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武术教学范文

时间:2023-02-22 06:12:41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武术;教学内容;实施

On the Carrying out of Wushu Teaching for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ushu Contents in the Course of "Sports and Health" in High Schools

HOU Qing-xuan1, HU Yu-xi2

(1. Guangdong Zhongshan Shiqi High School, Zhongshan, Guangdong 528000;

2.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44)

【Abstract】This thesis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oursebook of Sports and Health used in high schools and teaching of Wushu course at universities to major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t finds that the two are not relevant, differing in they contents, methods and appraisal systems. It holds that university Wushu teaching should be reformed in the above aspects to meet the needs of high school Wushu teaching.

【Keywords】Sports and Health, Wushu, teaching content, implemen

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日趋激烈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也是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格外关注与重视,明确要求高等教育要能够适应新世纪科技革命的需要和应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为响应这一号召,作为知识载体的课程改革也就在此背景下启动与展开,一批面向时代的教育改革成果得到实施,《体育与健康》教材取代《体育》而赋予了新的内涵;同时,也使传统的教学观念、教法及评价手段发生了革新。面对新一轮教改的进行,作为培养师资摇篮的体育教育专业发展已显得较为滞后,课程设计规划受到了质疑与挑战;加快改革步伐、跟上时展的潮流已成为高等教育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中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武术内容设置角度分析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的实施,以期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教学提供参考。

1 中学《体育与健康》武术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设置

1.1 中学《体育与健康》武术教学的目标

依据《体育与健康标准》关于课程性质及其基本理念内容的诠释,结合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目前,中学《体育与健康》的内容划分为“五个领域: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1]五个方面;每一领域都规定了各自的目标,并根据目标构建了内容体系。依据目标领域的要求,中学武术教学的目标应是: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使学生认真、积极、自觉地进行武术锻炼,掌握一定的武术健身方法,促进身心健康;通过武术学习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掌握武术知识、技能;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感,提高自身修养,培养学生勤学、吃苦、自尊、自信、尊重、帮助的优良品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1.2 中学《体育与健康》武术内容的设置

依据国家对教材管理新的规定,结合地方实际,目前,中学《体育与健康》教材出现一纲多本。对中学《体育与健康》7~12年级教材的武术内容进行统计(人教版2009年3月第三版,主编:耿培新),结合现行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材的编写分章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年6月第二版,主编:蔡仲林、周之华),现行人教版中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武术内容(包含知识窗)的设置如下(依据人教版2009年3月第三版7~12年级教材,主编:耿培新):统计得知:目前,中学《体育与健康》7~12年级教材的武术内容大致划分为9类,即武术概述、武术传统文化、武术技法分析、武术徒手动作与方法、武术图解、太极拳、武术主要器械、武术评判与鉴定、导引与养生;除武术教学章节外,中学武术内容几乎函盖了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材所有章节的内容。从理论体系上讲,有武术基础理论、技术理论和应用理论,也包含武术与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如:武术文化、养生、武术欣赏等;技术体系则包括拳、器械、对抗、养生等主要技术。并且这些内容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如果教师不具备自学武术的知识和能力,将难以适应这一新的变化及要求。如形神拳由11个动作组成,包括了弓、马、仆、虚、歇五种步型,拳、掌、勾三种手型,蹬、弹两种腿法,除此,还有顶肘、抡拍等动作。刀术“由18个动作组成,包括缠头、裹脑、劈、扎、撩、砍、舞花基本刀法”[2]和蹬、箭等腾空动作。而太极十二动则由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野马分鬃、揽雀尾、蹬脚、倒卷、搬拦捶、如封似闭和十字手等主要太极拳典型动作组成。可以说,遵照课程培养目标和要求、经过中学武术教育与课外拓展,学生对武术的认识应该较为全面;但是,如何在中学有限的教学时数内完成任务、实现既定教学目标,对教育的组织者来说又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

2 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武术运动的发展,“1961年国家教育部将武术正式列入大、中、小学校体育教学大纲”[3],并规定了每学期的具体教育时数,使学校武术现代化教育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作为担负师资培养任务的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在革新各学科的教学。尽管2005年版武术教材与过去教材相比,加强了民族精神和武德教育,“在理论上增加了武术的文化内容、武术防身自卫的知识与技法分析、武术表演与欣赏的内容;加强了武术自学自练的方法指导,修改与充实了武术教学内容;在技术方面遵循‘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的指导思想’”[4]。但是,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目前,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教学仍然没有摆脱这一传统思想的梳束,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与过程过于强调武术技术的掌握,忽视学生兴趣与身心发展;几十年来仍按照武术基本功、初级套路程式化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而推手、短兵、散打等对抗实用技术被抛弃;学生学习的评价也主要以套路技术的演练考评和理论测试结果为评价依据;武术知识传授主要以简单的武术基础理论为主,忽视武德及传统文化的教育;忽视学生自学和创编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学习的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武术的兴趣下降,学习效果差。

3 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的实施

由于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存在以上弊端,加上教学内容没有与新修订的中学武术内容相衔接,导致学生缺乏自学和创新能力,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新课程标准下中学武术教学的需要,也直接制约中学武术教学的开展和提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该项目的学习。通过对80名中学体育教师调查得知:仅有12%的体育教师在大学里选学的是武术专项,绝大多数体育教师选修的是其它项目;其中,70%的教师忘掉了大学接受的武术教育内容,尤其是技术内容部分;60%以上教师对现行中学《体育与健康》中武术内容的教学存在一定难度;在调查中几乎所有教师都认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应与中小学武术教学协调一致。因此,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改革要势必进行、且迫在眉睫,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3.1 更新武术教学观念

教师是教育的组织者,策划者,武术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观念。因此,教师应首先更新自己的观念,跟上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主动迎合中学体育与健康的改革,按照课程标准中领域目标的划分、学习目标的要求设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遵循“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的指导思想[5],还原和丰富武术的真实容貌,增加散打、擒拿等格斗技术内容;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丰富社会经验,调动主体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武术文化的传播,延伸教育的功能。把武术教学看作一个动态的、联系的、实践的体系,使之完善与发展。

