教师对应,管理员账号与管理员对应,于是在系统的登录界面中,用户选择不同的身份,则会相应的显示不同的登录对话框。
3.2.1 作业的提交和下载功能
作业的提交和下载功能是课程作业管理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功能,这就需要完成对文件的上传和下载功能。本次系统设计采用了jspSmartUpload组件来完成作业文件的上传与下载功能。 jspSmartUpload是由网站开发的一个可免费使用的全功能的文件上传下载组件,适用于嵌入执行上传下载操作的JSP文件中。该组件能够全程控制上传过程,其利用jspSmartUpload组件提供的对象及其操作方法,可以获得全部上传文件的信息(包括文件名,大小,类型,扩展名,文件数据等),极大地方便了文件数据的存取。该上传与下载组件的类中最主要的方法如下:
1)上传与下载共用的方法:initialize。
原型 :public final void initialize(javax.servlet.jsp.PageContextpageContext)
作用:执行上传下载的初始化工作,必须第一个执行。原型中的pageContext
为JSP页面内置对象(页面上下文)。
2)上传文件使用的方法:upload
原型:public void upload()
作用:上传文件数据。对于上传操作,在定义了SmartUpload类的对象后,首先调用initialize方法进行初始化,然后使用Upload方法上传文件。
3)保存文件方法:save
原型:public int save(String destPathName)
作用:将全部上传文件保存到指定目录下,并返回保存的文件个数。
4)下载文件的方法:downloadFile()
原型:public void downloadFile(String sourcrFilePathName)
作用:原型中的sourceFilePathName为要下载的文件名称及其目录。
在本次系统设计中实现作业提交和下载功能的文件及用途如表1所示。
在实现该功能时采用的是在数据库中保存文件名与文件存放路径的方法,数据库的zuoye表中用timu字段、wjming字段、lujing字段来分别存储作业题目的文件名、作业的文件名以及作业的存放路径。其中lujing字段是由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通过选择或建立相应的文件夹来写入的。
3.2.2 学生用户界面
学生用户成功登陆后进入到学生用户界面,其源文件为xs_list.jsp,此时系统会显示该学生的相关作业信息,包括了最新布置的作业以及已提交的作业。同时,每一条作业记录都将相应地显示该作业的名称、科目、布置日期、布置该作业的教师、分数以及提交情况,同时还提供对作业题目的下载。对于作业信息的操作主要分为浏览作业、提交作业、下载修改作业、删除作业。
最后学生用户界面的另一项功能则是可以通过输入关键字,查询相关的记录。该查询功能是利用SQL语句对ResultSet结果集进行相应的数据库查询,这里要用到的是Statement或PreparedStatement类。
3.2.3 教师用户界面
教师身份的用户在输入了正确的教师编号与密码后,即可成功登陆系统并进入师用户界面。该界面显示了该教师布置的所有作业信息。教师用户界面默认显示了“作业批改”界面,首先进入的是该教师任课的班级列表,并且显示出每班人数,点击“批改作业”,则可以进入该班级的作业名称选择列表,选择要批改的作业则可以进入具体的学生作业列表。
3.2.4 管理员用户界面
系统管理员在输入了正确的管理员帐号与密码后,即可成功登陆系统并进入管理员用户界面。管理员用户界面分为系统消息管理、教师模块的管理、学生模块的管理以及管理员自身的密码修改。
管理员用户界面的主要任务是对系统资料的资料进行维护与更新,具体包括对系统消息、学生与教师资料的添加、删除、修改与查询。
4 结束语
当然,由于时间的仓促,本系统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尚待改进与完善,例如可以进一步结合其他功能使之成为校园系统,不仅能够实现课程作业的管理,还可以实现其他的功能,例如学生选课等。
参考文献:
[1] 罗辉,朱新华.基于内容分割的在线作业管理系统[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29(5):1283-1298.
