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研修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6 22:33:42

中学英语研修总结

中学英语研修总结范文第1篇

作者简介:王枫林(1950―),女,汉族,上海人,四川教育学院外语系教授,副系主任,主要从事英语教学法研究。

摘 要:新课程实施以来,如何进行中学英语教师新课程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的中学英语教师新课程培训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培训方式,体现“开放、互动、创新、反思”的设计思路,遵循“针对性”“整合性”“参与性”与“活动性”的原则,由“理论引领”“观摩实践”“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综合评价”这五大板块组成,每个板块有各自独立的内容和程序,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该模式在中学英语新课程教师培训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形成独自的特色,正逐步推广。

关键词:英语教师;新课程;培训模式

当前,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课程体系由在国家实验区试点、然后逐步扩大到如今在全国中学普及。由于这一轮课程改革有不同寻常的时代背景,使得新课程在功能、结构、内容、方式、评价及管理等方面都作了重大创新。如何应对新课程的改革,教师应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如何进行专业化的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求等问题使新课程教师培训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教育部在下发的《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通知》中“特别强调指出,中小学教师迎接新课程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这不但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为教师培训机构提出了任务。”加强中小学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全面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战略性举措,也是关系到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工作的一项急迫任务。

传统的培训模式主要是由专家讲座为主,培训学员处于被动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家教育部于2002年委托北师大的六所院校举办了第一期部级新课程培训者培训。并于2003年颁发《关于第二期基础教育新课程骨干培训者部级研修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师司[2003]27号)等文件,要求有条件的院校申办部级中学教师新课程培训基地。我们四川教育学院长期从事中学教师的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为此,我们成立专门的培训方案研制组,在四川省中学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了一套全新的方案,于2003年1月向教育部申办“中学英语新课程培训者部级研修资格”。此方案在全国27个申办院校的培训方案竞争中,获得教育部一次性通过,批准我院于2003年10月进行了“中学英语新课程培训者部级研修”,来自全国15个省、市、区,共计50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并将培训模式带回了培训者各自的省、市、地区。2004年至今,我们每年在四川省进行各类省级中学英语新课程培训者/骨干教师培训。该培训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逐步推广。

一、培训模式的特点与操作

(一)培训模式的设计思路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要“在研究、试验新课程方案过程中,加强对‘师资培训’工作的研究,建立起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查有梁先生在《教育模式》中指出:“模式研究,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它的要点是分析主要矛盾,认识基本特征;”“模式,推上,有理论基础,推下,有实践操作,模式介于理论与应用的中介。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模式能够承上启下。”遵循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思维方法,我们在设计培训模式时努力做到:

1.体现“开放、互动、创新、反思”的设计思路,目的是帮助学员深入理解英语新课标,解决他们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提高培训者/骨干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为各地新课程培训工作输送骨干并起示范作用。

2.遵循“针对性”“整合性”“参与性”与“活动性”的原则,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及研究,了解到一线教师希望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解决的问题,设计与英语新课程紧密相关的培训内容;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营造大家参与的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培训学员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新课程的改革思想、内容和措施,引导学员针对自己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困惑进行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发生根本的变化。

(二)培训模式的内容设计

在实践中,我们逐步总结出培训内容应包括以下五大板块

(1)“理论引领”;(2)“观摩实践”;(3)“合作交流”;(4)“自主学习”(5)综合评价。每个板块有各自独立的内容和程序,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具体体现为:

“专家讲座:理论引领观摩学习:示范课例展示合作交流:说课、评课与讨论自主学习:实践、交流与反思综合评价:总结、改进与提高”

这种创新模式,打破了常规的专家讲座传统方式,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从调查研究入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英语新课程学科研修为主线,结合实验区中学英语新课程示范课例的分析研究,在合作交流、实践与反思中提高实施新课程培训的能力。

二、培训模式的操作方法

1.培训前,学员填写问卷调查表,召开学员代表座谈会征求意见,广泛征求学员需求和建议。

2.设计培训内容菜单,由学员按需选择,主动参与培训。

3.聘请参与国家新课程标准制定和对实施新课程有较深入研究的专家及优秀中学一线教师作专题讲座,形式是专家理论引领、专家与学员师生互动、合作探讨。

4.理论学习与典型案例的分析研讨紧密结合。每一专题在理论研讨的基础上,到实验区中学观摩与之配套的典型示范课,课后任课教师说课、专家点评、学员讨论,反思总结。

5.加强学员的自主学习和研修。采取学员小组活动,集体备课、讲课、评课,出简报交流学习心得体会,进行教学科研课题研究等活动。通过学习、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究新课程实施策略。

6.落实培训的评估与改进。每次培训学员填写问卷调查表,收集反馈意见及时改进和提高;进行跟踪调查,与学员建立长期联系,促进教学与科研。

三、培训模式的创新点

1.培训模式的创新。中学英语新课程培训模式的设计与实施,坚持了“互动、实践、反思与创新”的运作思路,采取了“专家理论引领示范课例展示说课、评课、讨论实践、交流、反思”的创新模式,培训内容以英语新课程学科培训为重点,紧密结合实验区中学英语新课程示范课的分析研究,讲座与对话相结合,观摩与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培训模式,是对传统的专家讲座式培训方式的根本变革。

2.参与式的培训特点。在参与式的氛围中,学员亲身体会主动、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喜悦和困惑,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在学习、观摩、研讨、交流与反思的过程中提高英语专业化能力与实施新课程的实际教学能力。

3.培训模式易于推广和实施。培训模式以学员为主体,易于推广和实施,高质量地完成中学英语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推动中学英语新课程的实施,促进我国英语教学改革。

四、培训模式的实践

在我院2003年10月举办的中学英语新课程骨干培训者部级研修班中,有来自贵州、福建、青海、宁夏、甘肃、广东、广西、安徽、重庆、、云南、陕西、新疆及四川等15个省、市、区,共计50人。培训模式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组的充分肯定。这些骨干培训者将所学研修模式带回到各自的省、市、区新课程师资培训班中推广,获得了可喜的成果。随后,该模式在2003-2008年期间我院承办的四川省中学英语新课程骨干教师省级研修班、新课程教师省级上岗培训班、骨干教师新课程省级后续研修班、四川省民族地区中学英语学科带头人培训、四川省民族地区初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四川省初中/高中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等十余次培训中推广,共计2 000多名教师参加,受到了他们的高度评价。模式的实践与推广,大大促进了中学英语新课程培训者及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为推动四川省乃至全国的中学英语新课程的实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反馈信息表明:该培训模式指导思想明确,目标具体,模式新颖,能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很好地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学员们受益匪浅,对新课程在实际中运用和如何搞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增强了信心。培训模式的广泛使用和推广表明了该模式有利于促进英语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和英语新课程的实施。然而,随着时代的前进,培训模式不应是固定的,使之适应改革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教师教育培训者不断学习并在实践中探索。

参考文献:

[1] 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2] 彭钢. 课程理念的更新[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3]王枫林. 中学英语教师新课程培训模式的创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 (5) 68-71.

中学英语研修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校本研修;高效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031-02

英语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广大农村中学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教师而言,他们中的多数人教学观念陈旧,不能领会新课程理念,不重视教改;不能正确理解新教材,对现行英语教材的理解片面化,教学方法不当,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是农村中学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的重要原因。要想改变以上现状,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激励、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学生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实现学习目标。以往都是教师在假期去外地进修学习,这不仅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而且与真正的课堂脱节,缺乏实效性。因此,以教师任职学校为主阵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学院以陕西泾阳县为对象建设了“陕西省校地共建中小学校本研修实验区”,在2011―2012年这段时间先后进入泾干镇中学、云阳中学、扫宋中学和云塔寺中学这四个学校对英语教学进行了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指导。

一、答疑解惑咨询

教师在校本研修这方面肯定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我们采用面谈式和团体座谈咨询两种方式帮助他们弄清疑惑,明确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和方法,一方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在校本研修中充分交流互动,促进思维碰撞和集思广益。

二、案例分析指导

我们会选用英语教材的个别单元作为教育案例,从目标设定、内容分析、过程设计、方法选择、活动实施、反思评价等环节与教师一起辩证分析、交流切磋,使教师体验和领悟教学内容所蕴藏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学实践活动使教师头脑中悬浮的课程改革观念真正做到感性到理性的自然转变,为他们顺利进入亲身实施课程改革的课堂实践铺平道路。

三、教学现场对话

我们先后走进这几所学校的英语课堂,现场观察,一起进行课后反思评课等互动交流活动,在面对面的对话交流中给教师提供一些专业性指导建议。通过零距离体验接触实现了专业知识和教学情境的对接,而经过整合之后的建议融入了一线教师熟悉的教学实践情境信息,更接近教师已经具备的知识经验,因而更容易被一线教师所接受并融入其原有的专业知识体系,从而也更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结构的更新。经过这一系列的指导与整合,这几所学校开始实行了全新的教学模式: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导者。教师们信心和劲头都非常大,他们在慢慢地适应和尝试中彰显自己的特色和亮点。