3.2 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课程采取了阶段设置课程的方式,即构建了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的结构。小学阶段教育以综合性课程为主,初中阶段综合性课程和分科性课程并行,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这样,加强了课程的综合性与层次性,实现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科之间的知识交叉。为此,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的内容设置也应借鉴这种模式,既要突出多学科的交叉,又要体现武术学科的特性。因此,遵循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武术类项目教学时数的要求,优化武术普修课的教学内容。内容上划分三个版块:即理论知识版块;技术动作版块;实践内容版块。在理论知识版块中精讲武术概论、武术礼仪、武术文化、武术教材教法、竞赛理论等;技术动作版块:结合《体育与健康》教材武术的内容,精心设计套路教学动作,在分类动作教学基础上,加强短小组合练习。增加散打、擒拿等格斗技术内容。以人为核心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和终身体育的健身、保健套路,如太极十二动或十六式太极拳、木兰扇、八段锦等;在实践内容版块中组织武术竞赛、表演、欣赏等活动,让学生看图,自学、自练、互教,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运用的能力。

3.3 突出学生武术素质教育

卢元镇教授在2005大学体育论坛中讲到:“人的素质是一种可以长期发挥作用的个人品质。人们习得的知识、技术常常可以因长期不使用而逐渐消退,而且随着知识信息的爆炸性发展,人们的知识技术是永远也不能满足的。而素质给人形成的求知欲望和掌握知识技术的本领却可以长期发展作用”[6],这表明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另外、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终身受益,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为此,只有学生的武术素质提高了,才能让以上目标得以实现。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专业培养的目标以及中学武术内容的设置,学生武术素质教育主要体现以下几点:即练、用、讲、编、行五字。“练”就是武术动作的练习,是武术外在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武术传承的主要条件,也是武术教育者必备的素质之一;“用”即为武术在实际中的操作,如武术欣赏与评判、技击术的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结合自身条件的武术锻炼等;“讲”是对武术知识的概括和见解,以及实践中具体指导与帮助;“编”表现为武术的创新,是根据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对武术技术的创造,如动作练习的长短、动作难度的大小、动作速度的快慢等,都属于创编的范畴;“行”则指行为,主要指结合武术内容和要求在课堂及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如:礼节与品行、自我学习与锻炼、武术课堂中的表现等。

3.4 采用新的教育手段

以“练、用、讲、编、行”五字为主线,选择新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支撑教学内容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媒开展武术教育活动,扩大教育时间的延伸;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查找资料,撰写武术论文,丰富学生的武术知识;倡导自学、自练、互助的学习形式。重点加强学生自学自练能力(包括武术的识图、自学、练习、中学教材学习等)、武术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武术课堂组织、教学示范方法、语言的组织与讲解等)培养,以此提高学生的能力与习惯的养成,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展班级武术竞赛与表演,针对不同教学阶段和武术内容的学习,利用课堂的部分时间,组织学生设计竞赛、表演,丰富课堂教育形式,在实践中提高组织与评判能力等;利用课余时间按排武术欣赏任务,让学生欣赏经典的武术动作影片、传统的武术技术录象、以及现代散打与搏击录象,提高学生的习武兴趣。

3.5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和方法

在武术课的教学过程中遵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学生实施综合评价,即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确保领域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实施与实现。构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即对传统武术文化理论知识掌握的评价(主要包括:武德、武术礼仪,拳种的传统文化理论依据,拳种起源、流派、特点等);对武术技术知识掌握的评价(主要包括:套路技术,散打技术,擒拿自卫技术,技术识图,拳种技击理论等);对交叉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主要包括:武术教学的组织、教法,武术基础训练,武术运动生理、生化分析等);对学习情感与运动参与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学中学生参与、自学能力、相互帮助、实际操作等)。以此提高学生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武术运动与教学的能力,形成终身武术锻炼的习惯等。

4 结论

(1)中学《体育与健康》武术内容的设置已较过去发生巨大变化,从武术学习的领域目标、到水平目标都有明确的要求,且课程理念赋予了全新的内涵。

(2)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与中学武术教学没有较好地衔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手段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二者的衔接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3)鉴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先行,作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应尽快主动适应这一变化,及时跟上时展的步伐;在武术教学中要突出学生武术素质培养,按照“练、用、讲、编、行”五字进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习惯和能力,以适应中学《体育与健康》武术教学内容的需要。

(4)构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学习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指标与方法,以此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情趣与武术锻炼的习惯,切实提高武术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耿培新.《体育与健康》7~12年级教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周伟良.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5〕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教材育出版,2009.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体育;武术教学;师资队伍;创新精神

武术是中国宝贵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几千年优秀文化的代表,练习武术的根本目的就是强身健体,不断增强习武之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当今的武术已经发展为一种体育项目,并且是全面的健身娱乐项目,将武术的学习引入中学体育中不仅是对武术文化的传承,也能进一步提升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使他们能够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然而,目前的中学体育武术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探究更好的解决对策,完成教学方式的改革。

一、强化师资队伍

在中学开展体育武术教学,首先应该建设好学校的师资队伍,武术教学应该配备专职的武术教师,这样才能达到中学生学习武术强身健体的目的。现在的很多中学缺乏专职体育武术教师、武术教学师资良莠不齐,这说明学校在体育教育方面不是非常的重视,所以也就很难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重视体育武术教学就应该招聘具有武术教学基础的体育教师,而不是随便指定非专业的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武术课程,建设一支良好的教师队伍需要定期对这些教师的教学知识进行更新,使得每一个体育武术教师都能够具备丰富的教学知识,这样才能保证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学生学习到的武术知识是正确的。武术教师不仅要对每一个动作加以准确掌握,而且对于武术的历史和渊源也应该清楚表达,这样学生在学习武术的时候才能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这样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这也是对武术知识的准确传承,在很多情况下,教师的知识水平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重视中学的体育武术教学,就应该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这也是体育教学甚至是各种学科教学的关键。