[2] 王永生.基于的远程教学支持系统中作业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 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
[3] Flora Chia-I Chang. Intelligent assessment of distance learning[J]. Information Sciences,2002,140(1-2):105-125.
关键词:责任会计;作业;作业管理
传统责任会计制度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曾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企业所处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变,该项制度已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为此,企业应积极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对责任会计制度进行改进,使该项制度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本文在分析传统责任会计制度特点及其不足的基础上,就作业管理对责任会计制度的改进谈1点看法。
1、传统责任会计制度的特点
这里所说的传统责任会计制度,是指与相对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相适应的责任会计制度。这种相对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有以下特点:1是企业产品市场份额稳定,市场竞争不激烈,产品生命周期较长。2是企业生产1般追求规模经济,生产改进分阶段进行,并且允许生产存在1定程度的缺陷。3是企业1般采用以成本为基础的订价方法,对顾客偏好的关注甚少。4是企业的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按职能权限划分,具有层次性、等级性。
与上述生产经营环境相适应,传统责任会计制度有以下特征:1是按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的职能、权限、目标和任务划分责任中心。我国的1般做法是分级归口管理,即横向按设计、计划、供应、生产、销售等职能部门划分责任中心,纵向按分厂、车间、班组和个人划分责任中心,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责任控制系统。2是主要采用价值指标作为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考核指标,如成本降低额和成本降低率等。这些指标在1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并且经过努力可以达到。3是通过对各责任中心可控指标的实际值和预算值的比较考核业绩,计算并区分出有利差异和不利差异,作为奖惩的依据。4是把责任分解到各个责任中心,每个责任中心再分解落实到个人,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2、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变和传统责任会计存在的缺陷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所处的生产经营环境在发生变化。在当今全球竞争的环境之下,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技术更新速度加快,新产品层出不穷,这些都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1是企业必须正视社会需求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提高灵活反应能力,改变原有的生产组织形式,采用新技术和新的经营管理方法,生产出更加多样化和更具个性的高质量产品。2是企业需要采取满足顾客需要的营销策略。企业要不断创新,不能再以成本为基础计价,而需采取以市场为导向的目标订价模式,这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3是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在不断发生改变,由传统的按职能设置部门,向强调顾客、销售渠道和产品的组织形式转变。
面对新的生产经营环境,传统责任会计那种以组织机构划分责任中心,以较单1且相对稳定的标准来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做法,显然已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首先,以组织机构划分责任中心,不符合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其次,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必须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生存。这样,在1定时期内,如果以稳定的标准考核企业业绩,显然不能促使企业各部门向更高水平发展。再次,顾客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如对产品质量、产品交货期、产品售后服务的要求等,以单1指标考核各责任中心的业绩显然不够。