1.以“导学”引预习。这些学校以一个年级为一组,为每一个单元编写英语“导学案”,每一个单元,根据不同的课型和教学目标,由集体讨论、研究,统一体例,学重点,统一训练方案,编写较高水平的导学方案,在课前发给学生,内含本课堂教学目的,需要学生掌握的技能,以及20个左右的练习题。学生根据该方案的要求自主学习,提前预习,完成相应的“预习任务”。如果发现问题,学生们会在老师的组织下,在课堂上相互讨论,从而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这样做在内容编排上与教学进程同步,将教案、学案、作业、练习结合在一起,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便于学生自学,便于同学间的交流合作,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课堂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及记忆知识要点上,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2.高效量化赋分。课改后,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个性张扬,你说我论,但我们也发现仍有少部分学困生死气沉沉,在了解探讨之后,我们和授课教师制定了“高效课堂”之学习小组课堂各环节评价标准及赋分细则,充分挖掘了学生的个体潜力,发挥了学习小组的最大动能,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形成个体之间、团队之间良性竞争的氛围。课堂量化赋分的评价对象是各学习小组;评价主体以任课老师为主体,全体学生参与共评;评价范畴包括学案完成、课前板书、站立交流、课堂展示、对抗质疑及其他方面。赋分细则分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案完成:任课老师可全收检查导学案或抽查各个小组部分成员的导学案,视其完成的质量赋分。(2)课前板书:各个小组推选组员提前把该组所分配的任务板书写在黑板上,视其板书的质量赋分。(3)对抗质疑:在别的小组展示过程中,看其他小组成员能否发现该组的板书错误或讲解错误,是否有更好的答案或解题方法等进行赋分,并且对该组讲解内容做出相应的扩展及补充,都给予奖励。每天总结一次,在黑板上公布结果,并评出明星小组。由于小组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同学们参与的热情很高,传统课堂上打瞌睡、聊天、看小说的人基本没有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意识也支撑了孩子们的学习意志。学习好的同学会主动地鼓励、帮助学困生,而学困生为了小组荣誉学习比以前刻苦了。

在校本研修过程中,对薄弱学校尤其是薄弱学科的指导与扶持是专家团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通过传递新观念、新信息、传授新教法,进一步推动了各校的教育改革,使一些原本薄弱的学校开拓了工作思路,提升了教学改革的层次。在对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的过程中,制定合理解决的方案,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最终形成具有特色的英语课改模式,在试验区推广。

参考文献:

[1]成达如.校本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1):56-57.

[2]金莉.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的理性思考[J].甘肃农业,2007,(1):54-55.

[3]苏雁.对症下药转变学生的被动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13):47-48.

[4]王路.大学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5).

[5]周冬祥.教师自主成长之路[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5).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校本研修策略的实践与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JK0289)。

中学英语研修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本研修;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和实践性都有了很大提高,但仍达不到新时展的要求。为提升我国教育整体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育部实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等文件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并对教师提出新要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以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他们的专业发展面临极大挑战。尽管新课改后农村大部分学校都注重校本研修,但由于地区偏远,交通不便,信息接收不全面,缺乏系统管理等因素造成校本研修成效逐渐降低,教师专业无法得到最大化发展。解决这样的问题,农村中学需要创新校本研修制度,以良好的校园文化、合理的研修平台、多元的研修形式等促进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一、理论基础

(一)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于2004年由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顾泠沅教授首次在国内公开提出。“校本”就是“以校为本”,“研修”则是学习研磨的意思。陈山山[1]认为,校本研修是一种新兴校本培训方式,是基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式。张涛[2]认为,这种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单位,以本校教师为学习共同体的教研培训模式,对提高教师专业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认为,校本研修是以教师为主体,学校为阵地,多方面、多角度整合力量满足教师和学校发展需要,使教师群体和学校资源得到最大化发展与开发。

(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欧美国家大约在20实际60年代开始关注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重视教师地位。我国大概在20实际90年代开始集中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由于研究方向和理解不同,不同学者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有不同理解。叶澜[3]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国内学者朱宁波[4]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就是“在历经职前教师培育、教师任教和在职进修与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个人都必须持续学习与研究,不断发展其专业素养,从而逐渐达到专业成熟”。“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部分,有其特殊性。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外语人才炙手可热,培养高水平的外语人才成为当务之急。英语教师只有充实自身,完善自我,才能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为国家输送大批外语人才。何源[5]认为:“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自从事英语教育事业开始,在英语语言熟巧、情境知识等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外语教学理论研究水平等方面越来越成熟的发展过程。”笔者认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是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英语教师通过政府、学校等外部条件发展自身专业,寻求内化,提升整体素质的过程。本文要探讨的也正是如何依托校本研修促进农村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二、以校本研修促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激励教师工作和学习,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使教师职业生涯更加顺畅。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学校应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教师培养理念,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首先,学校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延长图书馆开放时间,增加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中外语言书籍,公共区域摆放各类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期刊,以拓宽教师视野;充分利用学校媒体广播功能,播放国内外最新教育消息;建立富有本校特色的校报,刊载大事小情、教育轶事等,使教师沉浸于浓郁的学习氛围中。其次,学校应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肯定他们为学校做出的贡献,尊重教师的意见等,使教师感受到对他们的尊重。同时,营造出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民主管理,使教师也能成为学校的主人,激发教师的责任感。最后,学校应重视每位教师的个体差异。受家庭教育、求学经历、文化素养等因素的影响,每位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千差万别。学校要善于鼓励各位教师把握机遇,剖析自我,挖掘潜力,寻求符合自身专业发展的有效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二)实行“以老带新研修模式”

农村学校每年招收新进教师时应进行关于英语学科知识、教学技能、职业生涯规划等的岗前培训,满足新进教师对教学知识、技能的需要。同时,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使教师意识到教书不仅是为了学生,更是为了使自己的专业得到发展,并认识到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此外,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有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对新教师进行教学指导和帮助,形成“帮扶团体”使新教师尽快熟悉学校教学常规流程。为缩短青年教师的探索期,学校可安排骨干教师与其形成“帮扶团体”,骨干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他们在工作中秉承自己的职业忠诚和对教育的崇高信仰,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育理论。学校应重视骨干教师的价值,肯定他们对学校做出的贡献,对于德高望重的骨干教师可邀请他们著书立说,让青年教师学习有效的教学方法。因农村学校课程时间安排较宽松,年轻英语教师可以先听课、后讲课,教案经过骨干教师审阅后再使用,以此积累教学经验。同时,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发挥骨干教师的帮扶作用。聘请市重点学校名师教授讲课,传授经验,面对面与名师交流,实地解决青年教师的困惑。另外,学校还可出资鼓励教师重新回到大学学习,使教师认识到只有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才能紧跟时代步伐,走在教育的前沿;或者利用寒暑假为青年教师创造条件出国学习,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回校园,使英语教学与国际接轨。

(三)拓展多元的研修形式

除专家引领、讲座论坛、研讨沙龙等形式外,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资源。笔者通过网页搜索了几个偏远地区农村中学的基本资料,发现几乎没有一所学校对校本网络资源进行全面简介。为改变这一现状,农村中学可以寻求政府资金帮助,开发适用于学校自身发展的手机软件,利用软件开展研修活动,大大提高研修效率。一方面,由于教师对国内教育信息接收不全面,农村中学可收集国内重点中学近期的教育改革信息,并在软件中实时更新。如定期更新优秀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国内一线教师优秀教学视频等,使教师定期学习,交流心得体会。另一方面,为规范软件,方便使用,可将软件分为校本理念、师德建设、网上评教、教师风采、经典案例等模块,使农村学校的校本研修在每一位教师的共同见证下逐渐完善。

(四)完善校本研修机制

学校教研组应根据本校实际校情和教师发展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研修方案,实施过程、激励制度、评价制度等必不可少,研修活动也应具有针对性。研修激励制度应公平公正,不以一两节课就判定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应肯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进步,规范评价方式。一是,增强组织管理。学校领导是校本研修计划的制订者,应严格要求自身,以身作则,帮助各教科室、教务处顺利开展校本研修。骨干教师应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带动研修水平逐渐提升。二是,制订校本研修计划。通过制订计划,明确研修目标、研修内容及工作方向。落实保障措施,充分保障目标达成,并从研修笔记、研修心得、案例分析等多方面检验教师研修成果。三是,落实监督管理。为保证校本研修工作的落实,学校教学部门应注重监督管理。定期对教师的教学、科研等进行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师困惑。分阶段对研修成就进行总结,并安排下一阶段的研修工作。

三、结语

在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教育政策良好的情况下,农村中学校本研修也得到了普遍重视。校本研修是助力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教师们应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不断提升水平,充实自我,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新一代高素质、高水平的外语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山山,张琴琴.浅谈校本研修[J].经营管理者,2017,(2):365.

[2]张涛.乡村教师互助式校本研修共同体创新实践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101.

[3]黄春方.小学科学教师如何实现专业化发展[J].少年儿童研究,2011,(10):18-20.

[4]赵呈领,万力勇.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5]何源.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292.