二、提高学生对武术的重视程度

在中学体育武术教学中存在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缺少对体育课程的重视,中学阶段的课程较多,学生面对很多的学业任务以及升学的压力,这也导致很多的教师甚至是学生更加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从而忽视了体育课程的有序开展,逐渐使得学生忽视对自己身体素质的提高,在身体的锻炼方面就无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了使学生重视体育锻炼,在进行武术教学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提高学生对于武术学习的重视程度,只有学生真正地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才能在接受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真正融入教学环节中,从而使得体育武术教师的教学实践更加顺利,这样体育课堂教学才能够被充分利用,只有中学生自己意识到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重要性,他们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够养成,从而全面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体育武术教师还应该从武术的历史发展的角度向学生讲解武术知识,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传承武术文化的重要意义,从另一个方面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体育武术课堂上既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能够起到放松身心、减轻压力的效果,所以说体育武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不仅是学科知识,还要负责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不断地让学生在学习武术中体会到乐趣。

三、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课时

中学生学习的科目繁多,导致每一科目的课时数有限,加之学生面临各种考试和升学的压力,所以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对非文化课程的学习有所忽视,从而导致体育课堂教学时间被其他科目占据,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这也直接影响了他们对于体育武术的学习,从而偏离了开设体育武术这门课程的目的,使学生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受到了限制,所以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体育武术的平台,就应该保证学生的上课时间,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体育锻炼。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武术的学习不仅需要传承,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每一种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后人的创新,然而现在的中学体育武术教学都只是在模仿,没有融入自己的思想,使得武术的学习变得枯燥乏味,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武术创新精神,通过学生自己对动作的领悟和创新,逐步培养他们积极学习武术文化的兴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不断地探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传承、创新、发扬中国武术的精华。

为了更好地发扬中国武术的精神,中学体育武术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进行思考改进,同时学校也应该给予设施和课时保障,以帮助中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武术的精髓,并形成学习武术的兴趣,进一步增加学生锻炼身体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生学习其他科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静.中学武术的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1).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范文第3篇

中学体育武术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于整个武术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作为传道授业、教学育人的发起者,教师应该充分提高自身的武术教学知识,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程,总结教学经验,对每位学生的性格、兴趣、武术学习进展等有个大致了解,采用自主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规范自身的武术动作。在进行武术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1合理确定教学内容

部分学生反映对武术教材的一些内容不能理解,认为晦涩、高深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武术教材内容有着合理的选择,在执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用简洁、生动、易懂的语言合理讲解武术知识,使得学生更易掌握相关的武学知识,便于武术教学的开展。

1.2教学安排要严密、教学方法要有效

教师应该先要设计学期教学规划,确定教学目标,并要将目标通过合理有序分解成阶梯型的系列任务,按照其先后顺序在每堂中学体育武术教学中逐一落实,督求学生完成规定任务,最终确保了武术教学的质量。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对学生武术学习状况的调查,来认识教学方式是否科学,并经过适当调整,力求合理、有效,提高学生对武术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进程。

1.3注意教学对象的差异性

因为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具有差异,如一般情况下,对于武术学习,男生的学习效率比女生对武术知识技能的掌握速度要高,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对每位学生都应设有不同而适当的要求,借以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1.4安全教育必不可少

教师应该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着充分的认识,对于一些高难度的武术动作应该言传身教,训练时应该在一旁守护,确保学生的学习安全,让他们注意身体的协调能力,指导他们按照规范进行练习,确定训练强度,以免引发其对武术学习疲劳。

1.5利用多媒体教学,安排多样化的考试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可与时间观看与武术相关的影片,如李小龙主演的《精武门》等,以影片带给学生强烈的震撼效果来激发他们对武术学习的热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好地开展武术教学,如将武学套路、招式进行放慢,便于学生记忆等等;设定多样化考试,充分考察学生对中学体育武术运动的掌握程度,完成教学任务。

2加强对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掌握程度

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根基牢固,才能达到更高层次的目标,否则只能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这就要求在中学体育武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强化学生基本功的学习,端正某些学生好高骛远、目空一切、沾沾自喜的学习态度。经过对武术百家的调查研究,武术套路一般与文章结构组成极为类似:在编写文章的过程中,其文字、短语、语句、语法就是写文章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知识牢固了、功底扎实了,才能写出高水平、高素质、具有实际意义的好文章;对于武术套路的学习同样如此,其基本功就是动作外形、手法、步法、步型、跳、墩、起、走、缓、急、协调等单一或者多个综合的最基本武术动作,将它们根据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组合,就产生多彩纷呈、琳琅满目、林林总总的武学套路。因此,教师严格规范武术基本功的学习不仅是学生进一步武术学习的要求,还是学生学习拳法、腿法等武术技术水准提高的先决条件。目前,在中学体育中,一些武术教师在初期就交给学生复杂的套路,这无疑是拔苗助长、舍本逐末的教学方式,最终教学效果也是欲速而不达、事倍功半,由此可见,基本功的扎实程度对于武术教学十分重要。

3学生对于有关的武术术语应有正确认识

3.1武术术语概念

所谓武术术语,就是规定特一武术动作、理论知识、套路等内容专业性词语,如电影《功夫》所出现的五郎八卦棍、十二路谭腿、洪家铁线拳等。每一个武术术语的形成都需要有详细的过程,其以精准简练的文字来形容武学动作的特征,进而在长期实践中,归结成武学概念。

3.2对武术术语的规范

在武术教学中,学生一听到武术术语,就会在脑海当中形成较为直观的情景,在经过武术教师合理指导与点拨下,加深对武术术语的理解,使得他们能够在实际阅读相关武术书籍的时候,不再盲目评测、随意幻想等等。我国武术运动历史悠久,其留下的典籍众多,而自主学习模式是学生武术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其实施流程就是学生通过研读武学典籍,来提高自身的武学素质。这时如果对典籍论述的武术术语不甚了解,那么只能是望洋兴叹、所得甚少了。

4培养学生观看图像、视频学习武术的能力

在中学体育中开展武术教学时,有效利用武术图像、视频的教学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武学典籍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图文解说,学生在阅读或者训练时,应该按照图像任务武术动作来规范自身的动作,并严格根据有关解说开展武术学习,如果遇到不懂之处,就应该向武术教师请教或者通过网络查询的方式弄清关键动作,了解其含义、作用。教师应该传授学生怎样辨识武术图像,让他们能够清楚武术动作衔接、方向、角度、力道、虚实、回返路线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观度相关武术教学视频,通过后退、快进、调慢等视频功能来充分掌握武术动作、套路组合、技巧分解等,提高学生自行学习能力,促进武术教学的长期发展,培养学生终身武术学习的意识。