面对种种挑战,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满足环境所需,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为此,企业管理思想应进行重大变革,以形成新的企业观,使管理深入到作业水平。新的企业观是把企业看作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进行的“1系列作业的集合体”,这样1个企业就形成1个由此及彼、由内及外的作业链,亦即价值链。作业的推移,同时表现为价值在企业内部的逐步积累与转移,最终形成转移给企业外部顾客的总价值。从顾客那里收回转移给他们的价值,形成企业的收入。收入补偿完各有关作业所消耗的资源价值之和后的余额,形成企业的利润。在这种观念下,企业把管理深入到作业水平,便于索本求源,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同时努力提高增加价值作业的运作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在满足顾客所需的基础上,增加企业的利润,这样就形成了作业管理。企业将其责任会计制度建立于企业管理基础之上,就形成了新型的责任会计制度。
3、作业管理对传统责任会计的改进
当企业实行作业管理之后,其责任会计制度便相应实现了多方面的改进。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其1,以作业中心为基础设置责任中心,跨跃厂组织机构界限,克服了以组织机构划分责任中心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同时也符合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在现代生产经营环境中,不断改进和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关键,而改进和创新的基本单位是由相互联系的作业组成的。组成过程的作业是联系投入与产出的桥梁,资源通过作业形成产出的价值。因此,以相互联系同质的作业组成的作业中心为基础设置责任中心,便于责任的划分和业绩的考核。
其2,以动态的业绩考核指标代替传统相对稳定的业绩考核指标。业绩考核指标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而且以过程为导向,与过程的效率和产出相关。另外,为了激励企业不断增加顾客的价值,该指标可能是1种理想的、现实情况下尚达不到的目标。 其3,以多样化的指标补充传统较为单1的价值指标。虽然成本仍是1个重要考核因素,但在现代经营环境下,时间、质量、效率等同样对顾客有价值,所以不仅像成本1类的价值指标,而且更多的非价值指标,如交货期、生产周期、产品售后服务质量等同样成为考核业绩必不可少的因素。
其4,以更复杂的奖励制度激励职工提高效率。虽然引入作业管理后,奖励方式和传统责任会计制度相差不大,但在新的生产经营环境下,奖励制度比过去更为复杂。由于强调过程改进,而过程的改进是群体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以群体为基础的奖励制度比以个体为基础的奖励制度更为合适。
4、作业管理在责任会计制度中的应用
作业管理在责任会计制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责任会计控制要素来分析。制定责任会计控制要素的核心是划分责任中心,建立业绩考核指标,进行业绩评价和奖励。对于控制要素的前两项,笔者认为,作业管理在其中的应用主要是分析作业,寻找成本动因,划分责任中心(作业中心),进而建立考核指标。在后两项的应用主要是出具评价报告。
其1,分析作业。分析作业是作业管理的核心。它是指对1企业所进行的作业辨认、描述和评价的过程。该过程需分析企业进行了多少作业,有多少人参与了该项作业,作业耗费了多少时间和资源,并评价作业对企业的价值,分辨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
分析作业首先要确认作业。因为只有确认了作业,才能据此寻找成本动因,划分作业中心进行业绩考核。笔者认为,确认作业应遵循“由粗到细,由大到小”的原则,即先粗线地描述出企业大体的作业情况,然后再分层次、分步骤地细分。这里要把握作业细分度,不可过粗,也不可过细。过粗不能提供管理所需信息,过细则工作量太大,导致管理成本过高,影响企业整体效率。
