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3 07:48:19

小语教学论文

小语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小语的方法,必须认识小语学法的特性,明确指导要求,才能运用恰当的指导方法。

一、小语学法的科学性及指导要求

小语学法的科学性是指它符合思维规律和科学原理。它的操作过程是根据思维规律而展开,利于有效思维;它的结构是按一定先后顺序组合,符合科学程序,前一个程序是后一个程序的基础,后一个程序是前一个程序的继续与发展,思维逐层深化;它的效应是简化思维过程,从而简化学习,提高学习效益。例如背诵一篇课文,科学的背诵方法应是:在把握课文大体内容后,先掌握文章各部分内容,理出文章的思路及内在联系;再寻找关键词句作记忆的支撑点,把文章内容连缀起来;再回忆、尝试背诵,寻找遗漏,分析原因;最后诵读薄弱的句、句群、段落,再试背。这种背诵方法符合科学的记忆程序,它有诸多的思维因素参与,符合思维的规律性。

指导要求是:教师在教学中,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地作有序渗透,指导学生掌握学法。如先指导“字词句学法”,再指导“段落学法”,最后指导“篇章学法”。二要遵循认识规律,先在教学中展示科学的教学思路和合乎逻辑的教学过程,渗透学法,融学法于教学中,使学生从中领悟、理解学法,再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归纳学法。如指导学生掌握读懂一篇文章的学法,教师的教学过程可以这样安排:①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读准生字字音;②组织学生细读课文,弄清词句意思、课文内容,探索作者行文思路、课文结构;③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掌握重点,研究精华,体味感情;④组织研读,整体认识,评价欣赏;⑤组织学生熟读,理解地记忆重点和精彩片断.这种教路清晰的课堂教学,渗透着“学懂一篇课文的方法”,再让学生从中领悟和概括出学法,然后引导学生由半独立到独立地运用学法。三要引导学生评价学法。某种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生虽然在某一学习内容的具体操作中有了观察和思考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感受和体验,但其科学之处尚不了然。通过评议、知其某一学法的科学之处,就能更自觉地运用之。如“怎样读懂一篇课文”的程序安排是科学的,是因为“初读课文,感知了课文的整体意思;再进行词、句、段教学,使词、句、段教学有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它们在整体中的含意;再精读、研读课文,弄懂并掌握重点,弄清文脉,最后才有可能欣赏评价全文。

二、小语学法的目的性及指导要求

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任何小语学法都是指向一定目标,都是实现一定学习目标的手段,都是为了达到省时、科学、高效地学会某项内容与会学某项内容的目的。因此,要根据学习目标选择学法,什么样的内容就得用什么样的方方法来学懂。目的不清,方向不明,就无从选择学法。如归纳段意和归纳文章中心,各有不同的目的,就得选用不同的方法。如果用归纳段意的方法去归纳文章中心,目的就不能达到。

指导要求是:教师在教学中,一要在接到教材后,首先考虑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学习的,然后考虑如何教,既教知识与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教给学法,真正体现“以学论教”的教学观。这样,教师指导学法的目的性就会增强。二要在布置预习、朗读、默读、教师范读与讲读之前,提出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思、听、议、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目的与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之间的联系意识,培养学生根据目的选择学法的能力。三要揭示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是解决“是什么”的判断型问题,或是解决“怎么样”的描述型的问题,或是解决“为什么”的分析型的问题,或是解决“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的问题,或是解决“可能会怎么样”的想象型的问题。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才能选择相应的解决办法。如《看月食》课后作业第3题:“课文第3段与第5段都是讲月亮,叙述的时候有哪些不一样?”教师揭示本题是解决“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的问题,要求比较月亮全食与复原不一样的地方。学生明确了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后,就能从月亮的大小变化与月亮的亮度变化作比较,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小语学法的多样及指导要求

课文是由字、词、句段组成的,表达一定的意思。学生要读懂一篇课文就得掌握字、词、句、段、篇的学法。学习一篇课文的方法包括:预习、识字、解词、语句分析、分层、归纳段意层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朗读、默读、背诵、质疑问难、做读书笔记、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查阅工具书、复习、阅读审题等方方面面的子方法。以上这些子学法,即有单项学法又有各自特有的多种学法。如解句的方法,就有:图示展现法、联想旁通法、词语突破法、成份扩缩法、层层剥笋法、句式比较法、上挂下联法、归纳合并法、关系理清法、抓住句眼法等等。

指导要求是:教师在教学中,一要因字因词因句因段因篇而异,作点点滴滴的学法渗透,让学生领悟、掌握多种多样的学法,以利迅速地高效地掌握一篇文章的内容和各种知识。如教“叶”字,渗透用已学熟字(口、十)相加记忆字形的方法;而教“耍”,渗透用已学熟字(要)减去笔画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囫囵吞枣”这个成语,引导学生读这个成语所在的句子,从句子中找出解释,理解意思。二要训练学生根据学习情境的需要,确定、选择相应学法的能力。如当要学习一篇课文,先要根据文章体裁特点选择不同的学法;学习写人的文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分析理解;学习记事的文章,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局分析的学习方法;学习绘景状物的文章,抓住景物的形状、色彩、声音、大小、结构、质地、用途分析理解。三要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积累学法。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渗透了学法,应相机引导学生归纳此学法的操作程序与要点,从而掌握某种学法,并应引导学生对所掌握的学法作分门别类的整理,整理出各种子学法的多种学法,从而积累学法,丰富学法。如中高年级的段落教学,要在各种段落教学中渗透不同的分段方法,并引导学生加以归纳概括,整理积累,可整理出:“按时间的变化顺序”、“按空间的位置转移”、“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按事件的内容和性质”、“按人物的出场顺序”等分段方法。

四、学法的层次性与指导要求

语文知识具有自身的系统性,这一系统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呈现着自身的层次系列.小语学法随此而产生自身的系统性,呈现着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层次系列。从阅读教材编排体系看,其层次为:讲读课文,领悟学法一阅读课文,尝试运用学法一独立阅读课文,独立运用学法;从掌握语文知识的顺序看,其层次为:理解字词句的学法——理解段落的学法——理解篇章的学法;从掌握课文的内容结构看,其层次为:分段与概括段意、分层与概括层意的学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的学法——理解文章思路的学法;从阅读的方式看,其层次为:学习字词句的方法——朗读的方法——默读的方法;从学习过程看,其层次为:感知、理解课文内容的学法——分析、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学法——体会、分析文章写法的学法。

指导要求是:教师在教学中,一要分层次渗透学法。低年级着重渗透字词句的学法,中年级着重渗透段落的学法,高年级着重渗透篇章的学法。二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语文基本功训练重点,由简单到复杂、由肤浅到深刻、由生疏到熟练地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学法。三要通盘考虑整个小学阶段的学法指导,把学法归类归项,理出层次,前后照应,后一次指导与前几次指导有机联系,逐步提高,逐步深化,这样的学法指导才不致于造成碰到什么指导什么,零零散散。同一学法在同一层次上多次重复,不能达到步步深化的目的。如《精彩的马戏》,指导学生从课文内容理解题意的方法,而《伟大的友谊》,不能单单指导学生从课文内容理解题意的方法,还应指导学生从文章中心思想理解题意的方法。这样理解题意的学法就提高了一步。

五、小语学法的实践性及指导要求

主席在《实践论》中阐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高一级程度。”师生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小语学法,也是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认识过程,使学法质量逐步提高。学法的实践性包含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学法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与提高。师生通过学习实践,在反复实践中概括、归纳、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小语学法,并用于指导实践,在再次实践中完善、提高、丰富了学法。二是学法具有指导实践、提高效益的意义。学生掌握了小语学法,其目的是要指导实践,用于操作,学习小语各种知识,迅速提高学习效益。如掌握了悟句方法,就能迅速地准确地理解句意。

小语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十多年来,笔者发表了百余篇小语教研文章,备尝甘苦,也获得了很多体会。现根据研修班教师所提的问题,以答问的形式把它写出来,供有志于小语教学研究的一线教师参考。

一、语文教师写教学论文,对于修炼自身、指导教学有诸多益处

问:教师应该精于备课,长于传授,善于创新,做教学上的“能手”就可以了,根本没必要撰写教学论文。你是否认可这种说法?

答: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注重教学科研和教学研究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趋势。通过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已逐渐成为越来越多教师的自觉选择。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新课程的践行者,除了要完成教书育人的基本任务,还应自觉地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一线教师做个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者,是成功教师的必然选择。

问:语文教师辛苦得不得了,作业批改的量很大,月考、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光批阅卷子就压得老师喘不过气来,有什么必要撰写论文?