5认识武术套路的形成特点和坚持原则

在中学体育中,武术套路的学习是武术教学学习重要内容之一。在巩固学生武术基本工之后,武术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传输武术套路,不管是采用自己编织的新型武学套路,还是选取相关书籍中记载的武学套路,都应该让学生对其形成特点和所要坚持的原则有着充分的认识。教师应该有效分解武学套路,因为每个武学套路都是由单一动作或者多个组合动作组合经相互连接,再加上预备和收尾动作组成的,例如最常见的五步拳套路可分解成预备动作、弓步冲拳、弹踢冲拳、马步架打、歇步盖打、提膝穿掌、仆步传掌、虚步挑掌、收尾动作等等,便于学生学习和对套路某个动作训练程度,并要保持整个武术套路演练流畅。套路动作包括踢、打、摔、擒、刺、击等方面,其表现特点就是攻击和防守,因此教师在武术教学中,一定要向学生讲解套路的攻防规律,使得他们在训练中更好地调节武术动作,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此外,学生对不同套路的特点和风格有着大体的了解,这样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就会根据自己身体素质的高低来选择适合的拳法、腿法,在实际训练中加深体会,达到切实掌握的目的。

6明确武术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武德修养

对学生进行武术教学,是为了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并不是让他们用来打架斗殴或者进行攀比。教师应该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同时,通过讲解先进人物事迹,来端正他们的学习心态,论述打架斗殴事件给自身安全、家庭学校、社会稳定带来的危害,从而培养他们的武术道德。7结语基于以上分析论述,要想改善中学体育武术教学那种教育设施落后、教学方法不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低、普及范围较窄等情况,就应该采取各种有效对策来开展武术教学,从教学内容、基本素质、武术套路、学生武德等各个方面注意改善,提高学生的武术综合能力。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武术教学 厌学心理 成因 对策

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从古至今武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武术作为现代体育和全民健身的重要内容、终身体育的重要手段,以其丰富的肢体语言、深厚的文化内涵、昂扬奋发的武德要求,对当代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培养都会产生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提高武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找出武术教学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原因,从而克服学生厌学心理,找出相应的对策。

一、武术教学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产生原因

1.缺乏吃苦精神。现在中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不够。由于武术课大多在室外,又经常使用器械,不少学生怕脏、怕累而不愿参加体育锻炼。

2.学生的个体差异。伴随着中学生生理发育的不断成熟,他们性格上变得更为敏感,更加关注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在做难度较大的动作时,怕自己做不好,怕同学笑话,产生害羞怕丑心理。同时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从而使部分身体素质差、体育能力弱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最终影响了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学生对武术认识不清。许多学生看到影视作品中的各种打斗动作,刀枪棍棒和硬功气功的运用自如,把对手降服余地这就是他们心中的武术。而我们学习的武术是武术中一些最基本的动作,也就是一些简单的动作,这与学生心目中的武术大相径庭。

4.缺乏学习兴趣和动机。在中华文化中,武术以其显著的声明和深远的影响,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了一定的神秘感和崇高感,对武术产生极大的兴趣和探求的欲望。学生在开始上课时兴趣很浓,可是随着课程的进展失望的心态就逐渐增加,产生厌学心理。再者就是随着运动和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很多学生比较喜欢篮球、足球、排球还有艺术类的美术、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影响到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

二、消除厌学心理的措施及对策

中学武术课多年来受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教、学生学”,自始至终采用学习――复习――再学习的单一方法,很少采用娱乐性、对抗性和电化等教学手段,教法老化,形式枯燥,使课堂气氛沉闷乏味,压抑了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因此要不断深化学校武术教学的改革,在继承优良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从培养学生习武兴趣入手,采用启发式、开发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武术特点,技击方法,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实践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1.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和动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自主性,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项目。要进一步加大学校武术课的教学,建立武术兴趣班。充分利用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武术教学。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爱好、兴趣不同,性别不同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武术教学内容也要根据这些需求有所变化。如对女生开设太极拳、绵拳等拳种课程,对男生开设刀、棍、长拳等。根据武术具有功防含义的特点,在学习动作的时候让学生体会动作本质含义,结合动作的攻防意义进行武术的练习,从中领悟中华武术的精髓。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动机。

2.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师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应注重教法的研究,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法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特有的电化教学优势条件,对传统体育、养生与保健理论等进行声像技术、多媒体等形式的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直观性强,易于接受和掌握的现代化技术的教学,促进武术运动的普及与提高,使学生在教学中亲身感受到武术运动带给自己的活力。

3.增加对武术场地、器材建设的投资。学校也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大体育这一块的资金投入,扩建体育场馆,增添运动器材,给学生营造优良的体育锻炼环境,从而推动武术以及其他体育项目的全面发展。

总之,要解决学生对武术课厌学心理,教师就要和学生多交流,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前提下,尽量将一些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对武术的浓厚兴趣。

参考文献:

[1]武泉华.对高职院校武术教学的调查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04).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学体育 武术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68-01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生活与生活战争中逐渐累积与发展起来的一项可贵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武术伴随着中国历史与文明发展,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雨历程,成为维系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魂、承载中华儿女基因构成的魄。修习武术,是让我们从身到心、由魂而魄得到提升而充满安全感,精壮神足,具有安然自胜的实力。这是我族历代沉淀而成、安魂守魄的法宝。武术教育进入中学体育教学对实现我国体育目标有积极作用,将武术嵌入中学体育教育中十分有必要。

1 武术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1.1通过武术教学实现中学体育教学目标

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敢于拼搏的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人才。并且传统文化教育方式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缺乏锻炼,需要教育者重视此问题。

1.2通过武术教学能锻炼学生的精神意志力

武术教学能对练武者的精神产生影响,锻炼其不怕吃苦、见义勇为、吃苦耐劳等良好的精神品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普及武术,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现在的中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家庭的关心氛围中,家庭的溺爱使得他们逐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理解他人,在意志品质与心理素质都出现很多问题,有些学生生活不能自理,遇到一些困难挫折不能自己勇敢面对处理,而我国传统武术文化,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它的价值,在训练中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可以促使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教学,增强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与信心。