现以1制造企业为例,说明作业的确认。首先,把该企业的工作分为5大类过程(若干作业的集合体),即厂部维持过程、新顾客或新业务的获取过程、产品设计过程、生产过程和顾客维持过程。其次,把各过程分别细分为若干个子过程。厂部维持过程可细分为人事管理、会计记录、财务计划以及法律咨询等子过程。新顾客或新业务的获取过程可细分为研究开发、广告促销、方案论证、订单处理和人员培训等子过程。产品设计过程可细分为设计研究、产品计划、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调试等子过程。生产过程可细分为预测、采购、生产、安装、维护等子过程。顾客维持过程可细分为包装、销售、顾客培训、技术指导及维修服务等子过程。再次,在各子过程基础上,再细分为若干更低层次的子过程。如生产过程中的采购子过程可再细分为购买材料、存储材料和质量检验等更细的子过程。最后,把更低层次的子过程细分为若干作业。如上述存储材料这1低层次的子过程可细分为收料、运料到仓库、存料、发料等作业。
其2,寻找和分析作业成本动因。管理作业必须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了作业成本的发生,以便有针对性地减少不增值作业,合理安排作业,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样,寻找到作业成本动因,有助于企业合理确定作业考核指标,更好地明确责任归属。寻找和分析作业成本动因时应注意,对于1项作业成本而言,其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应在其中找到1个最主要的原因作为该项作业成本的原因。例如,设备调试费的发生原因可能与产品的批量大小、设备的新旧程度、调试的次数有关系,但调试费用的大小则主要由调试次数的多少来决定,所以应选调试次数作为调试费这1作业成本的成本动因。
在分析了作业和作业成本动因之后,企业就可以跨组织机构界限,把从事同质作业的部门和人员组成1作业中心,根据不同的作业成本动因设置考核指标。
一、指导思想
持续开展“打造最干净、最整洁城市”工作深入进行,以营造整洁、优美、舒适、和谐的人居环境为目标,完善覆盖城区的环卫保洁网络,推行主次干道和街巷新村全天候保洁,实现环卫保洁的长效化动态管理。
二、组织领导
由市市容市政管理局牵头,市财政局、区政府、区住房建设和市容市政局、区财政局、市环卫管理处、区环卫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等组成的城区环卫作业管理协调小组,统一领导和组织城区环卫作业管理工作,并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则,落实经费,进行总体协调。协调小组日常工作由市环卫管理处负责。
三、职责分工
1.市市容市政管理局统一领导和协调城区环卫作业管理工作。负责组织环卫作业管理的督查;根据考核成绩序时申请经费并拨付;配合市财政局根据年度城建维护资金总盘,对区环卫作业招标工作指导审核批复年度环卫作业量和经费计划;对区环卫作业量进行核定;考核办法、标准和考核通报。
2.市财政局负责落实环卫作业市级承担部分经费(主次干道保洁经费市区两级按1∶1承担,街巷保洁经费市、区、街道按照1∶1∶1承担),并依据市市容市政管理局每月的考核成绩及人员注册情况拨付作业经费及市级考核经费;最低工资及各类补贴、慰问经费;会同市市容市政管理局审核并批复年度环卫作业经费计划。
3.区政府统一领导辖区环卫作业管理工作。区财政负责落实辖区内环卫作业经费的筹措和序时拨付,并督促检查环卫作业的招投标或合同委托工作。
4.市环卫管理处统一汇总、核对、上报区环卫作业量和年度资金计划及人员信息管理;修订环卫作业质量标准及考核办法,并报市市容市政管理局批准后实施;受市市容市政管理局委托具体实施市级检查考核。
5.区住房建设和市容市政局根据辖区内环卫作业的实际情况,编制环卫作业量分配方式、经费概算及作业方案报市市容市政管理局汇总考核。在上述作业量及经费批复后,具体组织环卫作业的招投标和合同委托管理,按照环卫作业管理标准进行管理,并组织日常的区级考核,包括对环卫保洁人员的到岗率、年龄结构、日常培训、参保率等,根据考核办法及人员注册情况拨付经费、最低工资及各类补贴慰问经费给作业单位。
6.各街道办事处负责街道配套经费的筹措与使用管理;负责辖区内街巷新村保洁的日常管理;配合实施辖区内街巷新村保洁招投标或合同委托工作;根据合同约定和市、区、街道三级考核成绩,负责相应作业经费的支付工作。
四、主要内容
(一)环卫作业管理的内容和范围
城区环卫作业管理工作主要为姑苏区(含新城)范围内主次干道清扫保洁(包括沿线交通隔离栏和绿化带保洁)、果壳箱、垃圾房(桶)、垃圾收集亭保洁维护管理、消杀;街巷、新村、行政村道路清扫保洁,绿化带保洁,垃圾房(桶)保洁维护管理,乱涂乱贴清理和无主垃圾清运;公共卫生间和洗刷站保洁维护管理;环卫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生活垃圾转运站、环卫作业车辆保洁维护管理、生活垃圾收集中转运输、建筑垃圾清运、粪便收集、转运等内容。
(二)环卫作业任务量的分配方式
在目前环卫运作机制情况下。道路清扫保洁、街巷保洁、新村保洁、行政村保洁、生活垃圾转运站管理、垃圾收集运输、粪便清运由住房建设和市容市政局会同相关部门采取公开招标和合同委托相结合的方式,公共卫生间保洁管理采取企业公开招标方式(不得采取托管方式)。优先采取主次干道和街巷新村保洁一体化的政府采购公开招标方式,按合理低价等原则择优选择作业单位。
1.政府采购公开招标的方式和要求