答:教师撰写论文,既是对其各方面能力的检验,也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有研究者认为,教师撰写论文有诸多益处:一是可以起到锻炼和提高分析概括能力的作用,有助于开阔眼界,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把自己原来肤浅、零散的教学经验和认识提高到更深刻、更系统的理论高度,进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二是教师撰写论文是更新知识、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三是教师撰写论文不仅有助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还能弥补知识、能力乃至性格上的某些缺陷,从而改变自己的理念,增强从事教学工作的信心和成就感。

二、不必把论文写作看得那么神秘,也不要把它看得过分简单

问:撰写教学论文是专家学者、名师的专利,一线教师写写年终小结已经蛮吃力了,哪里写得出什么论文?

答:近十年来,在“科教兴国、科研兴教”的方针指引下,教育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教师专业标准》的颁布实施,更为新世纪的教育发展注入了新思想、新理念。每一位教师都应站在时展的高度,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要善于把教育教学工作自觉地纳入研究的轨道,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研究习惯,学会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专家学者、特级教师固然擅长于撰写论文,但教学研究需要第一手活生生的教学资料,一线教师一般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正是一线教师的优势。我们完全可以鼓足勇气、树立信心,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切身体会,选择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的课题及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语文教师要改变长期处于“动口不动手”的状态,要敢写、勤写。教研型教师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造就的,必须通过不懈的努力,勇于探索、善于总结,才能逐步“登堂入室”,成为教学研究的行家里手。我们不必把论文写作看得过于神秘。论文写作的门槛并不是那么难于跨越。要知道,因为写,才会写。

问:有人认为,“撰写论文只要写几条教育学、心理学原理或者引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再举几个例子就成了”。撰写论文真的就这样简单吗?

答:对于撰写论文,不要把它看得过于神秘,也不应将它看得那么简单。

笔者看了许多小学教师写的论文,发现其中使用的说理方法较为单调。方法的单调,必然带来研究视野的狭窄和思维的陈旧。表现在写作上,往往就是讲一两个教例,然后得出一个结论,或者先提出论点,再列举一两个教例,始终摆脱不了“论点+事例”的模式。写的论文总是这样一种模式:第一段,提出论点;第二段,举例;第三段,小结全文。其实,这是一种很不好的模式。如果我们在议论时光举举例子,不作说理分析,即使材料再丰富,也不能说论证很透彻,因为它不能体现作者在写作上的智力因素。

语文教育教学理论文章要打破“论点+事例”的模式,一要穿插运用不同的论证方法进行论证,除事例论证,还有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引用论证。二要将事例与论点的高度统一。三要加强对事例论据的点化。学会对事实论据的点化,是撰写理论文章必备的能力之一。

点化,即对事例以客观的科学的评析。有这样一则教例:

著名特级教师斯霞备《刘胡兰》一课,自己先反复朗读,边读边体会,晚上伴着孤灯读到深夜,第二天一大早在校园里自读自听,特别是课文中刘胡兰回答敌人的话,读了一遍又一遍,越读越有力量,刘胡兰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像一股强大的气流猛烈地冲击她的胸膛,她恨不得马上飞跑进教室,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学生。课堂上,斯霞老师带着感情朗读,情真意切,字字千钧,孩子们被深深地打动了。

笔者在撰写《备课一定要备读》一文时,用了这一教例,并对它作了点化:其一,斯霞老师能把教材中的思想感情自然地传给学生,产生优异的教学效果,这是她把自己摆进课文里去的结果。其二,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必须学会以身传情,以情动人,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审美的主体和客体融为一体。其三,“入境”是感情朗读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朗读就没有真感情。

笔者认为,对材料的点化,就要学会因事述理、借事论理,学会如何去探求材料的内蕴,学会探求材料隐寓实质的方法,就可以力避就事论事的简单思维,而迅速把握材料的主旨。

三、撰写教学论文,如何避免“撞车”,“十大策略”为你解密

问:尽管我们在选题前对相关信息做了一些搜集,但经常与人“撞车”,投给报刊往往成为明日黄花。如何避免“撞车”现象,能否给我们支支招?

答:笔者退休后,专攻语文教学研究,撰写百余篇教学论文,无一篇废稿,全被刊物所用。为了避免“撞车”,平时我注意阅读最新语文教学论著,翻检中小学语文类期刊,作出索引,确定选题,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快。

避免“撞车”可以从下列几方面来探究。

1.找盲点

虽然教育类杂志林立,稿源充足,硝烟弥漫,但仍有一些颇有潜力的课题未被读者所关注,成为选题的盲点。如能善于捕捉新的信息,练就一双独具视角的慧眼,就能准确发现选题的盲点,相机开发,撰写的论文就会受到欢迎。比如,阅读课的“导语”大家都十分重视,在一堂优质课里,教师如何敲响第一声引领学生向“新知”进军的鼓点,需要作精心的艺术构思。但作文教学就很少有人注重“导语”设计。据此笔者写了一篇《小学作文课导语更需要别具匠心》,介绍了五种导入的方法:(1)顺应心理,乘势疏导;(2)以诗引趣,触动心弦;(3)输入信息,开掘源泉;(4)回想生活,唤起情趣;(5)创设情境,诱感。文稿很快被《演讲与口才》录用。

2.瞄热点

回首新一轮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人们可以发现很多令人注目的“闪光点”,给人的直觉是:改革发展迅猛,热点问题凸现。近几年来,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集中在解读新课程标准中新提出的课程性质、识字写字和读写领域的新要求以及具有纠正性质的教学建议。未来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将继续关注新课程标准的落实问题,一是语文教材分析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是语文学习心理和学情分析,三是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四是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如语文的实践性、综合性、语言文字的运用以及与教材编者对话等。

3.寻疑点

“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历来是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出人意料的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却去掉“理解”只留“运用”,这是为什么?是不是意味着“理解”不重要了?一线教师在初学新课标时,曾经产生了疑惑。如何面对新课标表述中的“理解”悄然“隐退”,必须以辩证思维,全面领会新课程的理念。陈传敏在《新课标背景下“去理解”的辩证思考》中提出,新课标隐退“理解”,并非完全排除“理解”。“运用”的过程包含了“理解”。二者是一种交织、递进、融合、螺旋上升的关系,不能简单地割裂,更不能舍弃、偏重任何一种语文学习活动。

4.抓反思

新课程改革,促使人们以新理念、新视角审视传统的“教学行为”,沿用多年的基本常规和习惯做法,也成了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诸如“对传统的教案是改革,还是革命”“语文课程改革,还要不要双基”“语文到底要不要讲”皆属老生常谈的问题。这些问题之所以重新被提出并热议,无疑与近几年来被淡化、被边缘化,甚至被“妖魔化”有直接关系。在不少专家的反思文章中都涉及“双基”“训练”,讨论热烈,新见颇多。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领会新课程的内涵,不可“谈双基色变”“谈训练色变”。

5.取逆向

文章要出新出彩,往往采取逆向法。一是角度的转换,人家从这个角度来论述,你可以从相反的角度来论述。二是立意的逆向,就是提出与别人完全相左的观点,人家是肯定的,你却来一下否定;人家认为应该这样,你却觉得应该那样。比如,周一贯先生的语文教育理念不仅表现在“宏观视野”上,也体现在“微观思辨中”。他善于利用“逆向”的思维,探寻教与学的统一。在论及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时,他以幽默的笔触写出《语文教师“懒”亦有道》。他认为,语文教师“懒”一点,其实是一种另类的教学智慧,是“智”的另一张面孔。课堂上“抓而不紧”,往往作为一种不良倾向受指责。周先生基于一分为二的“反常”思考,他在《课堂:“抓而不紧”是“善抓”》一文中强调,课堂教学与一般工作相比,有其特殊性。他提倡“抓中有放”“寓抓于放”,教师要尽量淡化“抓”的痕迹,并将其融合在“放”的自然状态之中。

6.寻夹缝

小学语文教学分为很多板块: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板块间有着许多夹缝“市场”。由于众多作者在不同的板块“市场”上竞争,而对身旁的夹缝“市场”往往疏于关注,所以不少夹缝“市场”还是“处女地”。它们虽然容量不大,但对于毗邻的大型板块“市场”来说,因为竞争对手较少,所以比较容易开发,也很少有“翻船”的危险。比如,现行小学语文课本,每课均“思考・练习”,它制题精,扣文准,充分体现语文训练的意图,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地选用“思考・练习”导学,有助于克服课堂教学常常偏离“准星”的现象。有一位作者写了一篇题为《要重视选用题后“思考・练习”导学》的文章,提出选用“思考・练习”导入、导读、导议,让一线教师很受启发。

