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作业模式 尝试多元作业

时间:2022-04-02 07:48:28

改进作业模式 尝试多元作业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家庭作业单调枯燥,机械劳动多,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这种封闭的、僵化的作业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为了提高作业的效能,激发学生自主写作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笔者在作业方面大胆尝试,力求创新。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兴趣、特长,以尊重学生个性为前提,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为目标,设计了具有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和教育性的作业。经过三年的尝试与实践,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讲究趣味性,乐中求知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方法,它激发学生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保持学习的持久热情。教育心理学也表明:单调乏味的学习活动容易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因此作业的设计应贯彻愉快教育的原则,增强趣味性。要能吊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跃跃欲试。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后,笔者让学生在课前看录像,让学生对地球有深刻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

二、注意实践性,动中求知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实践性最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好了就要行,行才能检验知识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也会成为死书库。”的确,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其实用性、价值性,智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转化为能力。所以作业设计要注意实践性,不仅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取得第一手材料,而且要引导学生实现认识的再次飞跃,即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用于实践,指导实践。

1.实践体验的作业

《春风吹》一课,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闹春、戏春,感受春天的魅力,并对春天展开丰富的想象,然后编一个有关春天的故事说给老师、家长、同学听。这样的作业目的是把学生从封闭的语文教学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融入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在自身的实践体验中活用知识,发展能力。

2.社会生活的作业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随时可以学语文,用语文。每逢节假日,笔者都为学生布置一些有意义的作业。如端午节前夕,笔者让学生去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查阅屈原的生平,搜集、摘抄屈原的诗词进行赏析,了解端午节各地的风俗,亲自动手包粽子,以表达对屈原的崇敬之情和怀念之情。

3.动手操作的作业

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实质是学生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设计这样的作业不仅能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深刻,而且能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学习《捞铁牛》一课,笔者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学习《小山羊》一课,笔者让学生自己做头饰。

三、注重开放性,活中求知

印度大文豪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作业也是如此,应注重开放性,为学生创造发挥想象的空间,使其体验成功的成就感,提高能力。如学完《桂林山水》一课,针对学生的兴趣、特长,投其所好,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喜欢绘画的,可以用五彩的笔绘出桂林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交融的奇丽景色;喜欢朗读的,可以为《桂林山水》选配乐曲,配乐朗诵,表达出对祖国青山秀水的真挚热爱之情;喜欢写作的,可以将优美、生动的词句收集在自己的摘抄本上;喜欢作诗的,可以作两首小诗,赞美桂林山水的特点,朗读给大家听。这个作业设计融音乐、诗歌、绘画、创作、朗读为一体,实现了学科间的融合。

作业的开放,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他们创造了自由探索、尝试创新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创新的能力。

四、追求教育性,思中求知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主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专题作业设计也必须追求教育性,力求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长知识又陶冶情操,受到教育。如学习《小八路》一课,笔者让学生给小八路写一封信,目的是让学生在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学习《我爱祖国》这首歌,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三八妇女节”设计演讲作业《我的好妈妈》,让学生通过演讲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同时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与艰辛。

丰富多彩的作业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乐于读书、勤于习作、善于动手的好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

上一篇:语文教学情感性渗透的思考 下一篇: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