中学英语研修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培计划;问卷;骨干教师;中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2)11-0143-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2.04.043

1.引言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随着国家对教师专业认识的不断深入,国家教育部在2002年2月颁发的《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意见》中,对教师专业发展划分了三个阶段: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在职培训,明确提出了要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王晓萍,2010:22-23)。其中,“国培计划”就是为教师深入学习和使专业不断发展的在职培训项目之一。国培计划,即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这一培训计划不仅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也可以给来自不同地区的教师与从事教育事业者之间经验交流等教学行为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从2007年以来,教育部对西部地区实行了教师国培计划,给各学科教师搭建了学习和提高的平台。2009年江西省承担了“国培计划”旨在全面提高我省农村师资力量,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他们教授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这次中学骨干教师培训了什么?这些一线教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培训的效果如何?对培训提出了什么要求?因此,笔者对2011年在江西师范大学接受培训的中学英语骨干教师做调查,以期回答上述问题。

2.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是2011年国培计划——江西省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80位参训教师,分别来自江西抚州、上饶、萍乡、鹰潭、吉安、景德镇等10个地区的县、镇、乡中学,男女比例分别为24.7%和75.3%。工作五年以下约为43.2%,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约为21.6%,20年以上的约为5.4%。获得本科学历占77%,大专学历占23%。这些参训教师的年龄都集中在21~30岁以及31~40岁和41~50岁,分别占总人数的56.8%,32.4%和10.8%。14.9%的英语教师都是普通教师,85.1%的教师都在学校担任主任、副主任、年级组长以及其他职务。

2.2 研究方法

笔者对参加江西农村中学英语培训的80位教师每人发放了一份问卷,该问卷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了解参训教师的基本素养,如培训经历、培训态度、参训原因等;第二部分旨在了解参训教师对培训的看法,如对培训模式类型的看法、对培训时长及形式的要求、对授课者类型的要求;第三部分是了解参训教师对培训的考核及效果的看法;第四部分是了解教师们对“国培计划”的满意度及建议。共收回了74份问卷,经过甄别74份均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92.5%,并用spss13.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参训的英语教师的基本素养

80%以上的教师希望能让更多的教师得到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参训英语教师中,60.8%的人认为能顺利完成专业知识教学任务,39.2%的人认为有一定难度。有33.8%的人只教英语一门课程,而66.2%的人都教除英语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大部分英语教师都有至少两门以上的课业压力,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这些教师对教英语或其他学科的备课、上课、课后解答等方面的问题。再者,教师要深入思考与研究如何有效地把各种不同基础的学生教好。

此外38.4%的教师是第一次参加省农村中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57.5%的教师平时很少参加或偶尔参加此类培训,只有4.1%的教师经常参加此类培训。可见,大部分教师没有机会或很少有机会参加此类培训。因此,教育部门或学校应该多举办类似的培训,重心应放在农村,以提高这些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知识、技能和教育管理等各方面能力。

至于参加培训的态度,81.1%的英语教师期待此次国培,16.2%的英语教师抱着平常心参加,而2.7%的英语教师则不期待。总的来说,这次培训是大部分英语教师所期待的。91.9%的英语教师是抱着提高技能和水平来参加培训,2.7%的教师是为了获取证书、评职称,6.8%的教师是为完成学校任务而来。大部分教师的学习态度都比较积极主观。

35.1%的英语教师是自己争取来参加此次培训,23%的教师是因教学成绩突出选拔来参加培训,41.9%的教师是校长、教务主任被要求来参加培训,1.4%的教师是应付任务来参加培训。因此,积极主动争取培训机会的参训教师只占总人数的35.1%,显然主动参加培训人数还是不多。

3.2 参加培训教师对培训的看法

3.2.1 对培训模式类型的看法

4.1%的英语教师希望得到系统理论讲授的培训,60.8%的教师喜欢经验交流的培训模式,12.2%的教师喜欢专题理论学习,9.5%的教师喜欢远程培训,31.1%的教师喜欢考察实践模型,即实地跟班学习培训。可见,大部分教师不喜欢理论型培训,而是融合于实践教学中的理论升华。英语教师应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及技能,更好地实践英语教学。同时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考察实践、远程培训等模式也是教师成长和学习必不可少的途径。

3.2.2 对培训时长及形式的要求

对于培训时长,8.3%的英语教师认为培训10天为宜,34.7%的教师认为培训10天~1个月为宜,26.4%的教师认为培训1~2个月为宜,30.6%的教师认为2~6个月为宜。对于培训形式,24.3%的英语教师选择短期业余培训,67.6%的教师选择平时集中脱产培训,10.8%的教师选择寒暑假假期集中培训。

3.2.3 对授课者类型的要求

14.7%的英语教师希望教育专家给他们授课,73%的教师希望优秀中学教师授课,6.8%的教师希望大学师范类教授授课,5.4%的教师希望非教育界知名人士授课。这说明参训教师中大部分都希望优秀中学教师给他们授课,认为实践更重要。

3.3 教师们对培训的考核及效果的看法

首先,从回顾与思考培训内容方面来看,35.1%的英语教师每天都会,43.2%的教师经常会,17.6%的教师偶尔会,4.1%的教师不会。可见,每天培训结束后,大部分教师都会回顾与反思培训的内容;但是还是有少部分的教师不回顾、不反思。众所周知,教学相长,教师的回顾与反思是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种方式。

其次,从写研修日志以及教学反思方面来看,83.5%的英语教师认为应该写,13.7%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写,2.7%的教师认为不应该写。结果表明80%的教师认为应该写研修日志,因为写研修日志既可以概括培训的知识便于日后使用知识的提取,又可以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56.8%的英语教师愿意每天写教学反思,43.2%的教师不愿意每天写。50%多的教师愿意坚持每天写教学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汲取经验教训的有效手段,是教师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从名人名言中得知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因此,应提倡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

再次,从培训结束后是否应该有相关结业考核方面来看,25.7%的英语教师认为应该有,62.2%的教师对此持中立态度,12.2%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考核是培训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测参训教师培训效果的一种评价手段。整个培训是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应该采用多种形式的结业考核,来检测每位老师学习的效果。至于结业考核方式,4.1%的英语教师希望采用上课的形式作为结业考试的方式,6.8%的教师希望采用说课的形式,31.1%的教师希望通过上交培训反思的方式,59.5%的教师希望通过结束后谈论培训感受作为结业考试的方式。从这些参训教师对考核形式的答卷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希望通过上交培训反思的方式和谈论培训感受作为结业考试的方式。但是这两种考核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培训效果。目前,我省“国培计划”项目考核采用了综合评价考核的办法,其中考核指标有学习时间、作业、教学设计与反思、研修日志、论坛研讨。

最后,从“国培计划”培训效果方面来看,2.7%的英语教师认为完全达到目标,29.7%的教师认为达到目标,36.5%的教师认为几乎达到目标,31.1%的教师认为未能达到培训的目标。由此可见,此次江西省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国培计划”的效果良好,但是还是有待于提高。至于培训的效果,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56.8%的英语教师认为理论和实践上都提高了,2.7%的教师认为只在实践上提高了,33.8%的教师认为只在理论上提高了,6.8%的教师认为没有提高。因此,参训教师,尤其那些认为没有任何提高的人,应探究其原因。

3.4 对“国培计划”的满意度及建议

3.4.1 教师对“国培计划”方案实施的意见

63%的参训教师对“国培计划”方案实施持支持态度,然而有15.1%的教师持反对态度。因此,培训的组织者和授课者应在培训后期通过网络或电话访问参训教师,探寻其持否定态度的根本原因,再分析总结,以便“国培计划”更好地实施。

3.4.2 对此次培训内容的满意度

65.8%的英语教师满意,34.2%的教师不满意。85.1%的教师认为理论联系实践太少, 9.1%的教师认为培训时间过长,8.1%的教师认为授课教师水平有限等等。由此可以看出,这次培训内容,理论型培训过多,以后类似的培训应多让授课者把理论结合实践教学,并且应把部分主动权交给参训教师。让他们经过理论学习和演示学习后,参训教师自己反思后再讲述自己理解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接着可以让授课者和其他参训教师进行点评,再让演示者反思并且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根据演示者提出的想法,让全体参训教师与授课者进行讨论和探究,让授课者和参训教师都更真实地领略到实际情况中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总之,为使以后此类培训更好地开展,组织者和授课者应考虑到参训教师的需求,应在培训前对这些参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然后进行分析,系统科学地设置培训内容,再与授课者探讨选择何种课程以及如何有效实施此类培训。

此次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我省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教学上的各方面专业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并通过这次调查问卷来分析该培训的效果。但是部分参训教师对此次培训的满意度不高,未能完全达到培训目的。其部分原因在于部分参训教师并非主动来参加培训,而是被校长、主任或因教学成绩突出或为完成任务被派送来培训,所以这些参训教师的积极性不高。这固然会成为满意度不高的因素之一。还有部分原因在于培训内容,理论型培训过多,从而影响培训的效果。因此以后不仅要做好参训教师的派选工作,也要优化培训内容以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4.展望与建议

本文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渴望得到类似提升与进步的机会。所以,“国培计划”这一方案得到大部分教师的支持,希望以后每位教师都能得到类似进修培训的机会。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资深教师都可以接受培训,教师应始终保持积极学习的心态,依据所教学生的特点和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时吸纳新的或更新旧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不断让学生看到教师所呈现的新面貌,引导学生想学、爱学、会学。

此外,这些参训教师期望未来会提供更多不同类型的培训,如出国培训、提高英语专业知识、学生德育方面、短期业务、班级管理及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指导、英语口语能力、系统优质课讲解的培训、开展与顶岗生一样到其他学校跟着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的培训、让参训人员上课—说课—优秀教师点评的培训等。

然而,教师培训可以为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重要的是需要教师灵活运用这些理论。其中有少部分接受培训的教师,对培训的理论知识嗤之以鼻,认为理论知识对他们的英语教学起不了多大作用。笔者不赞同这种想法,理论既为实践服务,又为实践所用,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但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是相辅相成的,两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功效。希望英语教师们能尽可能地发挥两者的优点,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除此之外,如何使以后的“国培计划”取得更好的成效呢?希望以后类似培训的策划者、培训的授课者或教育主体部门应考虑一线教师的真实所需,在培训前对接受培训的教师做些调查。例如,对这些一线教师所需要培训的内容、培训类型、培训时间的分配、培训的管理、培训的考核、培训所需达到的目标等等做一个系统的调查或访谈,了解教师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使“国培计划”落到实处,取得好的效果。

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国培计划”的受益者分享他们所学的知识,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完善教育事业的行列当中,也希望会有更多更好的培训,让每位教师都能受益。

参考文献

Chao, An Che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English Language Training Program in Hotel Industry[D]. Stout: University of Winconsin, 2000.