7.拾边角

所谓边角,不属热点,每每被人轻视或遗忘。初次撰写论文,相当多的教师在努力开发“大市场”,而对于边角“市场”的开发不屑一顾。这时,如有人能拾遗“经营”,就可通过开发边角“市场”避开竞争对手,取得整体“营销”效应。比如笔者在指导师范实习生备课或到小学听课时,发现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方面存在着诸多误区:把主要内容当作中心思想,把派生的教育意义看作是中心思想,把副主题视为中心思想,把文章的表现手法看成是写作目的。教师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时为什么不同程度地陷入这些误区?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吃透教材,弄不清教材的本质。据此,笔者写了一篇题为《理解课文中心思想的几个误区》的文章,被《湖北教育》刊用,受到读者关注。

8.攻冷僻

近年来,各种教育报刊从总体上看,栏目设计可以说是应有尽有,研究的课题越来越丰富,但仍有一些课题未被众多作者发现和重视而造成稿源不足,处于冷僻状态。另外,一些教育报刊还具有求冷僻的心理,他们以办出特色为目的而优选课题,一见到冷僻稿件,就会毫不犹豫地刊发。比如,关于阅读的“导课”艺术,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相当多,而一堂课的“结课”艺术,却很少有人涉及。再如,除了“导课”和“结课”,还有“断课”艺术也待人们去研究。一位作者在《小学语文教师》上发表的《独具匠心的结课三例》,还有一位作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刊登的《“断课”艺术管窥》,皆为编辑和读者看好。

9.捡芝麻

撰写教学论文,要立足于“人弃我取”。在“小生意”中另辟蹊径。现在许多教育杂志特别欢迎“短、平、快”的文章,这就决定选题将会越来越小。因此,能撰写大块文章固然好,但很多情况下,作者面对的课题往往不是“西瓜”而是“芝麻”。若能为别人所不为,而立足捡“芝麻”就能做成“大生意”。比如,数字往往给人单调平淡、枯燥无味之感,但让诗人巧妙用进诗句中,却使文辞生辉、情趣盎然。小学语文教材精选的几十首古诗,近半数用到了数字,其作用:一是组成夸张,二是合成比喻,三是形成对比,四是构成名句。有一作者独具慧眼,捡了“芝麻”,就古诗中的数字运用写就一篇文章,使读者感到古诗巧妙地运用数字所显示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线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工作中的小问题来进行切实的研究,让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成为实施研究、寻找答案、产生研究策略的过程,对于教师个人的成长具有促进作用。

10.引争鸣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每一个阶段,在发展的每一个节点上,无疑会对一些敏感的问题展开讨论,这免不了产生思想碰撞、观点交锋。众多语文教育专业报刊相继推出“争鸣”专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广泛参与。比如,一些名师为了凸显自己教学的与众不同,追求新意,特意在“语文”二字前面加上一个定语。诸多“××语文”的提法,是不是标新立异、故弄玄虚?引发两种不同观点的碰撞。有人认为,诸多“××语文”的提法,是对语文定性的玄虚,一是主观臆断,二是以偏概全。有论者认为,诸多“××语文”的提法并不是标新立异。教学风格的丰富多彩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繁荣兴盛的重要标识之一,我们应当为之欢呼,给语文教学的实践以开放的空间、宽松的环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各种问题的争鸣还将继续下去,比如,“不求甚解”是不是“语文之道”,“回归传统”是不是语文课的出路,“儿童读经”好不好,“先学后教”的策略是否适合于语文教学,语文教材该不该减少鲁迅的作品,莫言的作品该不该进入语文教材。语文教育中对诸多问题的争论多源于语文教学的实际困惑,都是新观念推广和实施过程中的必然之现象。

一线教师从身边的教育实践中自主选择有意义的问题进行深挖掘的研究,有利于教育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四、如何使自己的“笔耕”亮点凸现,“组合拳”助你发力

问:你提出,语文教师要让写作成为自己的生存常态。请你讲一讲,有哪些途径能使我们教学写作多出成果,教学研究文章多出彩?

答:语文教师写作,应该是分内之事,也是应有的职业素养之一。语文教育专家吴非先生说过,“语文教师更应重视写作的体验,把写作作为一种职业素养”。

一线教师要想搞教研,写点东西,经营好自己的“亮点”,要善于打“组合拳”。结合笔者多年来教学研究的体验,提出几点意见供参考。

一是热切关注语文教育最前沿的理论成果。

新课程改革时期,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发生了深刻变革,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策略层出不穷,尤其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实施,全面开启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新征程,标志着语文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线教师阅读新课标,要特别关注一些关键词和新的提法,里面所包含新的教育理念,应作为学习的要点。

二是潜心研究语文界优师、名师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关注其具有个性特色的先锋理念和创新设计。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语文界培育了一批教改新锐,涌现出众多颇具影响力的教学流派。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果的名师大家和教坛宿将,受到人们关注的有北京的窦桂梅、浙江的王崧舟、江苏的孙双金、重庆的刘云生、广东的陈金才……

走近名师,最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的人品、学品、师品,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情满“三耕”(“舌耕”是上课,“目耕”是读书,“笔耕”是写作)的语文教育研究专家周一贯先生,他是“语文人”中的积极探索者,是不倦的思想者,也是不断收获的强者。他60年撰写1300多篇教研专论,让人叹为观止,被称为“教育奇才”。就我们阅读视野而言,当下的中国小语界,论著之丰,创意之多,恐怕没有人超过周一贯先生。

三是通晓语文教育类期刊,熟悉其办刊宗旨、栏目设置、用稿需求。

通晓语文教育类期刊非常重要,一方面从中可以了解当前语文教育的最新动态、教科研的热点,另一方面可以借鉴优秀论文的视角、思路为我所用。

新课程改革催生了一批语文教育类期刊,从受众面的便捷性、专业性、权威性审视,值得关注的小学语文教育类期刊,有《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教学月刊(语文版)》《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小学教学(语文版)》《小学教学研究(语文版)》《小学教学设计(语文版)》《教育研究与评论(语文版)》《七彩语文・教师论坛》《小学语文教与学》《小学语文》等。以上这些小学语文教育类期刊总能聚焦语文教育热点,紧跟变革步伐,以“理论前沿”“学科视点”“名师课堂”“教例品评”“教学探微”等栏目排兵布阵,无疑为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最好的写作教学论文的平台。

四是潜心学习,勤于读书,努力将自己的学识修养与时代同步。

近年来,语文教师不想读书或读书少、知识贫血、文化视野狭窄已是不争的事实。

读书在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意义似乎人人懂得,但真正读书的却不多。有人认为,语文教师只要读读教材、读读教学参考书和教辅资料就可以对付教学工作了。这显然是一个误区。这种阅读的功利心态应该调整。

一个对事业有理想、有长远规划的语文教师,无一不酷爱读书。李吉林是情境教育的创始人,她认为,读书对一个语文教师来说应该是永无止境的追求。几十年来,她有计划地阅读中外文学巨匠的作品和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为了教研,她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阅读了许多中外教育家的论著及国外教学实验资料。通过读书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她在教育教学领域里始终是一名永不疲倦的开拓者。

大师身上闪烁着异样的光彩,同时也体现出成功的共同元素,那就是潜心学习,勤于读书。

问:你经常经报刊投稿,请说一说刊物编辑部对文稿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现在语文教育期刊越来越规范,据我所知,编辑部除了对稿件的内容和字数提出要求,对文稿的格式也有要求。

格式要求:(1)文题(20字以内,可带副题);(2)姓名(可多人署名);(3)单位全称,所在省、市,邮政编码;(4)摘要(100~200字,左顶格);(5)关键词(3~5个,以“;”号隔开,左顶格);(6)正文(小标题3级以内,其中1级标题15字以内,左顶格单独占行,二、三级标题以1.1或1.1.1逐级编码;引文于结束处以阿拉伯数字加[]号编码,同出处引文采用相同序号,简短文献加括号直接标注于引文后);(7)参考文献(按引文编号[]左顶格排序,著录格式要求:①专著: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月;②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③报纸:作者.题名[N].报名、出版日期);(8)尽量避免采用图表,确需附图不超过6幅,表格尽量采用“三线表”。(9)作者简介:附于文章首页页脚,介绍内容仅限: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省略),籍贯,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10)第一作者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注于来稿首页顶部。(11)投稿方式:word格式电子邮件,或者信函寄送文本,传真亦可;条件所限确需手写者,字迹务求工整易识。

小语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那是1999年的春天,是我在盛泽实验小学的开始。我是实习生,他是我的导师。第一次见面,我心里小声的嘀咕。“啊?他是薛法根?薛法根就是他啊!”这是第一次听到介绍后,我心里不小的问号。我不认识薛法根,也从未看到过他的照片,但这个名字我真的不陌生,这是每每上小语课时,我们敬爱的小语老师津津乐道的人物之一。“他是江苏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他的组块教学很有前瞻性,他上的课是真正的语文课……”已经记不全小语老师是怎样激动地为同学们介绍薛老师,如何以薛老师的课堂为例向我们讲述语文教学的追求与本真,但小语老师当时发亮的眼睛、飞溅的唾沫却在脑海中依然那么清晰。