练习武术环境要求较低,室内室外都可以训练,外部环境对武术训练影响不大,现代大部分体育运动项目对环境要求较高,因此,武术练习能较好保障学生锻炼身体的连续性,没有较多的制约因素。

2 中学武术教学的现状

我国大部分学校还没有开设武术课程,仅有少部分学校开设了武术教学课程,并且教学形式单调,内容相当枯燥。大多以简单的球类、体操、跑步等简单教学为主,许多可以利用的体育教学资源并没有开发出来,更别说传统的武术教学,相当滞后。

社会与学校教育者没有足够的重视,中国传统教育形式一直以文化知识成绩为教学目的,在就业严峻的形式下,如何获得高分进入重点中学一直是学校与家长关心的重点问题,在这种以升学率为目的的学校自然很少关心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加上体育教学本身地位较低,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推广自然就更少了。

武术教学师资力量不够,大多数学校专业武术教师数量不够,专业水平也较低,导致武术教学迟迟不能开展。

3 武术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推广政策

3.1提高宣传力度

中华武术已经风靡于全世界,让许多国家都了解到武术在健身健体、保护自己以及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的具体价值,但是在国内,武术并没有得到相应重视,因此,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让学校与家长了解武术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使广大中学生在学校受教阶段能亲身体会武术魅力,强化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意识。

3.2真正落实《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包括武术教学,但是许多学校并没有开课,更有领导反对武术教学。学校领导要正确认识武术,合理科学教学。时展变化万千,世界局势仍然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家竞争日趋激烈,文化也出现多元化,要求我们不能忘记中华名族遗留下的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需要我们大力弘扬,在学校教育更需要培养学生与时俱进、发扬传统文化的精神,努力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新世纪人才。武术嵌入中学体育教学中,充分反映新课改要求,倡导健康知识,发展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逐渐适应社会。

3.3建立强大的武术师资力量,这是开展中学武术教学的前提条件

我国体育教师中专业武术教师所占比例很小,这与高校体育专业培养师范生类型有关,这些高校中,大多数体育专业都是现代化球类运动专业项目,因为球类专业学生扎实的学习基础,并且许多高校师资培养方向多以现代化球类运动为主,因此,体育高校要加大武术专业学生的培养力度,扩大武术师资力量,增加武术专业课程。中学校要不断引进专业的师资力量,建立学校的武术专业教师队伍。

3.4加强与武术活动的交流,调动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与兴趣

在学校宣传栏介绍武术的文化价值,适当的在学校运动项目中增加武术项目,通过小组比赛提高学生的兴趣,定期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武术交流会,逐渐推广武术作用。

3.5建立相应的武术考核制度

利用学校与家长对学生高分成绩的期望,将武术教学也纳入平常考试中,学校重视武术教学,学生也会认真学习武术。

4 结语

武术嵌入中学体育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并有助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现代中学教育中需要像武术这样具有拼搏、斗志的体育课程,培养具有爱国热情、坚强意志品质、大公无私的莘莘学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应该在中国教育事业上发扬光大,造福全社会。

参考文献:

[1]冉学东. 对中国武术体育化进程的文化反思[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1)01:43-48.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范文第6篇

我认为,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很有必要进行传统武术的教育。其理由如下:

1.传统武术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瑰宝,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深厚的群众体育基础,在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构建新型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且也闻名于世。中华民族也因为传统武术文化闻名世界。特别是八十年代电影《少林寺》开播,更是把中华武术的名声扉声海内外。

但是,在现在的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说基本不重视传统武术的教学,普遍的学校,尤其是南方学校,由于本来就受尚文文化的影响,在体育课堂教学基本不进行传统武术的教学。所以,现在的青少年学生,特别是南方的,对武术基本毫无所知,他们对武术的了解,仅限于武侠小说、武侠电影电视剧之中,仅存在大脑的神话色彩的想象之中。

另一方面,我们中华民族封闭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我们国家流派众多的民族民间武术,也因为遵从家族因袭相传的旧习,有许多因为家族的变迁,就都相继失传了。由此可见,如果我们的中学体育教学进行传统武术的教学与训练,让这份民族文化的瑰宝得到传承下去,使我们国家的民族传统武术得以传承很有必要。其理由可以有以下四个大的方面。

2.传统武术也应该是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的重要项目之一

在我们国家当今的中学教育中,是相当重视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工作,许多部门和许多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物力和人力来实施这项工作。而且,各个地方和各个学校,凡是开展了这项活动的学校,也基本上都搞得卓有成效,取得了许多优秀的成绩。其实,民族文化是个范畴相当广泛的概念,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是相当的多。就我市目前所做的苗族花鼓、苗族刺绣、苗歌对唱及一些游戏、纯娱乐性的项目,毫无疑问,都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实,传统武术纳入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应该可以把之作为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重要课程之一。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传统武术教育也是很有必要。

3.传统武术对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的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突出,这种情况亟待改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2年所做的《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报告》显示:“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有明显下降趋势,肺功能持续降低,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并且还说“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而改变这种状况,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质健康水平,进行传统武术的教学便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选择。

(1)武术运动特别是传统的民族武术运动,具有很好的健身功效,用来青少年学生身上,其效果更为显著。有关研究表明,我们国家的传统武术的确有强身健体的特殊功效,是人们增强体质提升健康水平的一种好手段。我们的传统武术讲究刚柔并济,松静安舒,周身协调,通畅气血,阴阳平衡,以意领行,导引经络,气贯全身,身形合一,它把握人体状态的能力,有助于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状态的调整具有奇效。武术运动的练习讲究呼吸的频率和深浅,对调节呼吸,保护内脏,调整心脏,代谢功能的提高,武术都有明显的功效。