Fishman, B., et al. Linking teacher and student learning to improv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systemic Reform[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03, 19(6): 643-658.

Garet, M., et al. What make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ffective? Results form a national sample of teachers[J].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001, 38(4): 915-945.

Herlina, W. The effectiveness of Indonesia English teachers training programs in improving confidence and motiv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 2011, 4(1): 79-104.

顾通达.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需求分析--对一次培训的调查[J].基础教育研究,2002(12):13-15.

中学英语研修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英语素质教育要由具有良好素质的英语教师去具体实施。谈到英语教师素质,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即有多高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水平。英语教师过硬的专业素质水平是使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一个专业知识残缺不全的教师肯定只能是滥竽充数,误人子弟。因此,新时代的英语素质教育需要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英语教师队伍。为此,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英语教学教研是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单兵作战的教学模式,加强同事之间的团结与协作,发挥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新时期需要的合格人才。而所谓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是指较全面的中学英语教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的素质、英语教育理论与英语实践方面的素质、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能力、组织辅导学生开展课外英语活动的能力以及进行英语教育研究的能力等。

为此,加强英语教学教研,以促进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着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拟定详尽的教学教研计划

明确的教学教研目标是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只有确定了明确的目标,才能使教学教研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也只有在正常的教学教研工作中发现教师专业素质方面的不足,才能做到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但是,在确定教学教研目标时,不能凭空臆测,也不能把目标定得太高,只需要定一个教师只要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即可。而且要求把目标具体化而不能空泛或成为空中之月、镜中之花,这样会使教师的积极性大大受挫,从而达不到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确定目标时,要从实际出发,从教师素质发展的需要出发,从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出发,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出正确而明确的目标,才能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同时,目标要细化且切实可行。比如,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英语教学基本功,要有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而在缺乏相应的语言环境下,如何让他们具备并提升这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营造这样一个有利于教师素质提高的环境。为此,可以利用教学教研活动,开展英语教师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竞赛活动以促使教师积极参加此类活动,从而达到提升专业素质的目的。

二、从多方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某一个方面,而是涉及其全部,同时还涉及到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能力组织辅导学生开展课外英语活动的能力以及进行英语教育研究的能力等。因此,教学教研活动的内容不应是单一的某个方面,而应该是多样化的。具体可以为: 开展“示范课”活动,发挥传、帮、带作用 。所谓“示范课”应是指由具有“中学英语一级教师”及以上职称的具有丰富的教师所承担的一种面向全校英语教师进行的课堂授课示范的一种课堂形式,由这类教师通过“示范课”的形式向全校英语同仁交流丰富的教学经验,课堂示范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课堂学生参与积极性的调动以及驾驭课堂教学的技巧,以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从而使年纪轻职称低的教师尽快成熟,尽快成为教学能手,以达到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每学期“示范课”不应少于2节。

三、开展“公开课”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熟

“公开课”主要由新进岗、职称低的教师担任。通过上公开课的形式,由全体教师进行听课、评课等活动,年轻老师可以不断发现自身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总结经验得失,从而使其专业素质得到发展,能够尽快成熟,成为新一批的教学能手,以实现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

集体备课可以是整个单元的备课,也可以是分章、节备课。具体做法是:集体备课时,年级备课组的教师要全员参加,不得缺席。备课时,先由各位教师发表各自的见解,包括对备课目标的分析与理解,具体的教学设计思想,所遵循的教学原则,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课程教学的整体构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所采用的教学程序与步骤,所使用的教学辅助用具,板书设计,学生反馈的处理等。再由集体讨论,集中各自的优点,形成完整的教学教案并付诸课堂教学实践。

五、创设英语语言环境,鼓励老师大胆用英语进行授课、说课、评课

传统的英语教学教研工作中,大多数教师只有在上课时用部分英语进行授课,多数情况下都是使用汉语进行操作,有的教师一节课上讲的汉语远远要比讲的英语多得多。当然,这一方面与学生英语基础差,很难听懂全英语的教学有关;同时也与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关;另一方面,在中、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许多老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适应中、高考的需要,不得已而用汉语进行英语教学以节约时间,因为如果用全英语进行教学,很多时候,你不得不进行多次的重复,学生才能听个半懂。然而,用汉语进行英语的教学却又是语言教学规律相违背,同时也与英语素质教育的原则相悖逆。因此,要创设相应的语言环境,鼓励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贯彻英语教学原则,即尽量使用目标语,控制本族语进行英语教学。教研活动时,由于面向的全是英语教师,用英语交流不应有太多的困难或障碍,此时,就宜鼓励教师尽可能用英语进行说课、评课,以增加说英语的机会,借此以促进教师本人英语听、说方面能力的提高。

六、开展适当的组内的其他形式的活动,以促进英语专业素质的发展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开展适当的组内的其他形式的活动如读书活动、说课比赛、优质课的评比等活动,以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创新性,从而促进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此外,教学教研活动的形式不仅仅局限于以上所述,还有许多其他的形式,有待同行的不断探索以找出一条更佳的更有效的促进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理解普通高中新课程》,陈旭远主编。

[2]中国轻工业出版,《校本研修面对面》,陈大伟主编。

[3]学苑音像出版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丛书,《走进新课程―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中学英语研修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学英语 课程改革 主要成绩 问题反思 努力方向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已经颁布、实施整整十年了。在这十年中,广大一线中学英语教师克服重重困难,在学习、领会和落实《实验稿》的课程理念与践行《实验稿》的教学建议及追求《实验稿》的课程目标的达成方面作出了艰苦的努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总结过去,可以更好地开辟未来。在国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颁布、实施之际,似有必要对中学英语十年课改所取得的主要成绩进行总结,同时,也有必要对那些尚且存在的主要问题逐一指出并作相应的反思,在此基础上研究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一、主要成绩

中学英语十年课改的主要成绩,在笔者看来,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即教学理念有了明显转变和考试命题起了正确导向作用。

1.教学理念有了明显转变。

中学英语课改十年最显著的成果莫过于教学理念的明显转变。对于这一基本判断,任何一个做过中学英语课堂观察的人都是能够产生共识的。

转变一:明白了英语语言教学的真谛

尽管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国英语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就大声疾呼英语教学一定要坚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基本原则,但是在此后三十年间,绝大多数中学英语教师依然是对此置若罔闻,我行我素,仍旧沿袭“单词领先、语法跟上”的传统做法,致使中小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没有能够得到较好的形成和发展,“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的现象普遍存在。

但是,“自2001年国家启动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英语课程以三年级为起点逐步推进,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从2005年全面实施,高中课程的改革实验也于2004年逐步拉开序幕,整个基础教育进入全面改革与创新的新时期”[1]。在这个时期,交际语言教学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用语言去做事”的意识不断增强,“任务型语言教学路径”在课堂教学中广为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其中,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机械、乏味、程式化的语法教学正在日益淡化并逐渐退出中学英语教学的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英语语法“在具体的语境中,或者在具体的语篇中,通过师生言语交往活动,让学生感受新的语言结构,感悟新的语言结构的功能,理解新的语言结构所表达的意义,进而逐步形成运用新的语言结构进行语言表达的习惯”[2]。这个巨大成就与《实验稿》所倡导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3]是不无关系的。

转变二:确立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

过去,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质量难以大幅度提升的原因,固然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师资问题,教材问题,课时问题,考试命题导向问题,等等),但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许多英语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没有确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的现象比比皆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出题,学生做题”在课堂观察中已经成为一个习以为常的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风格差异更是教师无暇顾及的。

可喜的是,在中学英语十年课改中,绝大多数英语教师都能够充分地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英语教学的过程不能继续沿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出题,学生做题”的教学模式,而更加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之间的英语言语交往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情感的强化和积极的学习态度的形成,努力运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去追求教学目标的达成,使英语学科的教学真正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明确了,教师的自身角色也实现了转变。绝大多数中学英语教师已经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角色中走了出来,在课堂教学中充当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等多重角色。教师角色的转变,又反过来使得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持久的保证。