【评析:这是一篇人物叙事,作者想要通过自己和薛法根老师交往的二三事,表达自己对老师引导和培养的感激之情,表达自己如何一步步读懂了“名师的意义”,并如何在“走进”和“仰望”的过程中获得了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作为叙事的切入,王老师想从和薛法根老师的第一次见面写起,从外人对薛法根老师的高度评价和第一次见面时对他印象的巨大落差入手,表明自己开始对这个老师不是“仰望”的,这种“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经常会用到,也符合这个叙事的主题,是一个很好的构思。但毕竟这只是一个切入,简单明了叙述就可以,可作者却花费了比较多的笔墨,不仅使叙事的开头显得有些拖沓,而且反而淹没了作者的表达意图。】

第一次听薛老师上课,才发现语文课不是读读课文,抄抄词句这么简单。批学生的作文,写评语竟然可以写得比学生的作文还长,那一天我的下巴真的差点磕到地上。身为学校教科室主任,单元练习卷竟然还要自己在蜡纸上一笔一画地刻写……“他,真的是一个力求完美的人”。当我沾沾自喜地上完实习汇报课《苦柚》的时候,迎来的却是他一连串的责问,“谁让你把这句话也板书出来?”“这几个问题学生一读课文就明白,还用得着你问吗?”“粉笔字,好好下功夫练练”……现在想想,亏得我是个“硬骨头”,如果换个人,估计看着他当时一脸严厉的表情早已泣不成声了。但那一次,我真的记住了薛老师的理念:学生已经读懂的,不必教;学生自己能读得懂的,不需要教;你教了,学生也未必能懂的,暂时不教。

【评析:这里究竟是想写“我第一次听薛老师上课”还是”薛老师批改作文有感”,是写“他自己刻单元练习卷”还是“我上实习汇报课”?教育叙事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通常采用“以点带面”的叙述方法,点就是叙事中的中心事件,“点”的选取要围绕主题,具有典型性,要表达详尽,而带出的“面”应该是紧紧围绕“点”,补充说明“点”,无需详尽说只须一笔带过的事件。但可能因为想说得太多,又未能深入思考和选择,所以作者在这里没能围绕“仰望”的主题,选取一件最合适的事件来详尽叙述,东一言西一语,反而让叙事显得散乱而且缺乏逻辑。】

我是幸运的,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当我踏出苏州教育学院的大门,在盛泽实验小学,我正式地拜薛法根老师为师。这十一年,在教学之路上一路走来,迷茫与探索、成功与失败、努力与收获,都融着师傅的智慧、训斥与鼓励。

【评析:教育叙事的特点是夹叙夹议,在叙述过程中表达思考和感受。但这一段感受却显得很突兀,问题在哪呢?原因就在于这个感受与上面叙述的“实习汇报课”事件没有紧密的联系,不是“基于事件”生发的感受,因而显得突兀而生硬。所以,无论是表达什么样的思考和情感,一定要紧紧围绕叙述的事件展开。】

第一篇教学论文,是师傅的限时作业。第二天,当我捧着那满是圈圈点点批注的论文稿时,真的有点愕然:案例的分析不准确,这个案例的价值应该是……;文章的观点不鲜明,标题不醒目;文章缺少理论的依据、建议去读……。每读到师傅的一点建议,心里就会涌动起对他的无限敬意。于是,那一次,那篇论文就这样一改再改,最后,获得了苏州市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南长杯・教海探航”论文评比二等奖。第一次拿到奖状,心里满是感动,我也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以后每一次,当师傅读完一本好书,看到一篇好文章,他都会放在我的办公桌上;以后每一次,当听课时发现某个有价值的环节,他都会示意我记下来……我的老师,他就是这样率真、这样严厉。

第一次参加赛课,是师傅的全力以赴。一篇又一篇课文,我们从对教材的理解谈起,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板块的架构,一次又一次试教,了重来,否定了再试。当比赛那天,我的课赢得了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当我获得了苏州市赛课一等奖,我才知道:公开课不是做秀,没有哪个人,没有哪堂课是一次就成功的。以后每一次,听完师傅的课,他都会让我谈谈体会和收获;以后每一次,师傅听完我的课,他都会仔细地分析我的成功与不足……我的老师,他就是这样睿智、这样执着。

是的,他真的是个睿智的人。每一次,无论是何种文体,怎样的文本,他一解读我们就会豁然开朗,他一设计我们就会眼前一亮,一听他上课我们就觉得没人可以上得更好。我们总想,他的脑袋里装的到底是什么,敲开他的脑子是不是会看到和常人不一样的构造。从《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螳螂捕蝉》,到《爱如茉莉》、《我和祖父的园子》,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哪咤闹海》,透过师傅一堂堂精彩的课例,我似乎也能触摸到他对语文教学的深度思考――“从‘教课文’到‘学语文’:语文教学的华丽转身”,“从‘教语文’到‘育智能’:语文教学的本真回归。”

2010年开始,在师傅的提点和努力下,我开始有了走出学校上课、历练的机会。第一次站在舞台上上课,第一次在聚光灯下执教,第一次有近千个老师听我上课……真的会惶恐、真的会不安。于是,整堂课我在做的就是记教案、背教案,我开始为那些备课时还沾沾自喜的衔接巧妙的过渡语而懊恼,面对那些预设之外的学生的答案我捉襟见肘……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跑龙套的,在舞台上来回穿梭,最终却什么都没有留下。这时,师傅告诉我:课堂上每个教学环节应该是简化自然的,每个教学环节所设计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当有鲜明的针对性,聚焦核心目标,集中教学内容,宁愿教得少一些,务必教得透一些;有效的评价、适时的点拨正是一根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自由行走的“拐杖”。从“全国小学语文‘挑战名师―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研讨会”到“‘睿智大讲坛’全国中小学学科名师教学观摩会”,从“海峡两岸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到“特级教师徐长青工作室成立二周年成果展示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观摩课研讨会”……一次、两次、三次,师傅从一开始听课时一脸的凝重,到偶尔的点头微笑,我知道,那是我小小的进步、那是我慢慢的成长。

【这三段作者想要围绕“师傅为自己修改论文”和“指导上课”来表达自己每一次都在师傅的要求和点拨下,获得了新的启示和进步,逐步成长起来。可为什么读来却觉得印象不深,仰望之情不浓呢?原因在于作者没能运用“深描”的写作方法。“写第一篇教学论文”和“第一次参加赛课”这两件事情,都写得不够具体,尤其是缺少细节的描写。如写第一次上公开课时,可从师父是如何帮我争取机会,认真准备的;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在他的严格要求下有什么感受;我在上公开课时心情如何,怎么表现的,出现了什么问题;他给予了我什么鼓励,他的表情动作如何?课上完后师父如何点评,我是如何反思的……紧紧围绕这件具体事情发生的过程深度描述,并在其中穿插一些细腻的细节描绘,如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当时的环境、气氛等,就能让读者穿越时空的阻隔,仿佛和作者一起,经历了这个“痛并成长”的过程,从中感受到薛法根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和培养青年教师的赤子之心。如此叙述,“仰望”之情也就自然而然在读者和作者心目中生发了。】

有人说,如此扶着走路你又怎能成长?但我总会骄傲地抬起头,自豪地说:“我就是这样成长的。”在吴江市、苏州市的2000届小学语文教师评优课活动中我均获得了一等奖;2009年,我参加“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经过层层选拔,分别获得了吴江市、苏州市、江苏省的一等奖;2009年,我参加了江苏省中小学“杏坛杯”优质课评比获得了一等奖;2009年,我参加了吴江市第二届AA级优质课评比,获得了AA级教师称号;2011年,我被评为吴江市名教师;2011年,我的论文获得了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一等奖……是的,我就是这样成长的,看着薛老师一路辛勤地耕耘、智慧地播洒,跟着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我知道教学之路没有止境,惟有揣着闲适的心情,边走边欣赏窗外的风景;惟有坚定教育的执着,边学边积淀厚实生命的力量。

薛法根,我的老师,一个牵着我稚嫩的手,带着我在语文教学的跑道上起步的人;薛法根,我的老师,一个永远在语文教学的星空,让我仰望的人……

【评析:叙事的结尾作者自己的奖项可以简略些,更多的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去“俯瞰”,师傅在我成长的过程究竟在哪些方面给了自己启示和引领,师傅的精神和情怀带给了我什么感受和思考等等,让读者寻找到“仰望的理由”,体会到作者“仰望的心情”,也由这篇叙事生发出更多关于“我和我的老师”的感悟和思考。我以为,如果去掉最后一段略显直白的抒情,就止于“是的,我就是这样成长的……积淀厚实生命的力量。”,全文反而会显得更有回味,更有时空的延展感和开阔感。】