环卫作业经费来源于财政性资金,根据政府采购法规定,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服务的,应采取政府采购公开招标方式。公开招标采用合理低价原则,下浮率不得超过标底价的15%,标底价的制订可参照环卫作业单价(详见附表,不含社保公积金)。招标应对投标企业的注册资本、经营资质、用工模式、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审核。企业用工应当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优先录用现有环卫作业人员。企业需为保洁人员缴纳养老保险、公积金等社会保险,并将纳入考核范围。
2.合同委托的方式和要求
环卫作业量和作业分配方式经核定后,除公开招标的作业外,区环卫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可以合同的形式将其余环卫作业直接委托给国有性质的环卫作业企业,合同委托的价格可参照相应的环卫作业单价(详见附表,不含社保公积金)下浮15%来确定,需在合同委托金额中扣除已经测算的税金。受委托企业的用工应当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并纳入考核范围。
(三)环卫作业定额和指导单价的形成
环卫作业定额和指导单价是相对应在目前市场和技术条件下的合理工作量和作业价格,本文件中所提及的环卫作业定额主要依据现行《省城市环境卫生劳动定额》,环卫作业指导单价主要依据现行《市城市环境卫生作业单价咨询报告书》苏仁评报字(2011)第130号。
1、其中涉及最低工资部分参照2011年劳动保障部门规定的1140元/月.人,如遇人员最低工资增长,每月市区两级将按比例统一进行补贴。
2、在作业单价中,社保、公积金支出中的集体(最低标准)支付部分单列,在招投标或合同委托中扣除该部分费用,由作业单位先行缴纳支付,经逐级审核后,由市、区财政进行全额补贴,其中社保补贴市区按1:1,公积金补贴由市级财政承担。
3、人身意外险(含疾病)由区住房建设和市容市政局(或区环卫所)采取团购方式统一购买,市财政按最高每人每年200元给予补贴。
4、区住房建设和市容市政局及相关部门在政府采购公开招标时,标底的制定应按照环卫作业定额和作业单价进行测算。
5、年底将发放环卫工人13个月工资,由市区两级按1∶1比例进行拨付。
五、操作实施
(一)年度计划
区住房建设和市容市政局编制辖区内环卫作业量、经费年度概算及环卫作业分配方式经市环卫管理处汇总校核;市环卫管理处根据区上报情况编制年度环卫作业管理作业量及经费计划,统一报市市容市政管理局和市财政局批复。未报市局批复的扣当月市级拨付的环卫作业经费的15%直至批复。
(二)招标管理
区住房建设和市容市政局根据批复对辖区内的环卫作业按政府采购公开招标或合同委托的方式进行管理,招标文件需经市市容市政局审核,合同文书及时报市市容局备案。招标文件未经市级审核或未合用文本未报市局备案,在拨付市级经费时扣作业经费的5%。
(三)监督考核
市市容市政管理局修订《市区环卫作业管理考核办法》及《市区环卫作业管理考核标准》,对纳入城区环卫作业保洁管理的作业,建立市、区和街道三级管理考核机制,同时建立作业单位资信等级档案。人员管理将纳入考核范围,对环卫保洁人员实行人员注册制度,对人员的到岗率、年龄结构、日常培训、参保率进行考核。
(四)经费核拨
1.根据市委苏发〔2008〕35号文关于“切实加大市、区两级财政对环卫经费的投入力度,确保按比例同步落实到位。”的精神,建立、健全环卫作业经费市区两级财政投入机制。采取作业经费与考核成绩挂钩的办法,对纳入城区环卫作业管理范围内的环卫作业均采取考核的方式对作业经费进行核拨。市区两级财政在环卫作业经费中的投入比例报市政府批准后确定。
2.区新增环卫作业量应及时报市市容市政局备案,具备通车条件的道路区环卫部门及时跟进保洁,与委托保洁单位签订委托合同,并纳入市级日常考核范围,年底按新增作业量及保洁时间核算费用,并按市区比例给予补贴,费用核算时间按区与保洁单位签订委托合同时间计算。
关键词:责任会计;作业;作业管理
传统责任会计制度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曾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企业所处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变,该项制度已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为此,企业应积极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对责任会计制度进行改进,使该项制度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本文在分析传统责任会计制度特点及其不足的基础上,就作业管理对责任会计制度的改进谈一点看法。
一、传统责任会计制度的特点
这里所说的传统责任会计制度,是指与相对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相适应的责任会计制度。这种相对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有以下特点:一是企业产品市场份额稳定,市场竞争不激烈,产品生命周期较长。二是企业生产一般追求规模经济,生产改进分阶段进行,并且允许生产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三是企业一般采用以成本为基础的订价方法,对顾客偏好的关注甚少。四是企业的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按职能权限划分,具有层次性、等级性。