转变三:树立了跨文化交际意识

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教学法几乎一统天下的年代,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对英语语言文化的关注是非常不够的,在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甚至根本上就是缺失的,更无从谈起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然而,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中学英语教师开始认识到英语语言文化的学习对于英语课程实施和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以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重要性,其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已不再满足于介绍诸如“Christmas”“Halloween”等具有显性特征的目的语的文化,而试图更多地挖掘目的语中所蕴涵的隐性的语言文化,并开始在实践中自觉地有机渗透目的语的语言文化。

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另一个标志是,多数中学英语教师,尤其是高中英语教师,自身的英语语言的语用意识有了进一步增强,英语语用能力明显提高,多数教师告别了诸如“Class begins.”“Nice to meet you.”“How to spell the word?”等“非驴非马”的“中国式”英语。其中,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做到关注英语语言表达的字面意思,更关注其隐含意思、话语表达的前提、说话人的意图和听话人的推理。

2.考试命题起了正确导向作用。

毋庸讳言,在我们今天这个经济尚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学生升学压力巨大、就业形势也并不那么让人乐观的国家,考试命题对课堂教学的“指挥棒”的导向作用是绝对不可低估的!如前所说,制约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质量难以大幅度提升的原因之一乃是中考和高考的英语命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因素较之于其他因素对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的影响力是最大的。

“语言测试总会对语言教学产生或有利、或有害的巨大影响。”[4](杨钟琳,1991)语言测试和语言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Hughes(1989)在其提出的“PPP”(Participants, Process & Product)反拨效应模式中指出,一个测试的性质将首先影响“参与者(Participants)”对其教学和学习任务的理解和态度,而这种理解和态度又反过来影响参与者完成任务的“过程(Process)”,从而影响教学和学习的“结果(Product)”[5]。

既然中考、高考命题对课堂教学的“指挥棒”的导向作用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就必须认真研究和发挥其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正面的导向作用。所幸的是,历经了十年课改,中学英语的中考、高考命题成功地实现了质的转型。在中考、高考试题中,“纸上谈兵”的语音分辨测试题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是中考的“人机对话”和高考的“听力测试”和“口试”;机械的、单一的英语语法测试题渐渐淡出,而以语境为依托的综合英语语言能力运用的试题正在大行其道;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终于在事实面前逐渐深刻认识到了中考、高考英语“短文改错”题型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弊端和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即大量的“改错”练习中必然有大量的、人为的错误语言表达信息输出,部分学生会由于过多地接触这些人为的错误语言表达信息而对错误的英语语言表达形成一次次的强化记忆,很有可能造成正确的英语语言表达习惯没有养成,而错误的英语语言表达方式却一次次地得到强化记忆的结果)[6],相继抛弃了这一命题理念落后的题型,取而代之的是更加能够客观地测试学生综合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因而也更加富有生命力的“任务型阅读”题型。

英语中考、高考题型的改革对提升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贡献是巨大的,同样贡献巨大的是英语中考、高考原有题型的命题质量上升。

以2005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及独立命题省份卷的听力试题为例,与传统的听力试题在命题上有所不同的,“一是2005年的高考英语听力试题更注重对考生的日常生活话语理解能力的考查,体现了《课标》中所提出的对学生实际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要求;二是对考生应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的考查要求有所提高,如一些‘概括总结’题和‘分析推理’题要求考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有一定难度、甚至较为复杂的分析、整理、加工、推理、推测、判断的思维活动(有的试题还包含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如全国卷的第1题‘How much will the woman pay if she buys two skirts?’和北京卷的第11题‘How many people can go and see a film if you pay $17?’以及湖北卷的第19题‘According to the speaker, if you give 10% of your blood, how long does it take your body to replace it?’),并得出正确答案。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具备较好的用英语进行简单思维的能力,因为听力考试规定了考生的固定答题时间,考生根本不可能有时间先将所听到的英语语料信息转换成中文进行思考,然后再将思考的结果转换成英文作为解题依据”[7]。这种有深度和有语言思维含金量的命题,必然促进了中学英语教学的改进,使得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培养落到了实处。

中学英语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中考、高考命题改革以及教育教学技术与设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有力地推动了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存在问题

“在课程改革不断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新课程还面临着不少争议、困难和问题。”[8](王蔷,2008)撇开争议与困难,就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专业发展有待加强。

必须看到,由于我国的师范院校招生体制和师范教育及在职教师学历教育本身存在一些严重弊端,加上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体系尚未健全以及职称晋升机制不够科学和完善,致使包括中学英语教师在内的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日益成为制约中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瓶颈。

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教师的英语语言技能亟待提高。

中学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技能,就整体而言,并不令人乐观。

一方面,一些原本是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在从教几年后,英语语言技能明显下降,不仅词汇量急剧下降,而且英语听说和写作能力也明显下降。

一些甚至拥有地市级英语学科带头人称号的高中英语教师公开坦然表示,现在自己做高中英语听力试题往往正确率还不及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同样,在英语写作方面,一些高中英语教师自己写的用作学生的写作范文也常常是由若干英语连词堆砌而成的英语短文,与语言学家D. H. Hymes(1972)所倡导的交际能力的“四参数”说(grammaticality,possibility,feasibility,appropriateness)的要求相去甚远。

另一方面,一些原本是英语专业大专毕业的和以“3+2”培养体系培养出来的五年制英语专业专科或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的专科生,尽管在毕业后或毕业从教后通过“专升本”的渠道获得了英语教育专业本科学历,但是其中多数人的英语语言技能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的实际英语语言能力甚至根本没有达到普通高中优秀毕业生的英语水平。

以Y市某区2012年组织的一次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初中英语教师基本功比赛――专业技能考试”为例,参加考试人数为27人,均为该区公办初中的英语教师,英语能力测试的试题难度与高一下学期学生英语期末考试试卷的难度相当,题型有客观题(选择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主观题(英文写作),满分为75分。结果,阅卷结束后的考试成绩统计数据实在让人大跌眼镜,最高分为59分,最低分为21分,均分仅为45.8分!如果将满分75分换算成总分100分,则均分仅为勉强及格(61分)!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参加考试的27人均取得了本科学历(含后学历)!

这样的情形居然发生在我国东部沿海某经济和教育发达省份,那么,中部省份、边远省份的中学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技能如何就让人难以想象了。可见,这一问题是多么严重!

2.教师的外语教学学养有待丰富。

在与中学英语教师的个别交流和在给某市中学英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员授课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到,中学英语教师在关于外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外语教学法的学养方面几乎与小学英语教师无异!

以新课改以来中学英语教学中较为盛行的“任务型语言教学路径”的应用情况为例,结合2011年10月在江苏镇江举行的“全国课改典型初中名校名师特色课堂现场观摩”多个省份的初中英语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来看,许多中学英语教师实际上对《实验稿》所倡导的“任务型语言教学路径”中的“task”的特定概念的内涵和要求并没有真正理解,把一些根本不属于“task”层面的学生操练也贴上“task”的标签。各省份课改典型初中名校名师的课堂教学尚且如此,这就表明,中学英语教师的整体外语教学学养有待丰富。

事实上,世界范围内的外语教学理论和外语教学法的发展与革新的步伐是很快的,进入后方法时代的外语教学法的研究和创新是十分活跃的,研究成果也是丰硕的,不仅“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交际语言教学(The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全语言教学理论(The Whole Language Approach)”“内容型教学(Content-based Language Teaching)”“主题型教学法(Theme-based Language Teaching)”“项目型教学(Project-based Language Teaching)”“团队学习教学法(Community Language Teaching)”和“情绪释放教学法(Desuggestopedia)”等语言教学流派也都值得认真学习、研究和创造性地运用。

互联网的普及、教育类和外语教学研究专业类期刊的增多,为中学英语教师获取外语教学理论和外语教学法的知识拓宽了渠道。现在的问题是,究竟有多少中学英语教师真心实意地追求自身的专业发展和致力于自身的外语教学学养的丰富。

三、努力方向

修订后的《课标》已经开始实施。中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在看到十年课改所取得成绩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正视和反思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努力克服困难、加以解决。唯有如此,修订后的《课标》的实施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这里,笔者基于对修订后的《课标》的学习与研究,也基于对中学英语教学的现实的初步的思考,就中学英语教学的努力方向提出两点看法。

1.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

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英语语言教学再也不能沿袭过去那种偏重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方式,而要把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进行思维活动、从而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到重要的位置。

修订后的《课标》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这一常识写进课程理念之中,是有特别的用意的。更直白地说,这就是针对目前英语课堂中英语语言思维含金量太低的现状提出的“对症治疗”的良方!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就必须深度解读文本,进而提出具有英语思维含金量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而不是仍然基于文本的浅表信息提出那些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的问题。

2.纠正理论虚无主义倾向。

外语教育教学的一些理论,由于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出于不同的教育教学目的,受到主客观认识条件和认识能力的限制,各自强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难免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分歧,但是从本质上来看,它们并不存在根本上的矛盾,而是“殊途同归”。

对诸如“二语习得理论”“全语言教学理论”“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外语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对于克服理论虚无主义的倾向、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一个中学英语教师,能否从课堂教学的“自为”状态走向“自觉”状态,再从“自觉”状态走向“自由”的高度,不仅需要持之以恒的踏实实践,而且需要扎实的外语教育教学理论功底作实践支撑。唯有对课堂教学实践的科学、理性的思考,才能保证英语课堂教学始终保持稳定的科学、高效。否则,即便一个教师偶尔能上出几节精彩的课,那也是极不可靠的!