小语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在教育局和教研室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坚持以课程改革理论为先导,总结课改经验,确保课改工作的进一步深化。突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拓宽小学语文教研的思路,重视小学语文青年教师的队伍建设,改进教育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牢固树立为学校服务,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的思想,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小学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思路

1.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增强驾驭教研的能力。

2.拓宽教研思路,丰富教研形式,发挥各级教研网络的作用,组织内容丰富的座谈会、研讨会、现场观摩等活动。

3.继续落实教研室听课制度,经常深入到学校,深入到课堂,听课、座谈,倾听教师心声,指导教学研究。

4.不断总结教学质量监测经验,拟制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监测方案,提高监测的效度和信度。努力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学校,评价教师,促进课程改革,推动小学教育的发展。。

三、具体工作

八月份

2.完成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评选工作。

九月份

1.做好小学语文论文评选上报工作。

2.筹备组织外出参观学习。

3.督促小语课题结题筹备情况。

4.2012年新聘上岗小学语文教师培训会。

十月份

1.开展送教到村小活动(紫阳)。

2.开展“工人子弟小学教育教学开放日”活动。

3.组织部分教师参加“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4.小学语文课题结题。

十一月份

1.做好课改听课、调研工作

2.开展城乡教研分会联谊活动。

3.2012年新聘上岗小学语文教师中期调研会。

十二月份

1.召开明光市特级教师、教坛新星、骨干教师教育教学座谈会。

2.开展2012年新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调研会。

3.深入村级小学开展听课、交流活动。

2013年一月份

1.做好小学期末监测教学进度调研工作。

2.做好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系列工作。

小语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说老实话,早先我是不大愿意当教师的。在1992年中考之后,家人没有征得我的同意,就直接给我填报了中师志愿。之所以这样,一是能让我早日跳出“农门”,变成“定量户口”;更重要的是爷爷和父亲都希望我继承“祖业”,和他俩一样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就这样,我跨进了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的大门……三年之后,爷爷希望我这个科班毕业的中师生回家乡工作,为农村教育做点事情。于是,18岁的我又被分配到乡中心小学,走上了乡村小学的三尺讲台。

可以说,我是被“逼”着从教的。

一开始,我总认为凭着自己的知识积累教小学生一点问题也没有,可踏上工作岗位才知道教学并非容易事。对于我这个只比他们大五、六岁的大男孩,孩子们似乎不太买账――不爱上我的课,不喜欢我这个班主任,几个调皮鬼甚至跟我对着干。怎么办呢?中师教育心理学老师的话在耳边回响起来:教育儿童,首先必须走近儿童,了解儿童。可怎样才能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呢?老师并没有讲。但我发现,孩子们都喜欢玩,我想,索性就和孩子们先玩起来试试吧。于是,课间午间,我成了孩子们的“玩伴”,一起下棋,一起跳皮筋,一起玩“老鹰抓小鸡”。一段时间后,我觉得孩子们开始喜欢上我了,他们也给我带来了许多欢乐,大家都觉得在学校里玩似乎不大过瘾了,决定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尽情玩耍。春天,我们去如海河边踏青,感受明媚阳光,呼吸清新空气;夏天,我们去小溪里摸鱼虾,挖螃蟹,生起土炉灶,品尝劳动成果;秋天,我们去看丰收的果园,在池塘边的小树林里讲故事,唱歌谣;冬天,我们在田野里堆雪人、打雪仗……在乡村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我以“玩”的方式展开自己的教学。玩着玩着,孩子们都听我的话了;玩着玩着,孩子们的文章发表了;玩着玩着,孩子们的成绩悄然提高了。

两年下来,孩子们都喜欢上我的课了,不少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我的班级。渐渐地,我在学校、小镇上也变得小有名气起来,这引起了学校校长的关注。校长虽然年轻,但已经是全县有名的语文教师,也许校长认为我这个青年教师还有一定的潜质,值得培养,他特地为我聘请了一名师父。师父名叫唐楚江,已经退休,是一名老中师毕业生,在小语教学方面颇有造诣。新学期开学第一堂课,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发现校长和唐老师已经坐在了教室里。记得那堂课我教的是《桂林山水》,怎么上的已没有印象了,但课后校长的话我却记忆犹新:“以后唐老师每周听你一节课,我有空也要参加!”这顿时给我增添了无穷的压力,要知道,不提前通知,每周都要被听一节课,这几乎要我把每一堂课当成公开课来上!校长是说话算数的,没办法,我只能硬着头皮上!于是,每天晚上,我都会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案,有时直到深夜;于是,每节语文课,我都想方设法,使出浑身解数,力求让课堂生动有趣而又扎实有效;于是,每次听课后,我都会向唐老师求教,在教案上记录下密密麻麻的文字。就这样,我在“备课”“上课”“评课”中度过了两年。这两年,唐老师听了我近百节语文课,我也渐渐摸索出一些语文教学的“门道”。在唐老师的指导下,两年中我十多次执教镇级以上公开课。更让我高兴的是,我写的教学论文(设计)连续两年获得南通市一等奖,要知道,那时的学科论文评比是一年一次,获一等奖的论文更是屈指可数。

可以说,对于语文教学,我是被“逼”着“入门”的。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我的教学之路一帆风顺之时,“灾难”突然降临。2003年春,我在课堂上忽然说不出话来,以为休息一段时间就会康复,可一个月之后还是嗓子干涩,疼痛难忍,声音低哑,发声困难,甚至说每个字都觉得特别吃力。我慌了,四处求医问药,两年下来,跑遍了苏、浙、沪三地几十家医院,前后声带手术做过三次,病情依然没能好转。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耳鼻喉医院的留德博导给我检查之后,没有给我开一粒药,只对我说了三个字:“改行吧。”嗓子无药可治,我几乎绝望了。可让我改行,离开我钟情的语文课堂,我心有不甘。再说,除了教书,我还能干什么呢?那段时间,病痛折磨着我,失落、焦虑、暴躁、矛盾时刻伴随着我,让我寝食难安,度日如年。不过,倔强的我还是勇敢地站了起来,决心凭一个破嗓子也要把语文教好。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刚开始,我能讲就讲,不能讲话的时候就打哑语上课,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基本读懂了我的独创“哑语”,甚至我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让孩子们准确理解意图。

可教师没有一个好嗓子,老是用哑语上课也不是个办法啊。我逼着自己想办法。我能想到的第一个办法是培养“小老师”。班上的优秀生被我请到办公室,学着我写教案,学着我讲课,等我满意之后再给全班学生上课,再后来,很多学生都走上了讲台,当起了小老师。很多时候,我就坐在学生的座位上“听课”,遇到小老师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我才出手相助。

可学生毕竟是学生,想到哪儿讲到哪儿,有时课还上不下去,怎么办?我想到设计一份指引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学习单”,“学习单”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课堂学习要点,罗列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第二部分为课堂学习步骤,一般依据课文内容精选三到五个问题,指向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第三部分为随堂课课练,用来检测学生一堂课的学习效果。就这样,课前,我总会精心设计一份学习单;课中,我就带着孩子围绕几个重点问题展开学习、讨论;课后,我认真批阅学生的随堂练,及时反馈,让孩子们修改完善。

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很扎实,教学效果也还不错,但我总觉得这样教学有些机械,孩子们的语言还不够丰富,习作总显得不够灵动,怎么办呢?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不管你教的是哪一门学科,你都应当使书籍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于是,我决定带孩子们一起读书。每个清晨,我和孩子们大声朗读课外书籍;每个午间,我和孩子们一起做读书笔记;每个晚读,我们尽情交流读书心得。一个学年下来,我和孩子们读了四五十本图书,除此之外,我还翻遍了学校图书馆里所有的教育教学杂志。

嗓子不好,逼着我动脑筋、想办法,寻找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欣慰的是,每年交班考试我班学生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更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失去“说话”资本的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阅读、思考和写作,在患病的六年时间里,我竟发表了30多篇教学论文和教育随笔。

可以说,是一个坏嗓子“逼”着我真正走上了语文教学的研究之路。

坚持就会创造奇迹,奇迹总在不经意间发生。课堂让我失声,但让我康复的还是课堂,而且是三次赛课。

2009年4月,一年一度的县小语课堂教学竞赛又开始了。由于学校教师参加竞赛成绩总是不太理想,学校语文组全体教师一致推荐我去参赛。一个破嗓子还经常闹“罢工”,我坚决不答应参加比赛,可大家还是瞒着我报了名,硬是赶鸭子上架,把我“逼”进了赛场。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第一次参加比赛却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尽管课堂上我偷偷地喝光了一杯水。