(2)传统武术运动与其它的体育运动相比,对的健身方面有许多优势。传统的武术运动的特点决定了武术在健身方面具有其他运动项目所没有的优势:①全面的锻炼:武术动作有相当明显的特点,如刚柔并济,快慢结合,连贯如一,能够对人体的各个部分都得到全面的锻炼与调节,从而促进其机能的增强。②内外兼顾:武术在锻炼的时候,肌肉在活动的时候,还需要呼吸来配合,这能促进心肺的机能活动。而且还要做好呼吸运动和隔膜运动来促进心肺机能活动。另外由于每一个动作都加以引导,使人精神集中,使中枢神经能更好的调节。这种锻炼方法,除了有一般运动对肌肉的好处外,还吸收了调息的好处,所以有内外坚固的好处。这些也是任何非传统武术运动所不具有的。

4.进行传统武术教育,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为了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都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而传统武术教育,则应该就是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在,中学的体育课程标准和中学体育课本里,已经编有传统武术的教材。这都也说明了,在中学里进行传统武术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中学体育课中,必须切实实施和重视进行传统武术的教育。

而且从青少年学生自身来看,他们也普遍热爱传统武术,他们普遍都很有兴趣和需要学习传统武术。早在八十年代,我国第一部电影武术片《少林寺》的开播曾经引起轰动,这主要不是演员的演技好,而主要是向公众展示了传统武术的神秘面沙,满足了公众们特别是打心眼里热爱武术的青少年学生们对传统武术的渴望。

总之,我认为在中学体育课堂中,很有必要进行传统武术的教学,并且认真扎实地进行武术训练,让我们的青少年学生或多或少学习和掌握一些传统武术项目。

二、在中学体育课堂中实施武术教学所存在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当然,在中学体育课堂中实施武术教学也存在的许多困难,比如师资问题、教材问题、场地问题、器材问题等等,是相当规模的多,而且困难也是相当的大。不过,我认为,只要有一分切实重视这项工作的心思,这一切也是可以灵活机动地加以解决的。

一是武术师资的缺乏问题。在中学校里,特别是在我们南方的学校,由于普遍重文不重武,懂得和掌握武术的人是非常的少,普遍的学校里都没有现在的武术教师,有的却又非常的少。所以,要在中学体育课是进行传统武术教育,首先面临的是缺乏武术教师的问题。但这在目前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这些问题完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从全国的师范院校,从全国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和武术专业队中选拔;也可以从民间武士中选拔优秀人才,这样就能补充教师问题。

二是缺乏武术教材的问题。在中学体育课中,传统武术的教材特别的少,甚至于没有。进行传统武术教育,首先面临武术教材缺乏的问题。这也不是什么难事。第一,武术教材没有必要让每个学生人手一册,第二可以从网上下载,也可能借助行程教育通过资源共享去解决。现在网络非常发达,网上的武术教材为数众多,完全可以满足中学体育中传统武术教育的需要。

三是场地、基础设施和武术器械的缺乏问题。普通的中学校园里,是没有专门的进行传统武术教育的场地、基础设施和武术器械。场地方面可以用学校的操场代替,基础设施和武术器械,可以用民族文化进校园的项目向上级有关部分争取来解决。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学 开展 武术教学 意义

武术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还可以达到修身养性、防身自卫的功效。在中学开展武术教学,不仅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起到一定促进作用,而且还可以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一、武术的概念

新中国成立后,“国术”一词不再使用。而“武术”一词的定义几经修订,随着时代的演进不断被赋予更恰切的涵义。

1961年出版的体育院校《武术》本科讲义,首次将武术界定为:“武术是由拳术器械套路和有关的锻炼方法组成的民族体育形式……”仅强调了套路的锻炼价值,对武术的技击属性未曾提及。

1978年出版的体育院校教材《武术》中,武术概念是:“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格斗动作为素材,按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相互变化的规律编成徒手和器械的各种套路。它是一种增强体质、培养意识、训练格斗技能的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

1988年举行了全国武术专题论文研讨会,将武术概念定义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此定义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武术有哪些性质,具有什么特征,包含什么内容,有何种形式,以及归属等问题,也反映出人们对武术认识水平的提高和对武术整体理解的加深。同时阐明了武术的体育性质,也表述了武术的民族特点,并被1991年出版的《武术》采用。

2005年出版的《武术》中武术概念是:“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009年7月,中国武术协会组织专家和学者,对武术做了定义:“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增加了文化内涵,这是中国武术协会组织专家召开的武术定义专门的研讨会,是最具权威性的最新界定。

以上概念揭示了武术的内涵,其中2009年7月,中国武术协会组织专家和学者对武术概念的表述更为全面,它既阐述了武术的练习形式如套路、功法、搏斗,又明确了武术的文化内涵。

二、呼和浩特市区部分中学开展武术课的现状

笔者通过对呼和浩特市部分中学武术课的现状进行调查得知,其中一部分中学开展了一些武术教学,但多为一些简单的套路动作,比如五步拳等,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也不太好。只有个别中学的武术教学开展得比较好,比如在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的支持下,安文兵老师编写了《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武术校本教材》,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2009年,安老师率先尝试体育课程改革,将“武术元素”融入到日常教学中,编排了《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武术操》,并在全校推广。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作为国家阳光体育工程的试点,把太极拳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全校推广,并且定为男生的课间操内容,这与《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的推广精神是一致的。

三、在中学开展武术教学的意义

中学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是继承和发展武术运动的重要场所,而每一个青少年在走向社会之前几乎都要经过学校教育,因此结合武术不同于其他体育项目的特点,挖掘武术本身的综合人文教育价值,加大武术教学在中学的宣传力度,这样既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更有利于武术文化在青少年中传承和发展。

1.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为人类创造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东方人利用本身特有的智慧,从战争搏杀与徒手搏斗中逐步提炼出来的,经过上千年的历练与发展,形成的一种内容极其丰富、形式多样的武术文化。武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通过对武术的学习能够直接接触到中华民族的精神,武术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把武术继承并发扬光大。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被传承和发扬是理所当然的。在学校开展武术教学,不但可以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弘扬民族精神教育,而且可以增强青少年自信心以及勇于克服困难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更重要的是,可以对树立终身体育理念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在中学开展武术教学是继承与发展中华武术的需要