【参考文献】

[1][8]王蔷.用改革的方式解决英语课程改革面临的困难[N].北京:中国教育报,2008-9-12(5)

[2]龚海平.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J].江苏教育研究,2012(5c):8-11

[3]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杨钟琳.英语测试的原则与方法[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1

[5]Hughes, A.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6]龚海平,刘艳.简析中考英语“改错”题型的命题信度、价值取向及对初中英语教学的负面影响[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6(3):51-52

[7]龚海平,卓盛.2005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及独立命题省份卷听力的命题分析与2006年高考听力的命题走向[J].高考复习信息速递,2006(6)

中学英语研修总结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 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的现状与新标准对教师要求的差距逐渐暴露出来。本文结合新标准对教师素质的具体要求,旨在探讨新形势下如何促进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发展,以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

《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对中学英语教师已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具体为:(1)教师要有实施心理教育的能力;(2)教师应该具备一种反思的能力;(3)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设计和开发的能力;(4)教师应具有健全的专业情意。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角色发生新变化,主要有以下四方面:(1)由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由管理者转为引导者;(3)由学生成绩的评定者转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学生发展方向的指引者;(4)由“教书匠”转为自觉学习者和研究者。

然而,在新形式下,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差距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体现在:(1)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欠缺;(2)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滞后。

面对这一新情况,如何促进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以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就成为摆在广大中学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当然,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的途径有很多,但囿于篇幅的限制,本文不再一一细述,着重以“英语教学教研”为切入口,浅谈一下愚见。

英语教学教研是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单兵作战的教学模式,加强同事之间的团结与协作,发挥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新时期需要的合格人才。而所谓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是指较全面的中学英语教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的素质、英语教育理论与英语实践方面的素质、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能力、组织辅导学生开展课外英语活动的能力以及进行英语教育研究的能力等。

为此,加强英语教学教研,以促进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着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确定明确的教学教研目标,拟定详尽的教学教研计划

明确的教学教研目标是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只有确定了明确的目标,才能使教学教研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也只有在正常的教学教研工作中发现教师专业素质方面的不足,才能做到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但是,在确定教学教研目标时,不能凭空臆测,也不能把目标定得太高,只需要定一个教师只要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即可。而且要求把目标具体化而不能空泛或成为空中之月、镜中之花,这样会使教师的积极性大大受挫,从而达不到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确定目标时,要从实际出发,从教师素质发展的需要出发,从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出发,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出正确而明确的目标,才能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同时,目标要细化且切实可行。比如,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英语教学基本功,要有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而在缺乏相应的语言环境下,如何让他们具备并提升这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营造这样一个有利于教师素质提高的环境。为此,可以利用教学教研活动,开展英语教师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竞赛活动以促使教师积极参加此类活动,从而达到提升专业素质的目的。

此外,只有了明确的教学教研目标还不够,还需要建立相应的保障目标实现的措施才行。这就要求制定尽可能详尽的教学教研计划。只有这样,教学教研的目标才能按预期目标实现,才能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愚以为,尽可能详尽的教学教研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的考勤考核制度;(2)明确的教学教研时间、地点;(3)明确的相关事务责任人。当然还有校方的坚强后盾为保障。

二、教学教研活动应多样化,从多方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某一个方面,而是涉及其全部,同时还涉及到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能力组织辅导学生开展课外英语活动的能力以及进行英语教育研究的能力等。因此,教学教研活动的内容不应是单一的某个方面,而应该是多样化的。具体可以为:

(一)开展“示范课”活动,发挥传、帮、带作用

所谓“示范课”应是指由具有“中学英语一级教师”及以上职称的具有丰富的教师所承担的一种面向全校英语教师进行的课堂授课示范的一种课堂形式,由这类教师通过“示范课”的形式向全校英语同仁交流丰富的教学经验,课堂示范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课堂学生参与积极性的调动以及驾驭课堂教学的技巧,以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从而使年纪轻职称低的教师尽快成熟,尽快成为教学能手,以达到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每学期“示范课”不应少于2节。

(二)开展“公开课”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熟

“公开课”主要由新进岗、职称低的教师担任。通过上公开课的形式,由全体教师进行听课、评课等活动,年轻老师可以不断发现自身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总结经验得失,从而使其专业素质得到发展,能够尽快成熟,成为新一批的教学能手,以实现新期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

集体备课可以是整个单元的备课,也可以是分章、节备课。具体做法是:集体备课时,年级备课组的教师要全员参加,不得缺席。备课时,先由各位教师发表各自的见解,包括对备课目标的分析与理解,具体的教学设计思想,所遵循的教学原则,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课程教学的整体构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所采用的教学程序与步骤,所使用的教学辅助用具,板书设计,学生反馈的处理等。再由集体讨论,集中各自的优点,形成完整的教学教案并付诸课堂教学实践。

通过集体备课,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集中各自的优点,让年轻教师尽快熟悉教学理论与教学原则,把握目标内容的整体构架,教学设计各环节的处理,重、难点的处理以及学生反馈的应对等,使年轻教师尽快成熟,教学相长,促进其专业素质的发展。

(四)创设英语语言环境,鼓励老师大胆用英语进行授课、说课、评课

传统的英语教学教研工作中,大多数教师只有在上课时用部分英语进行授课,多数情况下都是使用汉语进行操作,有的教师一节课上讲的汉语远远要比讲的英语多得多。当然,这一方面与学生英语基础差,很难听懂全英语的教学有关;同时也与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关;另一方面,在中、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许多老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适应中、高考的需要,不得已而用汉语进行英语教学以节约时间,因为如果用全英语进行教学,很多时候,你不得不进行多次的重复,学生才能听个半懂。然而,用汉语进行英语的教学却又是语言教学规律相违背,同时也与英语素质教育的原则相悖逆。因此,要创设相应的语言环境,鼓励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贯彻英语教学原则,即尽量使用目标语,控制本族语进行英语教学。教研活动时,由于面向的全是英语教师,用英语交流不应有太多的困难或障碍,此时,就宜鼓励教师尽可能用英语进行说课、评课,以增加说英语的机会,借此以促进教师本人英语听、说方面能力的提高。

或许,有部分教师会产生一种顾虑,即面对的既然全都是英语教师,我自己的英语是否会出现错误或表达不当的地方,同行是否会笑话?其实,这些顾虑完全是多余。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而学习的一个规律便是“不断尝试、不断出错、不断纠错、不断改进”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正因为会有出错误的地方、表达不当的地方,我们才更需要多的学习,更多的开口讲英语,需要同行的帮助与指导。否则我们自身的英语专业素质何以得到提升与发展?又如何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呢?

(五)开展适当的组内的其他形式的活动以促进英语专业素质的发展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开展适当的组内的其他形式的活动如读书活动、说课比赛、优质课的评比等活动,以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创新性,从而促进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此外,教学教研活动的形式不仅仅局限于以上所述,还有许多其他的形式,有待同行的不断探索以期找出一条更佳的更有效的促进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理解普通高中新课程》,陈旭远主编。

2、中国轻工业出版,《校本研修面对面》,陈大伟主编。

3、学苑音像出版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丛书,《走进新课程—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中学英语研修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3-0012-03

【作者简介】夏春来,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江苏句容,212400)教师,镇江市英语学科带头人。

在谈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如何才能更好地融合时,著名学者、英语教育专家刘兆义指出,教育信息化并不是要全盘颠覆原有的生态环境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互联网 ”也不是简单地加上“技术”,而是为了更加高效的学与教,用技术增强学与教,是对原常态教学的改变和超越。为促进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学的融合,本文将结合中学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使用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具体解决策略。

一、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学融合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我省很多中小学教室接入了互联网,装备了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更多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正走入教室。面对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很多英语教师一方面非常渴望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因为缺乏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和培训,教师只能望“机”兴叹,造成这些先进设备的闲置。教学设施的“高大上”与英语教学观念和方式的陈旧格格不入。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有:

1.现行课程标准过于滞后,不能满足中学英语教学对信息技术的需求。

现行的英语课程标准颁布于2003年,至今已近13年。13年前,电脑对于很多家庭来说还是奢侈品,信息技术也远没今天这么发达。《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表述也只是寥寥几行。可以想象,课程标准制定者当初在编写课程标准时,对于日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是始料未及的,更无法预料到信息技术将给传统英语教学带来怎样的变化。如今,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微课、慕课(MOOC)、翻转课堂等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新型教学方式已走入中学英语课堂,给传统的中学英语课堂模式带来极大的冲击。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顶层设计的英语课程标准则显得过于滞后,不能满足英语教育在信息时代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无法从国家层面对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给予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客观上阻碍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

2.通识化培训“千人一面”,英语学科特色无法彰显。

由于目前我国在信息技术培训方面还没有制定出统一标准,造成一些培训的学校或单位没有统一的章程可循,因而技术主义在培训过程中“大行其道”,即只教授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而较少涉及教学设计的理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方法。总体而言,各类培训还处于通识化阶段,培训内容不分学科,千人一面,不能结合英语学科的实际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供具有英语学科特色的培训。教师在接受培训后只掌握了一些计算机的操作技能,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如何使用这些技能,却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这样的培训华而不实,没有实效。