与上述生产经营环境相适应,传统责任会计制度有以下特征:一是按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的职能、权限、目标和任务划分责任中心。我国的一般做法是分级归口管理,即横向按设计、计划、供应、生产、销售等职能部门划分责任中心,纵向按分厂、车间、班组和个人划分责任中心,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责任控制系统。二是主要采用价值指标作为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考核指标,如成本降低额和成本降低率等。这些指标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并且经过努力可以达到。三是通过对各责任中心可控指标的实际值和预算值的比较考核业绩,计算并区分出有利差异和不利差异,作为奖惩的依据。四是把责任分解到各个责任中心,每个责任中心再分解落实到个人,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二、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变和传统责任会计存在的缺陷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所处的生产经营环境在发生变化。在当今全球竞争的环境之下,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技术更新速度加快,新产品层出不穷,这些都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企业必须正视社会需求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提高灵活反应能力,改变原有的生产组织形式,采用新技术和新的经营管理方法,生产出更加多样化和更具个性的高质量产品。二是企业需要采取满足顾客需要的营销策略。企业要不断创新,不能再以成本为基础计价,而需采取以市场为导向的目标订价模式,这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在不断发生改变,由传统的按职能设置部门,向强调顾客、销售渠道和产品的组织形式转变。
面对新的生产经营环境,传统责任会计那种以组织机构划分责任中心,以较单一且相对稳定的标准来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做法,显然已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首先,以组织机构划分责任中心,不符合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其次,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必须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生存。这样,在一定时期内,如果以稳定的标准考核企业业绩,显然不能促使企业各部门向更高水平发展。再次,顾客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如对产品质量、产品交货期、产品售后服务的要求等,以单一指标考核各责任中心的业绩显然不够。
面对种种挑战,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满足环境所需,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为此,企业管理思想应进行重大变革,以形成新的企业观,使管理深入到作业水平。新的企业观是把企业看作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这样一个企业就形成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及外的作业链,亦即价值链。作业的推移,同时表现为价值在企业内部的逐步积累与转移,最终形成转移给企业外部顾客的总价值。从顾客那里收回转移给他们的价值,形成企业的收入。收入补偿完各有关作业所消耗的资源价值之和后的余额,形成企业的利润。在这种观念下,企业把管理深入到作业水平,便于索本求源,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同时努力提高增加价值作业的运作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在满足顾客所需的基础上,增加企业的利润,这样就形成了作业管理。企业将其责任会计制度建立于企业管理基础之上,就形成了新型的责任会计制度。
三、作业管理对传统责任会计的改进