武术虽然以套路运动为主,但大多数动作是从格斗中提炼出来的,在它的动作和练法中,具有明显的攻防技击性。因此,武术运动不仅具有其他体育项目增强体质的功能,还可以通过武术锻炼培养勇猛、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并且能够掌握一些防身自卫的方法。中学教育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在中学进行武术教学,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思想品德教育有促进作用,武术作为学校体育课的一项运动项目,是文化教育和身体教育有机结合的统一。目前我国中学生人数过亿,在人数群体这么大的范围内开展武术教育,可以极大的推动武术运动在我国的普及与发展,也是弘扬中华武术的一条重要途径。

3.开展武德教育是培养学生民族情感、道德准则以及意志品质的需要

武德,即武术道德。蔡仲林、周之华编写的《武术》中描述:“武德就是指对习武者行为规范要求的总和。它包括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武德是在武术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武术,逐渐形成的正确修养,是中华武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武术习练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武德教育能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中学武术教学要与学校的德育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身体得到锻炼并且掌握武术技术的同时,思想道德品质也得到提高,有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武德品质。首先,在武术课堂中加强学生德育养成教育,借助武术教学中的教材特点和动作技术要领对学生适时开展德育教育,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感受德育的意义和内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其次,在其他体育教学课中安排一定的武德教材,使学生能在对武术了解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武德理论和修养方式。

总之,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在我国特色文化中居于很重要的地位,作为一项体育项目,武术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民族情感、道德准则和思想道德觉悟。

参考文献:

[1]蔡仲林,周之华.武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杨绪利.试论武德的现代内涵.武术科学,2004(1)

[3]黎桂华.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湖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3):209~211

[4]徐培兴.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浙江体育科学,2000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学 武术 教学方法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076-0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体育教学在中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而由于国家明确指出要发展传统的民族体育,武术自然而然的成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武术作为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不仅有着强身健体的作用,还能够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精神。在这种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对于以文化课学习为主的中学生而言,进行武术学习的时间较少。广大的中学体育教师意识到,要提高中学生的武术能力,就只能在有限的体育课程中提高武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由此,广大中学体育教师在进行中学武术教学方法的探讨及对策改革。基于此,本文在此将结合这个背景,指出目前中学武术教学方法的现状,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对广大中学体育教师起到启示性作用,推动中学武术教学的发展。

二、当前武术教学方法及武术特点

(一)当前中学武术教学方法

武术教学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部分,其教学方法大多沿用体育教学的方法,比如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与分解法、练习法与比赛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等等。

以上方法,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在排球、篮球等传统体育教学中能够取得非常有效的作用,但在武术教学的实践中,却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武术的特点

武术不同于当今流行的体育项目,这是一种经历了数千年传承的古老体育项目,其本身具有自己的特点,也就成为当前武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1.武术难学易忘

难学易忘,是武术一个显著的特点。一套基础的武术也含有众多武术动作,这些动作又具有相当强的技术性。

以太极为例,太极主要有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每一种流派又有不同分类,即使是最简单的简化太极拳,也有二十四式。要让学生掌握完整的太极动作本就不是易事,更别提要将其熟记并且使动作规范,这就充分的体现了无数难学易忘的特点。

2.容易疲劳

武术中的大部分动作都是在半蹲,也就是俗称的马步。要在这种姿势下进行武术练习,已经极大的增加了体力消耗。

同时,武术的套路多、动作多,尤其是一些刚猛的拳术,还需要学习者鼓足力道,不仅要花费足够的力气,还需要身体各个部分一起运动,更加容易产生疲劳。

总的来说,结合武术的特点,当前的武术教学方法很难胜任武术教学。这些适用于普通体育项目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有效的运用在武术教学中,因此,武术教学的方法必须进行改进。

三、中学武术教学方法的对策

(一) 利用身体记忆进行教学

针对武术难学易忘的特点,教师不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利用身体记忆提高学生对武术的掌握和理解。

这里的身体记忆是指利用肢体动作帮助记忆,通过让肌肉和肢体形成习惯性的动作来达到记忆效果。以塔式教学法为例,塔式教学法是指将一整套武术动作拆分成单独的动作依次进行教学,每学习一个新的动作后,再将前面所学一起练习。

在塔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重复前面学过的动作。在不断反复的过程中,形成身体记忆,从而有效的记住整套的武术动作。

(二) 现代化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武术教学显然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能够让学生观看武术教学视频。这些视频不仅有规范的武术动作,还会多每个动作进行分解,进行详尽的解说,从而增加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

(三) 实践教学法

以上两种方法应该算是基本你的武术教学方法,而实践教学更注重的是针对学生对武术的巩固和应用,在实践中完成对武术的真正掌握。

对于中学武术而言,要完成简单的实践教学是非常可行的,组织学生之间的武术比赛,或者与其他学校中的武术联合举行武术比赛都是非常可行的。

在武术比赛中,学生会受到武术比赛的刺激,而主动积极的投入武术学习,并且规范自己的动作。其次,武术比赛也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对于武术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武术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最后,在武术比赛中,不仅能让参赛者规范自己的动作,也能够让观看的同学在观看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武术动作,进而改正。

实践教学的方法不仅仅在于武术比赛,还有相互学生相互之间的切磋和练习,都是实践教学的一种。这种方法能够有力的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武术套路,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目前中学武术的教学方法还相对落后和局限,大多数是沿用普通体育项目教学的方法。因为武术本身难学易忘等特点,这些方法不能适用于武术教学中。

本文已经针对这个现象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带给广大中学体育教师借鉴性的作用。同时也希望广大体育教师能够不断交流和总结,完善武术教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韩林.武术之乡徐州中学武术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6)

[2]高会军.对高校武术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的思考[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1(2)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范文第9篇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以徐州市第二十六中为例对徐州市中学开展武术课的情况进行调查,从中发现制约武术教学的影响因素: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武术知识、师资情况以及武术教材的难度,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促进武术项目在徐州市各中学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武术教学 中学 推广 发展对策

一、引言

武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它集健身、强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特别适合于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对象,武术又是学校体育课的一项基本内容,因此,在中学开展武术教学对于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学生通过学习武术,不仅能够强身健体,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能够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调查发现中学武术教学存在太多的问题和不足,严重影响着中学武术教学的普及与推广。