县级赛课第一名将参加市级小语课堂教学竞赛。当教研员刘国庆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我时,我心里又打起了退堂鼓。不仅是因为声带问题,更让我担心的是,自己多年不能“正常”上课,怕在市级比赛中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刘国庆老师听出了我的意思,让我先上一课给他听,然后再做决定。试教之后,刘老师当即表示仍然由我参赛,他鼓励我说:“就这样上,就是一等奖!”在刘国庆、陈兰两位教研员帮我三次磨课之后,我忐忑不安地站上了市级比赛的课堂。说来也真怪,上课铃响后,我却一点儿也不紧张,课上得非常轻松,欢声笑语不断,不知不觉就结束了比赛。课毕,我才意识到,六年来没能上过一节囫囵课的我竟然可以用嗓子坚持40分钟不休息。没过几天,好消息传来,我的课获得了南通市一等奖,并得到了特级教师、南通市小语教研员王爱华老师的充分肯定。这次比赛,让我感到病情似乎正在好转,也让我找回了公开教学的信心。

2010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在江苏南京举办全国苏教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历经县、市课堂教学比赛均获一等奖的我,被作为南通市唯一的代表推荐参赛。市县两级教研部门十分重视这次比赛,王爱华、刘国庆、陈兰三位教研员全程参与了整个备赛过程,和我确定课题,听我一轮轮试教,陪我一次次打磨,帮我一遍遍修改,整整准备了一个月。12月2日,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位参赛代表,作为唯一的乡村学校参赛教师,我自信地走上了讲台。课毕,专家评委现场打分,我获得了当天比赛选手中的最高分,赢得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最终,我以优异的成绩荣获全国特等奖,并获得了江苏凤凰母语研究会5000元的现金奖励。赛后,一位特级教师说:“李老师执教的《鸟语》一课妙趣横生、言意兼得,孩子徜徉在鸟语的世界,获得了学习的快乐、生活的情趣、言语的生长。”刘国庆老师这样评价:“李继东老师发挥出了自己的最高水平,这个特等奖是如皋小语十年来课堂教学竞赛中最为正规的最高奖项。”这次比赛,我获得了全国大奖,更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比赛之后,我的咽喉疾病竟然在不知不觉中神奇地康复了!

可以说,是学校语文组的老师们,特别是王爱华、刘国庆、陈兰三位教研员一步一步地把我“逼”上了全国比赛的最高领奖台。

获得全国赛课特等奖之后,我却渐渐发现自己迷失了教学研究的方向,似乎进入了个人专业成长的“高原期”,怎么办?庆幸的是,我遇到了江苏省首批名教师、特级教师许友兰。2012年5月,我和六位年轻教师经过选拔跨进了“雉水名师许友兰工作室”,成了她的徒弟。

想拜许友兰为师,不容易;当好许友兰的徒弟,似乎更难!

师父和我们一起研读,要求每个月必读一本教育专著,撰写读书笔记。两年来,我们共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民主主义与教育》《静悄悄的革命》《学生第二》《教育哲学》《语文表现与存在》《母语特点与母语教育》等三十多本教育书籍,开展了四次读书沙龙研讨活动。

师父陪我们一起研修,要求每一次专家报告之后,都要及时整理成详细的研修纪录,撰写研修心得。我们两次参加南通市特级教师后备班封闭式培训,聆听讲座二十多场。此外,师父还邀请成尚荣、李庆明、冯卫东、杨曙明来工作室开设讲座,和我们面对面交流研讨。

师父带我们一起研课,要求每学期必须推出一节新课,发表一篇与课例相关的研究论文。先是自己独立试教,然后两次集中打磨,邀请如皋师范胡海舟教授、本市小语教研员、特级教师听课指导,最后面向全市语文教师展示课例,汇报心得,最终形成教研论文。

师父带徒,主要就是“个人读书+团队沙龙”“集体磨课+教学展示”“研修培训+反思写作”这三种模式,看起来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在师父的作业里,从来没有“弹性任务”,有的就是“刚性指标”。每一项目都要根据计划准点完成,一以贯之的要求是让优秀成为习惯,不断刷新自己,执行时没有任何借口,一点也马虎不得。尽管我早有思想准备,但已担任学校行政工作的我还是感觉到力不从心,有时甚至手忙脚乱。不过师父好像对我格外关照:“任命”我为“团长”,学号定为1号,暗示我给其他学员当好榜样;经常电话通知,短信督促,提醒我莫偷懒,抓紧完成;一有机会就叮嘱我认真思考,及时总结,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

师父无论做什么工作总要落到实处,务求实效,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追求完美,有时近乎苛刻。但师父“严格”,不仅仅体现在她的严谨治学和对我们的严厉要求之中,她的身上还时刻散发着一种“逼人”的气息――德高望重,一身正气,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无私奉献,甘为人梯。和她在一起,你会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和熏陶,悟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如果你用心体会,几乎可以听到自己拔节提高的声响。

就这样,两年多来,在师父的“紧逼”下,我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执教县级以上公开课(讲座)12节,在省级以上刊物15篇,提出了“语文教学即游戏”的教学主张,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获得了“南通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通好青年”“如皋市第一届德育双馨十佳教师”“如皋市优秀校长”“如皋市十大创业标兵”“如皋市十大藏书家”等荣誉称号。

可以说,是师父许友兰“逼”着我不断地自我修炼,自我超越,找到了语文教学的研究方向,迈入了个人专业成长的“快车道”。

弹指一挥间,我的教学生涯已经20年。一路走来,感慨万千。我很庆幸,也更感恩,是生命中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逼”着我走到了今天。前路漫漫,我一定会向着目标,勇往直前……

小语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陈xx,男,炎刘中心学校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1998年毕业分配到船涨小学执教,一干就是7年。期间的工作环境较差,但他热爱教育事业的心总是炽热的,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工作在教学一线,并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2005年他调往炎刘中心学校,这更坚定并加大了他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投入,当年他就获得镇"优秀班主任"的光荣称号。多年来,陈老师的工作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认可:2001年被评为县"百名优秀班主任",2003、2004、2005、2007年均被评为镇教育系统"师德标兵"或"优秀班主任",2008年被评为县级"控流"先进个人。成绩更是一种动力,他在书房里为自己写下一副 "座右铭"----扎根乡村教育心不悔,甘做百花丛中一园丁。12年来,从学识到实绩,从能力到态度,他努力地诠释着新时期一名优秀青年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

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教以来,他时刻品味着它、践行着它,当然,在经济大潮中,陈老师也感受到了"物质基础"在生活中的作用,曾经的艰辛促使着他渴望能过上殷实生活,让他记忆最深刻的是在2002、2003年期间,那时,孩子尚小,爱人下岗,父母年迈,经济的压力有时真让他喘不过气来,经常看到嗷嗷待哺的女儿,步履蹒跚的双亲,重病在床的爷爷,加之妻子的唠叨,他也曾犹豫过、彷徨过,希望能有机会挣取更多的钱币。2003年秋,已在浙江办学的原同事邀请他加盟或高薪诚聘,但被陈老师婉言谢绝。他说:"每当我想起那一双双渴求新知的眼睛,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爱,总能让我重新摆正自己的位置。"有了明确的工作方向和工作动力,办公室里出现最早的身影一定是他,下班后锁门的也一定是他。同事们戏称他为"办公室主任",他只是淡然一笑,因为他深深地知道"教书育人"、"文以载道"没有时间做保证,那只能是句空谈、唱高调罢了。对待同事,他给予真诚;对待学生,他付诸真爱;对待集体,他视为己家。身正心直及良好的社会印象让他赢得了校领导的信赖,同事的好评,家长的赞许。