当企业实行作业管理之后,其责任会计制度便相应实现了多方面的改进。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其一,以作业中心为基础设置责任中心,跨跃厂组织机构界限,克服了以组织机构划分责任中心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同时也符合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在现代生产经营环境中,不断改进和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关键,而改进和创新的基本单位是由相互联系的作业组成的。组成过程的作业是联系投入与产出的桥梁,资源通过作业形成产出的价值。因此,以相互联系同质的作业组成的作业中心为基础设置责任中心,便于责任的划分和业绩的考核。
其二,以动态的业绩考核指标代替传统相对稳定的业绩考核指标。业绩考核指标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而且以过程为导向,与过程的效率和产出相关。另外,为了激励企业不断增加顾客的价值,该指标可能是一种理想的、现实情况下尚达不到的目标。其三,以多样化的指标补充传统较为单一的价值指标。虽然成本仍是一个重要考核因素,但在现代经营环境下,时间、质量、效率等同样对顾客有价值,所以不仅像成本一类的价值指标,而且更多的非价值指标,如交货期、生产周期、产品售后服务质量等同样成为考核业绩必不可少的因素。
其四,以更复杂的奖励制度激励职工提高效率。虽然引入作业管理后,奖励方式和传统责任会计制度相差不大,但在新的生产经营环境下,奖励制度比过去更为复杂。由于强调过程改进,而过程的改进是群体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以群体为基础的奖励制度比以个体为基础的奖励制度更为合适。
四、作业管理在责任会计制度中的应用
作业管理在责任会计制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责任会计控制要素来分析。制定责任会计控制要素的核心是划分责任中心,建立业绩考核指标,进行业绩评价和奖励。对于控制要素的前两项,笔者认为,作业管理在其中的应用主要是分析作业,寻找成本动因,划分责任中心(作业中心),进而建立考核指标。在后两项的应用主要是出具评价报告。
其一,分析作业。分析作业是作业管理的核心。它是指对一企业所进行的作业辨认、描述和评价的过程。该过程需分析企业进行了多少作业,有多少人参与了该项作业,作业耗费了多少时间和资源,并评价作业对企业的价值,分辨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
分析作业首先要确认作业。因为只有确认了作业,才能据此寻找成本动因,划分作业中心进行业绩考核。笔者认为,确认作业应遵循“由粗到细,由大到小”的原则,即先粗线地描述出企业大体的作业情况,然后再分层次、分步骤地细分。这里要把握作业细分度,不可过粗,也不可过细。过粗不能提供管理所需信息,过细则工作量太大,导致管理成本过高,影响企业整体效率。
现以一制造企业为例,说明作业的确认。首先,把该企业的工作分为5大类过程(若干作业的集合体),即厂部维持过程、新顾客或新业务的获取过程、产品设计过程、生产过程和顾客维持过程。其次,把各过程分别细分为若干个子过程。厂部维持过程可细分为人事管理、会计记录、财务计划以及法律咨询等子过程。新顾客或新业务的获取过程可细分为研究开发、广告促销、方案论证、订单处理和人员培训等子过程。产品设计过程可细分为设计研究、产品计划、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调试等子过程。生产过程可细分为预测、采购、生产、安装、维护等子过程。顾客维持过程可细分为包装、销售、顾客培训、技术指导及维修服务等子过程。再次,在各子过程基础上,再细分为若干更低层次的子过程。如生产过程中的采购子过程可再细分为购买材料、存储材料和质量检验等更细的子过程。最后,把更低层次的子过程细分为若干作业。如上述存储材料这一低层次的子过程可细分为收料、运料到仓库、存料、发料等作业。
其二,寻找和分析作业成本动因。管理作业必须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了作业成本的发生,以便有针对性地减少不增值作业,合理安排作业,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样,寻找到作业成本动因,有助于企业合理确定作业考核指标,更好地明确责任归属。寻找和分析作业成本动因时应注意,对于一项作业成本而言,其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应在其中找到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作为该项作业成本的原因。例如,设备调试费的发生原因可能与产品的批量大小、设备的新旧程度、调试的次数有关系,但调试费用的大小则主要由调试次数的多少来决定,所以应选调试次数作为调试费这一作业成本的成本动因。
在分析了作业和作业成本动因之后,企业就可以跨组织机构界限,把从事同质作业的部门和人员组成一作业中心,根据不同的作业成本动因设置考核指标。
发表评论 快捷匿名评论,或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