二、结论与分析

(一)徐州市十八中学武术教学的现状

1.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本次研究调查了徐州市第十八中学体育教师,从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两个方面了解教师队伍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徐州市第十八中学体育教师的师资队伍在年龄结构上较为合理,在学历结构上本科毕业生比例最大,学历层次相对较高,说明经过国家统一的体育专业教育,能系统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模式和方法,了解多项体育竞技技能和标准,为武术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2.教师武术素质的调查与分析

教师武术素质的调查以是否学习过或自学过武术基本动作和套路的调查项目作为反映指标,调查结果显示:在徐州市第十八中学体育教师中,有一大部分教师没有学习过武术,但真正学习并能够掌握武术基本套路的教师只有一小部分,在调查中也发现很多教师在高校学习时学习过武术,但没有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3.学校场地与设备的调查

为了加大青少年体育锻炼,我国制定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全国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规格标准》等相关文件,徐州市第十八中学在运动场地和设施方面较为齐全,拥有标准的运动场地,运动器材和设施较全备,但缺乏武术教学所需器材和设施。

(二)影响武术教学推广的主要因素

1.兴趣培养不够

武术作为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中学生缺少获取这些知识的有效途径,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很少给学生介绍这些知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首先应让他们对武术传统文化有初步的了解。在课堂上从主动培养学生武术兴趣入手的教师很少,在调查中发现,很多体育教师只是把它当成一个简单的教学内容,没有从本质上认清武术教学的重要性。

2.师资缺乏

中学体育教师中,武术专业的很少。这与高等体育师资教育有关,在有体育专业的高校中,选择武术专业的学生人数远远低于其他专业。教育要发展,就必须真抓实干,有务实进取的精神,使我们的相关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为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发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3.教材内容单一,武术教学没有连续性

在中学阶段,体育课教材中涉及的武术内容有武术基本功练习、武术小常识、武术操、五步拳等。内容虽然不少,但是教材内容单一,没有很好的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把兴趣培养融合在教学中。并且不同阶段年级的武术教材内容联系不是很紧密,在教学中也很难体现出连续性,只有在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中才能使学生掌握武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徐州市第十八中学很多教师在高校学习时学习过武术,但没有深入的学习和研究,需进一步深入。2.徐州市第十八中学只有少数学生学习过武术套路和基本动作。武术教学中的不规范性、不系统性,有待于相关部门对中学生武术教学的教材选用和运用上加强管理,完善相关的制度。

(二)建议

1.要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对武术运动产生浓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观察、欣赏武术的同时大脑会形成表象,身体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一些动作的模仿。2.武术动作技击讲解,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动作。武术动作是从实战技击而来,每招每式都有其攻防技击含义,只有了解其用法,才能将动作做到位。3.组织创编中学武术教材。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本着删繁就简,少而精,学到手,用得上的原则进行教材精选补充,把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育相结合,不断创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武术教材体系。

参考文献:

[1] 田芳兵.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2):130-131.

[2] 刘逢翔.山东省城镇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2(6).

[3] 纪延传.农村中学武术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8).

[4] 李科,等.重庆市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18(6).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江山市;高中;武术教学;现状

前言:学校武术作为我国中学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对江山市高中武术教学现状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加强江山市高中学校武术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浙江省江山中学、江山市滨江中学、江山市实验中学、江山市第五中学、江山市职业技术中学,5所高中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阅读有关图书、浏览网站、资料和文件来全面正确的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查阅收集与研究有关的文献、图书、资料和原始记录,收集当地的可靠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向江山中学、江山市滨江中学、江山市实验中学、江山市第五中学、江山市职业技术中学师生随机发放问卷,以获得有效资料。

1.2.3 访谈法

走访了江山市教育局的相关领导,高中的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和学生家长等,就武术对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及中学武术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咨询和探讨。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中小学武术课程开展规定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明确规定,中、小学的体育教育中必须开设武术课程。总的来说,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武术课程相当重视,武术已不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体育课程。

2.2 江山市高中武术课开展现状

江山市高中武术的总开课率只有40%。而在对开设武术课学校进行走访后发现,武术课每学期总和只有4—5 课时。学校武术专业教师的缺乏、场地器材缺乏等也是造成学校不开设武术课的重要原因。

2.3 武术师资状况调查

缺少专业的武术教师,一直是中学武术教学难以提高的一个瓶颈。如表2,所示,武术专项的的仅占7.14 %,远不及其他专项的体育老师。调查结果反映当前江山高中的武术师资很匮乏,直接影响江山市高中武术活动的开展状况。

2.4 学生对武术的兴趣状况

2.4.1 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程度

学生对武术运动的态度调查中有214人选择希望开设武术课,不希望开设武术课的13 人,仅占4.21%。调查说明武术课程受到大多数同学的喜爱,多数学生都希望学习武术课程,这同时也说明了武术课开展的可行性。

2.4.2 学生对武术项目的兴趣

通过调查(见表4) ,学生最喜爱的武术项目是防身,其次是散打搏击,再次是刀剑器械类。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了学生喜爱和重视武术,且调查反映学生格外喜欢防身术。这项调查为武术课程的设置提供一定依据。

2.5 武术在课外活动中的开展情况

通过调查,有91.75%的学生反映学校除正常体育课外没有其它学习武术的途径,说明学校和社会还没有提供足够的场地和机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武术。

3.结论及建议

3.1 结论

3.1.1 江山市高中极少有武术专业的体育教师,有武术专长的体育教师也很少,更有不少学校的体育课没有武术内容。专业武术教师严重匮乏,是武术开课开展不起来的重要原因。

3.1.2 高中学校没有有效地组织体育课程开展活动,缺乏先进的规范管理。

3.1.3 多数学生热爱武术运动,但体育教师对学生武术传授引导的渗透力不强。

3.2 建议

3.2.1 加强师资建设,吸取现代体育教学的先进方法,改进武术的教学方法。

3.2.2 建立以武术课堂为主,以课外训练和兴趣小组为辅三位一体的课程结构。

3.2.3 教育部门,教师,家长,学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必须相互协调发展。(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N]. 中国教育报,2004204203.41~47.

[2] 中国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武术研究[C].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338~357.

[3] 李领航.走出中小学武术教学的尴尬局面———从进中小学生习武兴趣的角度探析[J].搏击·武术科学.武术教学研究.2007,9(98):88~95.

上一篇:体育教学德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课堂体育教学论文范文