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陈老师从1998年毕业于寿县师范,时至今日,学习未止,笔耕不辍,工作之余,唯书相伴。自2000年后有幸观摩过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孙双金、高林生等大师的课堂教学,让他深刻感受到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及给学生带来的艺术享受。每次观摩后,他都如获珍宝,为此他从未放弃过对业务的钻研,对新教育理念的感悟,对新课程的探索,对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具备一桶水,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知识容量是教好书的根本。因此陈老师在不断提高自己,2002年通过自学考试获得汉语言文学专科,2007年获得本科学历,在此期间,他还阅读了大量的教育专著,并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写出了感悟深刻的教学论文,先后在县、市级获奖,其中教学论文《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获得中国小语会作文教学评选二等奖,论文《让小学生的习作走进生活》在CN刊物上正式发表。除了自身的阅读、写作之外,他更注重把所学知识用在辅导学生身上,2008年辅导李名华同学获"迎奥运  树新风"征文县级二等奖;陈晨同学《月到中秋分外明?》获安全征文市二等奖,《三代人的童年》获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县级二等奖等。正是自己能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在三尺讲台上我表现的驾轻就熟,教学技巧游刃有余,教学艺术独树一帜。每学期他都要上一堂公开课,同事们爱听他上课,老师们说听他的课不仅受益匪浅,而且身心上也是一种享受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班主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不仅只体现在教学上,还要在生活中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记得那是2004年还在"村小"的一个夏天中午,陈老师像往常一样早早的来到了学校,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突然有学生报告,邻班的一名女生高婷婷在楼梯口跳皮筋,把头狠狠地撞在台阶上,顿时血肉模糊。当时,学校没有车辆,爱生的本能使他毫不犹豫地抱着受伤的学生向校外冲去,一个人拦车急忙赶往镇卫生院,挂急诊、交费、拿药,跑上跑下,医生当时还以为他是孩子的家长。教学中,陈老师用真心去爱自己的学生,用实际行动培养孩子们 "只有真诚才能换来真诚","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这种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他的实际行动让学生自然把这种爱传承下去,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所带的四(2)班积极带头捐款,为灾区小朋友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一个上进的人是不会有满足的。尽管陈老师在各项表现已得到了大家较为充分的肯定,但他绝不会以此居功而沾沾自喜。他说:"我会把自己归位在新的起跑线上,会一如既往地探索、进取。我相信我会用我的言行影响着其他教师,特别是年轻老师,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我更坚信我的最大成功还是在未来!"

小语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2.新时期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思考王婉蓉

3.课改中教师的科学素养郭红英

4.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孟开昌

5.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程良文

6.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石瑛

7.对提高课堂教学生成性目标达成度的思考孙传文

8.1/7.5能成为分数单位吗?李友耕

9."关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陈明媚

10.陕西教育(教学) 开放实践活动增强数学意识吕明玲

11.培养"数感"意识的基本策略苏华旺

12.共享探究话"神韵"--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启示王振华

13.数学教学中的合作探究涂建国

14.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刘杨秀

15.多媒体环境下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建构包建武

16.研究性阅读中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培养胡亚华

17.阅读课:抓住教学求"反思"曾宪锧

18.如何落实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量袁立

19.情感教育与体育的整合顾玉芝

20.扩大学生阅读方法谈别永娟

21.阅读对话教学与教师素质邢汉林

22.新课标下的评课机制陕西教育(教学) 严舟

23.美术学科的文化内涵严抒勤

24.寓音乐于美术教学中吉东风

25.初探导生制教学模式严冬菊

26.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赵清贤

27.用情感激发兴趣白民军

28.建立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教育观颜新长

29.历史习题课前应有"四备"李军

30.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葛爱群

31.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任淑燕

32.不服气带来的自信心杨艳娜

33.布白艺术的运用庄惠龙

34.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刘春暖

35.运用多媒体进行生字教学的反思姚建华

36.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三步曲马秀文

37.小语教学怎样落实素质教育张晓玲

38.利用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高军

39.分层指导自主学习黄炳树

40."重用"化学实验陈德添

41.初中数学应用性问题教学探何陈

42."做"数学吕智敏

43.浅谈数学课堂的导入设计郭叶红

44.媒介素质教育谈李西莉

45.以趣激写,爱学乐写赵建政HttP://

46.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的幽默感宋宝莉

47.遥远的船娘余显斌

48.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尚顺虎

49.创造中国油画精品史户利

50.陕西教育(教学) 《基础会计》教学要理论实践相结合吕金华

51."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下的校长行为初探杨令平

52.全社会合力推进素质教育丘远光

53.如何进行发声训练郑兰

54.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能力培养问题郭俊博

小语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教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一

本人自工作以来,认真钻研教育教学方法,学习新课程理念,研究课堂、研究学生,付出终有回报,在XX市第四轮教育教学基本功竞赛中我荣获二等奖,在20XX年度学校教师技能竞赛荣获二等奖。

在教学之余,我也思考着教学与科研,尝试撰写教学论文。由本人撰写的论文《怎样说好一节物理课》荣获溧阳市职教论文二等奖。经过仔细修改后,论文《怎样说好一节物理课》又荣获200x年常州市职教论文一等奖,之后本人陆续撰写了师德交流论文《红专并进、为人师表》和《浅谈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创新模式》等校级交流论文。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向有经验的老班主任学习,研究班主任工作方法,陆续担任XX班见习班主任和0116班见习班主任,两个班级都被评为校文明班级。在20XX年度本人被学校评为优秀见习班主任。从20XX年9月至今,本人担任0419电子商务专业综职班班主任,在20XX学年上半学期,班级被评为保护财产先进集体值周工作先进班级在首届校运会上,班级荣获精神文明风尚奖

通过学习本人基本上已经掌握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多媒体制作技术,能够灵活的运用Flash、PPT和Authorware制作教学课件以及网页制作技术。由本人制作的课件《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荣获校课件评比三等奖。由本人设计的网站《走进电子商务》在20XX年XX市专题学习网页评比中荣获三等奖。在20XX年3月开通个人主页《教学与课件资源交流》(校主页七色彩虹教师空间曲长利个人主页)作为一个与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平台。

本人积极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培训,在20XX年9月本人参加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被选为溧阳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骨干培训教师。

在毕业班教学中,所带毕业班XX班和XX班一次性通过了高中物理实验会考和理科综合考试。所带XX班一次性通过省单招技能考核。

教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二

我是工作在敬仲镇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普通教师,1998年7月毕业于山东省淄博第二师范学校幼师专业,并被分配到敬仲中心小学任教。

在工作的五年时间里,我勤勤恳恳,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做好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我的任务,虚心向各位老教师和优秀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并注意不断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的书籍,充实自我。在学校中,我担任的是语文 教学的工作。从一开始的二年级语文 教学,我便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由赵美花老师指导的小语整改实验。在实验中,我大量阅读了各种有关书籍,并认真向学校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请教和学习,多次观看优秀教师的观摩课录象,参加学校组织和镇、区组织的听课活动。同时,赵美花老师也多次到我校进行课堂教学指导。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各位教育前辈的帮助,我班学生的语文 成绩在镇统考中名列前茅,同时我也在我校开展的教案改革研讨会上执教了一节区级公开课,受到于会领导和老师的好评。就在这一学期和学年的结束,我被评为镇教科研先进个人。在以后的三年中,我继续担任这个班的语文 教学工作,继续实践着小语整改实验的优越性。在这三年中,我所教班级的语文 成绩一直在镇统考中名列前茅,我也连年被评为镇教科研先进个人镇优秀教师镇教学新秀和镇教学能手。

从1999年开始,我便担任了学校语文 教研组长的职务,负责全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特别是诗文素养实验的研究工作。从潍坊实验小学学习回来,我便投入到该实验的紧张工作中去。搜集古代诗词,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古诗,根据难易程度编排成册,与另外几位教师一起编印了学校的实验教材《小学生诗文佳作选》共五册,并在全校进行了这项实验的推广。去年,我担任了四年级两个班的语文 教学工作,同时继续担任学校语文 教研组长职务,并负责学校诗文小组的训练工作。在这一年中,我牺牲了大部分的休息时间,研究教学,组织学校诗文小组训练。工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努力下,我所教四年级两个班的语文 成绩在镇组织的竞赛和统考中分列第一和第二,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同时,在我训练的诗文小组中,所有学生都能背诵古诗词300首以上,有六个人突破了500首。在今年七月份,区里组织的基础教育现场会上,区委书记和市教委副主任亲自检查学生背诵古诗情况,并做出了高度评价。在济南市教委组织对我校的参观中,省统战部领导对我校的视察中,我所组织的诗文小组展示均受到各位领导和教师的好评。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我的年终考核成绩被评为优秀,并被学校推荐评为区优秀教师。

小语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觉者善读

2006年仲春一个明媚的午后,我在朋友的聚会上第一次见到王小毅老师。当时他刚调到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任教研员,已是名满渝州的特级教师,因为之前拜读过他很多文章,我带着满满的仰慕仔细打量着―― 一件褐色的薄呢大衣,青灰围巾轻轻搭在胸前,宽边眼镜下一双深邃的眼睛透着睿智,显得非常儒雅。记得那天,我鼓起勇气和他交谈了几句,没想到第二次见面时,王老师就亲切地喊出了我的名字,并邀请我和他参与一个话题的讨论。那份平易近人让我非常感动。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向王老师多多请教,在教学岗位上做出点成绩来。