3.课程资源缺乏整合,急需建设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平台。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使学生尽可能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切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学生只有占有大量的资源才有可能更加有效率地学习。目前,拓展英语课程资源的主要途径来自各类英语网站。但此类网站种类繁多,如:有些网站提供教学培训或教学资料(如,沪江英语http://,中学学科网http://等),有些网站提供英语学习的音频视频资料(如,UNSY英语学习频道http://,TED http://等),涉及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的网站少之又少。由于没有完备的资料库和方便的教学平台,很多多媒体素材或课件都由教师自己去搜索、开发、制作。课程资源的整合费时费力,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使他们失去了继续尝试的动力。由于缺乏足够的学习资源,学生课堂上的引导探究,课后的自主学习都无从谈起,最终,又回到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老路上。

4.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认识不足。

多年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已经形成,“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集体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已经为社会所公认。传统的教学观念,造成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的认识不足,具体表现在――

(1)对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之间关系认识的错位。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的出发点是英语教学而非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只是服务于实现英语教学目标的手段之一。但很多教师谈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就理解为在网络教室中采用信息技术实施英语教学的全部内容,而对是否有真正的学科教学需要考虑不足。忽视教学目标和学情,将课堂变成各种新技术展示的舞台,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各种技术手段的展示上,而忽视了教学重点即教学内容的学习。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之间关系的错位,让课堂变得“热闹”“花哨”,给人的感觉“看上去很美”,但一节课上完后,学生记住的不是教学内容,而是各种新颖的信息技术手段,可谓是本末倒置。

(2)把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简单叠加。

受自身信息技术水平的限制,很多英语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看成两者的简单叠加。于是,各类英语展示课上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课堂换成多媒体网络教室,课本变成了课件,书本上的文字和图片变成了网页……给传统教学内容贴上信息技术的标签,将两者简单地“捏合”到一起,缺乏对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和教学方式等相关因素的思考,给人的感觉是“貌合”而“神离”,是地地道道的“伪融合”。

二、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应采取的措施

1.修订现行英语课程标准,为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做好顶层设计。

现行英语课程标准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方面的缺失,使得其无法满足信息时代英语教学的现实需求,同时严重束缚了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建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总结近年来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组织专家对英语课程标准进行新一轮的修订。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要突出信息时代特点,引进最新学科、信息技术思想和理论,使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示范性和可操作性,为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做好顶层设计。建议专家成员中除了一定比例的学科专家外,还应增加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有影响力的“大家”。同时,为了避免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理论性过强、可操作性不足,修订时还要倾听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心声,让课程标准的修订更加接地气,成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典范。

2.彰显培训的英语学科特色,让远程培训切实助力教师培训工作。

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普及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关键在教师。英特尔公司第四任总裁、原董事会主席克瑞格・贝瑞特博士认为,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对英语教师进行具有学科特色、有针对性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培训应包括两方面:一是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培训;二是围绕英语课程改革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培训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方式应该灵活多变,同时在教师培训中,要教给教师的不是简单的理论和技术分开的教学知识,而应注重技术与学科相结合。

工作与学习的矛盾是一直困扰各类教师培训的一大难题,过多的培训,往往会打乱正常的教学安排,影响培训效果。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继续教育的新手段,可以克服时空限制,让教师学习工作两不误。近年来,中国教师研修网(http://.cn/)在远程培训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先后在镇江、南通、泰州等地区开展了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教师只需打开电脑,根据自身需求,点播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学完相关内容后,再通过问卷、在线讨论、案例设计等形式多样的作业可以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学员对学习中一时不能理解的内容可反复观看或在线提问,学科专家会对学员所提问题给予及时解答。

3.去伪存真,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的常态化。

在各种展示课、公开课中,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使用调动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调节了课堂气氛,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给传统英语课堂吹来一阵春风,让听课教师赞不绝口。但回到常态课时,教师依然是一支粉笔、一本书,难觅信息技术的影子。教师在展示课和常态课上截然不同的表现,让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总是若即若离。信息技术不能成为英语教学的“遮羞布”,只有等到重要场合才拿出来用一下。广大英语教师要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摒弃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伪融合”,让信息技术真正走进课堂,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的常态化。

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的常态化,要摒弃“高大上”,遵守实用原则。结合日常教学实际和学情,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无缝对接”。如词汇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但词汇的讲解、背诵、检测、批改等却因为枯燥、单调、投入时间多、效果差,一直饱受师生诟病。为调动学生词汇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尝试将金山词霸软件应用到词汇教学中去。

(1)将需要背诵的词汇输入生词本(见下图)。

(2)根据需要,设置测试的试题数,题型分为:英汉选择题、汉英选择题、单词拼写。顺序可选择:随机顺序、从难到易、从易到难(见下图)。

(3)学生词汇记忆后,可选择英汉选择题、汉英选择题、单词拼写三种形式进行词汇测试(见下图)。

学生在单词拼写时,如遇到单词一时想不起来,可点击“发音提示”,在读音的提示下写出词汇。

(4)检测结果反馈(见下图)。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已成为推进英语教学改革无可替代的选择。信息技术引入英语课堂后,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加强,德育和文化背景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渗透。将信息化教学用于中学英语教学,不仅能更好地强化重点、突出教学难点、掌握英语知识点,而且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凯丽,李悦,赵颖.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崔晓,孙艳超.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现状之思考与对策[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01).

[3]叶力汉,白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

中学英语研修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新课改 中学英语教师 成长

一、引言

英语课程标准从英语教学的任务理念、目标、实施策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对英语课程进行了重大的改革,是“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现代英语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

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现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一线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提升,都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成为新课改下高素质的中学英语教师。

二、高素质中学英语教师是时代的需求

英语课程标准是现代英语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反映了英语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英语课程的基本要求。新课改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2]新课改的基础是教师,落实新课改精神的关键在于教师。

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要求教师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精神,迎接挑战,克服困难,提高自身素质。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使素质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深入学习、理解英语课程标准,掌握现代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基本方法和目的要求,能促使教师意识到自己面临的挑战,能促使其唤起提高教学技能、更新教学方法的紧迫感,帮助其产生提高新课改所需的教学技能的动力。

三、高素质中学英语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个人综合素质对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课程的实施有重大影响。面对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应与新课改同行,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成为具有高素质的中学英语教师。

1.认清形势,积极转变思想,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观念主裁命运,有了新的观念才能接受新事物。新课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新的教学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教师走进新课程最重要的是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课程改革首先是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师是教育之本,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发点。只有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才能转变教法和指导学生掌握好的学法,并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及培养。同时,英语教师更应该抓住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这一契机,适应时展的要求,树立新的教育理念,顺应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跟上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不断学习各种先进事物,才能使用好新课程。

2.行为上与时俱进,树立全新的教学观,主动实施新型教学理念。中学英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与学生人格平等、学术平等是实施新课程的前提,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显得更为必要和迫切。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学会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语学习于生活体验之中,把新理念推向课堂班级层面,变理想的课程为现实的课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释放学生的创造潜能。在教学中要着力渗透新课标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为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而尽到教育者的职责。

3.外塑形象,内修气质,提高自身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增加和更新,若不想被淘汰,人们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识、思想、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得体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和穿着打扮是教师让学生尊敬的资本。[3]教师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拓展对新教材理解的视野,研讨各种不同的教学理论,而在不自觉中改变已有的内在认知,完成对自身知识结构的重建。

(1)终身学习,知识更新,提高教学技能。“流水不腐”。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自己,提升人格魅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只有教师以身作则,坚持终身学习,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才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终身学习,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量。标准流利的口语、活泼大方的仪态、横贯东西的知识面、多才多艺的专业技能,是现代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的。除了英语教学的理论专著之外,还应关注教育心理学等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新课程的理念,教育科研理论,教育科研成果,以及互联网的基本操作,课件制作,等等,都是当今教师要学习的内容。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凭借扎实的知识、过硬的专业基本功,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锤炼一套听、说、读、写的技能,准确掌握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原则,并能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从容面对教学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习能让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与学生俱进。

(2)反思教学,学会合作与借鉴经验。教育是实践性智慧,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持续的反思,并把反思导向深入,最终实践教育教学的创新,提升育人的质量。澳大利亚未来学家伊利亚德说:“如果你今天不生活在未来,那么你的明天将生活在过去。”[4]

因此,持续反思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反思教学实践,既能于教学实践中思考发现问题,又能想办法加以解决,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教师要学会在教学反思中不断进步。教师应该每天对自己的课进行反思、分析并做好记录,要善于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闪光之处,更要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实践中的问题为反思的起点,正视自己英语教学的习惯和经验,利用教学过程中教材的使用,师生的互动,同事之间的相互听课、说课和研讨,评价自己和同事长期积累所形成的教育教学经验,以便更好地、经常性地检测课堂教学情况。教师通过这样的反思,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利于今后教学的提高,有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才能在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教学实践中超越教与学的局限,逐步走向专业成熟。

四、高素质中学英语教师成长的途径

1.加强对中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工作,使其结合教学实践并落到实处。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应该是系统的,岗前与岗位培训相结合。时间上除寒暑假之外,也可以是周末或平时的短训班,内容包括新课改,中学英语课程、教材,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现代教育技术等。形式可以是研修、校际区际交流、赛课、学历层次提高等。

要让真正有水平的人帮助中学英语教师提高业务素质。培训者要投身于中学英语教学,通过担任部分的中学英语课程或深入基层课堂调研,结合教学实际,亲身体验和经历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过程,发现和理解英语教师的真实问题和需要。培训应重实践、少理论,注重向教师传授实际教学中常用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如英语口语训练;要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中学的英语教材,帮助教师掌握必要的英语学习策略和必要的英语方面的文体常识;使现有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更好地与教师课程实施相衔接。把新课改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发挥出促进中学英语教师自身及整体发展的作用。

2.建立教学科研队伍,教研合作,以研促教。教研活动是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形式。英语教学研究作为英语教学发展的基础,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进行教学科研活动时,应具备相应的理论进行教育研究,教学课改,解决实际教学难题,提高科研能力,促使教学质量提高。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5]但是,反思常常需要教师合作,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发挥集体智慧,共谋解决问题的策略,共享教研成果,从而推动教研教改高效、胜利进行。针对中学英语教学实际问题而有所选择地进行研究,形成以教导处牵头、以英语学科组长和备课小组长为基础的教学科研队伍,在教研中相互学习,提升教学经验,提高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将研究中所领悟到的教学策略应用于教学实践,推进英语新课改。

3.发挥骨干教师“老带新”的作用,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校政策上要让教学能力高、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教师与新教师在教学上一对一地交流和总结,结成“以老带新,手拉手帮扶对子”,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指导老师制订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新教师跟踪学习辅导教师的课,辅导老师跟踪听评、指导新教师的课;新教师尽快熟悉教材教法,学会先进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构建新老教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桥梁。

“老带新”活动并不全是师父带徒弟,更多的是一种相互合作的关系。新老教师互相启发、补充,实现思维的碰撞,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教师专业技能的获得与提高。大多数年轻教师在骨干教师的言传身教之下,能较快地成长为业务骨干,并能独立承担教学任务。这样的梯队结构既能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

4.多方扶持中学英语教学,经济、政策上留住人才,创设良好教学环境。教育主管部门要抓住当前国家实施基础教育绩效改革的契机,严把进人关,精选英语基本功扎实,综合素质高、能力强,能吃苦耐劳的优秀人才补充教师队伍;发动和鼓励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尤其是村镇任教,给予一定经济上的支持和政策上的激励。这需要国家各级财政增加对学校的投入,改变其落后现状,改善中学英语教学环境,为师生创造一定的教与学的环境,使学生接受良好的、现代化的英语教育。

5.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改变过去把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并且将其与教师的奖惩挂钩的做法。传统的评价体系是单纯地以分数高低来评判学生素质和能力,相应地以学生的学业成绩来评判教师的教学效果。需要切实改变这种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实施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鼓励、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以教师的工作业绩为依据的评价指标,为教师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注重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过程进行评价,重视教师的个体差异,关注师生的共同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兴趣和教学热情,谋求教师的发展,促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6.实施“走教”制,促进区内交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鼓励城里的一些名师到基层尤其是村镇农村中学传经送宝,给基层学校英语教师上一些与新课改相关的实用的示范课。学区内建设“一对一兼职交流制”,将骨干教师纳入平台管理,安排到结对学校兼职交流,每学期至少上公开课一次、评课一次、集体备课一次等,结对学校互派优秀老师到对方学校任教一定时间。“走教制”不仅仅让教师在流动中实现了教学资源的相对均衡,更是通过听课、评议、交流等形式,在讲课、讲学、研讨等“走动”交流中提升了教师的素质。“走教制”极大地促进了区内校际间的交流,有助于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辐射、示范作用,从而指导、带动更多中学英语教师成长,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让每一位学生充分享优质的教育资源。要给予走教、送教的教师在考核、评优、职称等方面优先考虑。

7.调整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培养师范生综合语言技能。英语新课程基础教育阶段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要更好地全面了解新课改的动向和要求,相应地对专业课程与公共课程的设置进行调整,增加教学实践课时,促使师范生综合语言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掌握师范技能技巧。如果教师缺乏这些技能,就不可能将知识成功地整合起来,进行教学设计。这就要求师范教育的课程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使未来的教师对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都具有充分的理论理解和实践体会。

五、结语

著名的教育家叶澜说:“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较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6]新课改为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契机,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各个学校及教育部门要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善教师地位待遇,提高教师素质,贯彻“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努力为广大教师创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教学管理的艺术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以确保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目标如期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baike.省略/view/2801453.htm[EB/OL].2010-05-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赵生飞,耿峰.新课程背景下师范毕业生如何从事教学与科研[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2.

[4]转引自王振宾.新课改系更加凸显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理念.2009.省略/article/browse/3697144.jspx.2009-07-29.

[5]转引自王春燕.课后反思型说课: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平台[J].学前教育研究,2000.5.

[6]叶澜主编.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

中学英语研修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学英语 课堂教学 教法 学法 研究

长期以来,在我国英语教学工作中,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只注重“教法”研究,总是不遗余力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则采取记忆、背诵等机械式的学习方式,结果,同样的做法并不能使所有学习者都学得好,并且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多方面发展,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空间。因此,在当今基础教育新课程(新课标)改革形势下,我们英语教师进行“教法”与“学法”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 教师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1、英语教师本人应该加强各方面教育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学习有关英语教与学的心理知识,研读《中小学英语教学》等报刊杂志,提高教学理论水平。

2、在加强自我学习的基础上,英语教师应积极参加再教育学习,接受再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进行知识更新,甚至是教育理念的更新,不能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更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

3、教师可以到校外观摩学习名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亲身体验、灵活使用教学资源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技能。

4、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多开展教研教改活动,经常进行听课、讲课、评课工作,与同事们进行交流,从而促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教研水平。

二、教师进行“教法”研究,更要进行“学法”研究

中学英语教学,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译”的训练,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达到能用英语流利地进行语言交流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英语教师不但要从“听、说、读、写、译”诸方面认真进行教法研究,还应该注重“五种能力”并重培养过程中的学法研究。

1、努力创设“听”的语言环境

在我国,汉语是唯一的官方语言,英语是一门外语,我国没有讲英语的语言环境。学生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困难重重,障碍多多。因此,教师就要采取措施减少障碍,课堂上尽量少讲、不讲汉语,给学生营造浓厚的“英语环境”,努力给学生创造“听”的机会。课外,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每天收听英文广播,收看英语电视教学,坚持听录音磁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证明,只有定期的用英语不断地刺激学习者的听觉,才能使学习者形成“稳定的语感”。

2、强化“说”的训练功能

为了使学生达到准确、规范、自如、流利的口语表达,教师必须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生的不同心态,应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课堂积极大胆开口“说”。“听’懂是不够的,“看”懂是骗人的,只有脱口而出才是真功夫。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每天坚持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和志趣相投的同学、朋友组成“英语学习兴趣小组”,互相督促,互相支持,养成多讲多练的好习惯。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请来外籍教师传授口语课,开设英语角,开展夏令营活动,使学生在真声英语环境中多接触英语本族语,从而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3、培养“读”的准确能力

“读”的准确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所掌握的词汇量和对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传授给学生学习词汇的方法,帮助学生积累词汇量,提高对词汇量和短语的辨别、识记和应用能力,同时,给学生介绍一些英美文化知识,从而克服、解决词汇量不足,背景知识不明等阅读障碍。实践证明,精读课对全方位培养学生“五种能力”极为重要,每位教师和同学都要重视精读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每天“读透”一篇阅读理解,“读透”就是不放过一个单词和句子;每周“熟背”一篇作文或完形填空;每天朗读“30分钟”。这是培养“读” 的准确能力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4、培养“写作”能力

“写”是语言的发展,是对“听、说、读”的巩固和提高。英文写作最能使人感到英语学习上的不足,最能提高人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吸收能力。好的作文是学生写出来的,不是老师改出来的,多写才能出好文章。写作在开始时,往往是苦事,不坚持就会放弃,因而需要毅力。写作应辅以大量阅读,写作中出现的错误,能通过阅读自我纠正。因此,对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采取积极引导的方法,严格加强写作基本功的训练。

5、学会“译”的准确无误

“译”是语言的再创造,是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转化,发生在“听、说、读、写”各环节之中,能够准确无误地“译”,既是学习英语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熟练掌握英语与汉语的使用习惯差别及变化规律,这是做好“译”的十分重要的因素。

三、教师进行教法、学法研究的注意事项

1、教师在教学中研究每单元、每课时的教学方法时,同时要研究与之相应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且必须严谨、科学、认真、细致,然后才能展开教学。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学习方法的改进,好的学习方法能促进教学方法的提高,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2、教师的教法研究和学法研究以及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从备课、上课到作业布置、测试,都要尽量处理好教学内容,使学生容易接受,优化知识。

3、教师进行教法学法研究应该注意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不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研、教学水平,更要让学生在获得学法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

4、教师应该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效果,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积累经验,促进更深入的教法研究和学法研究。

上一篇:校长跟岗研修总结范文 下一篇:初中校本研修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