2012年,我如愿成为了王小毅老师的弟子,得以进入他的工作室学习。记得开班的第一天,他就将一本孙绍振教授的《名作细读》当作礼物送给我们。他指着扉页上自己亲笔题写的“阅读使人高贵”几个字深情地说:于教师而言,书房连着课堂。在书的世界沉浸过的人,会有一种沉静深厚的独特气质,你会感觉到他内心的深沉和豁达,高贵和优雅……

的确,在重庆小语界,王老师爱读书是出了名的。记得有一次,我到他家里去,走进他的书房,杜威、夸美纽斯、苏霍姆林斯基、于漪、魏书生、钱理群、王尚文、吴忠豪……一位位名家大师的著作堆积如山。他兴奋地拿着一叠厚厚的资料告诉我,为了系统学习阅读教学理论,他刚托人在大学图书馆查阅复印了大量的第一手理论资料,这几天正在潜心钻研。我迫不及待地翻阅着,但见资料里到处都是细致的勾画和用心的批注。突然间,我觉得非常惭愧,因为自己平时最怕的就是读专业书籍,总觉得理论的东西太艰深,现在才明白是惰性在作怪,我的勤奋,不及师父万分之一。

从那天起,我也开始用“啃”的办法,一头栽进专业书籍的海洋之中。师父常用韩愈《进学解》中的一句话“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来指导我阅读的方法。他还鼓励我撰写读书笔记,并要求我将平时教学中的点滴感悟转化为一篇篇教学论文。而年逾不惑的他,更是身先士卒,日诵万字,下笔千言。仅仅2012年~2014年两年间,师父就在《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等国内核心教学刊物上四篇,其中两篇还被收录进人大复印资料中。在师父的指点下,我的多篇教学论文也多次荣获重庆市课改论文一等奖,部分文章也陆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

智者不惑

王老师经常告诉我们,要想课上得好,需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需修炼自身涵养,其次要坚守教育信念,再次需提炼教学主张,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以上几点中最重要的,是在宏阔的课程视野下,提炼出自己的教学主张。

2008年,王老师开始主研重庆市重点规划课题《小学语文生命化课堂教学研究》,探寻生本、生长、生成、生态课堂。他带领我们学习从“为教”走向“为学”的教学理念,探索从“线性”走向“板块”的教学设计,摸索从“有痕”走向“无痕”的教学策略,感受从“问答”走向“对话”的教学状态,调控从“无机”走向“有机”的课堂教学。在当今浮躁功利的时代,他关注课堂上师生的生命,提出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学生和语文三者生命之间的对话。

2011年版新课标颁布以后,他又把目光敏锐地聚焦到语言文字运用上,着力引导一线教师解决课堂上“教什么”的问题。他指出:“教学中我们最容易忽略的是形式的解析,而言语形式的理解揣摩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2013年,我荣幸地参与到他主持的重庆市重点规划课题《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研究》当中,并和工作室的其他学员一起,以不同文体的文章为载体,踏上了精读文、自选文、选读文的实践探索之路。

多年的丰富的理论实践经验,使得王老师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无论什么文体的课文,一经他手,必能很快聚焦到教学目标,找到最具教学价值的教学内容。2014年4月,我接到国培赛课任务,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时间紧,任务重,情急之下,我找到师父。他二话不说,和我共同备课。面对我的困惑,他循循善诱――回忆性散文一般隐含着两个“我”,课最后三个自然段作者由回忆童年转入怀念童年,显然大有深意。这也正是这篇散文有别于其他散文的地方。我们阅读一篇文章,除了把握文体特征,找到“这一类”篇目的教学共性外,还应该分析文本特征,教出“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个性来……经他这样一点拨,我恍然大悟,最终确立了“对比阅读,学习作者在叙事基础上直接抒情的方法,感受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这一教学目标。后来,这节课荣获了重庆市国培学员赛课一

等奖。

仁者博爱

王老师的学术魅力让人钦佩不已,他的人格魅力也堪称楷模。他为人处事低调严谨,质朴真诚。那是一种丰富的简洁,深刻的平淡,自信的谦逊。对待师长,他恭敬有礼,常怀感恩;对待同仁,他坦荡无私,热情相助;对待学员,他和蔼可亲,殷切鼓励……

他常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做教师的,人品比学养重要。

他常说:“教师所能教给学生的只有自我!”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不要因为在教学的路上走得太远而忘了为什么出发,忘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职责。

他常说:“方向大于方法。做一件事情也好,一个人的成长也罢,方向是个大问题。守住根本,回归语文的大道!”

“择高处立,就平地坐,向宽处行。”这是师父的教导,让我坚定了在工作室潜心学习的信念。2013年初,我接到执教非连续性文本《寻找食物》的任务,面对这一全新的课题,我茫然无措。数次辗转各校的试讲、数次全然迥异的修改,让我一度变得忙乱、沮丧。但当我想到在人和街小学黑板上师父一笔一画地给我改板书的情景,看到深夜QQ上显示的修改意见,想到师父每一句中肯的意见、每一个鼓励的眼神,我就真切感受到了什么是“人格魅力”,什么是“孜孜以求”,什么是“毫无保留”,什么是“名师风范”。我庆幸,人生能得一良师。

时至今日,每当我在教学上取得一点小小的成就,师父的教诲依然回荡心间。是的,真正的教学与其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相遇,还不如说人与人在教学中的相遇。教学不是教书,而是教人。以书教之不如以人教之,教师能教给学生的只有自我。我们唯有努力修行,成为学生眼里那个美好的、渊博的、积极的、充满人文情怀的人,才能有资格骄傲地说,我幸福,我是一名语文教师!

是的,真正的行者,能在人生的境界里自觉地修行,把梦想当作自己生命的印记。在我的眼里,师父所坚守的,是对语文真谛最炽热的爱,他把生命中最好的岁月用来追寻。如他所言,在守望语文的日日夜夜里,语文,早已不是我们研究的内容,不是我们工作的部分,而是我们的生活本身、生命本身……

小语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一、乐于学习,争做学习型教师。

古今中外,众多的事实证明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唯有学习,才能改变自己,成就自我。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墙上有这样一句训诫:“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一年来,我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无论多忙,无论多累都要坚持学习。阅读是学习的重要途径。早上,我打开办公桌上电脑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浏览一连串的网站:“新浪网”,让我第一时间把握国内外的风云变化;“成长博客”,让我徜徉于一个个鲜活动人的教育故事中;“小语论坛”,让我领略到小语届的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凤凰语文”,让我感受到团体的智慧是多么的强大….每天中午,也许一本“语文教学通讯”,就成了我的午后精神大餐。晚上临睡前,一本《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也许就是我的催眠曲。

一年来,大量的阅读,拓展了我的视野,开阔了我的胸襟,更新了我的观念,更坚定了我的教育信念,让我深深领悟到:教育真是一片大天地,教育真的可以有所作为!

二、勤于实践,争做实践型教师。

课堂永远是教师的主阵地,教学永远是教师的看家本领。为了追求真实、生动、有效的课堂,我在备课环节上,动尽了脑子用足了劲。准确的把握教材是备好课的先决条件,我除了深入研读教材外,还仔细研读教学参考资料和新课标,并上网搜索优秀教学设计博采众长,紧紧围绕“教什么”“怎样教”这两个本原性的问题设计教学预案。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编者与我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对话,引导学生静心读书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咬文嚼字”,从字里行间去体悟语言文字的博大和精妙。课后,我还设计开放创新的灵活习题来反馈、巩固和拓展课堂教学效果。

一个语文教师的真正功夫。不仅仅在课堂,还在于课外。所谓“课内得法,课外收益。”“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讲的都是只有大量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把教科书当世界,而把世界当教科书。”是我一直坚守的语文教学信念。“生活的外延有多广,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广。”我紧紧抓住语文教学中的三个基本“一”,即:一副好口才,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本学年,我在班级内开展了写字比赛、课本剧大赛、小小新闻台、小小即兴演讲会、读后感大赛、书签制作比赛、读书小报大赛等数十个实践和比赛项目,大大增强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乐趣。正如一副被改过的对联一样“书山有路思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学生们在语文的路上走得正实在走得正欢快!

三、善于思考,争做研究型教师。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的教学也如此,只教不研,就会成为教死书的教书匠;只研不教,就会成为纸上谈兵的空谈者。只有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边教边总结,边教边反思,才能“百尽竿头更进一步。”一年来,我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把自己的思考付诸于笔端,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论文竞赛,获得了一些成绩。三篇指导学生习作的文章发表在省级刊物《七彩语文》上,《小学语文习作评改实效性初探》获江都市二等奖,《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习作策略初探》一文获江都市二等奖,《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一文获省二等奖,教学设计《特殊的葬礼》获省三等奖。

上一篇:语文职称论文范文 下一篇:作文写作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